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正>近日,比亚迪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指出,截止今年年底,比亚迪动力电池的总产能将达到16Gwh。其中10Gwh是磷酸铁锂电池,6Gwh是三元电池。比亚迪表示,目前公司新上市的PHEV都已换装三元电池,明年公司所有乘用车部分都将使用三元电池。但是大巴和E6暂时还会继续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此外,比亚迪提出明年在青海还会扩建一个拥有10Gwh三元电池产能的电池工厂。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电池鼓胀,既影响电池的寿命,也会由于其鼓胀超过模组框架允许极限而发生模组框架的破坏,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研究动力电池生命周期内膨胀力的变化规律对于提升电池性能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NCM622三元和磷酸铁锂体系动力电池使用寿命过程中机械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三元体系还是磷酸铁锂体系动力电池,都会随着容量的衰减,膨胀力逐渐增加;(2)在单次充放电过程中三元电池由于正极材料晶胞体积变化很小,电池形变主要受负极材料影响,所以内部鼓胀力随着电压的增长而增加;磷酸铁锂电池由于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变化影响,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池膨胀力会分别出现波谷;(3)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容量衰减和膨胀力增加均符合线性关系,循环过程中磷酸铁锂电池的容量衰减较三元电池慢,且磷酸铁锂电池膨胀力增长也小于三元电池。膨胀力的变化规律为防爆阀的泄爆压力和模组结构强度设计提供重要依据。研究表明释放循环过程中的膨胀力可以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新型锂电池在变电站直流系统中的应用,根据110 kV标准变电站直流系统的配置,对事故负荷和事故持续时间等进行分析,考虑容量系数和可靠系数,并根据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放电曲线特点,划分两种锂电池的有效工作区间,计算采用这两种锂电池作为110 kV变电站用直流电源时的电池配置,发现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时,至少需要33串185 Ah的电池;采用三元锂电池时,则至少需要29串207 Ah的电池,所得结论大大证明了锂电池在变电站直流系统中应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正比亚迪在其近期的最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公司目前在惠州、坑梓两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共有10Gwh的产能,公司正在坑梓基地扩建6Gwh的产能,预计会于明年达产。此外,虽然公司目前上市的全部车型都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但是公司也一直在进行三元电池的研发及技术储备,预计会在明年新上市的乘用车中使用三元电池。  相似文献   

5.
《电源世界》2016,(4):11
正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共销售5.8万辆,同比增长208.13%,居全球第一。去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人民币193亿元,同比增长1.64倍,在集团总收入中的占比增至24.17%,去年比亚迪宣布拟非公开发行A股不超过150亿元以用于锂电池产能的扩张,年内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基地,实现了锂电池产能从4GWH到10GWH的飞跃。动力电池产能的提高有助于扩大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并加速技术研发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殷志刚  王静  曹敏花 《电池工业》2021,25(3):136-142
镍钴锰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是当今两大主流锂离子电池,他们均能满足车辆动力系统需求.但两种类型电池具有各自的特点,如镍钴锰三元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电压,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更长的循环寿命及更优的安全性能.本文通过对两种类型电池分别进行充放电性能对比、循环伏安曲线对比、阻抗对比、倍率性能对比、混合动力脉冲能力特性对比,概括了两种类型电池不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6月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锂离子电池装机总量为2.39GWh,环比增长高达51.03%(上个月1.58GWh)。其中,纯电动乘用车6月份电池装机970MWh,环比增长2.64%,是增幅最小的;最大的贡献来自纯电动客车和插混客车市场,二者的电池装机量分别是789MWh和432MWh,环比增长分别高达272%和240%。总体上,电动客车产量的回暖推动了6月份锂电装机量的高速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2017年6月2.39GWh的电池装机量也实现了26.19%的同比增长。这是今年以来同比增长最  相似文献   

8.
《电源世界》2011,(6):15-15
为期两天的通信节能技术成果交流推广研讨会近期于福建厦门火热召开。本次会议以"节能减排"为中心,探讨及推广相关技术成果。作为节能减排的推崇者,比亚迪公司亦携多款铁电池电源产品积极参与会议。会上,比亚迪电池事业部产品部经理唐志雄发表了题为《通用磷酸铁锂电池节能减排应用》的演讲,充分展示了比亚迪基于铁电池技术的通信电源产品系列和解决方案,深入探讨了铁电池在通信领域的节能减排优势并详细介绍了比亚迪通信电源的应用案例等。  相似文献   

