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阿奇霉素治疗前后血肺炎衣原体(Cpn)DNA及IgG抗体滴度.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ACS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ACS95例(观察组)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55例非冠心病(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别给予阿奇霉素及安慰剂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应用巢式PCR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pn—DNA,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IgG抗体滴度。结果:Cpn-DNA阳性率及IgG抗体滴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阳性率明显增高。治疗后DNA转阴率阿奇霉索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IgG抗体滴度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结论:ACS患肺炎衣原体感染率高,检测DNA临床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针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和耐受性。方法 :7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①治疗组 (阿奇霉素组 ) :38例 ;②对照组 (红霉素组 ) :34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阿奇霉素针剂治疗 ;对照组加用红霉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6 .8% (33/ 38)和 6 4 .7% (2 2 / 34)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10 0 %(38/ 38)和 91.2 % (31/ 34)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3.2 %(5 / 38)和 2 6 .5 % (9/ 34)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分别为 5 .3%(2 / 38)和 2 0 .6 % (7/ 34)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阿奇霉素针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Cpn)感染、再发冠心病事件及血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伴Cpn感染的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78例),治疗组口服阿奇霉素500mg/d,共3d,而后每周日口服500mg,共4周。结果随访12个月,冠心病事件在治疗组的发生率为14.10%,对照组为30.00%,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53.00%(P=0.0179),其中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组为6.75%,对照组为15.85%,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61.37%(P=0.0341);其他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为14.10%,对照组为38.75%,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63.61%(P=0.0050),其中治疗组因心绞痛入院者为7.69%,对照组为20.00%,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61.55%(P=0.0256),PCI/CABG在治疗组为3.85%,对照组为13.75%,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72.00%(P=0.0297)。治疗组血炎症介质水平在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较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可降低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因心绞痛入院率,减少对PCI/CABG的需求,并能降低血炎症介质水平,表明抗感染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与C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的相互关系 ,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了 5 4例冠心病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 0例 ,稳定型心绞痛 18例 )血清肺炎衣原体DNA ,选 2 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 ,同时用免疫浓度法检测各组血清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 ,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组肺炎衣原体DNA阳性率分别为 81.3%、75 %、6 6 .7% ,与对照组 2 5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RP浓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并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CRP浓度和纤维蛋白原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96 2 ,P <0 .0 1) .结论∶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明显增高 ,肺炎衣原体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和凝血机能增强在冠心病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肺炎衣原体(CP)肺炎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经血清学检测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的肺炎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针10 mg/(kg.d),1次/d静滴,连用3 d后,转换为阿奇霉素颗粒连服3 d,停4 d为一疗程。对照组用红霉素针25-30 mg/(kg.d),1次/d,静滴10 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症状,肺部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6.7%(χ^2=0.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显效率分别为83.37%和53.3%(χ^2=6.24,P〈0.05),不良反应分别为6.7%和40.0%(χ^2=7.5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治疗有同样的效果,但显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奇霉素明显优于红霉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成人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5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61例成人衣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1%(5/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11/30);P均〈0.05。结论: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成人衣原体肺炎较阿奇霉素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潘颖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3406-3407
选取1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常规剂量组(应用常规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剂量组(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阿奇霉素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常规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效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其他两组明显减少,小剂量组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相比较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具有明显优势,且在红霉素使用中,小剂量应用明显降低不良反应,但并未减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予以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治疗;对照组共20例,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7%和8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 (CPn)感染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急性脑卒中患者1 1 2例 (其中脑梗死患者 69例 ,脑出血患者 43例 )、其他疾病患者 50例的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及IgM抗体 ,以及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对照组肺炎衣原体感染率分别为 67.4%、52 .5 %、34 .0 % ,其中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肺炎衣原体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而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肺炎衣原体IgG阳性病例血清TG浓度明显高于肺炎衣原体IgG阴性的病例 (P <0 .0 5) ;HDL C则明显低于阴性组。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脑血管病可能有明显的关系 ,尤其是脑梗死。其可能的机理是肺炎衣原体感染后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 ,引起血管局部损伤 ,以及改变了血脂浓度而增加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治疗偏头痛合并肺炎衣原体抗体IgG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偏头痛合并肺炎衣原体抗体IgG阳性患者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全部患者口服尼莫地平和尼美舒利,试验组加服罗红霉素,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头痛综合评分和IgG抗体检测。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IgG滴度比较无差异。结论:罗红霉素治疗偏头痛合并肺炎衣原体抗体IgG阳性有效,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与偏头痛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红素氧合酶 1(HO 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将经冠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 2例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 ,选择冠脉造影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 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blot检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O 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O 1表达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1)。结论 HO 1的表达水平与心绞痛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东 《临床医学》2009,29(8):9-11
目的观察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心绞痛发作时含化硝酸甘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口服。对照组则给予肌苷0.2g,3彬d,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患者症状、心电图的改变,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服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达康、硝苯吡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硝苯吡啶;治疗组加用心达康,疗程3周。结果: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是89.06%;对照组是68.75%(P<0.05)。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90.63%和48.44%(P<0.001)。高脂血症和血液流变学也得到明显改善(P<0.05-0.001)。结论:联合应用心达康治疗UAP,较单用硝苯吡啶疗效更为明显。推测与心达康的扩冠、抗凝、调整血脂、消除氧自由基、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改善心肌及血管内皮状态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扩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LMWH治疗,同时给予心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评估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9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配合有效护理,可有效控制和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61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只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益气活血汤,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中医症状疗效计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中医症状计分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益气活血汤辅助治疗UAP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极易发生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1]。因此如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一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我院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住院  相似文献   

17.
张辉  赵旭兰  王凤飞  郑红梅 《临床荟萃》2004,19(11):609-6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 ,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 ,监测出、凝血指标 ,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P <0 .0 1 ) ,改善临床症状 ,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 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 ,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18.
肺炎衣原体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肺炎衣原体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在非冠心病(NCHD)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用血清学和PCR方法检测肺炎衣原体。结果 各组之间血清学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各组PCR阳性率显著高于NCHD组,UAP、AMI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肺炎衣原体与冠心病的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