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腔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9例(40只眼),采用鼻腔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术眼流脓、溢泪等情况。结果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39例(40只眼)患者,治愈35例(36只眼),好转3例(3只眼),无效1例(1只眼)。治愈率90%,好转率7.5%,无效率2.5%。结论经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确切。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无需面部切口、面部不留疤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漏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漏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0眼经中鼻甲前端粘膜切除,电钻打通鼻骨,切开泪囊。结果 术后随访3~18月,治愈率93%,好转率7%,且此法手术时间短,皮肤无瘢痕,病人易接受。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漏术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计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術治療慢性泪囊炎的可行性。方法 慢性泪囊炎15例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術。用耳科電鑽磨除泪囊内侧壁的骨質,骨粘膜使用射频治療機作止血凝固,防止粘膜增生而封闭造孔。结果 術后随访4-6個月13例獲得满意療效。结论 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術是治療慢性泪囊炎的一種新途径。避免面部瘢痕,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3例(184眼)慢性泪囊炎在鼻内窥镜下施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169眼治愈。11眼溢泪症状减轻冲洗通畅。4眼仍溢泪。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黄海  杨恩翠 《国际眼科杂志》2009,9(7):1418-1419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31例31眼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mo。结果:31例随访中无溢泪流脓,泪道冲洗通畅,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形成良好,无不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贝复舒在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效果,对预防术后造孔口远期瘢痕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经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腔造孔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37例37眼,术后创面涂贝复舒眼用凝胶,每次随访给予清除鼻腔内泪囊造孔处的分泌物、血痂及肉芽,行泪道冲洗,术腔创面涂贝复舒眼用凝胶,待鼻腔内泪囊造口处黏膜上皮化后予拔管(3mo)。结果:随访6mo~1a治愈32眼,好转4眼,无效1眼,有效率97%(36/37),无并发症发生。1例无效患者均为造孔口肉芽组织增生粘连或与鼻中隔粘连引起,给予鼻内镜下清理闭锁造孔处,重新置管,恢复好。结论:在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应用贝复舒,术后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是治疗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术与鼻腔泪囊造孔术对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53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鼻腔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经鼻内镜下行鼻泪管逆行插管31例32眼,采用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20例21眼,随访6mo。结果: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插管术:治愈15眼,好转12眼,无效5眼,治愈率47%,有效率84%;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愈14眼,好转5眼,无效2眼,治愈率67%,有效率90%;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和鼻腔泪囊造孔术均有微创、愈合快、疗效好等优点,其疗效相近,鼻内镜下逆行插管术更简便易行、价格低、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8.
丝裂霉素C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中的应用及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对43例4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同时术中在造孔处一次性使用MMC。结果 44眼手术一次成功,术后随访6-18个月,痊愈41眼(93.2%),显效2眼(4.5%),有1效1眼(2.3%)。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联合术中一次性使用MMC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鼻腔泪囊支撑管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106例慢性泪囊炎行鼻内窥镜下改良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鼻泪支撑管置入术,评价其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结果106例均完成了6-18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所有随访患者在3个月取出鼻泪支撑管时,泪道冲洗均通畅。随访6-18个月,治愈101眼(85.6%),好转9眼(7.6%),8眼(6.8%)无效。结论鼻内窥镜下改良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鼻泪支撑管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慢性泪囊炎23例(25眼)采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并同期处理相应鼻部疾病,术后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22眼,好转3眼。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损伤小,面部无瘢痕,并能同时处理鼻部疾病,防止吻合口粘连,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加强换药随访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收集73例7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随访6~12 mo 观察疗效。结果:所选患者中66例70眼痊愈(90%),2例3眼好转(4%),5例5眼无效(6%)。