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城市建成环境的基本属性是影响老年居民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可测得和可感知是从客观和主观维度对建成环境要素的描述,两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综合作用方式仍未探寻及验证.因此,论文结合积极生活生态模型、社会—生态健康模型和环境—心理健康模型等理论,以大连市为例,融合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建成环境的客观和感知视角检...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16,(1)
街道是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优美的街道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主动地步行出行。以生活性街道为研究对象,对街道环境特征与人群心理需求进行数据收集与模型推导,分析街道环境特征对人群心理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形式美到内涵美,人群心理与物质环境之间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形式美的创造以街道空间要素为主导,情景美的创造开始很大程度上受绿化和环境要素的影响,而内涵美的创造则需要空间、绿化、设施、环境四个要素的协同作用和有效配合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街道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性街道既是居民日常出行的通行路径,更是邻里居民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街道环境的评价与优化设计对于提升住区的服务性能、改善邻里生活环境品质、促进日常交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城市生活性街道和具有长期生活体验的住区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大数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提取、量化街道物质环境要素和居民的日常需求和行为信息,并基于获取的数据探寻了影响居民环境需求和街道活力的建成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
健康城市理念下,生活性街道对身心的恢复与疗愈效能受到广泛关注,空间环境的亲生物特征是感知恢复性的重要预测因素,其作用机理与应用途径有待深入探究。基于亲生物设计理论与恢复性环境相关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徐州市主城区7条生活性街道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建构生活性街道环境亲生物质量对感知恢复性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自然要素、自然形态、自然模式和自然系统联系是衡量生活性街道亲生物质量的4项维度,其中自然模式通过自然连接度而间接正向影响感知恢复性,自然系统联系直接正向影响感知恢复性,自然要素和自然形态分别显著正向影响自然模式和自然系统联系。揭示了生活性街道中亲生物环境质量4项维度的内在作用关系和对感知恢复性的影响机制,识别了重要亲生物设计模式,为以健康疗愈导向的街道空间环境更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居民带来生理和心理健康威胁,社区环境使用和管理方式的改变以及隔离管控等防控措施对居民心理产生了影响,但影响程度和机制尚不明晰。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进行全国范围网络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对比线性与非线性2种模型。在控制疫情对居民日常活动限制的情况下,研究不同封闭管制时间内社区环境对居民心理压力的影响与其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在封闭管制不同阶段,社区环境对居民心理压力的影响不同,且这些影响中普遍存在非线性的特征,非线性模型能更精确地拟合社区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为更深入的非线性研究提供证据和方法上的参考,另一方面为社区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公共空间是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 部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 居民提供的公共空间缺日渐匮乏,其中生 活性街道空间的消失最为典型。本文以兰 州市十二条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对象,从 居民使用视角入手,结合地域文化特色, 通过对城市街道生活空间景观的评析,概 括总结了当前兰州城市生活性街道存在的 主要问题。文章从可识别性、舒适感、安全 感与可及性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人性化 生活性街道景观的优化建议,力求通过增 加空间节点在居民生活中的互动特性,营 造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7.
