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探讨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对骨折愈合的作用,应用^3H-脯氨酸和^45Ca-氯化钙无载体放射性核素体内示踪技术,检测出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形成与基质钙化的影响。发现:生理性电刺激周围神经,使^3H-和^45Ca-掺入早期骨痂的增加;^45Ca-1/^H-的比率提高迅速。表明早期骨痂内胶原蛋白合成量增加,基质钙化迅速、完全、骨性骨痂发生早、骨转化过程缩短。因此认为,周神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超氧化物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本文检测了实验性骨折前后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变化,并观察了使用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后,骨折部位骨痂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骨折后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低于骨折前(P〈0.05);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使早期骨痂内毛细血管含量增加,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基质钙化迅速,完全,骨性骨痂发生早。认为超氧化物歧化酶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钙镁铜含量测定徐霞,刘兰琦,许培荣,宋建伟,赵丽萍河南医科大学实验中心郑州450052河南职工卫生学院郑州450003关键词钙;镁;铜;骨痂;原子吸收光谱骨折愈合是一个影响因素众多的生理过程。国内外已注意到骨折发生后其Ca、M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曲治疗实验大鼠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4只Wistar大鼠制成前臂单骨折模型,随机分为红曲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并于骨折后21d与42d,行骨组织形态学定性观察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结果]红曲治疗后,明显加速了大鼠骨折愈合,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诸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红曲能促进骨折愈合后期骨痂的改建,促进板层骨的提早出现和髓腔提前再通。红曲组矿化骨痂面积、提高成骨细胞指数及促进基质的钙化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红曲可以促进骨痂生长、提高成骨细胞指数、促进基质的钙化、加速骨痂改建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应用分子杂交,免疫组化及HE染色技术,通过对22例管状骨骨折病人骨愈合过程中骨折周围骨痂和骨组织的实验研究,对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产生、作用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实验表明:在人体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随着骨折愈合时间的不同而呈动态变化,约在骨折后13~15d,骨折处骨痂组织中TGF-β含量达到高峰值,随着骨痂的成熟,TGF-β又逐渐减少。并随着TGF-β的增加骨母细胞及间充质细胞明显增加。提示TGF-β对骨细胞的分化,生长及骨质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动物模型愈合过程中骨痂局部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利用大鼠骨质疏松胫骨骨折模型,测定了骨痂局部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的变化。结果: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均随着骨折愈合过程的进行而增加,在骨折后35d编织骨完全形成后,极限强度与非骨折组相比无明显差别,而弹性模量尚有明显差别,在同一时间点与正常骨折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结论:骨质疏松骨折骨痂局部的弹性模量及极限强度的变化模式与正常骨折骨痂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骨电刺激治疗骨折15例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DDM—135B型脉冲骨折治疗仪治疗15例19个骨折部位(含新鲜和陈旧性骨折),骨电刺激后骨痂出现较一般治疗方法早,骨痂量明显增多,认为这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局部生物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胜利  王全平 《医学争鸣》2001,22(11):1026-102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局部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利用SD大鼠骨质疏松胫骨骨折膜型,测量了骨痂局部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的变化,结果: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均随着骨折愈合过程的进行而增加,在骨折后35d编织骨完全形成后,极限强度与非骨折组相比无明显差别,而弹性模量有明显差别,而再会得在同一时间点与正常骨折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结论:骨质疏松骨折骨痂局部的弹性模量及极限强度的变化模式与正常骨折骨痂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稳定的小鼠稳定性胫骨骨折模型.方法 通过骨髓穿钢针的方法,建立了小鼠稳定性胫骨骨折模型,取建模后7、14、21 d3个时间点小鼠,其中每个时间点6只,分别通过X线片、Micro CT以及病理切片来分析骨折愈合中骨痂大小变化及骨痂中细胞类型以评估骨折愈合过程.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小鼠胫骨稳定性骨折模型愈合,骨折后7d骨折断端存在极少量软骨痂,基本由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构成;第14天软骨痂开始钙化,骨痂中存在大量肥大软骨细胞;第21天骨折已基本愈合,新生骨形成,含有大量成骨细胞及骨细胞.结论 通过本方法所制作的骨折模型愈合过程良好,与临床的骨折愈合过程类似,能更客观地观察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胫骨骨折模型,骨折后1、3、7、14、21、28 d取材,应用X线摄片、Micro-CT和四环素荧光双标记技术,观测骨痂组织的演变和新骨形成状况;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骨痂组织细胞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骨性标志物(Runx2和ALP)的表达状况,分析HIF-1α与骨折愈合进程的关系.结果 在早期骨痂组织中,募集于骨折处的细胞以及由此演化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骨细胞在低氧环境中均表达HIF-1α.骨折后第7天,HIF-1α阳性细胞百分率达到峰值,持续高表达7 d后逐渐下降,骨折后第28天基本恢复至骨折前水平;细胞VEGF表达特征的变化与HIF-1α的表现相似;早期骨痂细胞的骨形成功能活跃,骨痂体积较大,至骨折后14 d达到峰值后随骨改建的发生而逐步减小,骨痂矿化沉积主要发生于骨折愈合的中晚期(14~28 d).结论 骨折愈合过程中,参与骨折愈合的细胞属低氧感应细胞并表达HIF-1α;HIF-1α可调节细胞自身的状态,通过调控早期骨痂细胞的功能和刺激血管新生而参与调节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建立选择性切断大鼠感觉/运动神经联合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检测周围神经损伤对骨折愈合过程中CGRP表达变化的影响,为治疗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基础.方法 Wistar大鼠90只分为3组,每组30只,前根运动神经切断+胫骨骨折组(ART组)、后根感觉神经切断+胫骨骨折组(PRT组)、单纯胫骨骨折组(...  相似文献   

