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选择科室重点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对临床实习护理学生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培训,从而提高实习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及实习效果.方法 实习护生进入科室后,带教老师选择科室重点病例组织全科护士及实习护生进行讨论.结论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教学环节[1].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临床实习护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组织实习护生进行病例讨论,对提高实习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张怀雁  李云  李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30-132
目的 对轮转ICU的规范化培训护士采用定向培养模式,提高培训的效率与质量,改善ICU专科护士不足的临床现状.方法 将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ICU轮转的规范化培训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培训组,培训组采用定向性培养模式进行培训,对照组按照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培养;比较其两组护士在对培训课程参与度、培训后考核成绩等方面指标的差异.结果 接受定向性培养模式的护士在ICU培训参与度、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考评成绩及合格率等评价指标比较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定向性培养模式可以提高ICU专业对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吸引力,提高培训护士的ICU专科护理能力,可以此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1~3年的年轻护士应急能力,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由专科护士和护理骨干建立培训师小组对全院1~3年的年轻护士和护理管理者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各专科理论知识和应急能力培训.结果使年轻护士能更加熟练的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方法,更加牢固的掌握各专科理论知识,灵活地将各种护理操作技能运用到临床上,提高了参与急救时的心理素质.结论通过培训,提高了年轻护士对急危重症救治应急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整体业务水平和参与急救时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目标反馈联合导师制教学法在重症监护(ICU)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参加2016年、2017年重症监护(ICU)专科护士培训的87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和2017年的培训学员分别作为对照组(43人)和实验组(44人)。实验组采用目标反馈联合导师制带教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成绩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实训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在带教质量、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3个维度得分及培训效果总分上,实验组学员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反馈联合导师制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参加重症监护(ICU)专科培训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重症监护(ICU)的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院内ICU专科护士规范化管理,解决目前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少,护理人力不足导致的大多数医院护士,几乎不能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岗前培训就进入ICU工作的现状,实现ICU 专科护士院内资格证书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同时也为争取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奠定基础.方法 明确ICU护士的准入条件;制定ICU护士的岗前培训计划;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案;制定岗位继续教育计划;分层次培养使用ICU专科护士.结果 建立了ICU护士严格准入、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并做到分层次培训及使用,制定岗位考核标准,动态管理,确保ICU监护质量.结论 实行医院内部ICU专科护士规范化管理,实现ICU 专科护士持证上岗是切合实际并可行的,并能够逐步的实现我国ICU专科护士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微型护理培训模式在ICU专科护理培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微型护理培训模式在ICU护理培训方面的效果。方法:将54名ICU护士使用微型护理培训模式进行专科培训,对比培训前后对于ICU专科理论和操作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培训前后的ICU专科知识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其是ARDS患者呼吸机模式的选择、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术前准备和术后配合、纤支镜治疗的配合等专科性非常强的内容,培训效果显著(P〈0.05)。结论:微型培训采用积少成多的策略,每天所用时间短,护士培训依从性好,尤其是在专科性强的操作和理论知识方面,效果显著,非常适合用于ICU专科培训,大大减少了ICU护士培训的压力,提高ICU整体专科护理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套提高ERCP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及效果分析。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5名护士进行ERCP专科护理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该组护士在ERCP围手术期护理中的综合能力,并分析该组护士培训前后对ERCP患者护理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该组护士培训后综合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01);培训后患者术中心率、血压波动较小(P>0.05),对ERCP耐受性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而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经ER-CP专科护理培训的专科护士理论知识牢、实践能力强、护理效果好,在ERCP围手术期护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套提高ERCP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及效果分析.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15名护士进行ERCP专科护理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该组护士在ERCP围手术期护理中的综合能力,并分析该组护士培训前后对ERCP患者护理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该组护士培训后综合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01);培训后患者术中心率、血压波动较小(P>0.05),对ERCP耐受性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而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 经ERCP专科护理培训的专科护士理论知识牢、实践能力强、护理效果好,在ERCP围手术期护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尽快提高ICU低年资护士掌握ICU专科理论及技能,加强临床护理、病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ICU低年资护士进行有计划地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ICU的基本理论及技能、ICU的医院感染管理、ICU仪器设备的使用、ICU护理安全等。结果通过PDCA循环法,逐步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专科理论及技能水平,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对ICU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对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及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ICU专科护士临床带教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行的ICU专科护士临床带教方法以提高带教质量。