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们从三个不同发育时期入的流产胎儿的肝脏和胸腺染色质中提取出高迁移率组(HGM)蛋白质,比较了它们的电泳行为。发现,1)不同发育时期胎儿肝脏染色质HMG的SDS电泳行为没有明显地区别;2)不同发育时期胎儿胸腺HMG的SDS电泳图型也没有明显的区别;3)胎儿肝脏HMG和胸腺HMG以及与小牛胸腺HMG相比具有某些差异。 从5—7个月胎儿肝脏总HMG中纯化出几个不同的蛋白质组分。其中HMG—e和HMG—c二个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已被测定,发现它们各有独特的氨基酸组成。 用SDS凝胶电泳测得胎儿肝脏和胸腺HMG的分子量范围为12,000—26,000。  相似文献   

2.
植物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异戊二烯化合物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天然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及经济价值.在植物体内,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主要有2条代谢途径:甲羟戊酸(MVA)途径和2-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综述了国内外对植物中这2条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的功能、分离情况、表达特性,以及2条代谢途径之间中间产物的交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萜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天然产物,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医药和工业等领域也有着重要应用.它有甲羟戊酸途径和脱氧木酮糖-5-磷酸途径两条生物合成途径,羟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1-脱氧木糖-5-磷酸合酶、1-脱氧木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异戊烯基转移酶及萜烯合酶是这两条途径中调控萜类合成的关键酶.文章综述了这些关键酶基因克隆、表达、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谢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敲除小鼠糖脂代谢及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组:C57BL/6(wild type,WT)小鼠(n=6)和FXR -/- 小鼠(n=6)给予辐照灭菌维持饲料喂养12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组:C57BL/6小鼠(n=6)和FXR -/- 小鼠(n=6)给予45%高脂饲料喂养12周。小鼠处死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指标; RT-PCR检测肝脏炎症因子TNF-α、TLR4和FXR下游基因小分子异源二聚体(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的相对表达量; 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结果高脂饮食喂养条件下,C57BL/6小鼠和FXR -/- 小鼠体质量变化无差异,但相比C57BL/6小鼠,FXR -/- 小鼠表现出更为严重糖耐量受损(P <0. 01)、脂质代谢紊乱(P <0. 01)、血清胆汁酸增高(P <0. 01)、肝脏炎症(P <0. 01)和肝脏脂肪变性。结论 FXR的缺失引起小鼠糖脂代谢紊乱、胆汁酸代谢异常、肝脏脂肪变性,但这种改变需要高脂饮食的诱导。  相似文献   

