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人群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观察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在不同人群中的免疫效果 ,于 1997~ 2 0 0 2年随机抽取 1~ 5 9岁人群 ,进行乙肝病毒 (HBV)感染史和乙肝疫苗接种史调查。根据调查情况 ,将调查对象分为易感人群和非易感人群 ,对易感人群和非易感人群分别接种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 ,以观察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对不同人群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 :易感人群接种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 ,能显著提高人群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 HBs)阳性率 ,降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阳性率。免疫起始年龄越小 ,免疫效果越好。 5年以内 ,抗 HBs阳性率维持在 77 6 %以上。不同HBV感染情况的非易感人群 ,接种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同 ,抗 HBc单项阳性效果较好 ,接种后抗 HBs上升到 77 5 4 %。说明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用于易感人群和抗 HBc单项阳性的非易感人群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儿童实施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 )加强接种 2年后血清及流行病学预防效果。方法 :在完成基础免疫 4年后对 4岁儿童、小学 2年级及初中 2年级学生加强接种 5μg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在该人群中随机抽取 5 181人作为实验组 ,同时选择未进行加强接种的 5 16 9人作为对照组 ,于 2年后采用 EL ISA法检测两组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 ,表面抗体 (抗 -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 HBc) ,并观察防病效果。结果 :实验组抗 - HBs阳性率为 71.31% ,对照组为 5 8.5 9% (χ2 =12 .82 ,P<0 .0 1) ,实验组 HBs Ag阳性率为 3.5 6 % ,对照组为 7.0 4 % (χ2 =4 .5 6 ,P<0 .0 1) ,实验组抗 - HBc阳性率为 14 % ,对照组为 2 5 .2 8% (χ2 =14 .93,P<0 .0 1) ;观察期间实验组无病例 ,对照组发病 1例 ,保护率为10 0 % ;大规模人群加强接种前的 1997~ 1999年 15岁以下人群乙肝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 7.97/ 10万 ,加强接种后的 2 0 0 0~2 0 0 2年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 3.73/ 10万 (χ2 =10 .72 ,P<0 .0 1)。结论 :在初免 4年后即开展加强接种 ,对巩固基础免疫成果 ,进一步降低乙肝发病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阴市1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效果,为提高乙型肝炎综合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3 837人进行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ELISA方法检测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江阴市1岁以上全人群标化HBs Ag阳性率为6.18%,标化抗-HBs阳性率为38.27%。15岁以下儿童有乙肝疫苗接种史HBs Ag标化阳性率为1.20%,抗-HBs标化阳性率为46.29%;15岁以下无乙肝疫苗接种史HBs Ag标化阳性率为9.18%,抗-HBs标化阳性率为9.18%。乙肝家族史和住院史是HBs Ag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对控制人群乙肝病毒的感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和推广成人中接种乙肝疫苗以期提高全人群对乙肝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部分从业人员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广州市从业人员乙型肝炎 (乙肝 )感染情况及免疫水平 ,探讨从业人员乙肝预防的对策与措施。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130 77名从业人员进行乙肝标志物(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 130 77人 ,HBV总感染率为 6 9 6 6 % ,其中HBsAg总阳性率为 6 87% ,抗 HBs总阳性率为 4 1 6 7%。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4 9 5 3% ,已接种乙肝疫苗者HBsAg阳性率为 3 98% ,未接种乙肝疫苗者HBsAg阳性率为9 7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已接种乙肝疫苗者抗 HBs阳性率为 73 5 8% ,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抗 HBs阳性率为 2 1 0 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广州市受检从业人员的乙肝感染率较高 ;接种乙肝疫苗者HBsAg阳性率较低 ,而抗 HBs阳性率较高。建议从业人员就业前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并对乙肝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减少HBV感染,达到消除乙肝的目的。[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乙肝病人的接触者(高危人群)中,筛选肝功能正常、乙肝“五项”指标阴性的569人,接种乙肝疫苗,检测抗HBs。[结果]观察对象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阳性率为82.6%,阴性者加强免疫后有27.3%阳转,观察对象阳性率提高到87.3%。[结论]接种乙肝疫苗能显著提高高危人群抗HBs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现状、免疫效果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为进一步开展乙肝疫苗有效接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大兴安岭地区5所小学6~14岁1 749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血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Anti - HBs).结果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2.2%,HBsAg阳性率为0.6%,Anti - HBs阳性率为63.2%;Anti - HBs阳性率有随免疫时间延长而减少的趋势(P<0.01),未免疫和免疫5 a后的HBsAg阳性占HBsAg总阳性数的87.5%.结论 大兴安岭地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良好免疫效果,但应在乙肝疫苗接种3~5 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后,再次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池州市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现况和免疫效果 ,于 2 0 0 2年 12月 2 0日~ 2 0 0 3年 1月 2 0日 ,对所辖4个县 (区 ,下同 )进行了调查。 4个县 2 0个乡 (镇 )按 <1岁、1岁、2岁共抽查 4 2 0名儿童 ,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 (抗 HBs)。结果 :池州市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达 99 2 9% ,首针及时接种率为 73 81% ;池州市农村乙肝疫苗接种主要有 3种方式 ,即分娩医院接种、首针分离接种和接种点接种 ,其中分娩医院接种和首针分离接种符合接种要求 ,其首针及时接种率 >93% ,全程及时接种率 >87% ;HBsAg阳性 3人 ,阳性率 0 71% ,抗 HBs阳性 2 75人 ,阳转率 6 5 4 8% ;另有 14 2名 (33 81% )儿童HBsAg和抗 HBs双阴性。因此加强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管理 ,明确分娩医院和接种点各自的职责 ,规范乙肝疫苗接种是确保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获得高质量、高效果的关键。