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银线石"是在广州市场上销售的一种低档宝石材料,已有检测机构将其定名为顽火辉石。为了确定其定名,为珠宝鉴定工作提供有用信息,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方法,EPMA,IR,XRD及SEM等大型仪器对"银线石"样品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银线石"为黑色-灰黑色,具交替闪现的金属状反光条带的特征外观,折射率为1.69(点测),摩氏硬度为5~6,密度为3.45g/cm3;主要矿物组成为斜方辉石亚种的紫苏辉石;紫苏辉石矿物的微细纤维状结构及相邻纤维带存在角度的排列方式,可能是"银线石"呈现特征外观的原因。"银线石"的外观特征和较高的密度值均属其鉴定特征,可与顽火辉石区分。  相似文献   

2.
近期在云南和广州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玉石,与翡翠混合镶嵌,其外观与翡翠极为相似,对检测工作造成了复杂性。通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岩矿鉴定和IR与XRD分析,对该玉石成品和原料样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玉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符山石,含少量的钙铝榴石,为一种符山石玉,其产地不详。根据该玉石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偏光显微镜下的特征以及IR和XRD特征可明显地与翡翠相区分。  相似文献   

3.
近一段时间来,大量来自老挝的"老挝石"进入福州寿山石原石市场,给福州的寿山石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笔者收集了福州市场上部分"老挝石"样品,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中红外光谱(MIR)和近红外光谱(NIR)等测试方法对"老挝石"样品的外观特征、矿物组成及鉴别方法进行初步研究。研究表明,"老挝石"样品的相对密度为2.52~2.60,微透明—半透明,颜色以白色、红色、粉红色为主,黄色较少,颜色不及寿山石丰富明快。"老挝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包括高岭石、地开石和珍珠陶石,未见叶蜡石和伊利石;含高岭石的"老挝石"样品多为红色或浅红色,透明度较差,类似于寿山石中的善伯石等品种;由有序度较高的地开石组成的"老挝石"样品颜色较浅,透明度较高,与寿山石中的一些坑头石和高山石品种接近;以珍珠陶石为主的"老挝石"样品颜色较浅,多为白色,透明度较好,半透明,而在寿山石中含珍珠陶石的品种很少。"老挝石"的矿物组成与寿山石中的高山石类相似。但是,高山石类寿山石的大多数品种以地开石为主,而"老挝石"样品中含高岭石的占多数。这可能是寿山石与"老挝石"在矿物组成上的重要区别。在鉴别"老挝石"时,应十分注意这一点。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鉴别高岭石,有可能为"老挝石"的鉴别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现场无损检测方法。褪色实验表明,在通常条件下,光照不会使"老挝石"产生明显的褪色现象。一些石商反映的褪色现象,或许与"老挝石"表面所含的水分有关。  相似文献   

4.
福建寿山高山桃花石具有独特优美的颜色特征,其中红色斑,电的深浅与大小不一。主要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拉曼光谱仪(LRM)对高山桃花石样品的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光学显微镜的观察结果表明,高山桃花石样品中存在透明和不透明矿物,其中不透明矿物形成了艳丽的红色斑,点;XRD测试表明,样品的矿物组成为地开石、赤铁矿、石英以及少量的叶腊石;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基质部分为地开石,结晶形态完好的红色矿物颗粒与呈浸染状的红色部分均为赤铁矿,无色透明的矿物颗粒为石英。呈浸染状的赤铁矿多围绕晶形完好的赤铁矿分布,该分布特征决定了高山桃花石中的红色斑点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相似文献   

5.
四种绿色图章石的宝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市场上采集的浙江山炮绿、四川绿、云南绿、贵州绿4个品种的绿色图章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拉曼光谱仪等测试方法对4个品种图章石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及微观形貌等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山炮绿和四川绿的主要矿物组成都为绢云母,云南绿的主要矿物组成为伊利石,而贵州绿的主要矿物组成为地开石,从主要矿物组成上可以将贵州绿和云南绿与其它品种绿色图章石相区别。但山炮绿和四川绿主要矿物组成都为绢云母,次要矿物特征也比较相似,都为地开石和石英,因此山炮绿和四川绿从矿物组合特征上难以进行区分。杂质离子的研究表明,绿色图章石的颜色与Cr、Fe离子的混入有关。  相似文献   

