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患者24h食管pH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79例具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症状的患者 ,内镜检查食管炎 40例 ,内镜阴性 39例 ,用Biostar 2 4hpH监测系统记录两组患者生理状态下 2 4h食管pH变化 ,以了解内镜阴性与内镜阳性反流症状患者之间反流状况的异同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发现 ,DeMeester Johnson记分系统各项指标食管炎组明显高于内镜阴性组 ,其中总积分分别为 (85 85± 15 0 9)和 (2 6 2 0± 5 76 ) (P <0 0 0 1) ;症状次数分别为 (2 0 36± 5 2 5 )和 (2 2 33± 4 76 ) (P >0 0 5 ) ;反流次数分别为 (2 49 2 2± 2 9 5 9)和 (79 18± 15 37) (P <0 0 0 0 1)。症状特异性分别为 73 0 7%和 42 2 3% (P <0 0 0 3) ;症状敏感性分别为 8 0 2 %和 17 19% (P <0 0 0 1)。提示食管炎患者具有明显的胃食管反流 ,其反流症状的发生与酸反流密切相关 ;内镜阴性患者部分反流症状的发生不伴有酸反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检测新生儿 胃排空和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采用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评价新生儿胃排空和胃食管反流情况。方法  77例处于疾病恢复期的新生儿患者 ,其中足月儿 46例、早产儿 31例。用胃食管显像测定 6 0min胃排空率 (GE6 0 % )和胃食管反流指数 (RI)。结果 所有患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早产儿的胃排空率 [(2 8 3± 7 7) % ]明显低于足月儿 [(4 9 2± 12 8) % ],P <0 0 0 1。胎龄与胃排空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足月儿无症状反流率为 6 0 9% (2 8 46例 ) ,早产儿中高达 83 9% (2 6 31例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胃食管显像检测新生儿胃排空和胃食管反流是可行的 ;早产儿的胃排空率低于足月儿 ,正常新生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3.
潘妥洛克静脉给药抑酸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潘妥洛克静脉给药对胃酸的抑制作用 ,比较其与洛赛克的异同 ,用 pH监测系统 ,对 2 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胃内 2 4h连续 pH监测。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潘妥洛克 80mg和洛赛克 80mg静脉滴注 ,每日 1次。结果显示 :潘妥洛克组和洛赛克组的药物起效时间分别为 ( 2 5 5 8± 16 0 0 )min、( 2 8 6 0± 2 1 6 9)min ;中位 pH值和最高 pH值分别为 4 5± 0 6、4 3± 0 7和 7 5±0 4、7 9± 1 2 ;用药后 pH <2、pH 2~ 4、pH 4~ 6、pH >6各段pH值持续时间在潘妥洛克组分别为 :2 88 2± 2 5 4 0、2 35 1± 2 0 1 0、411 4± 2 6 9 9、490 4± 30 0 1min ,洛赛克组分别为 :40 8 3± 2 6 5 9、2 10 7± 12 0 2、2 98 4± 133 7、5 30 4± 339 5min ,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提示 :潘妥洛克静脉给药起效快 ,抑酸作用持久 ,是治疗DU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良好药物 ,在抑制胃酸分泌及药物安全性方面与洛赛克相似。  相似文献   

4.