肥胖可能与建成环境有关。本文通过 建立包含建成环境5D变量的密度、多样性、可 达性、设计、换乘点距离等15小类要素在内的环 境量化数据集;使其与医疗机构居民肥胖状况 登记数据叠加,得到的“居民健康——城市建成 环境”综合数据集并建立多维度居民肥胖情况 与建成环境指标判断矩阵,采用机器学习随机 森林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判断出各个环境 要素对居民肥胖程度影响的相关性和贡献度。 发现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可达性特征中街道中间 性和街道弯曲度对居民肥胖影响的贡献度最 大,生活圈公园覆盖数和生活圈水系数量贡献 度最小。通过环境要素的改善对居民肥胖状况 进行干预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街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步行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澜 《中外建筑》1999,(4):18-19
城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它为城市生活提供的不仅是物质的环境,而且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社会和心理的环境。传统城市环境的一些基本要素至今仍然对人类的城市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城市广场、寺庙、教堂、市场等,它们共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城市环境形象。 笔者,作为一名建筑师,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经常考虑的不仅是单纯的建筑物,而应是包括建筑、城市空间在内的城市区段、区域甚至整个城市。本文就建筑师在实际工程中最常遇到的城市街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步行环境设计进行分析,并就设计中如何体现实体建筑与城市空间这两个基本要素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安全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儿童友好型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尤其是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是儿童成长习得的外部场所,也是儿童使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以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两条生活性街道为例,分别从街道周边环境、街道自身物质空间及儿童行为活动需求3个方面探索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结合多源开放数据与环境行为调研方法,层级归类并构建生活性街道品质影响因子量表,通过儿童友好型生活性街道品质评价模型,试图识别影响其品质的关键要素。基于评价的结果,提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的优化设计思考,以期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街道空间品质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袁青  李泓锐  冷红 《南方建筑》2023,(6):96-106
城市滨江空间是老年人户外活动、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其感知特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相比于普通季节,寒地城市冬季气候对老年人和滨水空间具有特殊影响,特定气候背景下的作用路径有待深入探究。以冬季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市段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实证探究寒地冬季滨江空间环境感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鉴别老年人不同行为活动的作用机制。发现:(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寒地冬季滨江空间的环境特征主要由社会性要素、景观性要素、舒适性要素和活动性要素四个维度构成;(2)环境要素感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途径包括直接影响和通过行为活动间接作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其中,社会性要素和景观性要素既能直接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也能通过影响行为活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舒适性要素和活动性要素仅能通过影响行为活动作用于心理健康;(3)老年人在滨江空间的不同行为活动在环境感知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中具有中介作用,其中亲水互动行为的中介效应最大。揭示了冬季滨江空间环境特征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机制,对提升改造寒地城市冬季滨江空间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健康街道是存量规划及健康城市背景下,街道发展的新模式和街道设计的新方向,健康街道可以充分发挥街道的身体、心理、社会层面的健康服务功能,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出行环境和健康生活方式.基于国内外文献梳理,从促进体力活动、改善物理环境、提升街道安全、增强社会交往4个方面,提出多路径多因素的综合性研究思路,讨论城市街道促进公共...  相似文献   

12.
As cities grow, automobile exhaust pollution is worsening, 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even it i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residents. Thus, to study its diffusion law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ccupies a count for much posi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ispersion of urban vehicle emissions in street canyon to evaluate the research method of pollutant dispersion.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wind speeds and wind directions, the roof shape of buildings on both street sides, and the relative height of the two sides of buildings on the street canyon, on airflow field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are simula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wind speed, the wind direction and the buildings on both side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airflow and contaminant dispersion in the street canyon. The results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troll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the urban motor vehicle emissions, besides the reasonable layout and the programme of urban streets.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公共卫生视角下疗愈环 境研究与实践的发展。理想的疗愈系统是由 内往外的系统建构,疗愈环境是外部环境的 一部分,其类型包括自然环境、城市环境、 建筑环境和室内环境等。本文结合研究阐述 了当前疗愈环境的实践,已经从传统的康复 花园和治愈景观,拓展到疗愈街道、疗愈建 筑、虚拟疗愈等多种环境领域。并指出应该 将疗愈环境结合进公共卫生体系中, 作为健 康城市运动的一部分,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4.