5.
肝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过度肝脂肪沉积和脂肪变性是脂肪肝发展的关键环节.胱硫脒-伽马-裂解酶(CSE)是在肝脏中催化硫化氢(H2S)生成的酶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CSE/H2S在调控肝脏胆固醇和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用高脂饮食(HFD)喂食野生型(WT)和CSE敲除(KO)小鼠后,对小鼠肝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变化进行了分析.与WT小鼠不同,HFD喂食显著增加CSE-KO小鼠的血浆和肝脏胆固醇水平以及肝和胆囊的大小.这些CSE-KO小鼠呈现典型的脂肪肝组织学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肝功能损害.血浆和肝脏甘油三酯水平也比HFD喂养WT小鼠显著降低.核受体转录因子LXRα以及它的靶基因,CYP7A1,在对照组和HFD组CSE-KO小鼠肝脏中的表达都低于相应WT小鼠的水平.这些异常阻碍胆固醇分解成胆汁并导致胆固醇蓄积在肝脏和胆囊.由于CSE/H2S通路缺失造成对HFD诱导的脂肪肝的高易感性,肝脏CSE/H2S通路可能是治疗脂肪肝损伤的一个新的靶向.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魔芋葡苷聚糖(KGM)复配银杏黄酮(FGb)后与单独KGM相比对大鼠脂质代谢紊知己的调节作用,在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基础上,分组观察比较KGM和FGb复配物与KGM对大鼠血脂水平,抗氧化能力,肝脏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发现KGM和FGb复配物能显抑制喂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poB浓度,显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ApoA1浓度,与单独KGM相比改善对TG代谢的影响。KGM和FGb复配物还能显降低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增强红细胞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同时增强全血谷光甘肽还原酶(GSH-Px)活性,效果显优于KGM。肝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复配物与KGM对实验大鼠肝脏组织均有保护作用。可见复配适量FGb能改善KGM对实验大鼠的血脂调节效果,提高抗氧化能力,且对其肝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RACEPCR技术,分别获得三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红鲫和团头鲂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基因(HMGj)mRNA全长序列,其开放阅读框包含579nt,翻译成193个氨基酸.不同倍性鲫鲂HMG1的cDNA和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在cDNA水平上,四倍体鲫鲂与母本红鲫的同源性(99%)高于同父本团头鲂的同源性(97%);三倍体鲫鲂与父母本同源性(95%)低于亲本之间的同源性(98%);在氨基酸水平上,四倍体鲫鲂与父母本的同源性(100%)高于三倍体鲫鲂与亲本的同源性(97%).结果表明:远源物种间的杂交对两性不育的三倍体鲫鲂HMG1基因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分子遗传效应表现为三倍体鲫鲂HMG1基因位点发生了变异;四倍体鲫鲂HMG1氨基酸序列与亲本的完全一致性,克服了等位基因的杂交不亲和性,为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鲂遗传稳定奠定了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MG1蛋白二级结构具有8个螺旋和3个转角,HMG1蛋白三级结构于N-端具有两个DNA结合基序,C-端具有一长为23个重复D或E的氨基酸尾.这种结构决定了HMG1能够与核DNA发生“蛋白-DNA”的相互作用,参与多种核内生物学功能的完成.另外,以HMG1氨基酸序列构建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进化树,结果提示HMG1是一种古老的蛋白质,并在物种演化中具有保守性;首次构建了鱼类HMGl原核表达载体,外源的鱼类HMG1基因编码蛋白在原核细胞中得到了表达,这为下一步HMG1蛋白的制备和生物学功能、尤其与DNA转座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将助于了解物种间的杂交形成异源多倍体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M1可以有效降解大豆甾醇侧链得到雄甾-4-烯-3,17-二酮(AD)和雄甾-1,4-二烯-3,17-二酮(ADD)。通过该菌株细胞和细胞裂解液对底物AD的转化,表明了该菌株中存在甾酮C1.2位脱氢酶。利用酶活测定中活力高的细胞裂解液可以有效地降解大豆甾醇生成ADD。  相似文献   

9.
<正> 大鼠是医学科研中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近年来由于大鼠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成功;(为便于饲养,抵抗力强,易得到规格一致的成批动物,使得大鼠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筛选研究中更为广泛地得到应用)。有关大鼠血脂测定指标国内仅有不详细的报道,而对于动物体内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3-羟-3-甲基戍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以及将胆  相似文献   

10.
以橙色绿屈挠菌(Chloroflexus aurantiacus)dsm636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丙烯酰CoA合成酶(ACS)基因,并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2b(+)质粒上,构建了pET-22b(+)-Acs重组质粒,测序结果100%正确。将重组质粒pET-22b(+) Acs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通过氨苄霉素抗性平板筛选,构建了大肠杆菌BL21(DE3)-pET-22b(+)-Acs基因工程菌。重组菌株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目标条带出现在分子量约160000处,表明丙烯酰CoA合成酶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体外酶活实验证明,所表达的丙烯酰CoA合成酶是具有活性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蝶啶类化合物对PI3Kγ抑制作用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采用CoMFA(比较分子场)方法进行研究,建立CoMF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0.727,相关系数r2=0.986,F=89.685,标准偏差SD=0.22。结论:蝶啶类PI3Kγ抑制剂CoMFA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本实验研究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对此类抑制剂的研制和开发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30个三环类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的结构,先后用MMFF94分子力学方法进行结构初步优化以及用PM5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作全优化,荷载MOPAC电荷,并以该类化合物共同的三环结构为中心进行分子叠合。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和自组织分子力场分析方法(SOMFA)分别建立了该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结果表明这2种分子力场分析方法建立的模型都可以解释已有的构效关系,并对同类化合物的预测能力较好,特别是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  相似文献   