6.
寿山石是著名图章石品种,红褐色系寿山石因其独特的颜色特征而深受大众喜爱。采用一系列现代测试技术对红褐色系寿山石中的高山石及都成坑石样品的颜色成因进行研究。光学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显示,高山石样品的红褐色由两种形态的暗红色矿物共同构成,一种呈结晶形态完好状,另一种杂乱排列呈浸染状;都成坑石样品中的红褐色斑点是由结晶形态细小且杂乱排列的暗色矿物构成。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结果显示高山石和都成坑石样品的矿物组成主要为地开石,次要矿物包括高岭石、石英等。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高山石样品中两种不同结晶形态的红褐色矿物均为赤铁矿;而都成坑石样品中的红褐色斑点除含赤铁矿以外还检测到了金红石。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表明,高山石和都成坑石样品基质部分主要元素为Al、Si、O,而红褐色部分含Fe元素。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南非最近产出的一种新型紫色玉石的矿物学特征及颜色成因,对其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特征测试,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仪器对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化学成分和致色元素进行了研究。常规宝石学测试结果表明,该玉石折射率为1.54(点测),相对密度为2.1~2.2,摩氏硬度为1~2。XRD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主要矿物组成为鳞镁铁矿,呈紫色,次要矿物成分为利蛇纹石,呈褐绿色;SEM分析结果显示鳞镁铁矿大多为集合体,主要以鳞片状和纤维状两种集合体形式存在,能谱分析(EDS)结果显示紫色部分主要化学成分为Mg,O,C,Fe,Cr等,佐证了紫色部分为鳞镁铁矿;UV-Vis结合EDS分析结果显示,鳞镁铁矿的紫色可能由Cr致色引起。  相似文献   

8.
近期在广东市场出现了一种蓝色的、外观似针钠钙石的玉石,为查明其矿物组成及颜色成因,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测试,结合激光拉曼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大型仪器,对该玉石样品的宝石学特征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折射率为1.52~1.66(点测),相对密度约为2.69;拉曼光谱显示样品主要成分为文石;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样品为无机成因的文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分析结果推断,该样品的蓝色是由Cu~(2+)以类质同象的方式替换了Ca~(2+)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新发现的斜黝帘石玉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电子探针(EPM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扫描电镜(SEM)等现代测试方法对样品的矿物组成、结构、化学成分及颜色成因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识别了该玉石红外光谱最强峰位于901~1137cm~(-1)范围内;样品在545nm与450nm处具有宽大的吸收峰;扫描电镜揭示了其具有柱状显晶质结构,质地细腻;EPMA与XRD同样揭示了其主要矿物为斜黝帘石和黝帘石;探讨了其粉红色的成因。以上研究结果为快速、方便地鉴定此种玉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能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等大型仪器,对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商业俗称“金鳞石”的宝石材料的宝石学特征、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金鳞石”样品为锂云母玉,其折射率为1.55(点测),摩氏硬度为2~3,相对密度为2.83;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与云母的图谱基本一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样品为矿物集合体,具有极完全解理,参差状断口,细粒鳞片变晶结构;X射线能谱结果显示样品主要含有Si、Al、K、F、O等;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均表明样品主要由锂云母和少量白云母组成,按照《GB/T 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相关规定,应定名为锂云母玉。长波紫外荧光下观察锂云母玉样品内部网格状裂隙内的荧光呈强蓝白色,与锂云母玉样品主体弱紫色荧光颜色不一致,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裂隙表面的光泽差异明显,伴有密集的气泡群,表明锂云母玉样品经过充填处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宝石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测试方法对近期在北京珠宝市场上大量出现的一种仿苏纪石材料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矿物学、谱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仿苏纪石材料是以透闪石为主要矿物、石英为次要矿物的染色玉石;其与天然苏纪石的主要鉴别特征为:该仿苏纪石材料的密度较大,表面较粗糙以及特征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2.
在2010年,美国图桑的矿物宝石化石展销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玉石品种,其产自俄罗斯科拉半岛的铬云母玉。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激光诱导离解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测试方法对俄罗斯科拉半岛铬云母玉样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初步确定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及宝石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铬云母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铬云母、石英、长石,并含有少量的蓝晶石、十字石、高岭石、黄铁矿等;具有不等粒变晶结构和片麻状构造。与东陵石(即含铬云母的石英岩)的矿物组成和宝石学特征对比后,提出以铬云母的质量分数20%作为铬云母玉与东陵石的分类界限,其相应的宝石学和物理性质也可以对二者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3.
“韩国料”软玉的宝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国料"是目前软玉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新品种"玉石产品.对一批典型的"韩国料"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韩国料"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其常规宝石学特征以及红外光谱均与软玉的吻合;依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其鉴定名称可命名为"软玉"或"和田玉99 o同时,有部分测试结果可作为该"韩国料"样品的产地鉴别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郧县产有一种矿石,因其色如黄米而俗称为"米黄玉",其质细腻柔润、色泽纯净剔透。本研究选取6件"米黄玉"样品,采用常规宝石学方法、薄片观察、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LA-ICP-MS等测试手段,对其矿物学、宝石学和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品质评价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米黄玉"样品的组分纯净,结构呈短柱状晶体镶嵌排列,单个晶体的颗粒大小在长0.240~0.880 mm、宽0.064~0.160 mm范围内波动,并呈定向排列;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aCO3,含少量的MgCO3,成分纯净,杂质元素较少。依照GB/T 16552—2003《珠宝玉石名称》,对宝石级"米黄玉"应直接采用"大理石"的名称,可在备注中注明:俗称"米黄玉"。  相似文献   

