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人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CD4+T和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体外实验观察重组人PD-L1蛋白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L1在10例正常人宫颈组织和67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在宫颈癌内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分析宫颈癌内浸润的CD4+T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分析PD-L1促进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CD4+T和CD8+T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子宫颈上皮不表达PD-L1;宫颈癌PD-L1的表达率为70%(47/67)。部分宫颈癌内浸润的淋巴细胞表达PD-1,且淋巴细胞存在凋亡现象。PD-L1阳性宫颈癌肿瘤内浸润的CD8+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体外实验发现PD-L1与健康人或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混合培养48 h后,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2组平均凋亡率分别为(32.8±1.4)%、(38.3±1.5)%(P<0.05)和(27.7±1.3)%、(30.9±1.9)%(P<0.05);抗PD-1抗体使PD-L1诱导的T细胞凋亡率下降,分别为(29.8±1.6)%和(31.6±1.4)%(P>0.05)。PD-L1对人外周血活化CD4+T和CD8+T细胞均有促凋亡作用。结论:人子宫颈癌异常表达PD-L1与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凋亡及CD8+T细胞数量减少有关。PD-L1经PD-1促进活化的CD4+T和CD8+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 化学染色、Western blot 检测PD-L1 在50 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D-L1 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D-L1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2.0%(21/50) 高于癌旁组织22.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L1 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及临 床分期相关(P <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表明PD-L1 的阳性组较阴性组预后较差,PD-L1 阳性组和阴性 组患者30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8.1% 和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变量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PD-L1 是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 PD-L1 蛋白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 成为食管鳞癌预后的评价指标,并为食管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1 例UTUC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术后进行随访,评估患者预后;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5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63 个月,50 例(33%)样本组织中PD-L1表达呈阴性。PD-L1阴性表达与较高的肿瘤病理分期(P =0.04)、较高病变分级(P =0.01)以及淋巴血管侵犯(P <0.01)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D-L1阴性表达与较差的无瘤生存率(P =0.01)和较差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相关(P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D-L1阴性表达与疾病复发(HR =2.05,95%CI =1.06~3.96,P =0.032)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HR =2.89,95%CI =1.22~6.82,P =0.024)显著相关。结论:PD-L1阴性表达是UTUC行RNU后癌症复发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表明了将UTUC患者纳入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一直是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预后不良。针对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耐受的安全性和长期持久的反应性,开创了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新时代。本文回顾PD-1/PD-L1及CTLA-4信号通路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关系,综述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抗PD-1/PD-L1及CTLA-4治疗的临床试验,重点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阶段中的使用和最佳组合策略的临床研究,以期改进免疫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使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方法 汇总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与文献报道的PD-1抑制剂诱发BP病例,总结PD-1抑制剂诱发BP的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 共纳入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70.9±9.7)岁(56~86岁)。原发肿瘤以恶性黑色素瘤(38.10%)与肺癌(33.33%)为主,开始用药到诊断BP平均时长为(49.1±23.7)周。病理表现主要为表皮下水疱(76.19%)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8.24%),直接免疫荧光表现为补体C3(95%)与IgG(75%)在基底膜带呈线性沉积,血清抗体多数表现为抗BP180-NC16A抗体阳性(84.21%)。主要治疗手段为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但利妥昔单抗、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也有突出表现。结论 皮肤科及肿瘤科医师应当了解PD-1具有诱发BP的风险,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类型的15%~20%。由于TNBC患者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中获益,其预后往往较差,且易复发。化疗是晚期TNB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患者常出现化疗耐药。因此,为TNBC患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TNBC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突破。基于此,本文将对免疫检查点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TNBC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抑制剂后相关内分泌腺体疾患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2020年1月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因各类癌症使用PD-1抑制剂后出现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D-1抑制剂与内分泌腺体损害的关系及临床特征。结果:26例患者中,男19例(73.08%),女7例(26.92%),平均年龄(61.62±9.77)岁。PD-1抑制剂相关垂体炎18例(69.23%),全部累及垂体肾上腺轴,同时累及肾上腺轴及甲状腺轴4例,未出现累及垂体后叶病例;PD-1抑制剂相关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障碍9例(34.62%);相关1型糖尿病5例(19.23%);相关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 APS)7例(26.92%),其中累及垂体、甲状腺6例,累及垂体、胰腺1例;未发现PD-1相关的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结论:癌症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人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CD4+ T和CD8+ 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体外实验观察重组人PD-L1蛋白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L1在10例正常人宫颈组织和67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在宫颈癌内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分析宫颈癌内浸润的CD4+ T和CD8+ T淋巴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分析PD-L1促进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CD4+ T和CD8+ T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子宫颈上皮不表达PD-L1;宫颈癌PD-L1的表达率为70%(47/67)。部分宫颈癌内浸润的淋巴细胞表达PD-1,且淋巴细胞存在凋亡现象。PD-L1阳性宫颈癌肿瘤内浸润的CD8+ 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体外实验发现PD-L1与健康人或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混合培养48 h后,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2组平均凋亡率分别为(32.8±1.4)%、(38.3±1.5)%(P<0.05)和(27.7±1.3)%、(30.9±1.9)%(P<0.05);抗PD-1抗体使PD-L1诱导的T细胞凋亡率下降,分别为(29.8±1.6)%和(31.6±1.4)%(P >0.05)。PD-L1对人外周血活化CD4+ T和CD8+ T细胞均有促凋亡作用。结论:人子宫颈癌异常表达PD-L1与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凋亡及CD8+ T细胞数量减少有关。PD-L1经PD-1促进活化的CD4+ T和CD8+ 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在胃癌细胞株及临床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6种胃癌细胞株及3例胃癌配对标本中PD-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对临床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D-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PD-1在4种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 6种胃癌细胞株中均有PD-1的表达,其中SGC-7901和HGC-27细胞PD-1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也有PD-1的表达。结论: 各种胃癌细胞株均有PD-1的表达,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相似文献   

11.
