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国医学称习惯性流产为滑胎。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保产无忧散”、“泰山磐石散”为主,随证加减,治疗习惯性流产1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滑胎由于先天不足,复损于肾气,以致不能荫治系胎;或脾虚中气亏损,化源匮乏以致不能摄养胎元;或素体阴虚,因妊更虚,内热伤胎以致屡孕屡堕。偏于气虚的,胎动下坠感明显,腰酸乏力;偏于血亏的,心悸、头晕、脉细;偏于肝郁的多胀满;偏于肾亏的,胎常小于妊娠月份,身体赢弱。如果排除了器质性因素和男性因素,多以固冲、补肾、调肝、养血为治疗原则,同时还应注意起居,房事情感的调节。坚持…  相似文献   

2.
“绝经前后诸证”亦称更年期综合征,本病以肾虚为主,因偏于肾阴虚或肾阳虚或阴阳两虚而出现不同的征候,并可累及心、肝、脾。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颇深,现作浅析,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余部古代医案的搜集、整理,应用统计对比方法归纳、总结奇经医案治方中各经用药范围及特点。研究发现,古代奇经医案治方中的奇经八脉用药以补益气血阴阳为主,其中明确趋向使用的药味有当归、白芍、熟地、茯苓、山药、白术、小茴香、鹿角霜、鹿茸、枸杞子、杜仲、沙苑子、菟丝子、牡蛎、紫石英、山萸肉。但各经之补益配伍又各有侧重:督脉治方偏于补阳、补气、补血,尤其重补阳温里;任脉治方偏于补血;冲脉治方偏于补气、补血、补阳。跷脉治方偏于补血、补气、补阳、安神药;带脉治方偏于补阳、补气、补血,阳维脉治方偏于补血、补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余部古代医案的搜集、整理,应用统计对比方法归纳、总结奇经医案治方中各经用药范围及特点。研究发现,古代奇经医案治方中的奇经八脉用药以补益气血阴阳为主,其中明确趋向使用的药味有当归、白芍、熟地、茯苓、山药、白术、小茴香、鹿角霜、鹿茸、枸杞子、杜仲、沙苑子、菟丝子、牡蛎、紫石英、山萸肉。但各经之补益配伍又各有侧重:督脉治方偏于补阳、补气、补血,尤其重补阳温里;任脉治方偏于补血;冲脉治方偏于补气、补血、补阳。跷脉治方偏于补血、补气、补阳、安神药;带脉治方偏于补阳、补气、补血,阳维脉治方偏于补血、补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诊疗情况做一综述.处方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治疗方法有以针刺为主和针刺结合其它疗法两大类.可见针刺治疗面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但研究偏于临床,多采用综合治疗,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黄芪与当归相配伍,为临床常用的气血双补药对之一。本研究观察了该药对甲、乙、丙三个用量比例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的差异。三方均显示出较好的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作用,其中甲方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养血;丙方偏于活血,辅以益气养血;乙方作用较为平和,益气活血养血是其功效。  相似文献   

7.
脾胃病常以脾胃同病而称呼其名,但因脾、胃生理功能有别,其职不同,脾胃病在临床表现和病机特点上亦有差异。脾胃病表现为脾胃病以脾虚为主和脾胃病以胃涸为主的两个方面。其病机可概括为气虚病偏于脾,损滞交夹与阴虚病偏于胃,胃络涸滞。其治疗有补脾慎守通补,补虚与通滞相兼与养胃当守润补,润络当兼和降之不同。并附验案两则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8.
吕翠田  刘金涛 《中医学报》2016,(9):1312-1314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病机以肺经血热证和湿热蕴脾证为主。李发枝教授重视体质辨证,临证常用清热达郁法、燥湿清热法,分别选用枇杷清肺饮、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其病变脏腑有所不同,清热达郁法偏于肺经之郁热,燥湿解毒法偏于中焦之湿毒。李老辨证论治,并结合饮食禁忌、预后调理,同时配合针灸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芪当归药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芪与当归相配伍,为临床常用的气血双补药对之一。本研究观察了该药对甲、乙、丙三个用量比例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的差异。三方均显示出较好的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作用,其中甲方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养血;丙方偏于活血,辅以益气养血;乙方作用较为平和,益气活血养血是其功效。  相似文献   