方法采用"集中授课示教,跟班实践"的模式因人施教。结果5批ICU专科实习护士19人通过3个月的临床实践,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结论"集中授课示教,跟班实践"的带教模式能让ICU专科实习护士得到系统培训,达到实习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2月在郫县中医院ICU工作的50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观察组护士采用PDCA培训法,即按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ion,A)4个阶段进行培训;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结束时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及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水平考核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培训法能较好地培养ICU低年资护理人才,提高IcU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技术准入管理的现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对技术准人概念的了解程度及护理技术准入的开展情况。探索ICU护理人员技能水平提高的有关因素,为制定技术准入管理的标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设计《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临床技术准入认知情况调查表》,随机选取北京市16所医院46个重症监护室55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录入数据,应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65.6%的ICU护士对“技术准入”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34.4%的护士对此概念不了解;76.8%护理人员认为实行技术准入管理后,基础与专科护理质量会提高;护理人员职称提高后,认为技能水平会提高的人数占大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而护理人员学历提高后,认为技能水平不能提高的人数占大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某项操作经过专科理论培训、操作培训或考核后认为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的人数占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清晰合理的分层次使用管理,建立起完善的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职称的高低以及某项操作经过专科的理论培训、操作培训及考核四个因素均可以在探索ICU护理技术准入的条件时作为有关的因素。学历高低能否影响技能水平,应作为继续探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ICU集中培训护士骨干的方法与管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36例护士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试验组护士采取改进后的带教方法,对照组遵循常规带教方法。结果试验组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P〈0.01)。结论护士进入ICU集中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教学培训,持续性灵活、形式多样化的培训,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受培训护士临床发挥能力,而且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的水平,为适应医院快速发展,在ICU培训护士骨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临床带教队伍,是对护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临床实习宗旨和教学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关键。选拔高素质带教老师、制定详细的阶段带教目标是基础。并着重从建立“教”“学”双评制度,定期召开带教老师会议,加强师生沟通,组织好小讲课,加强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进行建设与培养.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吁英 《广州医药》2011,42(5):69-71
目的 分析2007-2009年赴港进修ICU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角色定位,寻求科学的专科护士发展路径,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实践的发展.方法 通过对2007-2009年54名赴港进修ICU专科文凭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其赴港前后临床护理实践角色进行分析.结果 该54名护士目前工作模式多为专科护士兼护士长,充当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ICU对男护士的接受及对男护士的工作状况调查,为培养和合理使用男护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50名江苏三级甲等医院ICU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5%医生喜欢与男护士值班,94%女护士医生喜欢与男护士值班;87%男护士常向医生请教医学问题并熟练操作ICU仪器设备,男护士本科学历以上占男护士人数74%,男护士发表论文占男护士人数43%,均高于女护士。结论 ICU男护士优势的日益显现及护理学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男性加盟到ICU护理队伍中。  相似文献   

17.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ICU临床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法在ICU临床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5~2007年在我科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实习结束后对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0名护理本科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信息获取和资源利用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助其口头表达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技能,并有利于教师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ICU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方法:制订规范化培训教程,对2010年新人科的15名护士进行系统的业务素质、专科理论、操作技能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新人科护士在培训前,理论考核成绩为(65.64±3.91)分,操作考核成绩为(75.27±3.47)分;经过5个月的新护士培训与考核,有1名护士不能胜任ICU的工作而被淘汰,有3名护士因为个人原因辞职,未完成培训计划,其余11名均顺利通过培训,理论考核成绩为(88.18±2.40)分,操作考核成绩为(91.46±2.12)分。培训后的成绩较培训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培训后,进入临床工作的11名护士均掌握了ICU专科护理基本技能(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能尽快使新护士适应综合ICU高强度的工作性质,应对ICU的常规工作,但培养成熟型的ICU护士还需要后续较长时间的不断地、规范化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评估沈阳市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状况及担心程度,为减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发生并积极应对及有效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沈阳市三级甲等医院211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进行评估与调查。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发生情况及担心程度以人体工效学、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如频繁的倒班、不适当的搬运患者、工作压力等)得分最高分别为(13.080±3.535)和(13.080±3.355),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对职业危害发生情况有影响。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掌握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职业危害的担心程度,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培训,采取积极应对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危害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