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2-(2-benzofu-ranyl)-2-im idazoline,2-BFI]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对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2-BFI低、中、高剂量(1.5,3,6 mg.kg-1)组,通过TTC染色、HE染色、电镜、TUNEL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比较不同剂量的2-BFI对神经功能、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神经元超微结构、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2-BFI中剂量能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和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减少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数、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2-BFI低剂量组、2-BFI高剂量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剂量(3 mg.kg-1)2-BFI对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最佳,能显著上调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ntact组)、PBS对照组和AD模型组。PBS对照组为海马CA1区注射PBS,AD模型组为海马CA1区注射Aβ1-42。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逃避潜伏期;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害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以及蛋白质磷酸酶-2A (PP2A)的表达量;Real-time PCR法检测海马内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IL-4、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mRNA水平。结果大鼠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2后,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胞体丢失、海马内APP表达上调而PP2A表达下调。AD模型大鼠的海马内,致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γ的mRNA表达上调,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β的mRNA表达下调。结论 AD大鼠脑内存在致炎/抗炎失衡的神经炎症,它参与了A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冰  张军  吴蓓  邱一华 《江苏医药》2012,38(18):2116-2118,2108
目的研究IL-10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PBS对照组(B组)、Aβ1-420.1、0.2、0.4mM注射模型组(分别为C1、C2、C3组)和IL-10 80μg/ml预处理注射组(D组)。注射2d后,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潜伏期,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APP的表达量。结果与A、B组相比,C1、C2、C3组大鼠水迷宫实验潜伏期、APP蛋白表达均呈浓度依赖性的增加(P<0.01);而D组潜伏期、APP蛋白表达较C3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海马内注射IL-10能抑制Aβ1-42诱导的AD大鼠水迷宫潜伏期及海马内APP表达的增加,提示IL-10可能抑制由Aβ1-42诱导的AD神经炎症。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心肺复苏后脑能量代谢变化及新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2-BFI)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20只成年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常规复苏组和2-BFI组,其中常规复苏组和2-BFI组建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待自主循环恢复后,2-BFI组股静脉注射2-BFI 3 mg·kg-1,假手术组和常规复苏组股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0.5,3,6,12,24 h取材,每个时间点8只,采用HPLC法测定组织腺苷酸含量,HE染色观察大脑皮层病理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ATP酶活性。结果:各组间大鼠体质量、肾上腺素用量、平均动脉压(MAP)、胸外按压时间参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复苏组比较,2-BFI组的5’-ATP、EC和TAN于24 h显著升高,5’-AMP显著下降(P<0.05或P<0.01);6,12,24 h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与0.5 h比较,常规复苏组和2-BFI组24 h的5’-ATP、5’-AMP、TAN、E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2 h和24 h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形态结构清晰,神经细胞无肿胀;常规复苏组在6 h后,脑组织细胞坏死,细胞体积缩小,胶质细胞周围间隙扩大,血管周围有大的空白区域及细胞碎片,结构稀疏,见核固缩、深染等细胞缺血坏死表现;2-BFI组6 h后核周间隙扩大,较少坏死空泡区,胶质细胞轻度水肿。结论:大鼠心肺复苏后存在脑能量代谢障碍,2-BFI能改善脑能量代谢,减轻脑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艳  刘琼  黄萱  刘丽江 《天津医药》2022,50(12):1270-1275
目的 探讨芦丁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及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芦丁低剂量组(20 mg/kg)、芦丁中剂量组(40 mg/kg)、芦丁高剂量组(80 mg/kg)、RhoA抑制剂组(Rhosin hydrochloride,40 mg/kg),每组9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结扎颈动脉构建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按照各组给药剂量进行干预处理,每天给药1次,持续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的认知功能和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状态,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超微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及RhoA/ROC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元超微结构、细胞器结构严重受损,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芦丁各剂量组及RhoA抑制剂组大鼠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神经元超微结构、细胞器受损等均得到一定的恢复,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多(P<0.05),且芦丁各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效应;芦丁高剂量组与RhoA抑制剂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芦丁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缓解慢性脑低灌注引起的大鼠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海马内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注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0建立AD大鼠模型,并设注射生理盐水的假手术组(n=7)和不作处理的正常组(n=10);AD模型大鼠分设天麻素组、石杉碱甲组和模型组(各n=8),分别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4周(q.d.)后,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或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试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素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且空间探索试验中在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天麻素对海马内Aβ1-40注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减退的作用,并初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蛇床子素组。阳性药组、蛇床子素组分别每日1次灌胃布洛芬、蛇床子素40 mg.kg-1,连续12 d,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3 d后侧脑室注射脂多糖诱导大鼠的神经炎症模型,制模后d 5开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连续5 d。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束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real time RT-PCR法测定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及环氧合酶-2(Cox-2)的mRNA表达。结果侧脑室注射脂多糖后,大鼠在定向航行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的校正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海马神经元明显受损,且海马Tnf-α、Il-1β、Nos2及Cox-2的mRNA表达增加(P<0.05);然而,蛇床子素及布洛芬明显缩短了大鼠的定向航行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P<0.05),延长了空间探索实验中的校正逃避潜伏期(P<0.05),减轻了海马神经元损伤,且降低海马Tnf-α、Il-1β、Nos2及Cox-2的mRNA表达。