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综合治疗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 CX  Zhang Y  Gao L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2):942-945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141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分别采用TACE治疗、TACE+手术切除、TACE+PEI治疗和TAI治疗。根据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患者年龄、性别、血清AFP、ALT、HBsAg、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及数目、血清白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肿瘤病理类型和血清HBeAg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平均生存23,59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44.5%、25.8%和7.4%。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门静脉癌栓和肿瘤病理类型与TACE综合治疗预后有关(X^2=45.993,P=0.0001)。结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介入综合治疗安全、有效。患者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门静脉癌栓和肿瘤病理类型是影响介入综合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肝动脉热栓塞化疗联合部分脾栓塞在治疗原发性巨块犁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改良技术,导管选择进入脾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再超选择插入肝癌供血动脉内行110℃碘油栓塞联合热化疗药物灌注,使肿瘤达到Ⅳ级栓塞标准.结果 23例患者治疗成功,肿瘤均不同程度缩小.患者不良反应轻.肝功能损害不明显,生存期较长;血常规恢复正常.结论 超选择肝动脉热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疗效好,部分脾栓塞可使血常规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肝外动脉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3-2010-08山东省肿瘤医院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DSA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动脉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200例患者共接受257次TACE治疗,36例患者存在47条肝外动脉参入肿瘤供血,主要来自膈下动脉(10例),肋间动脉(4例),内乳动脉(1例),网膜动脉(3例),胃十二指肠动脉(8例),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10例).33例患者肝外动脉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其余3例患者肝外动脉困未能成功超选择性插管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后CR.结论:肝外动脉的存在直接影响肝癌治疗的疗效,对肝外动脉供血支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对提高TACE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素在肝癌动脉栓塞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对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的2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经导管给予肾上腺素使正常肝组织供血动脉收缩,以减少其化疗栓塞药物的灌注量,减轻非癌肝组织损伤,并给予对照观察,取得明显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B超、CT和AFP诊断,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犤1犦。均为男性,年龄39~72岁,平均51.8岁。所有患者在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前Karnofsky评分≥70分,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40例,B级22例,无门脉癌…  相似文献   

5.
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栓塞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肝癌患者58例(肝癌组)和因其他疾病行介入治疗的患者30例(非肝癌组)手术前、后血气变化进行检测,分别比较二者手术前后PO2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手术前、后PO2变化,术后PO2下降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中碘油用量、过敏体质的关系.结果肝癌组患者TACE术后PO2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非肝癌组介入手术前、后PO2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10);肝癌组较非肝癌组介入术后更易发生低氧血症(P<0.001);肝功能Child B级较A级更易发生低氧血症(P<0.001);碘油用量和低氧血症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与术后是否发生碘油肺栓塞有关,也与化疗药物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有关.本组中未出现与过敏体质有关的低氧血症.结论肝癌行TACE术可引发低氧血症,低氧血症与肝功能Child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5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 1252次,针对术后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影像学及化验检查,总结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其治疗、预防措施.结果 共发生上消化道出血3例,肝衰竭4例(其中死亡1例),肺栓塞1例,栓塞性胆囊炎4例,肝性脑病2例,胃穿孔后死亡1例,胆汁瘤2例.结论 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与患者术前肝功能较差、门静脉高压、术中化疗栓塞药物量大、药物返流及异位栓塞等有关.重视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规范操作,尽可能超选择插管给药,术后加强护肝治疗和保护胃黏膜治疗,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可减少或防止TACE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Luo JJ  Yan ZP  Wang JH  Liu QX  Chen Y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8):619-622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速溶型表柔吡星混合微球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将速溶型表柔吡星10~60 mg与直径300~500μm的微球0.5~2 ml配置成混悬液,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分别对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的改变情况及栓塞相关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TACE术后,患者的黄疸指数、丙氨酸、门冬氨酸转氨酶及血氨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白蛋白、AFP水平明显降低;肿瘤不同程度坏死、缩小明显(P<0.05)。结论使用速溶型表柔吡星混合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的,近期疗效明显;但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应注意栓塞剂的用量及肝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并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70例.依照甲胎蛋白(AFP)的水平分成阳性组(AFP>26 ng/ml)和阴性组(AFP≤26 ng/ml);肝功能分级分为肝功能A级组和B级组;体内肿块形态分为弥漫型组、结节型组和巨块型组;患者肿瘤血供分为肿块的乏血供组和肿块的富血供组.调查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之间的差异.结果 患者肿瘤血供中乏血供42例(24.7%),富血供128例(75.3%);肿块分型中弥漫型37例(21.8%),结节型63例(37.1%),巨块型70例(41.2%);肝功能A级105例(61.8%),B级65例(38.2%);甲胎蛋白阳性98例(57.6%),阴性72例(42.4%).富血供患者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乏血供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肿块分型患者发热、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分级为B级的患者骨髓抑制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不全和骨髓抑制,如果患者手术后注意饮食,小心护理,一般可治愈这些并发症.因此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TACE联合不同程度PSE对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部分化验指标的影响。方法: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对本院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行TACE联合PSE治疗的患者45例,按照脾栓塞比例分为:脾栓塞程度<50%(A组)、50%-60%(B组),术前及术后每周复查外周血WBC、PLT、AST、ALT、TBI至术后第8周,并进行Child分级。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中WBC、PLT计数均较术前有所升高,B组升高更明显,在随访末期A组明显呈下降趋势;A、B两组术前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在TACE联合PSE治疗中,脾栓塞比例是影响外周血WBC、PLT的重要因素;不同脾栓塞比例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高比例脾栓塞可加重栓塞后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多次TACE术(≥8次)后的肝功能改变、肝硬化CT分级及疗效。[结果]多次TACE后与第一次TACE前比较,Child-Pugh分级有显著性差异(Z=-4.415,P〈0.001),肝硬化形态显著加重(Z=-6.323,P〈0.001)。中位生存时间自第一次TACE术始为4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首次TACE术前肝癌BCLC分期(χ2=15.267,P〈0.001),肝硬化CT分级(χ2=17.176,P〈0.001),门脉瘤栓(χ2=3.388,P=0.049),碘油沉积类型(χ2=17.895,P〈0.001)为生存率影响因素。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癌BCLC分期(χ2=7.646,P=0.006),肝硬化CT分级(χ2=12.609,P〈0.001)是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多次TACE术治疗肝癌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会加重肝硬化。