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正常人皮肤表面皮脂和水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正常人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表面皮脂含量及皮肤皮脂的分泌速度。方法:利用皮肤表面皮脂测量仪和皮肤水分含量测量仪对我国北方325名正常人的前额及前臂屈侧皮肤皮脂量和皮肤含水量进行测量。结果:12岁以前,男女前额皮脂量无差异;13岁以后,男性前额的皮脂量明显高于女性。除36~50岁年龄组外,女性前额的皮脂分泌快于男性。男女前臂的皮脂量无差异。除男性13~35岁组的前额皮肤含水量高于女性外,其他各年龄组各部位男、女皮肤含水量无显著差别。13~35岁组男、女性前额的含水量均高于前臂。其他各年龄组前额和前臂皮肤含水量无明显部位差异。13-35岁组男性前额皮肤含水量最高。结论:正常人皮肤表面含水量和皮脂含量因性别、年龄和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皮肤表面pH值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表面pH值是皮肤的生理指标之一,它随机体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皮肤的生物状态的不同而不同。老年人及新生儿皮肤表面pH值较高;某些皮肤病可导致皮肤表面pH值升高。皮肤表面pH值升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代谢,从而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的异常,皮肤屏障功能改变,角质层致密性降低等。因此,测量皮肤表面pH值对判断表皮乃至整个机体的生物状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皮肤表面pH值维持在最佳生理水平对延缓皮肤老化、防止和治疗某些皮肤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皮肤表面酸碱度稳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皮肤保持其表面pH稳定状态的动力学.方法:利用丙酮和胶带急性破坏表皮通透屏障功能、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及局部外用碱性物质的方法提高皮肤表而pH值.然后,在不同的时间观察皮肤表而pH的改变,依此判断皮肤表面pH保持稳定状态的动力学.结果:在丙酮事模型中,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48 h后,皮肤表面的pH恢复正常;而在胶带模型中,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48 h后,皮肤表面的pH值仍明显地高于基础值(P<0.01);在紫外线模型中,UVB照射6 d后,皮肤表面的pH才恢复正常;局部外用碱性物质6 h后,皮肤表面pH恢复正常.结论:皮肤维持其表面pH稳定状态的动力学因诱导pH紊乱的因素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经皮水分丢失与健康人性别、年龄、解剖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经皮水分丢失(TEWL)来评价皮肤的屏障功能,并研究经皮水分丢失与性别,年龄,解剖部位的关系,参加本次实验的为健康志愿者共104名,其中女性53名,男性51名,分为5个不同年龄组,用与计算机相连的蒸发测定仪Darmalab TEWL探头测量。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组男女性别之间TEWL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组TEWL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老年组TEWL值低于其他年龄组。在8个不同部位测量中,经统计得到TEWL值顺序为:手掌>额部>颊部=手背>小腿=背部>前臂=胸部。说明TEWL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年龄相关,以新生儿最高,老年人最低,在身体各部位的测量中,四肢末端和暴露部位经皮水分丢失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pH值的人工合成尿液对皮肤表面pH值的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pH 2.0,3.5,5.0,6.5,8.0和10.0的人工合成尿液、蒸馏水和0.25%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对敏感性皮肤和正常皮肤行4 h,20 h,24 h三个阶段的封闭型斑贴试验,应用临床评估、皮肤表面pH值和TEWL值来评判皮肤反应。结果 敏感性皮肤和正常皮肤对各种溶液的反应相似。两种pH仪测量皮肤表面pH值排列顺序与原溶液的pH值顺序相同。不同pH值的人工合成尿液改变了皮肤表面pH值,而且这种改变在斑贴去除后24 h仍然存在。各人工合成尿液的TEWL值均不高于蒸馏水。只有72 h pH 6.5,8.0 和10.0的人工合成尿液的临床反应高于蒸馏水。