10.
焦虑症与抑郁症的治疗周期较长,尤其是素体亏虚或病程迁延者,如从根源入手,采用补养心气、益肾填精、安神定志之治法,改善症状较为明显,或病久不愈,或顽固缠绵者尤为适宜。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心与肾的关系,偏于心之营血亏虚伴虚热内生者,以养心补血,清敛虚热为主,佐以滋养肾阴,使肾水上济,阴阳调和;偏于肾精不足伴心经虚热者,以益肾填精为主,佐以清滋收敛心气,可使心火下移以暖肾水,使补而不滞。心主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故补心气、养心血而兼顾肾精,滋肾精、益脑髓而兼顾心营,水火既济,上下呼应,并且守法守方,可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张仲景治"黄"三证(即偏于治疗湿热兼里实的茵陈蒿汤证、偏于治疗湿热郁阻三焦的栀子柏皮汤证以及偏于治疗湿热内蕴兼表邪未净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的证治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独特的证治思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半夏加工炮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复制法将净半夏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结果 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结论 经白矾水浸泡后,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经生姜、白矾制后,姜半夏善于止呕,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经甘草、石灰制后,法半夏偏于祛寒痰,调脾和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梅,我们的祖先将其作为食物和祭祀之物。梅除可供观赏的花梅之外,还有以食药为用的果梅。花梅偏于观赏,果梅偏于食用,但它们都有治病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针刺开四关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的经验,以期为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的针刺治疗提供指导与启发。[方法] 选择针刺开四关治疗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验案两则,从中医经络气血、五行、气机升降及解剖学与影像学方面论述其获效机制。[结果] 从中医角度分析,针刺开四关可调整“经络气血”“五行生克”以及“气机左升右降”,以达止眩之功;而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其机制可能是调整了“肝-肠-脑”轴。所选医案,均治以针刺开四关为主,紧扣“风、火、痰、瘀”的病理特点,对肝郁阳亢证者偏于疏肝解郁、息风止眩,对痰热壅盛证者偏于清热化痰、开窍醒神,皆取良效。[结论] 针刺开四关治疗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临床疗效可观,值得临床借鉴,而从“肝-肠-脑”轴切入则是进一步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当归、益母草均为妇科常用药物,当归偏于养血活血.而益母草偏于去瘀生新,益母草使子宫收缩,当归抑制子宫收缩。二者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作用有无差异,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认为系风邪外袭,肺气失于宣通而致.流行性感冒根据病情表现不同,有风寒、风热之别,偏于寒则寒邪束肺,肺气不宣,阳气郁阻,腠理闭塞,偏于热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松,肺失清肃.目的 讨论针灸治疗流行性感冒.方法 使用针灸方法 对患者进行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疏风解表为主.风寒者,祛风散寒、发汗解表;风热者,疏风清热,宣肺利气.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相似文献   

17.
古法用药如用兵。用兵有战有守,有奇有正,用药亦然。以六淫之性论之,其作用变化,不外开合。寒湿偏于合,燥火偏于开。风无定体,兼寒湿则合,兼燥火则开。暑本天之热气,地湿上蒸,天暑下降,故偏于暑之热者多开,偏于暑之湿者多合。药虽有四气五味之殊,而其性能之表现,亦不外乎开合。大抵气薄者多开,味厚者多合。气温气热多开,气寒  相似文献   

18.
痹症是指气血为邪阻闭而引起的疾病,而痛痹属寒邪偏胜。我们临床所见腰腿痛痹,疼痛常偏于一侧逐渐加剧,甚则不能步履,彻夜不宁。我们运用生草乌方剂为主配合针刺治疗腰腿痛痹患者11例,收到一定的效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伤寒论》为主,结合《金匮》中关于心悸的论述,从惊悸的病因、病机及证治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张仲景论惊偏于风火烧针,伤阳损阴,使气血逆乱而为病;而心悸则偏重于过汗损阳、水饮内停及气虚血弱、使心脉失养而发病。其论治虽以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等为正方,但又随证施治,总以审证求因平悸为大法,对后世医家颇多启发。  相似文献   

20.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发作时奇痒,成团状,易复发,非常痛苦。本人运用蜂房蝉白汤加减治疗,屡见奇效,一点管窥,与同仁探讨如下。方药组成:蜂房7g,蝉蜕10g,白鲜皮10g,防风10g,苍术10g,苦参10g,甘草9g,当归15g,土茯苓25g。水煎内服,每日1剂,连服3~5剂。加减:风团色淡,遇冷则发,脉浮紧,偏于风寒者加桂枝9g,荆芥10g,白芷10g;风团色红,遇热则发,发热口渴,脉浮数,偏于风热者,加牛蒡子10g,浮萍15g,丹参15g;瘙痒夜间为甚伴有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疹色红,脉细数,偏于阴虚血热者加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