住区作为城市基本单元,良好的规划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和引导居民的健康生活习惯上具有基石作用,为深入解析住区外部空间环境对居民的健康影响,促进公众健康,追踪梳理了国内外相关主题文献,辨析了住区空间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要素系统和影响路径,归纳了用地与设施、空间形态、交通与街道、绿色空间四类空间要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发现相关健康影响并非仅是简单的正负线性相关,还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多因素影响特征和阈值非线性相关性,进而探讨了相关研究的结论与方法在住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余洋  蒋雨芊  李磊 《中国园林》2021,37(3):20-25
在城市生命安全的视野下,城市空间对健康的需求被再次深度思考。基于文献梳理,从健康服务功能的角度,总结国际经验及近10年国内外街道健康绩效实证结果,将健康内涵与街道要素叠加,提出将健康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位一体的维度,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街道概念和作用机制,明确了体力活动、环境舒适、街道安全和社会交往4个健康影响路径,构建了“内涵-路径-属性-指标”的健康街道量化评估过程,以及涵盖“空间要素、管理实施、街道设计、健康绩效”4项内容的设计实践模式,并进一步说明了量化测度、健康绩效和设计导控的内容。拓展了健康性在街道空间的实现途径,提出了健康理念下的街道发展新模式,为街道的理论认知、设计导控与评估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Streets are one of the major elements that make-up the urban environment. Urban commercial and mixed-use street types occur as public spaces in every town and city all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paucity of such spaces, streets have taken up to solve the problem. Hence,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key physical, visual, and aesthe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aesthetical attributes over the activity pattern, user behavioral responses, and the color palette observed. Moreover, this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oimbatore, Tamilnadu, India. Four significant commercial streets were identified and featured in the main study. The research method comprehends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nd multiple interviews to amass data, photo elicitation, and video corroboration to identify the key visual characteristics to study and scrutinize the aesthetical responses to various attributes that make good-looking urban commercial and mixed-use street typ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diversity and perceived pleasantness of the environment, which includes elements such as facades, colors, aspect ratios, maintenance, and vegetation, has a very close association with walking preferences. The outcome of the study would also help architects, urban designers and planners, and policy makers to create positive spaces to foster urban commercial street types as place-making and aesthetically pleasing streets.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是人工与自然耦合的城市景观之一,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的利用是提高居民身心健康及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为验证城市绿地对居民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杭州市主城区内所有大于1hm2的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对665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Arc GIS技术分析杭州主城区绿地空间布局,应用似不相关回归方程(SURE)对居民身体健康福祉、心理健康福祉、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游玩绿地频次(游玩次数、停留时间)、在绿地游玩项目、绿地空间布局,以及受访者个体属性和感知等,均会对居民身心健康福祉和满意度产生不同维度和程度的影响,其中,绿地利用程度和地理空间比个体属性和个人感知对居民的影响程度更大。最后,从增加街头绿地数量、合理扩大绿地面积、增加可达性3个方面对杭州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水文化遗产"概念及内涵的分析,比较了世界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世界水管理系统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水文化遗产"概念理解的异同。筛选并分析1978—2019年《世界遗产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与水相关的文化遗产(含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文化景观)项目,将其保护历程归纳为"水利文物保护""水利景观保护""水管理遗产保护""水文化遗产保护"4个阶段。基于《名录》中"水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对其进行分类。最后提出"水文化遗产"的价值识别和评估应构建更加科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及其邻里环境的影响因素日益受到地理学和规划学研究关注。本文以广州市28个社区为例,利用2016年社区问卷调查数据、空间兴趣点POI、土地利用现状、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等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探究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并通过多群组分析剖析不同社区邻里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1)建成环境:高密度、混合型、公共交通发达的邻里会鼓励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并对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2)社会环境:互助、信任、沟通交流以及社区参与程度较高的邻里对体育锻炼具有正向影响,并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3)不同社区邻里影响存在差异,社会经济指数(SESI)低的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受到建成环境影响更显著,社会经济指数(SESI)高的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受到社会环境影响更显著。研究希望为健康社区建设提供研究基础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人群集聚发生传染,而人群流动导致 传播,基于人群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大城市 疫情扩散风险预测是做好常态化防疫和制定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前提。以 武汉为例,基于移动位置服务数据(LBS)、空 间聚集热点(POI)、历史疫情特征等对传染病 动力学模型(SEIR)进行适应性改进,结合空 间分析技术(GIS)进行街道尺度的疫情扩散风 险预测,划分不同空间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高 风险街道主要在中心城区边界处成片分布,在 乡镇地区也少量存在。高风险街道内防疫相关空 间要素的统计结果表明:高风险街道职住平衡 度较低,且大部分街道现状人均绿地低于武汉 市的平均值;远城区及部分乡镇地区高风险街 道15 min生活圈的服务设施点配置较少,不利于 紧急时期防疫及基本生活物资的供给;社区医 疗卫生设施在高风险区覆盖率低,而部分街道综合医院密集,可能加剧周边居民的感染风险。基 于研究结论,初步提出促进高风险街道的职住平衡和公共绿地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配置的 平疫结合、提高远城区社区医疗设施的覆盖率、分散化综合医院的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