结论蛇床子素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减退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脑苷肌肽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大鼠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cGAS)/膜蛋白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通路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75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尼莫地平,8.0 mg/kg)、脑苷肌肽低剂量组(1.34 mg/kg)、脑苷肌肽高剂量组(2.68 mg/kg)。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分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HE)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变化及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生化检测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测定海马组织cGAS/STING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受损严重,大量神经元细胞发生凋亡,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及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及cGAS、STIN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尼莫地平组及脑苷肌肽低、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组织损伤程度降低,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减少,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cGAS、STING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脑苷肌肽可能通过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减轻HIBD造成的大脑损伤,为临床上利用脑苷肌肽治疗HIE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抑制剂(盐酸美金刚)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β分泌酶(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盐酸美金刚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大鼠海马注射10 μg β淀粉样蛋白(Aβ)1-40构建AD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10 mg/(kg.d)盐酸美金刚,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处死大鼠取血及海马组织。ELSIA法检测血清及海马组织中Aβ含量,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APP和BACE1蛋白及mRNA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Aβ含量显著提高,APP及BACE1蛋白及mRNA含量显著提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中Aβ含量显著降低,APP及BACE1蛋白及mRN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 盐酸美金刚能通过阻断APP裂解,从而抑制AD大鼠海马组织中Aβ沉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2-(2-benzofu-ranyl)-2-imidazoline,2-BFI]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神经功能恢复和缺血半暗带区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BFI组和对照组,通过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TTC染色、免疫组化学检测脑内vWF的表达、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ITC-dextran)法行脑微血管灌注成像等研究方法研究2-BFI对神经功能、脑缺血梗死区的体积、内皮细胞及血管新生影响。结果:①2-BFI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有明显改善(P<0.05);②2-BFI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小于对照组(P<0.05);③2-BFI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2-BFI组的脑内缺血半暗带区域毛细血管分布较为密集且充盈状态良好,微血管显影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BFI能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脑内缺血半暗带区域血管新生,增加微血管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素经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促凋亡基因(Bax)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大鼠脑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20 mg·kg-1)、丹参素低、高剂量组(40,80 mg·kg-1),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脓毒症模型。乌司他丁组、丹参素低、高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持续给药7 d。实验结束后,评估大鼠神经功能,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结构,测定大鼠海马组织PI3K、Akt、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经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PI3K、Ak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逃避潜伏期、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组和丹参素低、高剂量组BBB评分、经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PI3K、Ak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逃避潜伏期、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乌司他丁组比较,丹参素低剂量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其作用相似(P>0.05)。结论:丹参素可减轻脓毒症大鼠脑损伤,其机制与丹参素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拟AD模型组和胰岛素组。采用冈田酸(OA)进行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建立拟AD大鼠模型,合成人胰岛素侧脑室微量注射,制模2周做水迷宫行为学试验检测3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A1β-40。的表达。结果定向航行试验的第2天开始,胰岛素组与拟AD模型组比较,定向航行试验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或P<0.01;空间探索试验原站台象限活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胰岛素组大鼠海马CA1区A1β-40表达明显减少或消失,与拟AD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胰岛素减少海马CA1区Aβ1-40的表达,减轻OA对大鼠海马的病理损害,有显著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丙酮酸乙酯(EP)调控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通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焦亡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8 mg·kg-1)组,EP低、高剂量(1.5、3.0 mg·kg-1)组,EP (3 mg·kg-1)+白藜芦醇(Res,30 mg·kg-1,TXNIP抑制剂)组。通过左颈总动脉结扎及缺氧处理构建HIBI大鼠模型,于造模24h后开始ip给药,每天1次,连续2周。采用Longa评分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估;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海马超微结构;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情况;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中TXNIP/NLRP3/Caspase-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onga评分、海马组织IL-1β和IL-18水平、神经元凋亡指数(AI)、以及TXNIP、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神经元损伤、海马组织病理学程度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EP低、高剂量组Longa评分、IL-1β和IL-18水平、神经元AI以及TXNIP、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神经元损伤、海马组织病理学程度明显改善;与EP高剂量组比较,EP+Res组Longa评分、IL-1β和IL-18水平、神经元AI以及TXNIP、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神经元损伤、海马组织病理学程度改善更明显。结论 EP可能通过抑制TXNIP/NLRP3/Caspase-1通路来减轻HIBI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焦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磷脂(docosahexaenoic acid-phosphatidylcholine, DHA-PC)对海马CA1区注射Aβ25-35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为DHA-PC的药用开发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250~30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组、多奈哌齐组、DHA-PC组。