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凝集素碎片的糖结合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相合成法分别合成了羊蹄甲、小扁豆和欧洲百脉根3种植物凝集素中的某些糖结合活性部位的肽段。用毛细管电泳法观察到这些肽段和拟糖蛋白以及寡糖之间有一定的结合能力,而且表现出相对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2.
3.
分离自甘肃天祝五台岭土壤的放线菌拮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天祝县土壤中分离到的27株放线菌,作为测试放线菌拮抗性的供试茵株.抗菌试验表明,14株放线菌对6株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以及白色念殊菌等指示菌有抗性.菌株WTL-4、WTL-20和WTL-26抗菌谱最广,WTL-4能抗3种革兰氏阳性菌,WTL-20能抗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革兰氏阴性的沙门氏菌及真菌白色念殊菌,WTL-26能抗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及革兰氏阴性的沙门氏菌.抗肿瘤试验表明,有8株菌株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中抑制率在60%以上的菌株占18.5%.对抗肿瘤活性较高的3株菌WTL-4、WTL-14和WTL-15以及没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的菌株WTL-27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从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4株菌均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菌株WTL-4与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qenes的相似性为98%;菌株WTL-14和WTL-15的相似性达到99.2%,它们与S.flavolimosus 174457的相似性达到99.4%;WTL-27与S.mycroflavus的相似性为99%.  相似文献   

4.
菊科植物的杀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对菊科16个属———刺苞果属(Acanthospermum)、蓍属(Achillea)、胜红蓟属(Ageratum)、蒿属(Arte-misia)、紫苑属(Aster)、Balsamorhiza、雏菊属(Bellis)、鬼针草属(Bidens)、艾纳香属(Blumea)、天明精属(Carpe-sium)、红花属(Carthamus)、矢车菊属(Centaurea)、茼蒿属(Chrysanthemum)、菊苣属(Cichorium)、秋英属(Cos-mos)、大丽花属(Dahlia)中具有杀菌活性的植物按属的顺序进行了综述.表明在16个属中主要杀菌植物集中在蓍属(Achillea)、胜红蓟属(Ageratum)、蒿属(Artemisia)、天明精属(Carpesium)和矢车菊属(Centaurea)等5个属中,为进一步开展菊科植物资源的植物性杀菌剂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旱莲草中的凝血和溶血活性物质,为旱莲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分离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eclalbasaponinⅠ(1)、eclalbasaponinⅣ(2)、eclalbasaponinⅤ(3)、3,4,5-trihydroxy-6-(2-hydroxy-3-(palmitoyloxy)propoxy)-etrahydro-2H-pyran-yl)methanesul-fonic acid(4)、蟛蜞菊内酯(5)和异去甲蟛蜞菊内酯(6),其中化合物4首次从旱莲草中分离到。体外溶血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4具有很强溶血活性,在浓度为0.6μg/mL时,对红细胞的溶解率分别达到(93.52±1.56)%、(82.55±2.72)%和(94.99±0.68)%。体外凝血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5、6具有很强的凝血活性,它们既能直接使红细胞凝聚成团,也能通过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再通过纤维蛋白使红细胞凝聚成团。  相似文献   

