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纳米Au团簇在氧化钛修饰的介孔分子筛MCM-41中的组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钛酸丁酯为TiO前驱体,使TiO均匀分散于纯硅介孔分子筛MCM-41的介孔孔道内表面,利用TiO光学性质将AuCl-4还原为Au(0)并组装于氧化钛修饰的MCM-41孔道中.对所合成的Au负载的氧化钛修饰的MCM-41进行了XRD,XPS,N吸附-脱附曲线,及固体UV-Vis漫反射等多种结构表征.由XPS谱和固体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的plasmon吸收峰证明Au团簇呈现0价的金属状态.  相似文献   

2.
以γ-氨丙基修饰介孔分子筛MCM-41内孔壁,将引入的γ-氨丙基与金属配位离子[Fe(bipy)3+通过配位键首次合成了金属配位化合物修饰的MCM-41(MCM-ap-Fe(bipy)).通过XRD,77K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固体UV-vis漫反射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表征了复合物MCM-ap-Fe(bipy)。由于[Fe(bipy)3+的引入,使 MCM-ap-Fe(bipy)的结晶度降低, BET比表面积、孔容和最可几孔径急剧下降.γ-氨丙基与Fe3+的配位而使其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与MCM-Fe(bipy)不同;循环伏安特性曲线表明MCM-ap-Fe(bipy)在电化学上比浸渍法制备的MCM-Fe(bipy)稳定.  相似文献   

3.
金属Pt团簇在氧化钛修饰MCM-41中的组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珊  高濂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2001,16(6):1235-1238
采用光沉积的合成方法将纳米金属Pt组装于氧化钛修饰MCM-41孔道中,并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XRD、XPS、UV-vis、N2吸附-脱附等结构表征.光电子能谱表明组装的Pt呈金属状态;N吸附-脱附数据表明组装于孔道中的Pt虽然使MCM-41的BET比表面和孔容下降,但是由于Pt的组装量较小,使其对孔径分布的影响较小.由于Pt的引入,使其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吸收光谱与氧化钛修饰的MCM-41不同.  相似文献   

4.
以LiCO、MnCO为原料,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MnO超微粉.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DTA、TG、XRD和TEM等表征,并应用交流阻抗谱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电导率.结果表明,650。C以上生成LiMnO纯相超微粉,粒径在50nm以下.在18~400℃温度范围内,产物烧结体的离子导电率为10-6~10-3S·cm-1,其电导活化能为44.87kJ·mol-1.  相似文献   

