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偏瘫肢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偏瘫肢体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观察组按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于病情早期(脑水肿期)及病情稳定期分阶段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随意进行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偏瘫肢体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康复效果.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按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于脑水肿期及病情稳定期分阶段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随意进行功能锻炼.2组在术后第1天及第56天测定肌力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术后56d Barthel指数评分、肌力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早期程序化康复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梅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96-9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随意性的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于患者病情脑水肿期和病情稳定期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在两组患者康复1周后、2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1周后AD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AD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在其病情脑水肿期和稳定期采取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其病情,加快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残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并且观察组治疗后FMA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偏瘫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脑外科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于术后在用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同时,于术后第10~20天进行电针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2组间FMA、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治疗组的FMA、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偏瘫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其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同时早期进行系统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护理。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指数。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therl指数评定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外科常规手术及降颅压、营养神经、支持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残疾分级量表测评的评分,以及两组患者颅脑损伤3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A、MBI、残疾功能缺损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中、重型TB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予以常规药物、针灸、物理因子等治疗,观察组加用综合康复锻炼、认知功能训练及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给予简明精神量表(MMSE)、改良巴氏指数(MBI)、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平衡Berg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MMSE、MBI、FMA、BBS等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BI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复苏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手术适应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结合早期康复护理、高压氧、激光等综合措施.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30 d行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入院后30 d观察组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模式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复苏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中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18 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呼吸康复、压疮预防、泌尿系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神经功能康复、认知功能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lasgow昏迷量表(GCS)、Fugl Mayer量表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评、残疾分级量表(DRS)测评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GCS、FMA(上肢)、ADL和DR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05),MMS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短期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观察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不同影响,为临床康复训练介入时机提供参考依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的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的肢体功能训练。经8周住院治疗和康复训练,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出院时肢体功能恢复结果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09,P<0.01)。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方法对发病后半年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对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良肢位摆放和肢体被动训练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6个月后评价运动功能(FMA)。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恢复的更好。  相似文献   

14.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纽、延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三组均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早期康复组于发病后7d内进行康复训练,延期康复组于发病后7~30d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早期康复组和延期康复组及对照组(P〈0.01),早期康复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延期康复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效,能有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期介入康复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方法对发病后半年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对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良肢位摆放和肢体被动训练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6个月后评价运动功能(FMA)。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恢复的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在脑出血患者肢体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脑出血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级测定法评估患者肌力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肌力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肢FMA评分和MB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肢体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肢体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120例患者依照病程分为病程<1个月组(G1)、病程1~3个月组(G2)、病程3~6个月组(G3)和病程6~12个月组(G4).治疗前及治疗后 2个月后分别采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及改良的 Barthel 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经过系统康复治疗,4组均有康复疗效(P<0.05),早期系统康复疗效优于晚期,尤其以 G1组疗效最佳(P<0.05).结论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洗敷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后偏侧肢体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中药洗敷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患侧感觉及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FMA量表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结论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药洗敷,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偏侧肢体的感觉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康复介入时间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不同影响,为临床康复训练介入时机提供参考依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的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的肢体功能训练。经8周住院治疗和康复训练,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出院时肢体功能恢复结果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6.09,P&;lt;0.01)。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25-4926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和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w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肢体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