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视频脑电图监测对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2例脑瘫合并非癫痫发作性患儿作为对照组;所选患儿均采取视频脑电图监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的痫样放电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的同步节律放电发生率,并分析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与视频脑电图异常放电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的痫样放电发生率为79.03%,大于对照组(3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的同步节律放电发生率为66.13%,大于对照组的4.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频脑电图显示发作期痫样放电发生率为64.52%,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发生率为4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显著提高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患儿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在临床发作的同时显示脑电图,分析其特征性变化,均有利于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者的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EG monitoring,AEEG),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2014年6月间,本院住院、门诊中临床诊断为癫痫475例及发作性疾病360例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并分析。结果癫痫组动态脑电图(AEEG)与常规脑电图(routing-EEG,REEG)比较痫样放电检出率和异常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癫痫组与发作性疾病组比较痫样放电检出率和异常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痫样放电多见于睡眠期,以非快速眼动睡眠Ⅰ-Ⅱ期(NREMⅠ-Ⅱ期)为主。在脑电图记录过程中,癫痫组有临床发作36例:5例仅在发作期可见痫样放电,发作间期未见痫样放电;31例两期均可见痫样放电。发作性疾病组有临床发作44例:2例仅发作期可见痫样放电,发作间期未见痫样放电;4例两期均可见痫样放电;其余均未见痫样放电,占86.4%。结论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者AEEG检查痫样放电检出率优于REEG检查;在临床症状类似癫痫的发作性疾病中,AEEG及REEG痫样放电检出率只为8.6%及3.6%。因此,发作性疾病需要行AEEG检查,帮助鉴别诊断和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非癫痫样的癫痫样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对我院34例临床拟诊癫痫的发作性疾病做视频脑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34例临床拟诊癫痫病患儿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示患儿临床发作时同步脑电图无癫痫波发放。结论诊断儿童癫痫病应慎重,视频脑电图是确诊癫痫与非癫痫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儿童非癫痫性发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非癫痫性发作的各种临床表现形式。方法:对35例非癫痫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结合脑电图监测进行分析。结果:35例儿童非癫痫发作中,生理性发作占51%,且平均年龄最小,全部患儿经24小时脑电图或录相监测脑电图检查发作间期和/或发作期均无异常放电;本组误诊21例,其中阗痫10例。结论:儿童的非癫痫性发作表现形式多样,以生理性发作最多。儿童非癫痫性发作易误诊为癫痫及其它疾病,应用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其  相似文献   

5.
癫痫发作是大脑神经元过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引起的阵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时伴脑电图痫样放电。非癫痫性发作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与癫痫发作有类似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不伴与发作同步的发作期脑电图痫样放电,与癫痫发作鉴别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视频脑电图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癫痫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症状学特征和脑电图特征对癫痫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的鉴别诊断意义,以及与癫痫发作相鉴别的常见非癫痫性发作,为癫痫的精准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对癫痫(epilepsy,EP)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奥地利EMS16道脑电记录仪对54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常规脑电图均未发现痫样放电)的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①经AEEG检查有痫样放电者44例,阳性率81.5%;②有临床发作者37例(68.5%),其中30例(55.6%)同时出现痫性放电;3例(5.6%)发作期无痫样放电,发作间期脑电图显示痫样放电;4例(7.4%)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均没有痫样放电;③17例(31.5%)未监测到临床发作,其中11例(20.3%)有痫样放电;6例(1.1%)无痫样放电。