5.
共沸蒸馏法制备超细氧化铝粉体及其表征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单分散纳米级Al粉体,研究了不同干燥方法对产品粒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沸蒸馏法能够有效地对氢氧化铝凝胶脱水,防止了硬团聚体的形成.在1150℃的温度下煅烧,可制得尺寸分布均匀、呈球形的α-Al超细粉体,其平均粒径为68nm.以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差热(DTA)、比表面测定(BET)等手段对所得的超细Al粉体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水溶液中合成新型固体润滑兼油品添加剂一NiMoO及其原料(NHMoO的条件,其最佳参数为pH=4~5,温度为30℃左右和pH=7~9;温度为-5~0℃.还对产品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了分析观察,并验证了NiMoO作为油品添加剂和固体润滑剂从20~600℃的减摩性能;证实硫代钼酸镍是一种宽温度范围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7.
采用表面诱导沉淀法,制备了Al-ZrO(15vol%)纳米复合粉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5时,可以使ZrO前驱体均匀地包裹在Al颗粒表面,经过800℃煅烧之后,Al颗粒表面均匀地结合着粒径约为30nm的ZrO颗粒,ZrO颗粒尺寸均匀.该粉体经过24h球磨和超声波处理之后,未发生ZrO颗粒脱落现象,表明ZrO颗粒与Al颗粒表面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YAG-Al纳米复合粉体.并通过XRD、TEM详细研究了粉体组成、形貌随煅烧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在1300℃下煅烧可获得YAG粒径约100nm、分散均匀、无杂相的YAG-Al纳米复合粉体.粉体在1450℃可热压烧结致密,远低于文献报道的热压烧结温度1600℃.用共沉淀法制备YAG-Al纳米复合粉体具有成本低、产量高和工艺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共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粉料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Men+(Zn2+;Cr,Mn2+;Sb3+,Bi3+,Co2+)-NH-CO2--HO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Me-NH-CO2-O体系中的lg[M]T-pH关系图,得到了用NHHCO和NH·HO作沉淀剂,用共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粉料时,最佳共沉淀pH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嵌有纳米碳颗粒凝胶玻璃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磷酸三乙酯、硝酸铝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通过它们的水解制备了xAl·xP5·100SiO(x=0.25~3)凝胶.在600℃对凝胶进行热处理,使其中的有机基团炭化,从而制备出了镶嵌有碳纳米颗粒的xAl·xP·100SiO(x=0.25,0.5)凝胶玻璃.在室温下以532nm激光(Nd:YAG)激发,在 630nm处有一强的发光峰,该发光现象是由镶嵌在凝胶玻璃中的纳米碳颗粒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硅烷修饰对环氧树脂/纳米介孔MCM-41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偶联剂将纳米介孔MCM-41粉体修饰后与环氧树脂溶液共混,制备出环氧树脂/MCM-41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偶联剂的含量和不同溶剂的修饰对纳米介孔MCM-41粉体分散性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偶联剂和在极性较小的介质中修饰,可制备出单分散的纳米介孔MCM-41颗粒增强的新型网络复合材料.偶联剂中的有机基团-(CH2)3-NH2不仅进入孔道、修饰了MCM-41的孔壁,而且使介孔分子筛保持了有序的孔道结构.环氧树脂高分子链与偶联修饰后的MCM-41颗粒的内、外表面以强烈的化学键结合,使MCM-41颗粒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比基体树脂提高了69%,杨氏模量提高了90%.  相似文献   

12.
MoO3在介孔分子筛MCM-41上分散和存在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73K加热MoO3和MCM-41的机械混合物,可以实现 MoO3分散在介孔分子筛MCM-41表面,用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配合XRD和液氮温度下氮吸附-脱附曲线和BJH孔径分布,研究了活性组分MoO3在有序介孔材料MCM-41上的存在状态,以及MoO3分散到MCM-41表面后MCM-41的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MoO3的含量小于单层分散阈值,加热后MoO3的XRD衍射峰彻底消失;用HRTEM观察不到分散在MCM-41表面或孔道中的MoO3颗粒,而EDS能谱证明在MCM-41的孔道中有呈分散态的MoO3存在.MoO3的含量大于单层分散阈值,通过加热不能使MoO3完全分散在MCM-41表面,而且XRD、HRTEM、氮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都表明由于MoO3的分散量较大,载体MCM-41的有序介孔结构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3.
MoO3在介孔分子筛MCM-41上分散和存在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773K加热MoO3和MCM-41的机械混合物,可以实现MoO3分散在介孔分子筛MCM-41表面,用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配合XRD和液氮温度下氮吸附-脱附曲线和BJH孔径分布,研究了活性组分MoO3在有序介 材料MCM-41上的存在状态,以及MoO3分散到MCM-41表面后MCM-41的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MoO3的含量小于单层分散阈值,加热后MoO3的XRD衍射峰彻底消失,用HRTEM观察不到分散在MCM-41表面或孔道中的MoO3颗粒,而EDS能谱证明在MCM-41的孔道中有呈分散态的MoO3存在。MoO3的含量大于单层分散阈值,通过加热不能使MoO3完全分散在MCM-41表面,而且XRD、HRTEM、氮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都表明由于MoO3的分散量较大,载体MCM-41的有序介孔结构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4.
TiO_2在MCM-41内表面单层及双层分散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以有机物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合成了TiO2呈单层分散状态(Ti/Si=0.20)或双层分散状态(Ti/Si=0.39)的介孔分子筛MCM-41(Si/Al=35),并以 XRD,FTIR,N2吸附-脱附,固体UV-vis 漫反射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特征和氧化钛分散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TiO2在介孔分子筛MCM-41孔道中分散, MCM-41骨架结构结晶度降低,但是附着二层TiO2后,仍能保持长程有序结构; TiO2与MCM-41孔道表面的SiO2以化学键连接,生成Si-O—Ti键;无论是单层还是双层分散的 TiO2在 MCM-41内孔壁均匀分散;且由于TiO2粒子的减小使其对紫外光的吸收发生明显的蓝移现象.  相似文献   

