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m,叉ardial ischemia,SMI)是 冠心病的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取决于 有无缺血而不取决于有无症状〔‘〕,高达60%一90%的冠心 病患者有SMI[z]。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仍然是当今冠心病研 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其缺血发生时不能被感知,难以  相似文献   

2.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结果207例有2780阵次缺血发作,其中207例2380阵次(85.6%)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较有症状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上午6:00~12:00 SMI的发作频率最高(49.6%),明显多于夜间0:00~晨6:00的20.2%。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对其病情的判断及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性猝死的关系相当密切,且发病率甚高,故SMI的防治可彻底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动态心电图能反映日常生活中SMI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缺血程度及心率、心律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无症状心肌缺血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往往易为患者和医师所忽视,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DCG)是一种无创性心脏病检查法,可连续24h对患者进行监测,通过DCG评价ST段的变化来发现心肌缺血是可信的,对于冠心病者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的有无以及程度的轻重有其独到之处。它可以充分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一过性ST段压低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记录其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检出有心肌缺血者66例占94.29%,有症状心肌缺血21例占31.82%,无症状心肌缺血45例占68.18%。有缺血型ST段压低238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46阵次占19.33%,无症状心肌缺血192阵占80.67%。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高峰时间位于上午6~12点之间。结论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尤其是提高了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苏晶  周莉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1833-183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指具有心肌缺血客观依据,而无心绞痛或其相关症状。大规律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SMI的发作直接可使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增加,是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24h动态心电图检测SMI的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近十余年来,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对104例冠心病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4例为我院1996年12月~1998年11月收治的病例,男68例,女36例;年龄40~79岁,平均61岁。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心脏瓣膜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症等。本组104例冠心病患者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258例次,其中SMI发作197例次(76.4%),有症状缺血发作(SYMI)61例次(23.6%);SMI多发生于睡…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敏  董平栓  来艳丽 《临床荟萃》1999,14(23):1069-1070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虽有心肌缺血而无心绞痛或与心绞痛相当的症状。随着Holter的问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增加。随着对无症状心肌缺血可能为急性心梗或猝死的先兆的报道增多,SMI的研究已日益受到重视,这对改善冠心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月用Holter对8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24小时监测,记录到无症状心肌缺血45例,其中单纯无症状心肌缺血33例,我们对其发作情况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近年来冠心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于心脏病发作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因此,SMI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笔者总结分析了我院1997年4月~1999年5月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出,且经冠脉造影等确诊的96例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情况,其中无症状76例,有症状20例,并随访5年,旨在对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机制、临床意义及预后的异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玉英 《护理研究》2006,20(2):409-410
多数冠心病病人在心肌缺血期间能感到胸痛,医护人员能迅速采取措施,限制缺血过程以挽救心肌组织。但部分病人在缺血发作时却完全无症状,仅表现心电图ST段的变化,称为隐匿性心肌缺血(SMI)。护理人员对部分冠心病病人进行连续心电监护.了解SMI的发生率,并分析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 Ischemia,SMI)又称隐性心肌缺血。在冠状动脉病变中发病率较高,远远超过症状性心肌缺血。其症状隐匿,不易引起患者和医师的注意。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预后有可能比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更差,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中晚年人群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Holter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鸣  童幼良 《临床荟萃》1996,11(14):636-637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近年来已受到临床的关注。由于SMI存在一定的隐蔽性,患者不易察觉,且难以由一般临床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所发现而延误治疗,但却可以导致不良预后甚至猝死。本文对48例冠心病患者Holter临测到心肌缺血的有关症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探讨SMI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及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1例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应用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64例,占总例数70%,ST段缺血性改变在12导联中大多数导联均可见到,发生高峰在上午6—12时,下午13~22时次之,凌晨0—6时最少。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多于有症状性的心肌缺血,为1.9:1,比例与年龄正相关;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能较好地反映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点,提高检出率,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及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48-8248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及发作情况。方法应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监测89例冠心病患者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情况。结果 89例中,有缺血性ST-T改变72例,占总数的80%。72例中共检出246阵次缺血发作,其中212阵次为无痛性心肌缺血。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有关,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效地防止冠心病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而不伴有各种类型的心绞痛。SMI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猝死存在着因果关系,因此了解发生机制,并对其进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报道了应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冠心病(CAD)患者的心肌缺血阈(MIT),MIT的变异度(IV)以及有关参数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肌缺血除了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外,还有一类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存在。由于SMI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猝死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对SMI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的普及,对SMI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her)监测对SM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心电图,有益于及早发现SMI。2004年12月~2007年3月我院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经Holter监测发现86例SMI,现分析临床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16.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特点与护理解放军总医院(100853)康文7燕,何昌秀kloner应用动态心电图研究发现,在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中,大约75%的病人心电图有缺血表现,但临床无心肌缺血症状,这种无症状性缺血发作在老年病人中尤为多见。由于这种无症状缺血的...  相似文献   

17.
24h动态心电图(AECG)能检出各类心律失常和患者在24h各种状态下所出现的有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从而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也是日常生活中监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最常用方法,不仅可以明确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变化,而且能够很好地了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ST段变化。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缺血性ST段下移与症状、活动的关系及昼夜分布的规律,对冠心病患者AECG监测到的568次缺血性ST段下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军  李国  邵建华 《新医学》2005,36(12):734-735
1 引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 又称无症状性或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指患者无心绞痛或心肌缺血相关主观症状,而经检查发现有客观证据的一过性心肌缺血。它可引起心肌代谢改变、心电活动异常和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由于 SMI不易被患者感知,心肌缺血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导致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所以, 必须引起临床医生对SMI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意义。方法:分析131例冠心病SMI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年组。结果:老年组SMI发生率、SMI出现阵次、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中年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SMI和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患者中的40%~50%伴有心肌缺血,在心肌缺血中75%以上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SMI除了可能突然转变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可能逐渐演变为心脏扩大,发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个别患者也可能猝死。本研究对临床上无明确诊断冠心病依据的78例轻、中度高血压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