肝硬化CT分级结合Child-Pugh分级在评价TACE术后的预后和肝储备功能的变化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的长期疗效,探讨肝脏功能良好的早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7例,其中70例肝切除患者,7例肝移植患者;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肝切除患者和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疗效及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的肝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肝移植组合并肝硬化患者比率显著高于肝切除组(P=0.015);肝切除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肝移植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肝移植组患者术前接受TACE治疗比率显著高于肝切除组(P=0.00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乙肝感染、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及术后辅助化疗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移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率均显著高于肝切除组(P<0.001);但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医院死亡率、二次手术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肝移植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明显优于肝切除组(P=0.0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病毒感染、重度肝硬化、血小板<100×109/L、甲胎蛋白>100 ng/ml和肿瘤中低分化是影响Child-Pugh A级直径≤5 cm的单个小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重要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度肝硬化、血小板<100×109/L和肿瘤中低分化是影响Child-Pugh A级直径≤5cm的单个小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治疗重度肝硬化的单个小肝癌患者的疗效优于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可作为首选方法,非重度肝硬化可考虑肝切除术;因此,术前应对肝功能Child-Pugh A级的单个小肝癌患者进行肝硬化严重程度分级,依此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微波消融术(MWA)或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将其分为TACE+MWA组36例与TACE+RFA组3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率、肿瘤体积、血供消失率、完全坏死率、甲胎蛋白(AFP)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ACE+MWA组疾病控制率(91.67%)与TACE+RFA组(88.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体积、血供消失率、完全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F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序贯MWA或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疾病控制率、生存率、血供消失率与完全坏死率等无明显差异,均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促进AFP、ALT、AST等因子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延长生存期,且安全性尚可,临床可替换使用,但TACE+MWA组治疗后应注意加强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3.
向斌  向华 《实用癌症杂志》2017,(9):1494-1497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筛(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伴门静脉癌栓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在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和入选标准的基础上,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15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科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但仅接受TACE治疗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而观察组则接受肝动脉化疗栓筛(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主要指标和并发症情况,并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主要指标水平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肝功能主要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现肝性腹腔积液、肝性脑病、严重感染及肺转移患者例数明显减少,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筛(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植入术不仅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中晚期患者的肝功能,其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上也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combined with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 in treating primary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HCC) with hypersplenism. METHODS Thirty HCC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hypersplenism were treated with TACE and PSE. The degree of tumor volume reduction and remission of hypersplenism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umor reduction rate of the HCC was 73.3%. Twenty-eight patients had hypersplenic remission with a rate of 93.3%. There were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such as hepatic abscesses. CONCLOUSION TACE combined with PS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HCC with liver 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hypersplenis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术(MW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临床疗效及其患者肝功能变化、生存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其中有38例单独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为TACE组;其他42例行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进行治疗,为MWA+TACE组。对2组的临床疗效、患者肝功能变化、生存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TACE组和MWA+TACE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39.5%和76.2%,MWA+TACE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TACE组患者(χ~2=11.098,P≈0.001)。2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含量等肝功能各项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WA+TACE组患者的2年、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TACE组(P<0.05)。在治疗6个月后,MWA+TACE组患者的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家庭/社会状况均显著高于TACE组患者(P<0.05);在总体评分上,MWA+TACE组患者显著优于TACE组(P<0.05)。结论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相对于单独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对肝功能不会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低剂量化疗药物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中晚期肝癌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低剂量化疗药物TACE,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剂量化疗药物TACE。比较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2组瘤体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FP控制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肝肾功能及白细胞变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呕吐、乏力、肝区疼痛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低剂量化疗药物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明显较单纯TACE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栓塞加部分脾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脾亢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栓塞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栓塞疗效满意。动态观察血常规、肝功能及各项免疫指标,发现该组血细胞下降较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再次治疗的间隔时间缩短。长期观察发现,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栓塞组治疗前后肝功改善也较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明显。提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脾亢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FEP—BY01型高能聚焦超声热疗机,联合肝动脉检塞化疗(TACE)、抗癌中成药及支持对症治疗,对16例不能手术的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疼痛缓解评分与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超显示回声增强,血流明显减少;AFP水平下降,无明显肝功能改变;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HIFU治疗中晚期肝癌能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目前仍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focused ultrasound,HIFU)也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而两者联用的效果尚不明确。该研究旨在探讨TACE联合HIFU与单纯TACE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即HIFU组(TACE联合组HIFU)及TACE组(单纯TACE组),HIFU组患者55例,TACE组患者66例。对资料进行倾向性匹配,比较倾向性匹配前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比较两组随访1年后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等的差异。结果: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间的协变量进行平衡,匹配前是否有癌栓、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在两组间的不均衡,在匹配以后达到了均衡。匹配之后,HIFU组1年生存率为94.0%,明显高于TACE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进展生存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TACE治疗,TACE联合HIFU治疗可延长原发性肝癌患者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