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胰腺脓肿术后脓毒症患者的应用及护理实施。【方法】对10例SAP并胰腺脓肿术后脓毒症患者在入ICU3~10h内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即行HP+HVHF治疗,并充分做好治疗前的准备,治疗中严密监测与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结果】10例患者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呼吸、心率、体温均有明显下降,血压明显上升、尿量明显增加,低氧血症纠正,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经过顺利,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良好的专业护理对保证HP联合HVHF治疗顺利进行,提高SAP抢救成功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婷婷  陈星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3):475-477,480
【目的】探讨早期间断短时血液滤过联合腹膜透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条件的6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非手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予间断短时血液滤过和腹膜透析。观察两组的APACHE1I评分变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35例患者中32例好转,存活率91.4%(32/35);对照组30例中22例SAP缓解,存活率73.3%(22/30)。试验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试验组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各相应时点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试验组治疗后血液中TNFα、IL-6、IL-8促炎细胞因子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腹膜透析液中这些促炎细胞因子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早期间断短时血液滤过联合腹膜透析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起协同、互补的作用,对SAP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高通量血液滤过(HVHF)对并发高脂血症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44例并发高脂血症的SAP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进行HP联合HVHF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APACHE-Ⅱ评分、相关生化指标及预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好转(P〈0.05),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及相关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生存率高。结论:HP联合HVHF可有效缓解并发高脂血症的SAP患者病情,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分析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2009年期间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方法治疗SAP7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75例患者均很好的耐受治疗。经过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液生化检验指标、APACHEⅡ评分等均有明显改善,大大降低了SAP的病死率。【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可成为SAP患者重要而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同时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对20例SAP患者在常规治疗SAP的同时进行CVVH治疗前后监测生命体征、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经过CVVH治疗后20例SAP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液生化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CVVH治疗SAP,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acutepancreatitis,SAP)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SAP纽(B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C组)。观察动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rne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含量,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SAP时,大鼠血清中IL-1、IL-6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肺损伤严重。维拉帕米治疗纽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肺病理损害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维拉帕米可抑制SAP大鼠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产生和释放,减轻肺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任蓓  石泽亚  周晶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84-1286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及个体化阶段性营养组(个体化组)各25例,比较并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个体化组的导管并发症、二重感染、肝功损害、腹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P〈0.05);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TPN组(P〈0.05)。【结论】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可以改善SAP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预后,是治疗SAP较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8.
钙拮抗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友兵  刘勇  刘伟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45-1846
【目的】探讨钙拮抗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损害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SAP组(B组)和钙拮抗剂治疗组(C组),观察各组动物肾功能、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SAP时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升高,肾功能下降,肾组织损害严重。钙拮抗剂治疗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肾组织损害减轻,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钙拮抗剂可抑制SAP某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对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肠腔减压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SAP患者随机分成小肠减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小肠减压组造瘘管早期进行小肠腔减压,肠蠕动恢复后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仅放置普通胃肠减压管早期行胃肠减压,肠功能恢复后经口进食维持营养,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结果】小肠减压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SAP手术患者进行小肠减压,应用空肠造瘘管,早期可以进行小肠腔减压,有利于肠功能恢复,后期可进行有效的肠内营养,对SAP治疗是一种确实有效、费用低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灌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本院普外科室收治的临床诊断为SAP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法将其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给予腹腔置管灌洗合并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两组患者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2d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4d后,血清IL‐6水平低于治疗后2d;治疗4d、7d后,观察组内毒素、TNF‐α、IL‐6、IL‐8、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均P<00.5)。观察组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胰腺感染率和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死亡病例。【结论】腹腔置管灌洗可降低SAP患者相关炎症反应因子水平,降低胰腺感染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熊静  高友兵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683-1684,168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区域动脉灌注(RA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SAP组(B组),生长抑素外周静脉注射组(C组),生长抑素区域动脉灌注组(D组).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清淀粉酶(Amy),各组动物血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  相似文献   

12.
