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防御素(human defensins)是一类内源性阳离子抗微生物肽,在天然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也能增强继承性免疫应答.它具有强烈的广谱抗微生物活性,并且不易对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对人防御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在于比较和探讨其结构的异同,并对其应用和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β-防御素2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御素是一类阳离子抗菌肽,具有天然的抗茵活性.β-防御素2是第一个在人体中被发现的可诱导性防御素,它不仅可通过直接杀菌作用抵御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还在介导获得性免疫反应、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创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β-防御素2在肺损伤、白血病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天然免疫是宿主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活化主要通过天然免疫细胞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识别病原微生物上相对保守的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病毒相关的核酸成分可以被机体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维甲酸诱导基因Ⅰ受体(RIG-I-like receptors, RLRs)以及胞浆DNA受体(cytoplasmic DNA sensors)等识别,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细胞信号通路诱导Ⅰ型干扰素(typeⅠinterferon)及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激发机体抗病毒反应.泛素化修饰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在宿主防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动态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天然免疫抗病毒信号通路中的多个关键接头分子可发生泛素化修饰,进而调控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反应.本文综述了泛素化修饰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21世纪,随着人类微生物基因组计划和人类肠道元基因组计划的开展,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存在于人体百万亿计的微生物,尤其是机体中最为复杂的胃肠道微生物。同时,肠道黏膜免疫学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代谢场所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肠黏膜含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它们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免疫平衡和免疫监视。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发生紊乱会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反应,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论述胃肠道微生物在肿瘤尤其是胃癌的发生和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防御素是由粒性白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富含半胱氨酸的内源性抗微生物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防御素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深入理解防御素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病毒病。因此。该文重点综述防御素的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禽坦布苏病毒(Avian Tembusu virus,ATMUV)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病毒,可感染多种蛋禽,感染动物临床特征为采食量下降,产蛋量骤减,甚至停产,感染后期呈神经症状,如腿和翅膀麻痹、共济失调等。ATMUV在我国多个省市地区流行,给我国甚至世界养禽业带来严重影响。固有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重要防线,是机体与生俱来的抵御病原微生物的能力。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过程,以建立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从禽坦布苏病毒诱导宿主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与肠道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肠道防御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持肠道黏膜自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持续不断的与来自外界的食物抗原和病原微生物及自身长期共存的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刺激机体对有害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诱导机体对无害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最强有力的一种专职抗原递呈细胞(Profession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  相似文献   

8.
高侃  刘丽  汪海峰 《微生物学报》2015,55(5):543-550
摘要:微生物未甲基化CpG DNA为富含未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的DNA片段,能够被动物肠道细胞Toll样受体家族中的TLR9 受体(Toll-like receptor 9,TLR9)特异性识别。未甲基化CpG DNA作为一种动物肠道免疫刺激因子,不仅能够直接调节肠道固有免疫应答,同时还能间接介导肠道适应性免疫应答。未甲基化CpG DNA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应答作用的应用前景,成为免疫佐剂开发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微生物未甲基化CpG DNA基本概念、受体TLR9的特征、调节动物肠道免疫作用及其信号机制,同时阐述了未甲基化CpG DNA作为免疫佐剂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对微生物未甲基化CpG DNA研究与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的抗感染免疫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氧化氮在机体抗感染免疫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被发现之后,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证明:一氧化氮作为活化巨噬细胞的一种细胞毒效分子,在抑制和杀伤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一氧化氮抗感染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它通过调节Th1/Th2的平衡来促进机体的免疫应答,并可直接与含铁酶的Fe-S基团结合,破坏酶的活性,进而杀伤病原体及其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10.
防御素作为内源性的抑菌/杀菌剂对胃肠道菌群平衡有重要作用,还可用来改善肠内菌群生态失调。放疗在杀伤癌细胞同时对正常细胞有较大影响,影响肠道屏障和肠内菌群平衡。而防御素有协同抗微生物活性和免疫应答作用,可改善腹盆腔放疗后胃肠道微生态失调。本研究对防御素、肠道微生态、腹盆腔放疗后防御素与微生态失调以及防御素对腹盆腔治疗的影响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传统疫苗的免疫保护机理主要是诱导能维持较长时间的体液免疫应答,而大量研究显示机体在对抗胞内感染微生物及一些病毒的感染时,细胞免疫应答是至关重要的。鉴于初始-加强(Prim e-Boost)免疫策略在诱导细胞免疫应答方面具备的优势,其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Prim e-Boost免疫策略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树突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机体抗微生物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病毒感染机体后可以多种方式对树突细胞的表型及功能产生极为复杂的影响上调或下调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特征性成熟分子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Ⅱ类分子等的表达,并影响树突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进而影响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传染与抗传染免疫是同时存在于机体生命过程中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彼此联系又相互作用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机体、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病理生理过程的,称为传染。机体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消灭已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并消除其毒害的能力称为抗传染免疫。  相似文献   