6.
30种药用植物提取物杀虫杀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微量点滴法和载毒叶片饲喂法测定30种药用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触杀、胃毒以及拒食活性。结果表明,供试样品在50mg·mL-1浓度下均无明显的触杀或胃毒作用,但卡瓦胡椒和川陈皮对试虫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其中卡瓦胡椒24h拒食中浓(AFC50)为4.12mg·mL-1,48h为9.12mg·mL-1。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测定离体杀菌活性的结果表明,供试样品在2mg·mL-1浓度下,卡瓦胡椒和厚朴对供试病原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卡瓦胡椒对玉米大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油菜菌核病菌4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有效中浓(EC50)分别为108、258、290、205mg·L-1,厚朴分别为208、331、345、408mg·L-1;卡瓦胡椒对玉米大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3种病原真菌抑制孢子萌发的有效中浓(EC50)分别为155、195、268mg·L-1,厚朴则分别为151、242、241mg·L-1。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卡瓦胡椒和厚朴的乙醇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其有效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芝麻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芝麻素是存在于芝麻种子和芝麻油中的木脂素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已从多种植物中分离出来。芝麻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在生物体内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调节脂质代谢、稳定血压和抗癌等多种生理学活性。本文综述了芝麻素的天然来源、分离检测方法及其生理学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虫草代谢产物丰富,很多具有抗菌和(或)抗肿瘤活性,有关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对有抗菌和(或)抗肿瘤活性研究报道的虫草作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9.
海藻中的细胞毒活性及抗菌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海藻中的细胞毒活性及抗菌成分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0.
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三萜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该文着重综述了近五年来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的天然游离三萜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从采自北级的海泥、海水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01株低温细菌,采用小鼠温敏型乳腺癌tsFT210细胞株和纸片扩散法对其进行了抗肿瘤和抑菌活性筛选,得到抗肿瘤活性细菌1株,抑茼活性菌株8株,并对其中抑菌活性较强的一株细菌AR084的适宜发酵条件、活性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培养条件。报道了北极海洋微生物的抗肿瘤和抑菌活性,且抑菌活性尚未见有报道。由此表明,极地微生物是潜在的活性物质的来源,在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旱莲草中的凝血和溶血活性物质,为旱莲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分离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eclalbasaponinⅠ(1)、eclalbasaponinⅣ(2)、eclalbasaponinⅤ(3)、3,4,5-trihydroxy-6-(2-hydroxy-3-(palmitoyloxy)propoxy)-etrahydro-2H-pyran-yl)methanesul-fonic acid(4)、蟛蜞菊内酯(5)和异去甲蟛蜞菊内酯(6),其中化合物4首次从旱莲草中分离到。体外溶血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4具有很强溶血活性,在浓度为0.6μg/mL时,对红细胞的溶解率分别达到(93.52±1.56)%、(82.55±2.72)%和(94.99±0.68)%。体外凝血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5、6具有很强的凝血活性,它们既能直接使红细胞凝聚成团,也能通过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再通过纤维蛋白使红细胞凝聚成团。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大血藤醇提物抗炎、镇痛、止血活性,该文采用75%乙醇提取制备大血藤醇提物(AESC),利用HPLC法测定其绿原酸含量; KM鼠(或新西兰兔)在测定抗炎、镇痛、止血活性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云南白药酊组)、AESC组,依次测定其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作用、痛阈值和兔肝脏局部创面损伤出血的记分分值,分别考察其抗炎、镇痛、止血作用。结果表明:AESC中绿原酸含量为(0.294±0.013 5)%;与空白组比较,剂量为0.700 g·kg~(-1)的AESC组能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P0.01),抑制率达26.3%;与空白组及给药前比较,剂量为1.40 g·kg~(-1)的AESC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P0.01);与空白组相比,剂量为1.40 g·kg~(-1)的AESC组能显著提高兔肝脏局部创面损伤出血的记分分值(P0.001)。大血藤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止血作用,有望将其开发为抗炎、镇痛、止血制剂。该结果也为大血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毛咀地星是一种药用蘑菇,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毛咀地星,该研究探讨了毛咀地星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活性,并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毛咀地星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毛咀地星乙醇提取物多酚含量为10.53μg·mg~(-1),DPPH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91.35和148.76μg·m L~(-1);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抱杆菌均无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1 mg·m L~(-1)时,对燕麦镰刀菌的抑制率为36.11%;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200μg·m L~(-1)时,对BG-803、NCI-H502和MDA-MB-231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8.87%、17.71%和41.23%。并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到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1)、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D-阿拉伯糖醇(3)、L-谷氨酸(4)、麦芽糖(5)和蔗糖(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牛奶菜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牛奶菜(Marsdenia sinensis Hemsl)根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芹菜素(1),(2S)-柚皮素(2),木犀草素(3),异牡荆素(4),8-C-β-D-Glucopyranosyl apigeninidin(5),5,7-二羟基色原酮(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化合物1~5均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一个活性多肽——肾上腺髓质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植物凝集素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锦库 《生命科学》2011,(6):533-540
植物凝集素是来源于植物的一类能凝集细胞和沉淀单糖或多糖复合物的非免疫来源的非酶蛋白质。由于其对于单糖或糖复合物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使得其在如信号转导、免疫反应、植物防御等诸多信号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植物凝集素具有细胞凝集、抗病毒、抗真菌及诱导细胞凋亡或自噬等多种能力,因此在生命科学、医学及农业方面均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综述了植物凝集素的研究历史和凝集素的主要功能,并对现阶段凝集素的重点应用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从海南蕊木(Kopsia hainanensis Tsiang)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NMR、MS、IR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蕊木宁(1)、土波台文碱(2)、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3)、 β-香树脂醇(4)、熊果酸(5)、 2α,3β-二羟基熊果酸(6)和 β-谷甾醇(7)。其中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表明,化合物1~35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长有抑制作用;化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化合物5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均具有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和平板二倍稀释法实验,评价了鼠尾草酸的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结果显示:相同浓度的鼠尾草酸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合成抗氧化剂PG、BHT、BHA、VE,略低于THBQ,其清除DPPH的IC50值为2.53μg/m L,清除ABTS的IC50值为51.58μg/m L。抑菌实验表明:鼠尾草酸具有广谱抗菌性,特别是大肠埃希氏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4、2μg/m L,表现出了比新洁尔灭、氨苄青霉素钠、红霉素更好的抑菌活性;对于肺炎克雷伯氏菌,则表现出了与红霉素同样的抑菌效果,优于新洁尔灭和氨苄青霉素钠。  相似文献   

20.
纳豆激酶是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提取的一种枯草杆菌蛋白酶,具有高效的抗血栓作用.与其他传统溶栓剂相比,纳豆激酶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易被人体吸收、作用直接迅速、作用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因此极有可能开发为新一代的溶栓剂.概括了纳豆激酶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溶栓作用机理、活性检测方法,介绍了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其开发应用进行了展望,证明纳豆激酶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