结论 不同pH值的人工合成尿液改变皮肤表面pH值,pH 2.0 ~ pH 10.0的人工合成尿液对人体皮肤的安全性与蒸馏水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我国正常人皮肤共振传导特性.方法:利用Reviscometer测量374例正常人手背、额部及眼外眦不同方向皮肤共振传导时间.利用直线回归法确定皮肤共振传导时间及其异向性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男女手背及眼外眦部位,各个测量方向的皮肤共振传导时间与年龄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在正常男性额部,仅2~8、3~9和4~10点方向的皮肤共振传导时间与年龄呈明显的负相关;在正常女性额部,除1~7和5~11点方向外,其他各个方向的皮肤共振传导时间与年龄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手背皮肤共振传导时间异向性与年龄也呈负相关(女P<0.000 1,男P<0.000 2);性别对皮肤某些方向的共振传导时间亦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正常人皮肤共振传导时间及其异向性与年龄、部位和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7.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的水通透屏障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的生理指标包括皮肤的水通透屏障功能、角质层的水分含量以及皮肤表面的pH值等,这些生理指标反映了机体和皮肤局部的生理状态。除角质层的水分含量降低以及皮肤表面的pH值升高外,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明显降低。这一变化是AD表皮病变所致,其可影响表皮和真皮的功能。皮肤生理的改变程度与病情有关,通过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可以缓解AD病情。因此.正确地了解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变对于病情的判断和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Ⅰ、Ⅱ(Metallothionein Ⅰ、Ⅱ,MT—Ⅰ、Ⅱ)在正常人皮肤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灰度分析方法,研究正常皮肤MT—Ⅰ、Ⅱ表达情况。结果:(1)正常皮肤MT—Ⅰ、Ⅱ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层和基底层上1-2层角质形成细胞。真皮极少数成纤维细胞、外毛根鞘、小汗腺导管上皮细胞以及皮脂腺外单层嗜碱性细胞也有MT表达。(2)同性别同部位正常皮肤MT—Ⅰ、Ⅱ表达强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面r=-0.73,臀部r=-0.98,P〈0.01),40岁之前面部皮肤表达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下降。(3)同年龄同部位正常皮肤MT—Ⅰ、Ⅱ表达强度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6.95,P〈0.01)。(4)同年龄同性别正常皮肤MT—Ⅰ、Ⅱ表达强度遮光部位显著高于曝光部位(t=4.14,P〈0.01)。结论:正常皮肤MT—Ⅰ、Ⅱ的表达可能存在人种、性别和年龄差异。老化皮肤合成MT的能力降低,MT—Ⅰ、Ⅱ在对抗皮肤老化方面可能有重要作用。皮肤光老化与MT—Ⅰ、Ⅱ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南京地区正常人窄谱和广谱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正常人窄谱中波紫外线的最小红斑量(MED)值及其与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对103名健康自愿者进行窄谱及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测定。结果:窄谱中波紫外线MED为(661.2±183.3)mJ/cm2。除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外,其他因素对MED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南京地区窄谱中波紫外线MED值接近国外报道的600~800mJ/cm2。MED值与性别、年龄大小无直接关系,与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有关。  相似文献   

10.
角质层的含水量及其对皮肤生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质层的水分含量对皮肤乃至整个机体都具有重要的生物调节作用,其因机体的内在因素(性别、年龄、遗传、营养及代谢等)及生活环境(湿度)的不同而不同。角质层含水量的多少对皮肤的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观察角质层的含水量,有助于了解机体的生物状态;适当地调节角质层的含水量有利于延缓皮肤老化和防治某些皮肤病。  相似文献   

11.