同时提高农村孕妇住院分娩有助于提高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方法 选择射阳县盐东镇和盘湾镇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的15~6 0岁、经筛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 HBc)均为阴性的116 8名农民为对象,随机分为12个研究小组,选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 μg、10 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 ]乙肝疫苗(10 μg、2 0 μg)和0、1、2个月与0、1、6个月两种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效果观察。结果 全程免疫后1个月时,12个组抗 HBs阳性率为72 . 83%~98 .99% ,抗 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4 .4 5mIU/ml~2 0 .1 0 8mIU/ml;6个月时,12个组抗 HBs阳性率为5 5 . 0 0 %~95 . 10 % ,抗 HBsGMT为2 7. 0 1mIU/ml~81. 81mIU/ml。不同免疫方案之间抗HBs阳性率和GMT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疫苗组抗 HBs阳性率、GMT和抗体高滴度分布比例均高于低剂量疫苗组;0、1、6个月程序抗HBs阳性率和GMT高于0、1、2个月程序;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抗 HBs阳性率和GMT高于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10 μg诱导的抗 HBsGMT显著优于10 μg重组(酶母)乙肝疫苗,但抗HBs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成人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应选择高剂量的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9.
海南农垦区18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g携带率的关系及海南垦区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制定海南垦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垦区1-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史,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 调查1-18岁人群6669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1.2%,HBsAg携带为9.2%。其中全程接种HBsAg携带率为2.4%,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HBsAg携带率为14.0%。差别有显性;全程接种HBsAg感染保护率为82.9%。抽查843人的抗-HBsAg,阳性率为62.8%,其中全程接种抗-HBs阳性率为85.7%,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抗-HBs阳性率为36.9%。结论 HBsAg携带率高低与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低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海南垦区1-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尚不高,目前仍处于高HBsAg携带率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农村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携带率和抗 - HBs阳转率 ,以便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2 0 0 2年 12月对安庆市农村≤ 3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 :调查的 930人中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 74 .30 % ,首针及时接种率为 36 .4 5 % ,全程及时接种率为 2 9.4 6 % ,首针及时接种率以 0岁组最高 (χ2 =2 3.2 3,P<0 .0 1) ;检出阳性者 15人 ,携带率为 1.6 1% ;调查合格接种乙肝疫苗儿童 6 31人 ,抗 - HBs阳性 4 93人 ,抗 - HBs阳转率为 78.13%。平原地区的首针及时率为 38.4 0 % ,高于山区 (χ2 =4 .5 6 ,P<0 .0 5 )。住院和在家分娩儿童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 4 8.74 %、14 .6 3%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0 7.6 7,P<0 .0 1)。结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 ,提高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及时接种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小学生中抗 HBs的水平。方法 :对城区 7所小学利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检测。结果 :接种乙肝疫苗 7年的抗 - HBs阳性率达 6 5 .98% ,12年达 38.31%。其免疫保护率为 73.0 0 %。各年级间免疫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并且抗体水平随着年龄 (时间 )的增加而慢慢消失 ,乙肝疫苗注射后使儿童 HBs Ag感染率由 7.4 %下降到 2 .0 %。结论 :为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必须 7岁时开始乙肝疫苗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宁市1~60岁以上各年龄组的自然人群,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200人,共2125人进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西宁地区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56%、19.36%、29.75%;1~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1.74%,15岁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为5.61%;农村HBsAg阳性率高于城区;藏族HbsAg阳性率高于汉族等民族;农民、工人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结论]加强新生儿(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依然是今后乙肝疫苗预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桂林市居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评价1992年桂林市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实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免费接种的效果。[方法]2008年9月,在桂林市城乡。随机抽取2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自然村,以家庭为单位每隔1户抽取1户,对所抽家庭中1~59岁人群和全部1~4岁儿童进行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HBV感染的5项指标。[结果]调查944人,HBsAg阳性率为5.19%,抗-HBs阳性率为67.27%,抗-HBe阳性率为3.60%,抗-HBc阳性率为27.33%,5项指标均阴性的占23.83%。HBsAg阳性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84%、6.13%(P〉0.05);1~4岁最低,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o.01);农民和工人最高,不同职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过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分别为2.00%、13.96%(P〈0.01)。抗-HBs阳性率,男性、女性分别为64.35%、69.31%(P〉0.05);l~4岁最高,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儿童、干部最高,不同职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过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分别为72.29%、59.01%(P〈0.01)。[结论]桂林市城乡居民HBsAg阳性率较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可以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癌高发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广西隆安县对儿童和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大规模免疫。