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中,京津冀成为目前关注度最高的热点地区。创新引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需求和加强科技合作引领京津冀一体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目前京津冀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关系,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及河北省现阶段的就业情况,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河北省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对策。从而提高全省人口的整体就业能力,缓解岗位需求与人力资源结构失衡的压力,更好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生态保护是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战略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石,京津冀的煤炭、钢铁、化工等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淘汰京津冀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业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不能采取破坏性淘汰的方式,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与人民币国际化进行整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应该与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整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实现京津冀生态保护、资金、资源、人才、教育等等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必然伴随着中国智库的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寅  韩晓鹏 《天津科技》2014,(10):76-78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从大都市圈理论出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语境下滨海新区如何发展作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高等院校如何强化双创教育,培养双创人才是当今高校教改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该文结合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下高校双创教育现状,分析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下高校双创教育迎来的机遇,探索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下高校双创教育的现实需求,以供参考。唯有学生们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加强,才可通过创业推动就业,从本质上解决毕业生就业窘境,从而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应用SFA方法测算1995—2014年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考察技术引进、购买国内技术、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经费的支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得出:京津冀地区的创新效率较低,创新产出和创新转化之间存在差距,因此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同国内外技术的交流合作,增强对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激发技术改造动力,从而促进京津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智囊》2014,(5):8-15
<正>京津冀一体化,有了实质性进展"京津冀一体化"的提法早已有之,今年以来,在中央政府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下,有了实质性进展。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区域作为我国北方经济的心脏,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圈层.与长江三角地区与珠江三角地区这两个发展较早的经济圈相比,在各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快建设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其次运用经济发展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产业结构等)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剖析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探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地区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各自都具备独特的优势,但也都存在着一些局限因素。因此,在三地协同创新发展的大框架下,依托北京的研发优势、天津的产业化集群优势以及河北省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有效实现京津冀三地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的优势互补,各自取长补短,实现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是加快三地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浅析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愈加严重。近年来虽有所好转,但仍是影响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简述京津冀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1996-2011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城镇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具有协整关系,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没有协整关系,城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城镇化的发展是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的原因,而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并不能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几种常用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使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合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资源配置模型,分析了公共产品供给对城镇人口规模扩张的影响,提出了财政支出推动城镇化的非线性机制假说。实证结果确定了非线性机制的存在:财政支出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推动城镇化进程;而人均财政支出水平的提高,不一定推动城镇化率提高。实证结果还揭示:人口结构和产出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因此,在推动城镇化过程中,财政支出政策既要保持增量规模,又要优化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4.
Zhang  Xiaolei  Lei  Ju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6,51(1):179-188

On the basis of studies on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affecting urban development and urban system structure in Xinjia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tilization status and shortage of urban water resourc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both the consumption and waste of urban water resources are in an increase trend. Most cities and towns in Xinjiang are in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however, waste of water resources are serious, especially in small tow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gapolis and moderate cities is evidently restricted by limited land resources. Though there are relatively large spaces of expanding the small cities and towns, the output benefits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are low.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rdinal expansion of urban system structure in Xinjiang, it is suggested to take the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 of “one circle and three belts” and the resources-economized strategy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15.
吴伟东  陈欣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458-1467
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大阻碍。为有效、动态的预测建筑垃圾产量,实现控制与减少建筑垃圾的目标,基于系统动力学(SD)理论分析建筑垃圾产量影响因素并创建以成都市为例的建筑垃圾SD模型,运用VENSIM软件进行模拟,预测持续时间内建筑垃圾产量;引入博弈思想从经济角度分析建设方和监管方之间如何对建筑垃圾实施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 :5种情景方案模拟结果中,综合方案对于管控建筑垃圾效果最佳;监管部门细化建筑垃圾处理标准并实行奖惩体系,建设单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建筑垃圾的合理处置为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空间布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等方面均面临着严峻挑战。为应对因人口膨胀、住宅和交通拥挤、能源和水资源短缺、垃圾和空气污染所导致的人居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空前压力,2006年,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简称《纲要》)中首次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列为重点领域,凸显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纲要》同时部署安排了"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城市信息平台"5个优先主题和28个重点研发方向,以期通过系列研究探索未来城镇化之路,破解未来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难题。本文对我国"十二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1993—2013年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路径设计提供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快速增长,县域间的差异扩大;县域人均GDP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增强。2)京津唐地区一直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河北省大部分县域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涞源县–高阳县–武邑县–枣强县–邱县"经济冷点带逐渐形成;县域人均GDP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分布,并且整体上呈现强化趋势;经济发展重心以文安县为核心,呈现"先西南、后东北"的"V"形变动,东北方向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3)与OLS模型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改善。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显著促进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辽宁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DMSP,VIIRS夜间灯光与城市经济等数据,从城市人口、土地城市化、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固定投资等方面构建了异速生长模型与城市经济发展模型,对其人地关系展开了长期的动态研究.对其人口-土地城市化及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做出了针对性评价.结果表明:辽宁城市群的人地关系主要受重工业经济与资源型城市开发影响,其中沈阳城市发展趋向扁平化,而葫芦岛、丹东等城市发展趋向立体化.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应该防止其城建用地粗放扩张,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城市应该创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聚集.研究结果对于辽宁城市群未来的城市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资本市场上财务丑闻频繁爆发,揭示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直接或间接导致内部管理不完善,企业亟需健全及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信息披露水平。选取2013-2015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4046个观测值为样本,探究股权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性。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控股股东性质的国有化,限制畸高的股权集中度,保障合理的股权制衡度,引入机构投资者适当持有企业股份能够有效优化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20.
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有目的、有效果的健康投资正逐渐受到重视,因此研究居民健康投资的影响因素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协整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健康投资与消费性支出作协整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人均健康投资逐年增加;健康投资占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健康投资与消费支出呈正向的线性关系,且二者具有协整关系,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它们短期失衡的关系会在下一期得到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