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垂体脓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单纯垂体脓肿、1例颅咽管瘤合并垂体脓肿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记录和随访结果.结果 6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垂体功能低下,MRI扫描脓肿壁呈环行强化5例,6例均予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垂体脓肿5例经鼻蝶人路,1例合并颅咽管瘤者经翼点人路,随访6个月至4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垂体脓肿是一种较少见疾病,早期垂体功能低下、早期出现尿崩和环形强化的鞍区囊性病灶应首先怀疑垂体脓肿,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改善垂体脓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或放疗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1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中,9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基底节区及丘脑,6例位于鞍区。松果体区肿瘤MRI呈长T1、等或长T2信号,边缘光滑,出血少见,CT呈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松果体钙化常被肿瘤包埋,增强呈均匀显著强化。鞍区肿瘤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正常短T1信号消失,肿瘤T1WI呈等信号,T2WI上信号可以表现为等或高信号,CT上肿瘤实体部分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基底节及丘脑肿瘤,瘤体较大,信号及密度不均匀,边缘欠清晰,出血多见,增强呈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临床证实39例肝脓肿病人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表现,分析其CT特点.结果 CT平扫39例均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其中17例病灶中心可见更低密度影.增强扫描39例均呈环形强化,且环光滑完整,其中13例呈单环强化,26例呈多环强化.动脉期脓肿壁明显强化,呈高密度,炎性反应带未强化,呈低密度.静脉期脓肿壁强化程度减弱,呈略高密度,炎性反应带强化,呈等密度.延迟期脓肿壁仍有强化,保持稍高密度,而炎性反应带呈低密度.三期扫描中脓肿腔内的液化坏死区均未强化.结论 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具有特征性,且较准确.  相似文献   

4.
张岩 《河北医学》2006,12(9):870-873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MR I表现,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与临床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或MR I资料72例,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25例,Rathke囊肿16例,蛛网膜囊肿4例,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4例,鞍旁表皮样囊肿4例,鞍旁皮样囊肿3例,垂体脓肿4例。全部病例均行CT和/或MR I平扫,其中14例行CT增强检查,58例行MR I增强检查。72例中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经临床证实。结果:12例囊性垂体瘤,其中垂体大腺瘤8例,微腺瘤4例。6例大腺瘤表现为在实性瘤体内出现囊变区,2例瘤卒中囊变区内可见液平。4例囊性垂体微腺瘤显示垂体饱满,内部出现异常信号/密度,伴有化验室检查异常。25例囊性颅咽管瘤以囊性表现为主,发现囊壁钙化及强化的垂体对鉴别诊断有意义。16例Rathke囊肿信号多样,但以形态饱满,呈短T1、长T2信号为较具特征性的改变。4例蛛网膜囊肿和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均表现为脑脊液信号,而后者囊壁出现连续或不连续薄壁环形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3例皮样囊肿密度/信号较表皮样囊肿复杂,压脂序列对两者鉴别诊断有帮助。4例垂体脓肿增强均显示环形强化,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术前诊断。结论:鞍区不同性质的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变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与MRI在肝脓肿病理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肝脓肿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比较肝脓肿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扫描的影像表现特征,对其病变分期、病因、范围、形态以及强化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1例患者中单发67例、多发14例;肝脏脓肿位于肝肝右叶49例、肝左叶25例、同时侵犯左右肝脏7例;病灶的直径在1cm~13cm之间;CT动脉期表现为脓肿壁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实质,炎性反应带无强化;门静脉期脓肿壁强化程度降低,其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炎性反应带强化,呈等密度改变;延迟期脓肿壁仍有强化,其密度稍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炎性反应带呈低密度,3期扫描中脓腔中心液化坏死区均未见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主要表现为T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信号,T2表现极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脓肿壁呈环形或蜂窝状强化,分房的脓肿间隔也出现强化,液化区无明显强化。结论联合应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扫描,在对肝脓肿病理分期临床诊断中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4例垂体脓肿的MRI表现、临床表现.方法:对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脓肿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MRI表现,将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例病变均呈长T1及明显长T2异常信号,3例增强扫描者边缘呈线状或环状增强,4例垂体脓肿均有病变向鞍上蔓延、垂体柄均匀性增粗的表现,1例合并脑膜炎,2例合并海绵窦炎,1例合并蝶窦炎.