大鼠双侧海马CA1区注射Aβ25-35制作AD大鼠模型,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改变,检测Tau(Ser 396)蛋白的含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 水迷宫结果显示:与AD组相比,定向航行实验DHA-PC组大鼠的潜伏期明显降低(P<0.05);空间探索实验DHA-PC组大鼠在安全平台所在象限的活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与AD组相比,DHA-PC组和DHCI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的Tau(Ser396)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DHA-PC组和DHCI组皮层SOD活性增强(P<0.01)。结论 DHA-PC可通过降低皮层和海马396位点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和增强SOD活性,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较好的药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蒲公英总黄酮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以及潜在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蒲公英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1)。采用大鼠右侧海马CA1 区注射1 μL Aβ25-35建立AD大鼠模型,术后各组进行灌胃治疗21d。治疗结束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大鼠的记忆能力;分离海马组织并制备组织匀浆,采取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荧光法检测活性氧 (ROS) 水平;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将海马组织制备切片,应用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时间明显缩短,海马组织ROS水平增加,MDA含量明显增高,SOD活性明显下降,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加,Bax和Caspase-3表达上调同时Bcl-2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蒲公英总黄酮均能缩短逃逸潜伏期,延长空间探索时间,降低ROS水平和MDA含量,升高SOD活性,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同时上调Bcl-2表达,降低Bax和Caspase-3表达,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关系。结论:蒲公英总黄酮能够保护Aβ25-35诱导的大鼠记忆能力损伤,这可能与拮抗氧化应激介导的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布托啡诺通过调节大麻素2型受体(CB2R)表达,减轻大鼠胫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布托啡诺低(50μg·kg-1)、高(100μg·kg-1)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布托啡诺低、高剂量组大鼠行开放性胫骨骨折手术;布托啡诺低、高剂量组大鼠于术后第1天开始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注射体积1 ml/100 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2周,给药周期结束后检测逃避潜伏期、经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原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海马组织CB2R mRNA和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正常大鼠海马组织结构正常,神经元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排列紊乱,可见明显凋亡细胞,炎症细胞浸润;布托啡诺干预后,海马结构趋于正常,神经元凋亡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布托啡诺低、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CB2R mRNA和蛋白水平、IL-2、TNF-α水平升高,经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原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布托啡诺低、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CB2R mRNA和蛋白水平、IL-2、TNF-α水平降低,经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原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升高,且两个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可改善胫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认知缺陷,其机制可能与布托啡诺降低大鼠海马组织CB2R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抑制CB2R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苷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绞股蓝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手术后24 h,绞股蓝总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100,50,25 mg·kg-1的绞股蓝总皂苷,每日1次,连续8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TUNEL法检测海马部位神经元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GSK-3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并检测凋亡相关通路蛋白p38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绞股蓝总苷高、中、低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穿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海马部位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减少(P<0.01);GSK-3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caspase-3和P38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绞股蓝总苷通过抑制凋亡通路P38/caspase-3的激活,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金钗石斛多糖(NDP)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海马APP和GSK-3β基因的影响。方法预防性给药7 d后,侧脑室注射LPS溶液诱导大鼠的神经炎症模型,real time RT-PCR仪定量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糖原合成激酶GSK-3β的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的APP、GSK-3βmRNA表达明显增加;NDP给药组[80,160 mg/(kg·d)]大鼠海马组织中的APP、GSK-3βmRNA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NDP[80,160 mg/(kg·d)]可以降低LPS诱导的大鼠海马组织APP、GSK-3β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左旋千金藤啶碱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认知症状的功能与Tau蛋白磷酸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hydrochloride,MPTP)组及给药组,每组50只。用MPTP建立PD大鼠模型。先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然后通过水迷宫对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游泳时间百分比以及海马锥体细胞顶树突分支数目和直径进行比较。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进行采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对Tau蛋白的磷酸化程度进行计算。最后对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采集,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进行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的体质量、游泳时间百分比、锥体细胞顶树突分支数目、海马P-Tau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脑外伤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MPTP组相比,给药组体质量、游泳时间百分比、锥体细胞顶树突分支数目、海马P-Tau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逃避潜伏期、脑外伤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左旋千金藤啶碱对PD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是左旋千金藤啶碱保护神经元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杏仁核注射β-淀粉样肽(Aβ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内Aβ1-40、Bax的表达变化,以及葛根素(Pue)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和Pue治疗组,以Aβ25-35右侧杏仁核注射制备大鼠AD模型,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层与海马组织Aβ1-40和Bax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内有Aβ1-40、Bax的少量表达,两者均以皮层内为多,海马组织内少;AD模型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Aβ1-40与Bax的表达增加,较假手术组大鼠有显著性差异,P<0.01;Pue能改善AD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