结论AEEG监测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视频脑电图监测对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EEG)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2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连续12~24小时监测,其中包括清醒、睡眠及诱发试验,分析临床发作和异常放电的关系,异常放电出现的时相,癫痫分型与异常放电的关系,临床发作前脑电图的改变以及临床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异常脑电图的不同表现.结果252例监测到临床发作142例,其中同时伴异常放电者为111例;252例检出异常放电187例,其中出现于睡眠期者146例;确诊的111例中103例确定了发作类型,其中25例修正了发作类型;确诊的111例监测到发作前脑电图的异常改变,表现为背景脑电波频率和波幅的改变,或者出现痫样放电;111例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和发作期有不同的异常脑电图表现.结论视频脑电图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及分型,有利于观察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电视脑电图(Video-EEG)监测在癫痫及其他发作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6例具有各种发作性症状的患者进行连续24h的包括清醒、睡眠及诱发试验的Video-EEG监测。结果:216例患者中130例(60.2%)监测到临床发作,其中53例伴有发作期痫样放电,证实为癫痫性发作;73例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均无痫样放电,为非癫痫性发作。216例患者中共80例监测到了痫样放电,其中64例通过发作期的脑电-临床表现和(或)发作间期的EEG特征,结合有关病史资料确定了癫痫的发作类型,27例监测后发作分类得到了修正。结论:Video-EEG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助于癫痫发作与非癫痫发作的鉴别及癫痫的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检测对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05—2016-05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视频脑电图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电图监测,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癫样放电检出率与预后评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癫样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各项预后评估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采用视频脑电图检测,能够监测到临床癫痫发作时的同步脑电图变化,有很好的预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非癫痫性发作的各种临床表现形式。方法 :对 35例非癫痫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结合脑电图监测进行分析。结果 :35例儿童非癫痫发作中 ,生理性发作占 5 1% ,且平均年龄最小 ,全部患儿经 2 4小时脑电图或录相监测脑电图检查发作间期和 /或发作期均无异常放电 ;本组误诊 2 1例 ,其中癫痫 10例。结论 :儿童的非癫痫性发作表现形式多样 ,以生理性发作最多。儿童非癫痫性发作易误诊为癫痫及其它疾病 ,应用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长程视频脑电图对癫癇和非癫癇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因发作性事件就诊并拟诊为癫癇或可疑癫癇的279例患者的长程视频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79例患者中122例(43.73%)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到临床发作,其中84例可见发作期同步样放电而确诊为癫癇发作,38例发作期无同步样放电而确诊为非癫癇发作;157例(56.27%)未监测到临床发作,其中102例可见发作间期样放电。监测到发作期或发作间期样放电的188例患者中97例明确癫癇发作类型,其中75例进一步确定为癫癇综合征。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在癫癇的诊断、分型及其与非癫癇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 TLE),临床特征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特点。方法对已确诊的35例TLE患者均行视频脑电图(Video-VEEG)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35例TLE患者脑电图中,1例正常,5例非特异性改变,29例有痫性放电,其中左侧颞叶放电12例,右侧颞叶放电8例,双侧颞叶放电9例。监测过程中4例出现临床发作。EEG癫痫波多分布于一侧颞区。临床症状中以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占最多。结论颞叶癫痫临床特征及颞区痫性放电对TLE诊断有重要作用;VEEG对提高TLE的诊断和定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颅内电极埋藏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在定位困难的枕叶癫痫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9例枕叶癫痫但定侧定位困难的患者,向颅内可疑部位植入硬膜下条状电极,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变化,确定癫痫病灶起始区。通过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本组9例埋藏时间为3~9d,平均5d,均记录到间歇期痫样放电及发作期脑电图情况。行枕叶局部皮层切除6例及枕叶切除3例。术后按照Engel评分,I级7例,II级2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埋藏电极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在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枕叶癫痫中,采用颅内电极埋藏进行脑电图监测,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从而提高癫痫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非癫样的癫样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对我院34例临床拟诊癫的发作性疾病做视频脑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34例临床拟诊癫病患儿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示患儿临床发作时同步脑电图无癫波发放。