从出生到老年,我们的皮肤有着巨大的变化,由于皮肤的厚薄、角质层的功能、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情况都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同,皮肤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性。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皮肤需要根据其不同生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以达到皮肤健美、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00666 正常人表皮细胞在增殖与终末分化中DNA的变化/毛祖豪(一军大珠江医院)…//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4).-249~251 通过粘附式细胞仪用吖喧橙染色10例正常人皮肤切片,测表皮各层细胞DNA综合荧光值、荧光密度、面积。结果显示正常人表皮细胞DNA含量、浓度、分布范围以棘层最高,DNA合成最旺盛的部位在棘层,基底细胞DNA合成受到抑制,颗粒层细胞DNA不降解,可能仅发生变性,而DNA降解部位在角质层。图1表1参4(贾泰元)20000667 正常新生小鼠角质形成细胞和成…  相似文献   

13.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12):I0001-I0001
近年来,部位、性别、年龄和光老化等对皮肤特性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大多仅涉及到一个种族,而且多集中在皮肤的颜色、生物物理和角质层的生物化学特性方面,很少有应用体内皮肤纵切面图像方法研究皮肤结构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皮肤表面pH值在维持正常的皮肤生理屏障功能、参与角质层细胞代谢酶的活性调节、保持皮肤微生态平衡和正常的皮肤感觉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许多因素参与并影响皮肤表面pH值的形成,皮肤pH值测定方法的改进为临床皮肤生理、病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人表皮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及机制,表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对UVA抑制真皮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影响的研究,内皮缩血管肽1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增殖的影响,中药桂枝抑制黑素生成的作用机理研究,女性皮肤弹性与年龄和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无创性评价技术量化检测女性颈部皮肤生理学特性,分析其与年龄和季节的关系.方法:检测62名女性健康志愿者颈部皮肤(曝光部位)的弹性﹑水分﹑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皮肤颜色[包括黑素(M)值及血红素(E)值],并选取前臂内侧(非曝光部位)作为对照组,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进行随访,每次随访均对志愿者颈部皮肤拍照.结果:①皮肤弹性、角质层含水量与年龄呈负相关.60岁以上年龄组TEWL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皮肤M值和E值随年龄增加变化有波动.②颈部皮肤弹性与季节相关,夏季、秋季较低.颈部和前臂内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夏季最高,颈部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前臂内侧.两部位在夏秋季皮肤TEWL值较高.颈部M值在秋季最高,E值在夏季最高,前臂内侧M值和E值在季节间无统计学差异.曝光部位颈部皮肤生理特性相较于非曝光部位前臂内侧更易受季节因素影响.结论:利用无创性评价可以量化地揭示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皮肤表面生理学特性,了解皮肤的生理状态,并可以通过监测这些参数的变化了解健康皮肤或疾病的发展,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皮肤表面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部位、性别、年龄和光老化等对皮肤特性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大多仅涉及到一个种族,而且多集中在皮肤的颜色、生物物理和角质层的生物化学特性方面,很少有应用体内皮肤纵切面图像方法研究皮肤结构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糖原累积在银屑病损害中是本病之一特征。按湿重计,银屑病皮肤糖原含量是正常皮肤的5倍。虽然这些研究表明当皮肤从正常向银屑病转变时,可以发生物质代谢变化,但是,关于银屑病未被累皮肤的代谢情况,特别是关于糖原含量无确切报道。本文研究银屑病未被累和被累的皮肤之间糖原含量有无差别。研究对象是50例银屑病患者和35例正常人(对照)。正常人和银屑病患者作了皮肤活检。在银屑病患者,标本取自被累(损害)和未被累部位。组织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健康儿童不同部位皮肤理化参数的数值及差别.方法 将北京116名健康儿童分为4组.采用皮肤水分流失测试仪TM300、皮肤水分测试仪CM825及皮肤酸碱度测试仪PH905检测前额、颊前、前臂3个部位的经表皮失水(TEWL)、水分和pH值,皮肤黑素和血红蛋白测试探头MX18测量面部的黑素值.结果 ①不同年龄及不同部位的TEW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角质层含水量值(额部、面颊部和前臂):<1岁组分别为51.53±15.70、39.88±10.48、50.33±17.54;1~3岁组分别为49.95±17.88、32.51±12.09、36.10±7.43;4~6岁组分别为51.37±10.60、31.65±9.01、34.41±8.21;7~12岁组分别为49.74±10.64、39.99±50.43、29.35±8.10;不同年龄的角质层含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颊部和前臂角质层含水量明显低于额部;③pH值(额部、面颊部和前臂):<1岁组分别为5.27±0.60、6.12±0.51、5.48±0.45;1~3岁组分别为4.68±0.58、6.80±0.55、5.07±0.58;4~6岁组分别为4.58±0.37、5.70±0.48、5.09±0.49;7~12岁组分别为4.87±0.51、5.72±0.49、5.09±0.51;不同年龄的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颊部pH值明显高于前臂和额部;④不同年龄的面部皮肤黑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儿童皮肤理化参数在不同部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在细菌定性、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皮肤菌群的特点,采用磁棒稀释法对部分正常人及黄褐斑、痤疮患者皮肤常驻菌群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标本采集对象:健康人104例(大、中学学生),男35例,女69例;年龄17~2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