结论:掌握垂体脓肿的MRI特征和临床表现.可提高垂体脓肿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颅咽管瘤的MRI及CT表现,评价MRI及CT对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通过MRI和CT检查,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讨论颅咽管瘤的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12例颅咽管瘤中,位于鞍上6例,鞍内1例,鞍上鞍内5例。囊性3例,囊实性8例,实性1例。囊变部分T1WI可表现为低、中、高信号,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CT表现为低、等密度;实性部分MRI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CT表现为等密度;Gd-DTPA增强扫描,囊壁呈环状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CT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模式与MRI相同。结论MRI、CT是诊断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MRI具有很好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价值,CT具有定性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建胜  高运英  傅晖 《当代医学》2010,16(12):16-18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脓肿的MRI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6例均表现为垂体腺增大,向鞍上突出;5例MR平扫T1WI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4例T2WI呈脑脊液样高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MR增强扫描均呈环形强化,且环壁薄而均匀,部分环壁稍厚。结论平扫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脑脊液样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及增强呈环形强化是垂体脓肿的主要MR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单发8例,多发4例,共计15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实质性肿块,无钙化,瘤周水肿相对较轻,占位效应轻,增强后瘤体呈均匀性中度强化,无囊变及环形强化。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他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鞍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和放射治疗协诊4例回顾性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结果 16例鞍区生殖细胞瘤,5例肿瘤形态不规则,侵犯垂体和垂体柄,6例肿瘤累及垂体柄增粗;2例肿瘤仅累及下丘脑。CT平扫显示所有肿瘤均无钙化,呈等或略高密度。增强CT示肿瘤明显均匀强化。3例瘤体呈环状强化。1例沿脑脊液发生种植性播散,右脑外侧裂池内有一结节病灶。结论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的MRI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MRI在老年人急性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68例。每列均同时进行矢状位T1WI,T2WI,T1WI增强及轴位T1WI检查,其中12例加扫了T1WI冠状位,22例加扫T1WI轴位增强检查。结果:骨质疏松31例,压缩椎体后缘骨皮质向前折迭成角且骨片向椎管内突出为特异性MRI表现,其MRI信号与邻近椎体相等为其特征性表现;转移瘤30例,硬膜外肿块、椎弓根骨质破坏为特异性表现,而在T1WI增强及T2WI像上,病变椎体呈弥漫性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是与骨质疏松鉴别的特征性表现;多发性骨髓瘤7例,T1WI低信号,T1WI增强及T2WI像呈均匀高信号为其主要表现。结论:MRI是老年人多发性椎间压缩病因鉴别诊断的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MRI在老年人急性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 6 8例。每例均同时进行矢状位T1WI,T2WI,T1WI增强及轴位T1WI检查 ,其中 12例加扫了T1WI冠状位 ,2 2例加扫T1WI轴位增强检查。结果 :骨质疏松 31例 ,压缩椎体后缘骨皮质向前折迭成角且骨片向椎管内突出为特异性MRI表现 ,其MRI信号与邻近椎体相等为其特征性表现 ;转移瘤 30例 ,硬膜外肿块、椎弓根骨质破坏为特异性表现 ,而在T1WI增强及T2WI像上 ,病变椎体呈弥漫性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是与骨质疏松鉴别的特征性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 7例 ,T1WI低信号 ,T1WI增强及T2WI像呈均匀高信号为其主要表现。结论 :MRI是老年人多发性椎体压缩病因鉴别诊断的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颖  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5):1636-1638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眼眶SFT的CT和MRI表现,其中2例只行CT检查,2例只行MRI检查,1例同时有CT和MRI检查。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33~54(中位年龄46)岁。影像表现主要评价其部分、大小、边缘、CT密度、MRI信号和增强方式。结果 5例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最大直径2.1~3.5 cm。3例位于球后肌锥外,2例位于球后肌锥内。3例CT上表现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其中1例其内可见点状钙化;3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信号相对均匀,而T2WI则信号稍混杂,其中1例等信号为主,混杂有高、低信号影,另2例肿块大部分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内可见散在斑状、小片状低信号影。增强检查肿块均表现为明显欠均匀强化。结论眼眶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应纳入眼眶富血供肿瘤鉴别之列。  相似文献   

14.