胆汁反流与胃内pH值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内 pH值与胆汁反流的关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2 2例 ,应用便携式pH及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胃内 2 4h的 pH值及胆红素吸收值。结果发现 ,胆汁反流时 ,胃内pH值与胆红素吸收值无相关性 (r=- 0 0 6 ,P >0 0 5 ) ;胃内pH值增高时 ,胆红素吸收值与 pH值亦无相关性 (r =0 17,P >0 0 5 )。可见 ,胃内 pH值和胆汁反流无关。因此 ,根据胃内 2 4h的pH值监测判断有无胆汁反流是不科学的 ,需监测胃内胆汁吸收值来证实胆汁反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探讨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 (SHH组 )和单纯性反流性食管炎 (RE组 )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对经X线钡餐检查造影或胃镜证实的 5 0例SHH组和 5 0例RE组患者进行了食管动力和 2 4h食管pH监测。SHH组和RE组下食管括约肌长度 (LESL)为 (1 31± 0 33)cm和 (2 10± 0 86 )cm、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LESP)为 (1 17± 0 5 3)kPa和 (2 16± 0 6 5 )kPa ,SHH组均明显低于RE组 (P <0 0 5 )。两组反流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SHH组除 pH <4时的反流次数其余指标均高于RE组 (P <0 0 5 )。提示SHH的食管抗反流功能比单纯RE患者明显低下 ,反流更严重 ;临床应对RE患者 ,特别是对可疑SHH患者应定期进行食管动力和 2 4h食管 pH监测。  相似文献   

6.
董为民  吴本俨  李园 《武警医学》2008,19(2):144-146
 目的 通过对不同程度黏膜损伤患者胃内胆汁反流情况的监测,研究胃内胆汁反流与黏膜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11例无黏膜病变患者,16例浅表黏膜病变患者,17例溃疡病患者进行胃内24 h胆汁监测.分析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20%或≥20%、反流面积<20或≥20、反流次数<20次或≥20次、长反流次数<10次或≥10次等指标.结果 以总反流时间百分比20%为界限 ,各组中低于或超过此标准的病例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以总反流面积20为界限,各组中低于或超过此标准的病例数之间,溃疡病组与无黏膜病变组及浅表黏膜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总反流次数20次为界限,各组中低于或超过此标准的病例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以长反流次数10次为界限,各组中低于或超过此标准的病例数之间,溃疡病组及浅表黏膜病变组与无黏膜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内胆汁反流强度的大小以及长反流次数的多少,与形成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伤胃肠减压防治应激性溃疡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并消化道溃疡属应激性溃疡[1] ,出血率高达 80 % [2 ] ,其原因主要与胃酸过多、胃排空延迟、胆汁反流等有关[3] 。对此 ,我们在重型颅脑损伤超早期 (伤后 6h内 )置胃管间断胃肠减压进行防治 ,并与常规 (伤后 4 8h)组进行疗效对比 ,前者疗效较佳。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0 5例中 ,男 80例 ,女 2 5例 ;年龄 12~79岁。超早期组 5 2例 ,GCS计分 5 3± 1 8分 ,无重要器官合并伤 ,排除血液吞咽入胃内及消化道溃疡病史 ;常规组 5 3例 ,GCS计分 5 6± 2 0分。1 2 方法 两组均先行胃肠外营养 ,清醒后能正常饮食者拔除…  相似文献   

8.
胆汁反流在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在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 ,检测应激后 1、3、6、2 4h胃液、血胆汁酸含量 ,胃液pH值与溃疡指数 ,并与假手术组对照比较。结果 应激组与假手术组相应时段比较 ,胃液胆汁酸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5~0 .0 1 ) ,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 ,胃内胆汁酸的含量逐渐增加 (P <0 .0 5 ) ,胃黏膜的损伤亦逐渐加重 (P <0 .0 5 ) ,其 6、2 4h组与假手术组相应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且胃胆汁酸含量与溃疡指数呈正相关 (r =0 .5 5 ,P <0 .0 1 ) ,而应激组与假手术组血中胆汁酸含量及胃内pH值的变化则不大 (P >0 .0 5 ) ,它们与溃疡指数之间亦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胆汁反流参与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病 ;胆汁反流程度与胃黏膜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慢中子直接轰击NiTi合金支架 ,使其获得低放射活性 (2 .3μCi) ,将其置入正常兔腹主动脉 ,研究其对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其对邻近脏器和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 将 4 4只兔随机分为放射性及非放射性组 ,分别于支架置入后 2周、1个月和 3个月处死动物 ,大体及血管造影观察支架处血管情况 ,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新生内膜的厚度和成分 ,扫描电镜观察新生内膜内皮化免疫组化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TUNEL法 (3’末端标记法 )测细胞凋亡 ,生化法测肝功、肾功 ,骨穿涂片观察骨髓象。结果 ①所有动物支架处血管均无明显狭窄 ;②新生内膜厚度在放射性支架 2周、1个月及 3个月分别为 (4 16 .6±95 .1) μm、(36 6 .6± 90 .1) μm、(2 0 5 .7± 71.3) μm ,均明显低于非放射性支架 (5 2 3.4± 81.4 ) μm、(4 39.3±6 9 .2 ) μm、(30 1.7± 10 1.1) μm ;放射性组 2周时新生内膜成分主要为纤维组织、红细胞、SMCs ,偶有炎细胞浸润 ,放射性组SMCs在 1个月和 3个月时明显少于非放射组 ;③PCNA在放射性支架 2周、1个月及 3个月分别为 4 .33%± 1.6 2 %、3.86 %± 1.11%、0 .2 9%± 0 .2 0 %均明显低于非放射性支架 6 .0 6 %± 1.14 %、5 .2 6 %± 1.31%、3.2 6 %± 1.0 4 % ;④放射性支架组SMCs凋亡在 2周和  相似文献   

10.