14.
人类体表及体内存在着共生的丰富多样的大量微生物,即微生物群落。受遗传和免疫因素的影响,每个个体都有其特定的"微生物指纹"[1-2]。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这些群落的多样性组成逐渐被揭开。近年来,微生物群落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受到了重视,这其中就包括抗真菌的宿主防御。细菌群落可通过定植抗力、抑制念珠菌毒力、维持上皮完整性、调节黏膜抗真菌免疫应答等方面参与抗真菌宿主防御。  相似文献   

15.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感染是儿童时期罹患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首要原因,与高发病率、住院率、死亡率明显相关。HRS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失衡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其引发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方式常见的有辅助型T淋巴细胞1型(T-helper type 1,Th1)应答和辅助型T淋巴细胞2型(T-helper type 2,Th2)应答。这两种T细胞亚型的分化途径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失衡可能在HRSV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和阐明HRSV感染对机体Th1、Th2之间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将对寻找具有治疗作用的潜在靶标、通路,设计、研制安全有效的HRSV疫苗和药物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固有免疫应答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机体抵御微生物和异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这些细胞广泛参与As中泡沫细胞形成、斑块内基质降解、细胞凋亡、血管新生和斑块破裂等事件.模式识别受体是免疫细胞上识别病原体(或某些内源性成分)相关分子模式的一类受体分子,包括Toll样受体和NOD样受体,介导固有免疫应答反应.Toll样受体在固有免疫应答细胞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As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如TLR2和TLR4对As起促进作用,而TLR3具有As保护作用.NLRP3炎性体与动脉血管壁的早期损伤有关.对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及模式识别受体在As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As的形成过程,而且还能为临床上防治心血管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调节性T细胞(Treg)对维持机体免疫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诱导产生自身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限制免疫防御中T、B细胞过度活化,避免造成组织损伤。最近研究发现,Treg可能导致效应性免疫细胞失活,降低机体对肿瘤和病原的免疫应答。尽管Treg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活化、增值和分化及效应等多环节产生抑制作用,但其抑制机制仍未清楚。本文对近几年国外研究Treg可能的抑制作用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引起机体强的胃粘膜免疫应答,机体却无法对其进行完全根除,表明幽门螺杆菌具有逃避或破坏宿主免疫应答的特性。影响H.pylori逃避或破坏宿主免疫应答的因素或途径有很多,如肽聚糖的结构性修饰、H.pylori形态的改变、脂多糖抗原表位变化、IV型分泌系统、VacA和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通过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引起吞噬细胞的凋亡等等,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为以后对H.pylori的防御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血液中的三大细胞成份——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均由造血干细胞衍化而来。白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参与免疫及防御已十分明确,而对红细胞与血小板在免疫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红细胞和血小板与白细胞一样具有免疫功能。西格尔(Siegel)等则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这一新概念,从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并在为更多的观察结果所证实。本文拟对红细胞免疫系统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甲型流感由于抗原变异率高而受到广泛关注。流感病毒感染机体后,细胞因子一方面参与机体抗流感免疫应答,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即在天然免疫阶段,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强度、介导炎症反应的发生并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最终清除流感病毒;另一方面,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会引发细胞因子表达失调,对机体造成严重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