免疫后10年,于1995年对1~3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并用RIA法检测了乙肝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表明,1~39岁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42.4%;HBsAg阳性率为9.5%,其中7~9岁的HBsAg年龄高峰已消失,尤其在1~8岁人群下降了100.0%~83.0%,人群的抗-HBs阳性率1~2岁组婴幼儿最高,为85.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在1~19岁人群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1985年的相同年龄组。表明儿童大规模免疫后,紧接着实行新生儿逐年进行计划免疫,是加速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长期免疫接种后整体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结合横断面调查方法,共收集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4686名,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整体人群平均HBsAg阳性率为7.5%,抗-HBs为44.5%,抗-HBc为47.8%;0~19岁人群HBsAg和抗-HBc阳性率较≥20岁人群显著下降。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sAg阳性率为2.8%,抗-HBc阳性率为12.0%,HBV感染率为12.5%,未免疫组分别为10.2%、69.8%和71.2%。男性平均HBsAg阳性率比女性高,抗-HBc和抗-HBs阳性率男女性别间无差异。0~19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2.4%,而20~30岁人群阳性率达到13.6%~17.7%,到60岁开始下降;0~19岁人群的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20岁人群的抗-HBs、抗-HBc阳性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结论长期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使人群HBV流行状况发生变化,感染高峰年龄段后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莞市托幼儿童乙型肝炎免疫状况,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2003和2005年分别抽取东莞市五个镇区5所和4所村办幼儿园,每间幼儿园抽取大、中、小班各一个,被抽中班级的儿童均为调查对象,对各调查对象进行乙肝免疫状况调查。结果2003年和2005年,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61.22%和93.18%,HBsAg携带率分别为1.48%和0.51%,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2.34%和67.42%;在只完成3针基础免疫的儿童中抗-HBs阳性率均较低,分别为57.22%和59.15%,而在有加强免疫史的儿童中,抗-HBs阳性率明显升高,加强了一针的托幼儿童中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72%和76.31%,加强了二针或以上的托幼儿童抗体阳性率则分别达90.00%和92.86%;不同年份有相同免疫次数儿童的抗-HBs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抗-HBs阳性率有随免疫次数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结论东莞市托幼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2005年较2003年明显提高,HBsAg携带率已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两年的抗-HBs阳性率差异不显著。抗-HBs阳性率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增高,建议抗-HBs阴性的儿童应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长期免疫接种后整体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结合横断面调查方法,共收集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4686名,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整体人群平均HBsAg阳性率为7.5%,抗-HBs为44.5%,抗-HBc为47.8%;0~19岁人群HBsAg和抗-HBc阳性率较≥20岁人群显著下降。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sAg阳性率为2.8%,抗-HBc阳性率为12.0%,HBV感染率为12.5%,未免疫组分别为10.2%、69.8%和71.2%。男性平均HBsAg阳性率比女性高,抗-HBc和抗-HBs阳性率男女性别间无差异。0~19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2.4%,而20~30岁人群阳性率达到13.6%~17.7%,到60岁开始下降;0~19岁人群的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20岁人群的抗-HBs、抗-HBc阳性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结论长期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使人群HBV流行状况发生变化,感染高峰年龄段后移。  相似文献   

18.
潍坊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2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菌的免疫效果。方法自1993年起,每年随机抽查〈15岁40-50名乙肝疫苗接种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进行免疫前后检测结果分析。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抽样调查〈15儿童11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0%、71.14%、8.15%,未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5儿童756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17%、12.98%、10.05%,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24.00,均P〈0.01);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t=4.51;均P〈0.01)。结论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徐厚君  武建辉  张晴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2-4163
[目的]调查焦作市城乡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的免疫效果,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焦作市城乡确定调查对象1906名,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市区乙肝接种率为98.89%高于农村的96.62%,抗-HBs阳性率平均为58.50%,HBsAg阳性率为2.62%,抗体无应答率为9.54%。[结论]乙肝疫苗效果显著,需加强农村地区的接种工作。对于无应答者,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手段以提高他们的乙肝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为今后控制乙肝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9岁的自然人群,对每名对象的接种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1ml血清,利用ELASA方法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对接种情况与感染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升高,1~14岁儿童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合格接种率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而感染率有升高的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首针及时接种率和乙肝感染率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8,P﹤0.05;全程合格接种率与乙肝感染率无相关性,P﹥0.05。考虑到有可能是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影响,排除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干扰,重新计算全程合格接种率与乙肝感染率的相关性,P﹥0.05,由此看来全程合格接种率与乙肝感染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对控制乙肝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