12.
脑和脊髓损伤对骨折股骨骨痂中NGF表达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大鼠脑和脊髓损伤后骨折股骨骨痂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单纯股骨骨折组、股骨骨折并脑损伤组和股骨骨折并脊髓损伤组,每组16只,每组再分为骨折后1、4、7、14d观察组。应用自由坠落重物撞击法建立脑和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骨痂中NGF的表达。结果 单纯骨折组表现为典型的骨折愈合过程,骨痂内纤维母细胞及成骨细胞内NGF阳性表达相对较弱。骨折并脑损伤组早期纤维性骨痂形成较慢,骨折早期骨痂内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NGF表达较弱,第14天表达增强,出现成骨细胞。骨折并脊髓损伤组早期形成大量纤维骨痂和软骨骨痂,NGF强阳性表达,第14天已有编织骨形成,NGF表达达高峰。结论 并发脊髓损伤的股骨骨折愈合较快,NGF表达明显增强,提示NGF可能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给实验性骨折大鼠静脉注射超氧化物歧化酶,用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骨痂骨系细胞进行立体定量分析。结果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使骨生成细胞增殖并向成骨细胞转化,成骨细胞数量增加,体积较大。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活跃。结论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骨折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跌创散加用透皮剂外敷促进家兔骨折愈合过程中ALP,Ca2+,P3+浓度变化,不同时期X线的变化及骨痂病理组织学改变,研究跌创散加透皮剂对闭合性骨折愈合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兔龄为6个月左右的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造成左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模型,骨折处连续给予跌创散加用透皮剂外敷,分别于2,4,8周观察兔左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清ALP,Ca2+,P3+浓度变化,不同时期X射线的变化,骨痂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跌创散加用透皮剂外敷能明显提高血清中ALP浓度及钙磷乘积;提高骨折断端愈合的X评分;增加骨痂中毛细血管和成骨细胞的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跌创散加用透皮剂外敷具有明显促进家兔闭合性骨折愈合的作用,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愈合过程中,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参与协调作用。在正常骨组织和骨折、骨痂中有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的表达,且NGF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生物效应是维持、促进交感神经和来自神经嵴的感觉神经细胞的存活、分化、成熟,是参与损伤神经再生和功能修复的重要因素。并可诱导神经纤维进入骨组织,促进骨折部位神经再生和修复骨组织,从而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influence of osteoporosis on the fracture healing in ovariectomized rat. Methods 24 females 8-month-old SD ra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12 were sham-operated(Sham)and 12 were bilaterally ovariectomized(OVX) 3 months later.The femoral fracture model were made in both groups,the healing process was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on d3,d7,d14,d21,d28,and d42 after making fracture in control groups(Sham) and the osteoporosis group(OVX).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TEM findings,the types of fracture healing cells,their ultrastructure changes and functional states were almost identical in both groups till d21 after making fracture.In OVX group,the calcified cartilage was not resorbed and replaced by new woven bone,a lot of necrosis chondrocytes were found being embedded in a calcified chondroid matrix on d28;after this period,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become severe gra-dually accompanied by osteocytic osteolysis during d28 to d42 of fracture healing. Conclusion Osteoporosis greatly affect the fracture healing in the later period of healing proess.It demonstrated as endochondral bone formation delayed and increased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which was made even more severed by osteocytic osteolysis during the period of bone callus remodelling.  相似文献   

17.
SP在失神经下颌骨骨痂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P物质(substance P,SP)在失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折骨痂中的表达,探讨感觉神经对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中国大白兔32只,分为实验组(失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折)和对照组(单纯下颌骨骨折),分别在术后第7、14、21、28天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HE染色检测SP在新生骨痂中的表达,并观察骨痂愈合方式.结果失神经骨折组在各个时期较单纯骨折组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编织骨成熟度较低,骨性骨痂在新生骨痂中比例明显偏低;骨痂中SP着色明显浅于对照组,晚期两组染色都变深.结论感觉神经参与了早期骨修复和晚期的改建,神经损伤后影响骨痂形成的质量,神经参与骨折愈合的调控与SP相关.  相似文献   

18.
安福  王永刚  刘文忠  张先  王东敏  汪静  孙竹监 《医学综述》2014,(1):129-131,135,F0003
目的探讨大鼠在脊髓损伤伴骨折中骨折愈合速度增快的原因。方法来自甘肃省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的12周龄大鼠40只,使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为脊髓损伤伴股骨干骨折20只,对照组为单纯股骨干骨折20只,制作股骨干骨折与脊髓损伤的模型。术后分别在1周、2周、3周、4周给予X线摄影,及每周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各5只,截取骨痂,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X线摄影显示,实验组骨痂形成较对照组骨痂的形成在同一时间点早且数量增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14周骨痂中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高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对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与脊髓损伤后VEGF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周围神经损伤手术中应用超强电刺激,探讨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5例臂丛及周围神经损伤实施松解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23例、对照组22例。在肌电图仪的持续监测下,电刺激组进行超强电刺激,术后两组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物,进行运动疗法,术后随访损伤神经电学变化及其支配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电刺激组中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改变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中臂丛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改变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受损神经所支配肌肉运动功能、运动单位恢复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术中应用超强电刺激能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