复发病例5例5眼中,2眼再予鼻内窥镜下清除肉芽,扩大造口,浸有0.4g/L丝裂霉素棉片放置创面约5min,后置麻醉导管,另3眼转上级医院行泪道激光,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没有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7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78眼中治愈69眼,好转8眼.无效1眼,有效率为98.72%。结论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造口术可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鼻内窥镜下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联合鼻腔泪囊造孔术与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3/2011-03来我院136例13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其中行鼻内窥镜下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联合鼻腔泪囊造孔术66例,行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70例,均为单侧慢性泪囊炎。结果:鼻内窥镜下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联合鼻腔泪囊造孔术治愈60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90.9%,有效率达98.5%;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愈6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治愈率达91.4%,有效率达97.1%。采用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联合鼻腔泪囊造孔术与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接近,但鼻内窥镜下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联合鼻腔泪囊造孔术无需面部皮肤切口,创伤小,出血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广西省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就诊的共53例慢性泪腺炎患者,均采取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并分析患者术中的情况及治疗的效果。 结果5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经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患者手术失败。治愈45例(45只眼),占84.9%;有效8例(8只眼),占15.1%,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8例(8只眼)治疗有效患者泪道冲洗通畅,轻微溢泪。随访10个月,经鼻内镜检查,鼻腔泪囊吻合口愈合良好,部分患者呈喇叭状、针状、圆孔状或裂隙状吻合口,泪道冲洗见水流,随后逐渐缩小。最后1次随访自觉流泪症状明显改善且冲洗通畅2例(均为常规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的患者);取管后失访的3例患者中2例取管后即泪道冲洗不通畅伴分泌物,l例冲洗通畅。经鼻内镜检查,全部患者鼻腔泪囊吻合口恢复良好。 结论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电钻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2003-11/2005-04诊断为慢性泪囊炎患者14例(15眼)于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完成6mo随访,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在14例(15眼)中,治愈13眼,好转2眼,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电钻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鼻腔进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6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在鼻腔内窥镜下行泪囊腔吻合术并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术后泪道冲洗全部通畅,溢泪溢脓消失。随访3~24个月,一次治愈56例,占87.5%、复发8例占12.5%。大多在术后3~6个月内出现鼻腔粘膜增殖,门诊行鼻腔粘膜咬切后恢复通畅。结论 本手术在鼻内窥镜下完成,比较简便,省时,不留瘢痕。  相似文献   

17.
王鋆 《实用防盲技术》2013,8(3):109-111
目的报告改良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改良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共69例(75眼)。结果治愈66眼,好转4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93.33%(70/75)。结论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可有效防止泪囊造孔的狭窄闭锁,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雨種術式治療慢性泪囊炎的療效比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组病例共25例25眼,其中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15例15眼,泪囊鼻腔吻合术10例10眼,随访6~20个月,并就手术创伤,术後导泪功能恢复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在恢复排泪功能方面效果相当,但要获得病人在心理、功能多方位的愈合,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较泪囊鼻腔吻合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愈合快等优点,但能否完全取代泪囊鼻腔吻合术尚不能确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鼻内窥镜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眼科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传统手术方式,治愈率达90%以上。但仍有少数手术失败者。我院在1995年6月至1997年6月对41例(41眼)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用鼻内窥镜辅助检查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对象:41例(41眼)慢性泪囊炎,男12例,女29例,年龄14~58岁。(2)手术方法:采用常规方法造骨孔12×15mm大小,吻合前唇2~3针。(3)术后处理:于术后1天、2周,1年行鼻内窥镜检查。1周内冲洗泪道,隔日1次。结果:(1)术后第1天内窥镜检查:所有病例造瘘口周围粘膜水肿。不通者1例,欠通畅者1例有淤血块,其中1…  相似文献   

20.
98例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鼻内窥镜下以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鼻内窥镜在鼻内直视下行泪囊鼻腔造孔及塑料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98例(98眼)。结果98例5个月~5年的随访,94眼治愈,2眼好转,2眼无效。治愈率95.92%,总有效率97.96%,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手术不切开皮肤,不损伤内眦韧带,面部不留瘢痕:术后导泪功能完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