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祖国医学对痛证病理的认识,可以理解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某些致病因素(外感、内伤)侵扰人体,影响或阻碍气血正常运行,致使某些脏腑、经络在生理机能上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实证疼痛。后者是指某些邪气耗伤正气,或脏腑  相似文献   

2.
坐骨神经痛系一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多由风寒湿邪外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笔者临床以皂角刺为君,根据不同证型,适当配伍,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疼痛为主要证候的疾病在临床较为多见,如祖国医学中头痛、胸痛、胁痛、腹痛、腰痛等,其病机归转多为气血瘀滞经络闭阻。本人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对17例淤血所致的痛证进行了治疗观察,并检测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于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各种疼痛病证,祖国医学认为可概括为虚、实两大类。实性疼痛,多由邪滞经络脏腑、气血阻滞,而致“不通则痛”。依据“通则不痛”的治疗原理,须投予通利之法(如通下、疏利、活血、消滞等)。对此类疼  相似文献   

5.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危害广大工农兵健康的常见病,多见于男女青壮年。坐骨神经痛属祖国医学寒痹、痛痹的范畴,痹者,闭塞不通之意。发病原因,多因身体虚弱,卫外不固,经受外邪侵袭,引起气血流通不畅,或风寒湿邪阻塞经络、肌肉之间而致疼痛者。证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腰腿痛,疼痛性质按坐骨神经走向,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得热则减,遇寒痛增,肢体不能屈伸,活动受限等证。我们遵照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论“痛则不通 不通则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克栩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37-1137
经络气血不通出现痛证,亦有气血通但也出现痛证,气血不通有的病证不痛。在临床实践中实质性“痛”与 “通”的关系,非“通则不痛”的一个形式,而常以三种形式出现,探索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理论及临床上均有指导意 义。  相似文献   

7.
经络输声治疗疼痛性疾病164例的临床观察张江艳,谷忠悦,孙平生辽宁省声测经络研究所(沈阳110032)汲会贤,曲巍辽宁中医学院祖国医学认为,由于病因的侵袭,致使气血瘀滞,阻滞经络而产生疼痛。据此,我们应用在经络中输入低频声疏导经络,调和气血,治疗疼痛...  相似文献   

8.
针灸按摩治疗坐骨神经痛26例黑龙江省密山市富源医院陆军利黑龙江省庆安县人民医院谭春芳孙亚珍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多因风寒湿邪客于经络。或因闪挫而致气血阻滞经络,不通则痛。临床上采用针刺配合按摩手法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9.
三祖国医学对疼痛的认识①疼痛的发生。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不通即障碍之意,指气血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产生郁滞、冲逆和瘀结等病变.因而引起脏腑、经络等局部的疼痛。②疼痛的病因。中医学认为,引起疼痛的主要因素有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类。③疼痛的性质。其性质一般为寒、热两类,因为寒性收引,导致组织、经络拘急;热则导致局部红肿,两者最易引起疼痛。但也有气血和虚实之分。疼痛的特点,一般为刺痛、结痛、切痛、胀痛、挚痛、隐痛、绵绵作痛和时痛时止等。④痛证的辩证。一般认为,病痛多属寒证;刺痛多属瘀血;结痛多属…  相似文献   

10.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 ,本病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是由于人体营卫先虚 ,腠理不密 ,卫外功能低下 ,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 ,闭阻经络 ,气血不能畅行而致。笔者近几年来用电针治疗了 12 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一般资料本组 12  相似文献   

11.
疼痛 ,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大凡寒客经脉、燥热内结、肝郁气滞、痰瘀停积等各种病邪阻滞经络脉道 ,气血运行不畅均可致痛 ,古人谓之“不通则痛”,进而提出了“通则不痛”的理论。凡实邪阻滞引起的疼痛 ,祛其邪、通其闭、化其痰、理其气、逐其瘀、邪去而经络气血运行恢复通畅 ,其痛即愈。然临床有些痛证 ,通之而痛不解 ,甚或加剧 ,故痛非尽为不通 ,而概以“通”为治。《医学真传·心腹痛》谓 :“所痛之部 ,有气血阴阳之不同 ,若概以行气消导为治 ,漫云通者不痛……若必以下泄为通 ,则妄矣”。可见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理论仅是对邪…  相似文献   