食管运动功能与酸反流的关系及对食管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食管压力测定及食管 2 4hpH监测的各项指标与胃食管反流病 (GERD)患者食管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Bio LAB消化道测压系统和Biostar2 4hpH监测系统检测了反流性食管炎与非食管炎GERD患者的各项食管运动功能及反流指标 ,并对这些指标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食管炎组 2 4hpH监测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食管炎组 ,二者的总积分分别为 113 2 9± 2 6 73和42 6 6± 11 2 5 (P <0 0 0 2 ) ,两组的LESP分别为 7 5 8±0 98和 10 16± 1 0 2 ,均明显低于正常人 (15 31± 0 99,P <0 0 0 1,P <0 0 5 ) ,且食管炎组明显低于非食管炎组 (P <0 0 5 )。食管炎组食管中、下段蠕动波压力明显低于正常人与非食管炎组 (P <0 0 0 1) ,非食管炎组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以上单因素比较的 7项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其中 3项指标对于食管炎的发生具有显著性意义 ,即食管下段蠕动波压力 (P <0 0 5 )、pH <4时间 %(P <0 0 3)及DeMeester Johnson总积分 (P <0 0 1) ,食管下段蠕动波压力越低 ,食管pH越低 ,DeMeester Johnson总积分越高 ,发生食管炎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食管内酸清除能力的降低是造成食管内酸反流时间长 ,从而引起食管炎的重要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UE)中肿瘤深度对于判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178例因乳腺肿块行手术切除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病灶200个。依据肿瘤深度不同分4组。对所有的患者在术前均予以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不同深度肿瘤的UE成像情况、分析诊断效能(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以及阴、阳性预测值),对比良恶性乳腺肿瘤UE成像检查的阳性率。结果诊断良性病灶114个、恶性病灶86个;D组成像效果与A、B、C组相比的UE成像效果更差(P<0.05);A组特异度与B、C、D组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准确度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E成像技术对恶性病灶的诊断阳性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对于乳腺肿物的良、恶性成像质量,诊断的特异度与准确度均受到肿瘤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A wide range of pathologic processes may involve the floor of the mouth, the part of the oral cavity that is located beneath the tongue. They include lesions that arise uniquely in this location (eg, ranula, submandibular duct obstruction) as well as various malignancies, inflammatory processes, and vascular abnormalities that may also occur elsewhere in the head and neck. Some lesions that arise in superficial tissues such as the mucosa may be easily diagnosed at physical examination. However,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r ultrasonography may be necessary for a reliable assessment of lesion extension to deeper structures. In such cases, knowledge of the complex muscular, vascular, glandular, ductal, and neural anatomy of the region is important for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 Familiarity with the radiologic imaging appearances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 and recognition of anatomic landmarks such as the mylohyoid and hyoglossus muscles are especially useful for localizing disease with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