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运动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但由于伦理和人体实验的制约,使用动物运动模型成为研究运动干预疾病的首选。目前,运动对人体健康促进的研究存在一个难点:如何建立动物模拟人类运动的可靠模型。有效和可靠的动物运动模型对于深入研究运动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已经开发了多种动物运动模型模拟人类的身体活动,例如跑台、游泳、自愿转轮、举重、爬梯、电刺激等运动模型。研究发现,不同运动形式以及不同的联合运动形式对实验产生的结果可能也不一致(如自愿转轮运动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恢复要优于其他运动形式),对此应根据已有的研究或设计实验对照组来选择最佳的运动形式。在未来的研究中,跑台和举重等运动模型应向自愿性运动模式的目标不断改进,游泳、自愿转轮和爬梯等运动模型应向易于控制和量化运动参数的目标不断优化,最终为运动促进健康研究提供稳定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运动生理实验中的动物运动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动生理研究中,如何规范动物运动方式及如何驱动动物按照程序进行运动,是动物运动实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已有动物运动模型的驱赶方式进行了分类比较,以期对今后的动物运动实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法的基本原理,在体育课上设计了四种不同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秦素荣 《精武》2012,(9):12-12,14
运动生理学是以人体运动能力及对运动反应和适应过程为研究对象,对人们进行科学合理运动进行指导的一项体育基础理论学科。由于我国的国情和具体历史情况,运动生理学发展经历了曲折很多坎坷的阶段,并得到缓慢发展。目前我国运动生理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如在科研、教育中都碰到诸多问题。如要想运动生理学得到长期良好的发展,教育是基础,就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积极培养新人。本文将对我国运动生理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促进运动生理学更好发展的具体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动物实验是运动生物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和途径,其伴随着运动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动物实验可以较好地控制影响因素,既可以对实验动物整体水平的综合反应进行研究,也可以对实验动物局部组织和器官进行离体研究,从而克服了人体实验多方面的局限性.随着新型测量技术的出现和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深入,运动与骨代谢研究的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观察指标和研究领域在不断发展,将在骨质疏松的防治及骨健康相关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运动生理学研究开辟了广扩的前景。人们在使用各种较陈旧而简易的生理实验方法指导实际工作的同时许多运动生理学家正在设计和寻找更为新尖的生理研究法探索人体在运动时机能变化规律,为指导运动训练、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提供理论依据。但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发展从深度和广度都远不及医学生理学的发  相似文献   

7.
用小白鼠作动物实验,是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进行基础理论研究时的基本方法。进行实验时常观察小白鼠的“心电图”变化,可是关于小白鼠在安静状态下(非麻醉)的心电图,及运动前、后心电图变化的论文尚未见报导。本文对小白鼠在非麻醉的情况下,安静时和运动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作为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大运动量训练等研究时參考。实验方法一、筛选小白鼠的方法 1、随机筛选健康的雄性、6周令、体重16—18g的小白鼠98只。描记安静心  相似文献   

8.
运动技能形成的科学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建立运动性条件反射的过程.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两门课程都讲条件反射,并且在运动生理学教材中,人类与动物的条件反射及其建立互相交织,无明显的界限.本文在比较人类条件反射和动物条件反射的本质性不同的基础上,试图说明人类条件反射及其建立是人类的行为,而动物条件反射及其建立是动物的机能及其扩充.生理学是技能学,它不能解释人类的行为,由运动生理学来讲述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学科分类上的错误,应该纠正.  相似文献   

9.
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领域内,对活体肌肉的研究已不再仅限于动物,对人体骨骼肌的研究正在广泛地进行。每一块人体骨骼肌都由数百乃至数万根肌纤维构成。各种不同的肌纤维组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肌肉,以适应生活及运动的需要。骨骼肌的分类可以根据需要从组织化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 《体育实用生理》是应用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任务是阐明体育锻炼对人体的作用,用简易的实验方法,对锻炼的效果做出评价。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氧适应,身体素质的适应,人体对运动训练的适应,人体对特殊环境的适应,心理适应等十个章节。编写力求精炼、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研究方法简便易行。本书适合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及教练员阅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建立的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近十年来有关运动疲劳动物实验方面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试图找出其中有关运动疲劳动物模型建立的规律和方法,以及与运动疲劳理论方面的联系,并对目前有关运动疲劳动物模型的建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为运动生理生化机能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2.
运动生理生化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动物实验方法在运动生理生化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是关系到实验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了解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方面的知识,如何选择运动方式、运动员负荷及评定运动力竭的标准等,将有助于实现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Growing evidence has demonstrated exercise a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protect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exercise have yet to be elucidated. Animal exercise studies are widely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key mechanisms of exercise-induced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However,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and well-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animal exercise models are needed to guide researchers in carrying out effective, high-quality animal studies using exercise to prevent and trea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our review, we present the commonly used animal exercise models in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and propose a set of standard procedures for exercise training, emphasizing the appropriate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in these chronic exercise models. We als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al design of animal exercise studies in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including the choice of exercise models, control of exercise protocols, exercis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isease, and other considerations, such as age, sex, and genetic background. We hope that this position paper will promote basic research on exercise-induced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and pave the way for successful translation of exercise studies from bench to bedsid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相似文献   

14.
Growing evidence has demonstrated exercise a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protect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exercise have yet to be elucidated. Animal exercise studies are widely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key mechanisms of exercise-induced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However,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and well-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animal exercise models are needed to guide researchers in carrying out effective, high-quality animal studies using exercise to prevent and trea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our review, we present the commonly used animal exercise models in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and propose a set of standard procedures for exercise training, emphasizing the appropriate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in these chronic exercise models. We als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al design of animal exercise studies in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including the choice of exercise models, control of exercise protocols, exercis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isease, and other considerations, such as age, sex, and genetic background. We hope that this position paper will promote basic research on exercise-induced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and pave the way for successful translation of exercise studies from bench to bedsid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复制的动物选择,具体复制方法,并就慢张力肌肉收缩这种运动方式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阻御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科学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贫血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门之一,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还存在较多的争议,但也形成了一些共识。从运动性贫血的研究历史、机理、诊断及动物模型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运动性贫血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整理与分析过度训练动物模型、模型制备的注意事项及评价指标,探讨过度训练动物模型存在的问题,为过度训练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林 《体育学刊》2005,12(6):57-59
为了解当前运动骨代谢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状况,对骨代谢研究动物模型选择的基本原则、选择模型动物应注意的问题、常用骨代谢实验动物的特点、常用与运动相关骨代谢动物模型的制备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19.
运动对肾脏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珊珊  陆爱云  张炎 《体育科学》2004,24(11):19-22
为探讨运动对肾脏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在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显示肾脏心钠素受体的分布和运动对肾脏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均显示有心钠素受体,其分布密度以近曲小管和集合管最丰富。运动使肾脏A型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上调,C型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下调。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A型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不明显,而C型心钠素受体基因的下调更为突出,提示运动对肾脏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在C型心钠素受体基因调控水平,以降低心钠素的清除率,增加心钠素的水平,增强心钠素对肾脏的生物效应,增强肾脏在运动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