13.
CoMFA,CoMSIA,HQSAR方法研究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SIA)和伞息定量构效关系法(HQSAR)对21种四氢异喹啉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的叠合方法对场分析方法(CoMFA和CoMSIA)、不同场的组合方式对CoMSIA、不同的碎片参数对HQSAR模型构建的影响.根据CoMFA和CoMSIA模型的等值线图、HQSAR模型的原子贡献图,提出了改进四氢异喹啉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选择性的方法,为合成新型药物分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指导合成高效的5-HT6受体拮抗剂,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和比较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对143个5-HT6受体拮抗剂数据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分别得到了具有良好可靠性和预测能力的CoMFA(Q2=0.513,R2ncv=0.864,R2pre=0.731)和CoMSIA模型(Q2=0.515,R2ncv=0.844,R2pre=0.777).由模型的等势线图分析,可得如下结论:大体积及/或电负性较大的R2取代基、疏水性R3和疏水性苯环R1位取代基、可作氢键受体的R2取代基、可作氢键供体的R3取代基有助于增大活性.这些结论能够更好地帮助理解5-HT6受体拮抗剂的抑制机理,并为今后的药物设计与合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利用SYBYL软件中的Topomer CoMFA方法分析了α,β-不饱和酰胺类TRPV1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分子被分开为羰基和氨基两个基团,在Topomer CoMFA模型考察了立体场和静电场对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去一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q2为0.702,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2为0.881.说明所建立的模型在统计上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有助于TRPV1抑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16.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重要催化限速酶,通过抑制HMGR的活性可以降低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HMGR抑制剂(他汀类)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最佳药物之一.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方法,综合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和分子对接分析研究已合成的HMGR抑制剂的结构与抑制活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最优3D-QSAR模型,再结合分子对接分析,设计出新型活性高的HMGR抑制剂分子.  相似文献   

17.
运用比较分子力场(CoMFA)和比较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研究了50个HLA-A* 0201限制性CTL表位九肽结构与亲和性间的关系,另外15个表位九肽作为预测集用于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采用CoMSIA得到的构效关系模型(q2 =0.608,r2 =0.987,F=440.4,SD=0. 111)要明显优于采用CoMFA得到的构效关系模型。在CoMSIA计算中,当引入疏水场时,三维构效关系模型得到明显改善,通过该三维构效关系模型,可较精确地估算预测集中15个CTL表位肽与HLA-A* 0201间的亲和力(r2pred=0. 703,SD=0. 368)。通过分析分子场等势面图在空间的分布,可以观察到表位肽分子周围的立体及疏水特征对表位肽与HLA-A* 0201间结合亲和力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对CTL表位肽进行结构改造并基于此进行治疗性疫苗分子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比较分子力场法(CoMFA)研究一系列1,5-二芳基吡唑类对环氧合酶-1选择性抑制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为进一步药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结果:在研究的14个化合物中,用比较分子力场法得到1个CoMF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为0.818,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及合理性,非交叉验证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58,标准偏差为0.077,F为79.834;并依据模型设计,预测了几个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结论:此模型对设计和预测高活性的1,5-二芳基吡唑类环氧合酶-1选择性抑制剂有一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对28个氨基吡唑并吡啶二芳基脲类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所得CoMF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0.681,回归系数r2=0.958,统计方差比F=64.964,影响药效的立体场和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65.7%和34.3%。CoMFA模型的三维等值图为化合物的结构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study of three-dimensional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3D-QSAR) of DDPH and its derivatives that have been known with their activity parameters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the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 method. Here, (+)-DDPH crystal structure was selected as the active conformation model and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charge calculation methods and grid setup were conducted. The coefficients of cross-validation (q2 ) and regression (r2 ) are 0.481 and 0.997, respectively. The standard error (SE) is 0.102. The research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steric field makes more contributions to the activity than the electrostatic field. This model can help us not only in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ceptor-ligand interactions, but also in predicting the activity of derivatives and designing new compounds with better pot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