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早期癌变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内镜高频电切全瘤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早期癌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2例Tis及T1期患者经内镜高频电切治疗,其中8例追加根治性手术,无区域淋巴转移。长期随访无癌复发。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早期癌变经内镜高频电切既可治愈,一般不须追加手术。  相似文献   

2.
大肠息肉264例临床与内镜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特点及内镜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里大肠息肉2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23.40%,其中67.33%为腺瘤性息肉;息肉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最多;息肉癌变者均为腺瘤性息肉;腺瘤体积越大、呈分叶或菜花形、无蒂或广基、含绒毛成份越多者,越易发生癌变;高频电凝切摘除息肉19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4%。结论腺瘤癌变与体积大小、形态、绒毛成份含量等因素相关;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高频电凝切摘除息肉安全有效,是大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息肉是消化道黏膜上的突出物,可发生于整个消化道,以胃和大肠多见,现多认为腺瘤性息肉为癌前病变,尽早地诊治息肉是防治出血和癌变的最好办法。分析2004年3月-2006年1月,在内镜下行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患者23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息肉是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腺瘤样息肉病为癌前病变。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消化道息肉简便.安全、无需开腹。我院自1998年开始应用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PsD20型高频电发生仪治疗消化道息肉成功率达100%。为更好地配合治疗,我们在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与医生配合及术后对病人的观察做了认真细致的工作,使治疗得到良好的效果,现就本项操作的配合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莹 《医药世界》2006,(12):96-96
消化道息肉临床发病率高,其中肿瘤性息肉(例如腺瘤性息肉)可发生癌变,被视为癌前病变,故主张及早切除。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已引起广泛重视。目前内镜治疗胃肠息肉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激光凝固、微波凝固、酒精注射法等。我们医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内镜下氩气刀治疗息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肠息肉2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且大多为腺瘤样息肉,腺瘤属癌前病变己被公认。大肠癌多数由息肉恶变而来,研究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病理特征,对早期发现并摘除息肉及降低肠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肠镜发现的226例大肠息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572例大肠息肉内镜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内镜治疗、病理结果、息肉与癌的关系和随访情况。方法 对内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治疗、病理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73%,其中腺瘤性息肉占53.92%。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息肉的分布主要在左半结肠。非腺瘤性息肉未发现癌变,腺瘤性息肉的瘤理类型和大小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有密切关系。随访观察大肠息肉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再发率(6.00%和18.00%)。结论 高频电凝切除息肉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息肉绒毛成分多、体积大易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定期随访对于预防息肉恶变、降低癌发生率、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内镜治疗、病理结果、息肉与癌的关系和随访情况。方法对内镜检出的大肠息内患者的l临床表现、内镜治疗、病理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73%,其中腺瘤性息内占53.92%。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息肉的分布主要在左半结肠。非腺瘤性息肉未发现癌变,腺瘤性息肉的病理类型和大小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有密切关系。随访观察大肠息肉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再发率(6.00%和18.00%)。结论高频电凝切除息肉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息肉绒毛成分多、体积大易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定期随访对于预防息内恶变、降低癌发生率、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胃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术在消化道息肉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某院收治的60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胃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息肉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道息肉中腺瘤性息肉占84.8%,增生性息肉占10.3%,炎性息肉占4.9%;按照息肉大小分组后组间腺瘤性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息肉一次性成功切除率为98.7%,其余息肉均经过二次手术成功切除;痊愈率为9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3%,息肉复发率为0.5%。结论:经胃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手术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较好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高频电切摘除大肠息肉样病变(腺瘤及腺瘤癌变等)是结肠息肉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可发生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将直接影响着治疗结果,因此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十分重要。