15.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发现了特色鲜明的新玉石矿,颜色多呈白色、灰白色,偶见青色,光泽多呈蜡状光泽,质优者可达油脂光泽,常见特征"松花"。通过折射率、密度等宝石学常规测试及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测试,确定广西软玉的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矿物集合体,折射率、密度与新疆软玉接近。研究结果显示,广西软玉中透闪石微晶粒度均匀,交织紧密。根据透闪石的大小形态和结合方式,广西软玉可分为显微纤维交织结构、弱定向显微纤维结构、片状变晶结构等微观形貌特征,结构细腻,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珠宝市场上的一种伊利石质玉石(俗称“紫袍玉”)进行了常规的宝石学测试以及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其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含有少量的长石、石英、赤铁矿、菱铁矿和金红石,为泥质沉积岩。该玉石的颜色层次结构清楚,分界明显,与不同沉积层中赤铁矿的质量分数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起荧"翡翠的矿物学特征及光学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能谱仪(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仪器对目前珠宝市场价值较高的“起荧”翡翠样品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学研究,并对其“起荧”现象的光学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翡翠(包括硬玉质翡翠和绿辉石质翡翠)的“起荧”现象与其化分成分无必要关联。翡翠发生“起荧”现象的必要条件为:1.翡翠饰品应整体或局部被切磨成弧面琢型,其弧面琢型的高度对“起荧”现象的强弱有一定的影响;2.翡翠饰品的表面抛光精良;3.翡翠的矿物颗粒大小基本上在0.05~0.14m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辽宁富铁蛇纹石玉的宝石学特征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营口后仙峪产出的蛇纹石玉的宝石学特征进行鉴定、分析和研究表明,其主要矿物组成为富铁蛇纹石(利蛇纹石和叶蛇纹石),其次为橄榄石(镁橄榄石和贵橄榄石)、滑石、水镁石、粒硅镁石、碳酸盐(白云石、方解石和菱镁矿),还有一定量的金属矿物如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和硼镁铁矿。该玉石呈较深的碧绿色,质地细腻,微透明,玻璃光泽,局部金属光泽,具有斑块状、条纹状、星点状等组构类型。与传统的岫玉有所不同,该玉石属岫玉中一个特别的类型,可定名为"富铁蛇纹石玉"。该玉石的外观很像古代的青铜器,极适宜用来仿雕青铜器件,将中国灿烂的玉文化和青铜器文化紧密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玉石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出土文物研究,运用宝玉石学、岩石学和物理谱学的理论与资料,采用肉眼观察、宝石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反射法)、激光拉曼光谱(散射法)、X射线衍射法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无损测试方法对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的13件出土玉器样品进行了玉质特征鉴定。结果显示,有11件出土玉器样品为透闪石质软玉,2件出土玉器样品为粉砂岩类岩石。同时,还揭示了11件透闪石质软玉玉器的外观特征差异与其玉石成分和质地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