15.
使用2种硅烷偶联剂(KH550和KH792)对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表面改性,采取氮气吸附-脱附、FTIR和TGA等进行表征,并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MCM-4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偶联剂种类和MCM-41用量等对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可与MCM-41表面的硅羟基反应,在分子筛内外表面接枝上功能化基团。经表面修饰的MCM-41比表面积下降为原来的1/5,KH550在MCM-41表面接枝率仅为KH792的一半。KH550与MCM-41外表面反应得更充分,KH792对MCM-41孔道内壁的修饰效果更强。固化动力学结果表明:KH792的功能化基团有伯胺和仲胺,与环氧树脂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但不利于环氧大分子进入孔道,仅以球形粒子的形式添加在环氧树脂中;KH550表面修饰的MCM-41可使环氧大分子进入孔道内形成互穿结构。KH550表面修饰体系更多体现出MCM-41多孔的特征,形成了有机-无机互穿结构的复合体系,大幅度提高了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KH792表面修饰体系则呈常规球形纳米粒子的特征,其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较纯环氧树脂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6.
NaY/MCM-48复合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孔分子筛NaY为内核, 合成一种中微孔复合分子筛NaY/MCM-48. 通过XRD、SEM、TEM、IR、N_2吸附脱附和TPD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 此外对复合材料的水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同时具有中孔分子筛MCM-48和微孔NaY型沸石的特点, 并且和纯MCM-48分子筛相比孔壁增厚, 孔径变大; 与纯中孔分子筛MCM-48相比, 复合分子筛的酸性明显增强, 并且水热稳定性提高. DFT计算其孔径分布主要集中于1.2和3.2nm.  相似文献   

17.
杂原子MCM-41分子筛的合成和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金属原子(Zn,Ni,Fe,Al,Cu,Ce)掺杂的MCM-41介孔分子筛(简称T-MCM-41),并将其应用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DOP)的合成反应,研究了不同原子的掺杂对T-McM-41的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径、酸性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McM-41仍然具有六方有序排列结构,比表匝f积较高(550-900 m2/g)、孔径大(3 nm左右),杂原子的引入使T-MCM-41产生了酸中心,从而使其对DOP的合成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用T-MCM-41(T=Zn,Fe,Al,Cu)催化DOP的合成反应,在5 h的反应时间内苯酐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5.5%以上,DOP的选择性可达到96.5%以上.T-MCM-41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Al-MCM-41在重复使用5次后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TiO2在MCM-41内表面单层及双层分散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以有机物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合成了TiO2呈单层分散状态(Ti/Si=0.20)或双层分散状态(Ti/Si=0.39)的介孔分子筛MCM-41(Si/Al=35),并以XRD,FTIR,N2吸附-脱附,固体UV-vis漫反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特征的氧化钛分散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O2在介孔分子筛MCM-41孔道中分散,MCM-41骨架结构结晶度降低,但是附着二层TiO2后,仍能保持长程有序结构;TiO2与MCM-41骨架结构结果度降低低,但是附着二层TiO2后,仍能保持长程有序结构,TiO2与MCM-41孔道表面的SiO2比化学键连接,生成Si-O-Ti键;无论是单层还是双层分散的TiO2在MCM-41内孔壁均匀分散,且由于TiO2粒子的减小使其对紫外光的吸收发生明显的蓝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