本文总结我院1998-10~2003-10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48例结肠息肉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结肠镜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5 1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 ,病理检查后对息肉进行高频电凝切除。结果 息肉主要分布在左半结肠 84 .4 % (6 5 / 77)。病理检查以腺瘤为主5 1 .9% (2 8/ 5 4 )。77颗息肉全部电凝切除 ,术中出血 6例 1 1 .8% (6 / 5 1 ) ;术后腹痛 1例 2 .0 % (1 / 5 1 ) ;全部 5 1例患者无迟发的活动性出血 ,无穿孔发生。回收的息肉病理检查有 2例癌变。结论 高频电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安全有效 ,患者耐受性好 ,可以做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以胃息肉多见,组织学上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多于胃镜检查时发现。由于上消化道息肉有一定的恶变率,故应早期治疗。本组对101例上消化道息肉的胃镜诊治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散发性结直肠腺瘤用电切除术治疗,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在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选择散发性结直肠腺瘤的患者在内镜下用电切除术治疗。结果 5 4颗腺瘤全部采用电切除术切除,腺瘤主要分布在左半结肠(47/ 5 4 ) ,术中出血5例(5 / 2 6 ) ,全部患者无术后迟发性出血、腹痛和穿孔发生。回收腺瘤病理检查有1例癌变(1/2 6 )。术后1年再发生腺瘤2例(2 / 2 6 )。结论 采用电切除术治疗散发性结直肠腺瘤疗效好,并发症少,临床上可做为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护理福建省肿瘤医院谢玲娟,刘莲卿,林白息肉在大肠疾病中检出率为16.4~42.6%[1]。大肠息肉不仅有腹痛、腹泻、便血等临床表现,且腺瘤可恶变。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其治疗手段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为主。现将我院1994年至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该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的特点及采取的对策。方法分析历年大肠息肉检出与治疗情况及其特点。结果该地区大肠息肉的发病率高于文献报道为13.0%。以直肠的炎症性息肉多见,腺瘤性息肉次之。高频电治疗息肉简单、安全、效果好。结论由于息肉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有条件应尽可能对息肉采取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药实践》2017,(11):831-833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患者肠镜下息肉切除后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结直肠腺瘤患者120例,均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电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详细记录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并总结分析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发80例,复发率为66.67%,其中复发患者的管状腺瘤率明显低于初发患者,绒毛状腺瘤率明显高于初发患者(P<0.05)。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结直肠腺瘤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代谢综合征、烟酒史、家族史、高危腺瘤(P<0.05),而用药史则和患者的息肉复发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腺瘤肠镜下息肉切除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7.
消化道息肉是指在消化道粘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按其所在病变部位可分为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小肠息肉、结直肠息肉,以结直肠为主要发病部位.临床息肉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现已经证实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疾病,原则上发现后都应该予以治疗.近年来由于内窥镜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镜下治疗息肉已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庆忠 《中国药业》2010,19(11):84-85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切除结肠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84例患者的475枚结肠息肉进行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次性治愈,共切除腺瘤性息肉301枚,炎性息肉147枚,幼年性息肉27枚,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切除结肠息肉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是治疗结肠息肉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服用塞来昔布结合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结直肠腺瘤消退的影响。方法 12例根据家族史并经结肠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随机分为塞来昔布联合结肠镜治疗组和结肠镜治疗组,每组6例。塞来昔布联合结肠镜治疗组患者,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束后即口服塞来昔布800 mg/d,疗程为12个月;结肠镜治疗组患者每4个月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疗程为12个月。两组患者均每4个月复查结肠镜1次,观察腺瘤的数目、类型。结果塞来昔布联合结肠镜治疗组于治疗后4、8、12个月腺瘤消退率分别为89.0%、93.1%和97.8%,而结肠镜治疗组分别为87.9%、86.9%和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结肠镜治疗可使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结直肠腺瘤保持长期显著消退状态,其治疗效果肯定,且优于单纯结肠镜下息肉切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朱戎  龙毓灵 《云南医药》1998,19(3):182-183
经结肠镜摘除大肠息肉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朱戎龙毓灵王红大肠癌的发生呈现缓慢的发展进程,从组织病理上经历息肉形成阶段,腺瘤形成阶段,最终发展成大肠癌。通过本文检出息肉482例,其中腺瘤息肉230例,癌变26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