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中的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17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测患者的冠状动脉变异检出率,并根据CT结果对冠状动脉变异进行分类。结果:617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变异78例(12.64%,78/617),其中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冠状窦者9例,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者2例,右冠状动脉开口高位者2例,多开口变异者2例(并行左主干),心肌桥者59例.前降支.肺动脉瘘者2例,左右冠状动脉一肺动脉瘘者l例,右冠状动脉一左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瘤者1例。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评估冠状动脉变异,并可清晰显示各类病变细节,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人冠状动脉瘘的超声心动图以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表现特征,并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CTA对成人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瘘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最终经手术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以手术结果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最终确诊冠状动脉瘘患者23例,非冠状动脉瘘患者7例。分析2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CTA表现特征,并对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瘘的效能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2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准确诊断20例,漏诊3例,其中2例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冠状动脉CTA准确诊断22例,漏诊1例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以手术结果或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96%、71.43%、90.90%、62.50%、83.33%;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5.65%、85.71%、95.65%、85.71%、93.33%。超声心动图与CTA这2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分别与"金标准"比较,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57、0.911(P均<0.001)。 结论冠状动脉CTA和超声心动图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对冠状动脉瘘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冠状动脉瘘的诊断提供有效和可靠的信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价值。方法 对1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行CDFI检查,年龄8~68岁,仔细观察其起源、走行和引流部位。结果 13例冠状动脉瘘中,右冠状动脉瘘8例,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和右冠状动脉-右房瘘各1例。左冠状动脉瘘5例,包括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左冠状动脉-右室瘘和左冠状动脉-右房瘘各1例。CDFI均清楚显示13例冠状动脉瘘的起源、走行和引流部位。13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8例经手术证实。结论 CDFI诊断冠状动脉瘘简便、可行、准确,具有决定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许桂萍  马琳  王丽君  陶映雪 《临床荟萃》2007,22(14):1018-1020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广泛开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研究表明,因胸痛、胸闷怀疑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约有10%~30%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冠状动脉造影主要提供冠状动脉解剖上的狭窄程度,不足以说明病变是否造成生理功能的障碍,而后者对临床决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指经皮穿刺外周动脉将冠状动脉造影管送至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从而明确冠状动脉是否狭窄,如有狭窄,则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的程度、治疗的可行性与治疗的方法,是心血管科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也是冠心病确诊的手段之一。本科自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8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实施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冠状动脉造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畸形的特征及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总结2024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确诊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结果:2024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42例冠状动脉畸形。9例冠脉起源异常;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检出33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4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左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前降支左室瘘2例,回旋支左室瘘1例。9例经手术证实。2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予介入栓塞治疗。结论:冠状动脉畸形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组经食管彩色多普勒显像发现冠状动脉瘘6例,其中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2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3例。经食管彩色多普勒显像可显示冠状动脉瘘起始处扩张的冠状动脉、探查冠状动脉瘘的血管走行并确定冠状动脉瘘的引流部位,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傅雪 《护理研究》2005,19(12):2631-2631
冠状动脉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是选择性的向左或向右冠状动脉开口插入导管,注射造影剂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冠状动脉造影为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治疗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也为冠心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尤其是可以根据造影结果考虑选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时并发症发生率取决于多个因素,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栓塞并发症以及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感染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有冠状动脉迂曲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1例冠状动脉造影胸痛患者分为冠状动脉迂曲组39例和无迂曲组12例,观察两组胸痛发作情况、临床用药效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与无迂曲组相比,冠状动脉迂曲组多为典型的劳累型心绞痛,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有效。结论冠状动脉迂曲患者可出现典型的劳累型心绞痛,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有效,冠状动脉造影对鉴别诊断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近年来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手段的重大突破,其检查快速、微创,可显示冠状动脉管壁的细微结构,已成为国内冠状动脉疾病筛查的最重要手段,甚至有取代DSA成为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之势。在影响其图像质量的主要原因中,呼吸运动伪影高居第一,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泛指左、右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支与心腔、大血管或其他血管之间存在先天性异常交通。发病率较低,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5%-0.4%。冠状动脉瘘可发生于右冠状动脉或左冠状动脉,也可为双侧。以右冠状动脉瘘多见,占50%-60%,左冠状动脉瘘占30%-40%,双侧冠状动脉瘘较少见,仅有2%-10%。该病例为左右冠状动脉相互交通形成异常血管丛与肺动脉形成单一瘘口,临床上罕见。通过对该病例的超声表现、漏诊原因及鉴别诊断等方面分析,全面了解该特殊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的诊断学特征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的疗效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4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冠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冠状动脉瘤的诊断学特征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的疗效。 结果患者56岁,女性,因"发作性胸痛6年余,加重6 d"入院,既往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入院前6 d,体力活动时再次出现胸痛,呈胸骨后闷痛,每次持续5~6 min,伴后背部放射痛、出汗,活动量大时症状明显,休息数分钟可缓解,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第一对角支内的支架次全闭塞,支架近段冠状动脉瘤形成,呈囊状,大小约0.67 cm×0.42 cm,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冠状动脉瘤,治疗效果尚可。 结论诊断和评估冠状动脉瘤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冠状动脉瘤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海东 《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278-1279
覆盖在心肌表面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为心肌桥(my.oeardialbridge),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删脚coronaryartery)。这种冠状动脉特殊的走行变异致使心脏收缩期该段冠状动脉受到挤压而出现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绞痛、心率失常、心肌梗死,严重时可导致猝死。长期以来对心肌桥的诊断主要依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本研究利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旨探讨多层螺旋CT对心肌桥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在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因发生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疾病,其基本的问题是心肌供血不足,因而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它包括一切心肌氧供不应求的情况。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者:梅毒性主动脉炎或无脉症引起的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检查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结果:40例中有23例心脏正常,17例心脏异常。21支冠状动脉异常,14支冠状动脉扩张,6支冠状动脉瘤,1支巨大冠状动脉瘤。左室增大7例,心包积液1例。结论: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较常见,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了解心肌和心包病变以及心功能状况,早期诊断有利于指导治疗,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动态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对64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进行超声检测。结果:检出冠状动脉病变28例,冠状动脉病变常发生在病程第3天~1.1年,以冠状动脉内径≥3mm,冠状动脉/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0.3,为冠状动脉扩张,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监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6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心绞痛发作,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并做了平板运动试验,1例CAG术后10分钟猝死,4例经冠状动脉桥术后心绞痛消炎,1例待手术,结果:平板运动试验为无创性诊断本病提供重要线索,冠状动脉造影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本病内科治疗无效时,冠状动脉搭术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多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被浅层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很多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良性变异,但大量研究表明它与临床有密切联系,特别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无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而无心肌梗死发生的23例患者(无心肌梗死组)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有明显临床心肌梗死证据的27例患者(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在高血压、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心肌梗死组在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心绞痛史等方面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无心肌梗死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较心肌梗死组多,侧支循环建立较好。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要低于心肌梗死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中,部分患者可无心肌梗死表现。除年龄、性别等不可控制因素外,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可能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部分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而无心肌梗死的患者常有较长的心绞痛史,冠状动脉病变弥散,侧支循环建立较好,所以在某支冠状动脉病变发展到完全闭塞时可不表现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胸痛特点及冠心病临床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随着国内大中型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的不断开展,许多资料显示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却完全正常。本文通过对88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探讨胸痛伴ST—T改变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与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