张立军 《河北医学》2007,13(9):1085-1087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对67例颅内血肿患者MRI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期血肿于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高、等信号.GRET2*WI序列均呈低信号.亚急性早期血肿T1WI仍呈等、低信号,T2WI均呈高及略高信号.亚急性中期T1WI出现典型外周环状高信号,中间等、低信号,T2WI仍呈高及略高信号.亚急性晚期T2WI呈明显均匀高信号,T1WI多数为外周环状高信号,中间等低信号或均匀高信号.慢性期血肿逐渐演变成液化灶,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结论:颅内血肿急性期、亚急性各期及慢性期在低场MRI上均能较好显示病变特点,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MRI在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AH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行MPd头部扫描的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MRI扫描均见TlWI呈对称性高信号,双侧苍白球8例、豆状核4例、中脑红核周围5例、垂体前叶1例;T2WI及FLAIR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结论双侧苍白球、豆状核、中脑红核周围、垂体前叶等部位出现的对称性TIWI高信号是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比较特异性的征象。MRI对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的MRI 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以提高该病 术前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PTB的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特点、动态 增强扫描病变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1例PTB术后病理诊断良性6例, 交界性2例,恶性3例,11例均表现为乳内边界清晰、分叶状肿块。MRI上病灶均表现为分叶状,MRI平扫T1WI与乳腺 实质比较,4例呈稍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T2WI 5例呈等、高混杂信号,6例呈高信号;4例肿瘤内见出血区,表现为 T1WI和T2WI均见片状高信号影;动态增强后病灶均有不均匀强化,11例均伴有不强化分隔;7例TIC呈缓慢上升型(I 型),4例呈上升平台型(II型)。结论:PTB的MRI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的特点,认识其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PTB的诊 断,但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软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颅脑cT平扫,1例同时行颅脑CT增强扫描,4例均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例颅内软骨瘤中,位于颅底3例(前颅窝底1例,蝶鞍1例,左侧中颅窝底1例),大脑镰区l例。CT平扫示3例肿瘤均边缘清楚,内均见明显钙化灶,其中2例肿瘤的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稍高密度,1例呈“石榴籽”样低密度;CT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MRI平扫肿瘤均表现为混杂信号,其中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肿瘤呈“石榴籽”样明显长T1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软骨瘤好发于颅底、大脑镰区,密度/信号欠均匀,内可见到明显的钙化,周围无脑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大多数情况下CT、MRI诊断较困难,病理仍是主要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软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颅脑CT平扫,1例同时行颅脑CT增强扫描,4例均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例颅内软骨瘤中,位于颅底3例(前颅窝底1例,蝶鞍1例,左侧中颅窝底1例),大脑镰区1例。CT平扫示3例肿瘤均边缘清楚,内均见明显钙化灶,其中2例肿瘤的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稍高密度,1例呈“石榴籽”样低密度;CT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MRI平扫肿瘤均表现为混杂信号,其中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肿瘤呈“石榴籽”样明显长T1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软骨瘤好发于颅底、大脑镰区,密度/信号欠均匀,内可见到明显的钙化,周围无脑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大多数情况下CT、MRI诊断较困难,病理仍是主要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