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斌  邓婷婷  赵凯  万江 《科技资讯》2009,(10):111-111
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矿井水害一直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尤以矿井突水问题最为严重,文章以突出水的类型及突水的条件开始,分析了突水机理、影响因素以及矿井突水征兆,最后在水害预防和治理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林 《科技信息》2012,(14):339-339
矿井水是煤矿开采中主要影响地质因素之一,同时矿井突水灾害也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本文首先分析矿井水害的类型和矿井突水的征兆,重点分析矿井水害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3.
煤矿突水事故时仅次于顶板、瓦斯的第三大矿井灾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是科学确定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突水危险性的手段。根据国家《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在系统整理分析平朔井工二矿的各类水文、构造、气候的相关资料,主要从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提出平朔矿区井工二矿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的结论,从而分析和评价矿井水害对煤矿开采的影响程度,为经济合理地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事故树分析法在矿井水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了影响矿井突水的主要因素;绘制了矿井突水事故树图,求出了其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阐述了各基本事件对引起事故发生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针对矿井突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所需采取的预防措施,为矿区水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矿井水害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给煤矿职工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水文地质不清是造成水害事故的重要原因,地下水赋存状况及补给关系不清楚,对水源位置不清,盲目采掘必然酿成突水事故.该文通过对永春煤矿南湖一号井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确定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以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赵露 《科技资讯》2014,(2):70-70,72
我国是个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安全高效地进行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水害始终是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针对梁北矿21采区突水恢复后的特殊条件,提出了梁北煤矿21采区水害防治的措施,这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型矿井恒源煤矿,受多发突水灾害影响,严重地制约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矿地测工程技术人员从完善和强化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入手,通过预报的过程控制和逐头逐面的全覆盖管理,以提升地测防治水预测预报精准性技术为手段,依靠精准预测预报的技术创新,实现了采掘前方水害的立体透明,通过针对性的水害防治,实现了矿井长期安全高产、高效生产。该项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为类似生产矿井的水害治理,提供很好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部分区域矿井离层水害严重的问题,结合淮北杨庄矿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厚层坚硬覆岩下离层发育特征及其动力突水机理。结果表明:离层在发育过程中受岩浆岩的支撑作用和应力重分布的影响呈现移动拱形特征;火成岩的冲击性破断和充足的离层水源是发生突水事故的关键因素。该研究为同类地质条件矿井的离层水害防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快速准确判别矿井突水水源是解决矿井水害关键性问题之一,可以保证煤矿的财产与生命安全。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突水水源评价指标进行处理分析,采用熵权法对突水水源评价指标赋权重,再结合可拓模型确定各验证样本的综合权重,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验证样本进行归类,从而建立突水水源判别模型。结果显示煤系水、太灰水及奥灰水判别结果正确率分别为83.33%、83.33%、66.67%,整体判别结果正确率为80%,表明该方法针对矿井突水的水源判别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在郑州矿区二十一次典型突水案例中,有十四次是二1煤底板C3灰岩水和O2灰岩水所致,另有六次为老窑水所致,一次是洪水灌入造成淹井。经综合分析,可看出矿区的水害主要来自C3、O2灰岩水。按突水水源分类,在二十一次突水案例中有顶板裂隙水害、底板薄层灰岩水害、底板奥灰一寒灰水害、老窑水害和地表水害;根据突水通道分类,有破碎带水害、滑动构造水害、采动裂隙带水害、人为通道水害等。根据郑州矿区水害的类型,总结提出了四种水害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水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常光锋 《科技资讯》2009,(18):111-112
黄陵一号煤矿于2001年正式投产,主采2号煤层。本文通过对一号煤矿的三、四盘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论述了矿井突水的诱发原因和岩层水治理改造方案,并对治理效果进行了简要评价,为矿井开采防治水害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下开采铝土矿是我国铝土矿山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水害是要面对的主要威胁之一,根据突水水源、采掘方式、岩体结构、突水形式和突水量等,对铝土矿地下开采中的水害进行了分类,说明了其特征。结合段村—雷沟铝土矿,根据勘探资料以及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段村—雷沟铝土矿的水害类型有地表水水害、冲积层水水害、岩溶水水害、断层水水害和采空区积水水害,论述了段村—雷沟铝土矿的水害类型及其对矿山建设的影响,分析了其成因,给出了该铝土矿山防治水害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矿井水害防治能力,应用RockwareAq·QA分析软件建立PiperDiagram水化学分析基础数据库,分析刘庄煤矿东一回风大巷出水情况。结果表明:水化学分析基础数据库能够在矿井发生突水时,科学快速判断水质类型,准确判别突水水源,对提高矿井水害防治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矿井水害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水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屯兰矿将水害防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之一,不断完善适合对不同水害类型进行预测和防治的各种物探、钻探和注浆设备,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分析了突水机理、影响因素,划分了井田水害防治分区,最后在水害预防和治理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极大改善和提升了屯兰矿水害防治技术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煤层开采对底板的破坏规律及其水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团柏煤矿煤层开采对底板岩层的破坏规律,制定相应的防底板突水方案,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煤层开采对底板破坏规律。结果表明:底板的破坏程度、破坏区域与含水层空间关系是决定矿井底板水害发生与否的关键因素,团柏煤矿10煤开采对底板的破坏范围为12 m~15 m,基于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研究成果提出了该煤层开采时底板突水隐患的预防和治理对策。研究结果对矿井开采设计与矿井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矿井水害的突水水源判别问题,采用KPCA方法对原始数据降维,通过布谷鸟搜索算法(CS)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惩罚因子C和核参数g,建立基于KPCA-CS-SVM的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模型,以淮南新庄孜矿各含水层共45个突水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选取7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突水水源的判别依据,对KPCA-CS-SVM水源...  相似文献   

17.
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着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矿井水害的威胁,有效预防水害事故,分析微震监测数据即微震事件数与事件能量级与矿井涌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不同时期根据微震监测数据预测矿井涌水量,合理选择排水设备,预测突水事故,达到及时预警的效果。以亭南煤矿二盘区2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作面涌水量与微震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微震事件数、能量级与涌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能够根据微震数据的变化预测涌水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电法在探测煤矿地下水及岩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虽然国家十分重视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煤矿也加大了治理力度,但是煤矿突水事故频繁,造成人员伤亡量大,进而煤矿水害的防治成为重点。高密度电法具有测点密度高,在查明采空区,探测岩溶发育和寻找地下水源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具体的实例加以分析高密度电法在矿井水害防治中的现实指导意义,为煤矿的水害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虽然国家十分重视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煤矿也加大了治理力度,但是煤矿突水事故频繁,造成人员伤亡量大,进而煤矿水害的防治成为重点。高密度电法具有测点密度高,在查明采空区,探测岩溶发育和寻找地下水源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具体的实例加以分析高密度电法在矿井水害防治中的现实指导意义,为煤矿的水害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黄陵一号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与充水因素的基础上,认为直罗组下段含水层是2号煤层顶板涌(突)水的主要水源。通过经验公式计算与实测冒落带和裂隙带(简称"两带")高度的对比分析,认为经验公式不适合该区开采实际,适合该区的冒采比和裂采比分别为5.7和25.2.以裂采比32为阈值,对矿井中北部2号煤层待采区进行了顶板涌(突)水危险性分区预测,为矿井防治顶板水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