郭俊  胡雄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892-893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后假性胰腺囊肿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选择合并假性囊肿的胰腺炎患者47例,根据患者行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22例,为胰腺炎后4~8周出现的假性胰腺囊肿患者.晚期手术组25例,为囊肿形成后等待24周再施行手术的患者.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2009年本院急诊及住院临床诊断明确的SAP患者32例(SAP组),轻症胰腺炎(MAP)48例(MAP组),同时以健康自愿者35例作为对照(NC组)。采用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一α(TNF-α)和白介素一6(IL-6)浓度,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的表达。患者检测时间均为发病后12h内。【结果】SAP组TLR4阳性表达百分比为(67.23±10.71)%,MAP组及NC组分别为(48.38±8.55)%和(30.75士5.25)%;TLR4荧光强度(MFI),分别为(78.30±8.96)%、(42.98士5.12)%、(27.20±5.75)%;血浆TNF_a分别为(38.79±6.65)pg/mL、(29.15士5.62)pg/mL和(21.38±5.60)pg/mL,IL一6浓度分别为(19.85±4.78)pg/mL、(14.55±3.91)pg/mL、(10.25士4.59)pg/mL,SAP组与MAP组及N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SAP组TLR4表达荧光强度与血浆中TNF-α、IL一6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997和0.995,P〈0.05)。【结论】sA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阳性高表达与血浆TNF-α及IL一6明显增高呈正相关,提示MAP早期发病与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激活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密切相关,检测上述指标对重症胰腺炎的判定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给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SAP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按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分两组:A组(对照组)2002年2月至2007年1月共43例,按常规治疗.B组(治疗组)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共25例,除常规治疗外,还采用持续性区域动脉灌注(LAI)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血、尿、淀粉酶下降较对照组迅速(P〈0.05),胃肠减压量与对照组比较减少显著(P〈0.01),并发症少,病死率低(P〈0.05).[结论]区域动脉灌注治疗SAP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实验用大鼠随机分成3组,采用改良AhoS法制作SAP模型。A组为地塞米松治疗组:SAP制模后3h给予大鼠地塞米松治疗;B组为SAP大鼠空白对照组、C组为假手术组。分别检测各组模型制作成功后24h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血清淀粉酶(AMS)、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脑水含量和脑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B组中大鼠血清AMS、MBP、IL-6、脑水含量水平显著高于C组与A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C组大鼠脑细胞超微结构正常,无病变;B组大鼠神经元细胞核出现明显的边集现象,线粒体、内质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A组大鼠脑细胞线粒体有轻度肿胀,细胞核、内质网无异常。【结论】地塞米松可有效的控制SAP炎症的发生扩散,降低胰性脑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4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的d7、d14分析患者动脉血气,以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胸片变化及预后等为观测指标,观察乌司他丁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肺损伤发生率差异以及对肺损伤的疗效。【结果】治疗组SAP肺损伤的发生率为21.1%,对照组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7、d14乌司他丁治疗组肺损伤程度指标RR、PaO/FiO2、PaCO2及胸片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以d7最为显著(P〈0.01)。【结论】乌司他丁对SAP引起的ALI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以显著减少SAP引起的ALI的发生,并能促进SAP的好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区域动脉灌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l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SAP组(B组),生长抑素外周静脉注射组(C组),生长抑素区域动脉灌注组(D组)。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清淀粉酶(Amy),各组动物血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含量,观察小肠病理损害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①制成SAP模型后,各组Amy、IL-1、IL-6、TNF-a的含量水平显著上升,生长抑素治疗后可使Amy、IL-1、IL-6、TNF-a的含量下降,其中生长抑素区域动脉灌注组下降更为明显。②生长抑素治疗后小肠病理损害评分及细胞凋亡指数均下降(P〈0.05),生长抑素区域动脉灌注组作用更强。【结论】①sAP时,应用生长抑素可以减轻sAP时肠黏膜的损伤,对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中IL-1、IL-6、TNF-a的含量,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凋亡有关。②区域动脉灌注是治疗SAP的增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