蔡阳阳  杨希 《浙江医学》2023,45(6):647-648,652
本文报道2022年6月5日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致Steven-Johnson综合征的患者,对该例患者进行多项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要点:加强全身皮肤护理是重点,需切实做好导管护理、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同时严密细致的进行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及处理并发症。本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后,14 d病情明显好转,34 d康复出院,随访1个月,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行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情况与胰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68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D-L1表达阳性组和PD-L1表达阴性组。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6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岁,PD-L1阳性51人,阴性17人。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PD-L1阳性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阴性组(P<0.05),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后生存时间相关。对PD-L1阳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PD-L1阳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为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D-L1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人类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食管鳞癌(ESC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确诊为ESCC的患者105例,以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血清sPD-L1、VEGF水平并比较其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ESCC组血清sPD-L1、VEGF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家族史的患者的血清VEGF的水平高于没有家族史的患者(P<0.05);血清sPD-L1、VEGF的水平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分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时间<3年的患者的血清sPD-L1、VEGF水平高于生存时间>3年的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PD-L1、VEGF预测ESCC患者3年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820、0.733,两者联合预测3年内死亡的AUC为0.842。其敏感性为84.7%,特异性为78.3%。结论血清sPD-L1、VEGF可以作为食管鳞癌预后判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Ⅰ型跨膜蛋白,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细胞上,参与机体自身免疫、移植免疫以及肿瘤免疫等免疫调节过程。同样,PD-L1也可在甲状腺癌细胞上显著表达,在其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相互作用时可抑制CD8 T细胞应答,传递负性调控信号,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衰竭或功能障碍,使肿瘤细胞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文章综述了PD-L1与甲状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研究PD-L1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治疗甲状腺癌寻求有效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CD279)及其配体PD-L1(CD274)、PD-L2(CD273)在HLA-B27阳性和阴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阳性和阴性AS患者外周血CD8阳性淋巴细胞CD279、CD274和CD273的表达水平。结果 CD279、CD274和CD273在三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CD279、CD274和CD273在HLA-B27阳性AS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与HLA-B27阴性AS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而HLA-B27阴性AS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HLA-B27阳性AS患者CD279、CD274和CD273的表达水平比HLA-B27阴性AS患者高,可能与疾病的慢性化和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铜死亡关键调控基因铁氧化还原蛋白1(ferredoxin 1,FDX1)的基因结构和特性进行解析。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获取人FDX1基因DNA序列,利用数据挖掘软件对其一般特性、结构识别、特性分析和组织表达4个方面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人FDX1基因定位于11q22.3,基因总长35 553 bp,密码子偏性较强,重复序列占基因总长61.40%;上游2 000 bp区域存在5个启动子(评分>0.90)、71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多聚腺苷酸尾信号在518位点,未预测到CpG岛;亚细胞定位在线粒体的可能性最大;分子功能预测其具有2Fe-2S簇结合等活性;人FDX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最高为肾上腺[146(100×FPKM)1/2],各组织癌症特异性程度都较低。结论:FDX1的线粒体亚细胞定位、具有2Fe-2S簇活性以及涉及的信号通路等基因特性,从生物算法角度证实其可作为铜死亡关键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18.
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为靶点的肝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是我国高发、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等效果有限,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免疫治疗是潜在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卡控点,主要在活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许多肿瘤细胞高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PD-L1与T细胞等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发挥免疫负调控作用,使T淋巴细胞失能,形成肿瘤免疫逃逸.研究发现,对PD-1进行阻断可重建T淋巴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延长肝癌等肿瘤患者总生存期.本文就PD-1为靶点的肝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何通过联合治疗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卡控点抗体的应答率,同时降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肝癌是我国高发、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等效果有限,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免疫治疗是潜在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卡控点,主要在活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许多肿瘤细胞高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PD-L1与T细胞等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发挥免疫负调控作用,使T淋巴细胞失能,形成肿瘤免疫逃逸.研究发现,对PD-1进行阻断可重建T淋巴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延长肝癌等肿瘤患者总生存期.本文就PD-1为靶点的肝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何通过联合治疗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卡控点抗体的应答率,同时降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 (PD-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27例,根据术后3年患者的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95)和死亡组(n=3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水平。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3年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IL-1β、PD-1不同表达患者的3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3组的生存率。结果 死亡组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浸润至肌层、肿瘤直径>3 cm、IL-1β高水平、TNF-α高水平和PD-1阳性表达患者比例均高于生存组,IL-6高水平患者比例低于生存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浸润至肌层、肿瘤直径>3cm、IL-1β高水平和PD-1阳性表达为影响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