12.
妇科痛证,是指妇科经带胎产中的各种疼痛症状而言。妇科痛证的诊断,主要是分辨痛的病因、部位和性质,还要分析患者平素的饮食、起居,体型之肥瘦,体质之强弱,发病的季节和疼痛的时间等,即在运用祖国医学四诊八纲、经络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的基础上,配合妇科及实验室等检查,认真地、全面地探索痛证的主要依据和病变所在。痛证有冷痛、灼热痛、隐痛、胀痛、刺痛、阵痛、抽痛(掣痛)、坠痛、吊痛(牵引痛)、剧痛(绞痛)、疴痛(绵绵作痛),以及小腹痛、少腹痛、时痛时止等轻重缓急不同性质的疼痛。如冷痛即为寒痛,多属实寒,也有阳虚冷痛;灼热痛多属实热或湿热,也有因伤阴血燥的虚热痛:隐痛和绵绵作痛多属虚寒:胀痛、阵  相似文献   

13.
1痛证概念“痛则不通”,即是指气血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产生郁滞、冲逆和瘀结等病变,致使脏腑经络等功能障碍而产生局部疼痛的病理现象。《内经·举痛论》篇对不同痛证的病位、病因、病机和治则有着详尽的论述。《金匮要略》及后世中医著作继承和发展《内经》理论,以八...  相似文献   

14.
周福贻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 ,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年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以中药内治为主、配合外敷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笔者随周教授临证数年 ,现总结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与诊断痛风是一组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 ,属祖国医学“痛风”范畴 ,有“白虎历节风”之称。周教授认为本病多因平素过食膏粱厚味 ,以致湿热内蕴 ,兼受风寒外邪 ,侵袭经络 ,寒邪久郁化热 ,湿热凝炼生痰 ,流窜肢节 ,阻滞气血 ,痹阻经络所致 ,故见局部红肿热 ,疼痛剧烈 ;若风邪偏盛 ,因风性善行而数变 ,故见痛无定处 ,历节游走 ;…  相似文献   

15.
穴位组织结构与针刺作用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祖国医学认为穴位是经络气血聚集之处,并出入于体表的部位。《千金翼》卷28提到“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运入抽病也”。表明穴位与经络的关系甚为密切。《灵枢》指出:“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腧就是穴位,表明穴位的来源之一是以痛为腧。此后历代文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经络导气治疗仪》,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具有疼痛症状的腰痛、腹痛,头痛、胸胁痛、肩臂痛等病症114例。治疗方法是按祖国医学经络理论进行辨证,确定病痛在何经,然后采取循经远道取穴将电极贴放在穴位上通电。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三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可每日二次,慢性痛证可10—15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蛇串疮”或“缠腰火丹”。是因肝胆热盛,脾湿内蕴,湿热搏结,不得疏泄,引起红斑水疱。又因湿热相搏,阻遏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18.
<正> 清·王清任发展了祖国医学的气血理论,对活血祛瘀的治疗法则作出了新的贡献。现将王氏虚用活血祛瘀法治疗血瘀痛证的经验作一初步的探讨。血淤痛证的辨证《医林改错》对血瘀痛证的描述有五处:①通窍活血汤治疗“眼疼白珠红”。②血府  相似文献   

19.
通痹灵擦剂治疗寒性关节肌肉疼痛1337例河南省安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卫生所(455000)董鸿吉,赵生文,袁海卿寒性关节肌肉疼痛属于祖国医学“寒痹”范畴,多因阳虚、风寒湿三气(特别是寒邪)侵袭,致使经络不通,阳气不行,不得温煦,气血瘀滞阻塞所导致关节肌...  相似文献   

20.
关节炎在临床上常见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畴。痹症是指人体肌肉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或关节肿大等证。它还包括现代医学的痛风、关节周围炎、纤维织炎、腱鞘炎、骨刺等多种筋骨关节疼痛性疾病。另有一种热痹,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但一般以风寒湿痹最为常见。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