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方法独特.具体治法归纳有辨证施治、单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及按摩疗法等.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内分泌和免疫等功能的异常及其外在症状表现。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根据近年文献对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包括病因病机、临床治疗进行了综述,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肾虚肝郁、心肾不交及脾肾两虚、中医药的类激素样作用使之成为治疗本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时至绝经1年内的时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激素替代疗法即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方法,对于治疗围绝经期症状、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改善生存质量起到一定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起,至完全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短则2~3年,长则十余年,多为45~55岁之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主要有潮红潮热、月经改变、情绪波动、疲乏、失眠、骨关节痛等。目前我国约有1.67亿围绝经期女性,约占全球1/4,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1%。围绝经期是女性人生中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要经过生理、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围绝经期症状和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存质量。本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及其保健与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激素替代疗法(HRT)即雌孕激素联合疗法,对于治疗围绝经期症状,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征,改善生存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卵巢功能衰退是渐进性的。围绝经期(Peirmenopausalperiod)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前者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绝经,后者是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受放射线毁坏导致的绝经。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1]。近年来由于女性工作及精神压力的加大,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人数有所上升,治疗上主要有心理治疗、激素药物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但在制订治疗方案上存在着很大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补充性激素的临床表现。方法:选择围绝经期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自然绝经,并且无雌激素使用禁忌症之妇女78例,给予尼尔雌醇(维尼安)2mg,每月1次或2次口服,观察用药后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尼尔雌醇对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后妇女各种症状,尤其是潮热、泌尿生殖道等症状有明显疗效,长期服用3年以上对子宫内膜、乳腺无明显影响。结论:维尼安比其他雌激素制剂具有价廉、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对提高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绝经是妇女一生中所必须经历的正常生理过程。妇女绝经年龄约为40-58岁,WHO将妇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期称为围绝经期。由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引起妇女生理和心理功能失调,文献显示大约85%-90%的围绝经期妇女会因不能适应内分泌的变化而表现出潮热多汗、头晕、心悸、易怒、失眠、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泌尿生殖系统萎缩、骨质疏松、血脂代谢异常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妇女的工作、生活及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临床特征、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种症候群。多发生在45~55岁,有人可持续至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正常生活。为使绝经期妇女能适应此过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低雌激素状况对妇女健康不利,可致围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泌尿生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等激素替代治疗(HRT)不仅能够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若能在围绝经及绝经早期(绝经10年内,年龄〈60岁)应用,将会获益更多。因此,有必要了解围绝经期及绝经早期妇女对HRT的知识(K)、态度(A)、行为(P),即KAP等情况,以期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蒋利华  姚珍薇 《重庆医学》2005,34(4):567-568
目的初步了解我市妇女的绝经期生殖健康保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妇女健康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我们对2003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重庆地区502名绝经期妇女进行了调查.结果重庆市绝经妇女中自然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8.18岁,自然绝经占94.02%,手术绝经占5.98%.其中在围绝经期和/或绝经期妇女52.99%有潮热、汗多,32.87%有失眠等围绝经期综合征.因有围绝经期症状而使用激素治疗者占28.29%.结论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的健康保健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指导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仁军 《中外医疗》2010,29(14):98-99
目的调查了解本市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提出合理的保健措施,以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本市468例绝经期妇女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8例绝经妇女中自然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6.5±3.8)岁,自然绝经者332例(70.9%),手术绝经者7例(1.5%),卵巢早衰15例(3.2%)。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有潮热、多汗、失眠、急躁、心烦,心悸、阴道干燥、骨关节疼痛等。因有围绝经期症状而使用激素治疗者占8.8%。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指导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保健措施可使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黄哲人  魏双双  刘文华  汤珊珊  张治芬 《浙江医学》2016,38(14):1150-1153,1157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文化程度与其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妇科门诊年龄40~60岁的1632例围绝经期妇女,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妇女基本健康信息和绝经年龄,采集实验室检查结果,改良Kupperman评分法评估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结果1501例妇女完成调查研究,杭州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为(49.63±3.43)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前5位依次为潮热多汗(75.56%)、性生活问题(72.61%)、失眠(67.30%)、疲乏(65.56%)、情绪波动(61.90%)。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在自然绝经年龄、妊娠次数、分娩次数、BMI、骨密度、感觉异常、抑郁疑心症状、皮肤蚁行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文化程度越低,Kupperman评分总分越高,围绝经期自觉症状越严重(P<0.05)。结论杭州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估计值为49.63岁,绝经年龄和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受文化程度影响,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围绝经期妇女,临床处理方法应当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妇女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期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症状开始至完全绝经后1年这段时间,短则2~3年,长则10年。1妇女围绝经期的早期识别1.1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多项研究显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是  相似文献   

16.
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衰老,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的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至完全绝经后1年,短则(2~3)年,长则10余年.近年来研究显示,75%~85%的妇女在围绝经期可出现症状[1].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为40%~60%[2],年龄在(35~65)岁.近年来,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笔者尝试运用中医滋肾养阴法为主结合少量西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征侯群[1].围绝经期综合征除儿科外,临床各科均会出现症状,只是或多或少[1],循环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这些症状始于卵巢功能衰退开始时,持续至绝经后,可干扰妇女正常生活,并影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本文简称绝经综合征)是妇女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是由于绝经期前后体内性激素的减少或波动以及体内、外的刺激共同作用导致的躯体和心理症状[1]。近年来,我们对抗苗勒管激素与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与激素替代治疗的相关性方面做了一些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的综合征候群,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但目前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众说纷纭,本文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应用和妇女保健提供参考依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围绝经期"[1]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