结论诊断儿童癫病应慎重,视频脑电图是确诊癫与非癫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伴有癫痫发作的结节性硬化症(TSC)患者的脑电图特点。方法总结101例有痫性发作的TS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癫痫的发病年龄从10d~28岁不等,3岁以内发病者68人(67%)。101例患者均行24h视频脑电图监测,3例脑电图正常,98例脑电图异常,其中3例存在高幅失律,23例为慢波背景活动,72例背景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中11例患者脑电图可见较多慢活动。在有痉挛发作的13例患者中,3例脑电图背景为高幅失律,7例为慢波背景活动。发作间期显示痫样波在双侧均明显者35例,一侧痫样波明显者63例,主要集中在前头部。48例患者监测到发作,监测到的发作最常见为部分性发作(27例),26例可以明确起源,主要集中在额颞叶。结论大多数TSC患者脑电图异常,可见痫样波发放,54%TSC患者通过视频脑电图可以明确痫样波起源,主要在额颞叶,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视频脑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儿的视频脑电图资料。结果 9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6.25~15.17岁、平均(7.10±3.24)岁,病程1~12个月、平均(6.12±2.58)个月。9例患儿共监测到45次临床发作,发作持续时间5~35 s、平均(9.21±4.35)s,临床表现为舞蹈样动作并手足徐动10次、肌张力障碍并站立不稳6次、舞蹈样动作并手足徐动和肌张力障碍并站立不稳29次;均由突发性运动诱发,其中2例(2/9)亦由过度换气诱发、1例(1/9)由惊吓刺激诱发;4例(4/9)发作前存在肢体僵硬、肢体麻木或其他感觉异常等先兆。9例患儿发作期呈现正常背景节律或被大量运动伪差覆盖,未见样放电、背景节律改变或局限性慢波节律等异常征象;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2例(2/9)呈非特异性异常,表现为额区或枕区间断性慢活动,1例(1/9)可见中央-颞区(Rolandic区)棘波。5例患儿(5/9)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RT2)基因突变阳性。结论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可见非特异性异常和样放电,发作期临床表现和同步脑电图对明确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心因性非痫性发作与癫痫性发作患者的发作诱因、临床表现,脑电图、颅脑MRI等相关指标的差异,以减少误诊.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8例确诊为心因性非痫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随机抽取的5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8例患者发作的诱因多与环境刺激及情绪变化有关;发作频繁,清醒期发作;发作期EEG较相似,表现为在大量的肌电伪迹、动作伪迹间可见正常枕区背景节律,或表现为全部正常节律,无癫痫样放电.MRI未见与发作相关颅脑改变;心理疏导联合相关药物可减轻发作.与癫痫在以上方面表现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心因性非痫性的发作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发作期脑电图特点、药物反应等综合分析进行确诊,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在癔症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采用脑电描记系统,对200例初步诊断为癫痫的患者均进行长程视频头皮脑电监测,其中8例发作期脑电无痫样放电,并在发作时进行细致临床观察,考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对暗示的反应.结果 8例均诊断为癔症.8例均被完整记录了清醒、睡眠及发作期的临床表现及同步的脑电活动,发作期脑电图均未见痫样放电,多为肌电或肌电与正常节率相间;间期清醒状态脑电,5例为低电压β型脑电图,1例以α节律与β节律相间为背景,其余2例以α节律为背景;睡眠脑电除1例出现偶发尖波外其余均正常;5例在发病时意识清楚,3例意识范围缩窄;对暗示的反应为:4例停止发作,2例改变,2例无反应(均为意识范围缩窄).结论 长程视频脑电在癔症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需要医生在患者发病时进行细致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9.
151例儿童发作性疾病的24h动态脑电图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脑电活动进行分析。方法 对151例发作性疾病儿童应用24h便携式磁带记录脑电图(AEEG)进行监测。结果 总异常率80.8%,痫样放电出现率79.5%。癫痫组痫样放电出现率78.8%,可疑癫痫组痫样放电出现率45.5%,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AEEG痫样放电出现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EEG);癫痫组与可疑癫痫组之间临床发作中所描记到的痫样放电出现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睡眠脑电图(SEEG)监测对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3月~2007年6月间,在本院常规进行视频脑电图描记,其中清醒期脑电图(EEG)无痫样放电的183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52例可疑癫痫患者的S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癫痫组S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4.7%(155/183),可疑癫痫组痫样放电检出率为34.6%(18/52).82.1%的痫样放电出现在睡眠I和II期.结论 SEEG监测可显著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癫痫发作类型的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