9.
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热失控预警是其大规模推广应用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气机理,以硬壳磷酸铁锂电池模组和软包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作为试验对象,分别由32块单体电池4并8串组成和72块软包单体电池6并12串组成,搭建与真实储能舱环境一致的试验平台。通过恒流过充的方式研究硬壳和软包磷酸铁锂电池模组过充至热失控的全过程,并采用可见光摄像头、气体探测器、红外监控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产气在线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电池过充至热失控燃烧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并不是突变的;硬壳磷酸铁锂电池和软包磷酸铁锂电池过充热失控特性存在差异,但产气类型及气体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各阶段反应现象与气体的质量浓度变化存在相互联系,可将H2、CO、CO2作为一级预警,HCl、HF作为二级预警,通过监测气体质量浓度变化,在过充的早期阶段做好应对措施,避免储能电池进一步热失控燃烧。研究结果可为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的预警和消防提供有效的理论和试验支撑。  相似文献   

10.
《高电压技术》2021,47(4):1333-1343
目前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大规模建设投运,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风险较为突出,储能电站火灾隐患始终存在。该文针对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设计了绝热热失控定点冷却实验,开展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不同阶段的材料特性演变研究;然后得到了电池自发热起始温度、自加热起始温度、泄压阀打开温度和热失控最高温度,并分析了不同热失控阶段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等固态组件的成分和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初期反应主要集中在负极和电解液中,热失控风险安全处置温度范围为60~100℃。研究结果可为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的安全防护和热失控预警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储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强能源系统供应安全性、灵活性、综合效率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电池的安全性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基于应用现状,从电池管理技术角度,介绍了磷酸铁锂电池现有的状态检测技术;接着从安全防护技术角度,介绍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主动安全防护技术和被动防护技术;最后,从技术标准、状态监测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给出了磷酸铁锂电池集成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磷酸铁锂电池电压变化范围较宽且充放电特性敏感,一般不宜简单应用于需要长期处于浮充状态的直流操作电源系统。为此,提出了一种磷酸铁锂电池在直流操作电源系统应用中的优化控制方案,根据磷酸铁锂电池工作状态,利用AC/DC充电电源优化控制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大小,使电池在浮充状态下获得电池期望的充放电电流,以实现磷酸铁锂电池在直流操作电源系统中的安全高效经济应用。首先,基于直流操作电源系统指标要求与磷酸铁锂电池性能优化要求,确定其期望的充放电状态与充放电电流值;然后,根据磷酸铁锂电池期望的充放电电流值与内部等效状态,在允许的电压波动范围内调节直流操作电源系统中A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迫使磷酸铁锂电池的实际充放电电流趋于期望的充放电电流,从而优化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最后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分析说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寿命长、安全性能好、成本低,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的理想动力源和能量源。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是影响电池性能及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以10 Ah磷酸铁锂电池单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开路电压、极化电压、电池内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池单体SOC在20%~90%时,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压和内阻变化平稳,确定为电池的最佳工作区。  相似文献   

14.
<正>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征求意见稿)中对动力电池企业产能上面的要求提升至8GWh。目前,国内的电池企业除了比亚迪和CATL等少数几家电池企业能满足这个条件,其他企业都暂时难以达到。为了满足《规范条件》产能要求,业内将迎来一大波"扩产"高潮。而赶在2016最后一天发布的新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显示,新版补贴政策与电池的能量密度挂钩并且大幅度退坡,这不仅是对国内的电池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的一大考验,也是对电池企业  相似文献   

15.
电池温度是影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重点研究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低温特性。设计并实施了磷酸铁锂电池低温实验,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动态特性。建立了磷酸铁锂电池热模型,结合实验数据研究了电池热模型、热物理参数和内阻辨识的方法。通过模型仿真的方法,验证了电池热模型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电池热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电池的实际生热过程,并能够完整地模拟电池的低温热物理特性,可为电动汽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低温特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神经网络的磷酸铁锂电池SOC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了电动汽车用的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预测研究。在分析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机理的基础上,采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建立了磷酸铁锂电池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了电池SOC值的预测。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电池SOC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来预测磷酸铁锂电池的SOC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磷酸铁锂、三元(NiCoMn)、锰酸锂三种正极体系的锂离子电池在模拟UPS使用工况下的容量变化情况。磷酸铁锂样品在经历了28个模拟UPS循环周期后,其容量保持率为95%左右;三元锂样品在前5个周期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下降至89%,28个模拟UPS循环周期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4.6%;而锰酸锂样品在2个循环周期后直接报废。结论,在UPS工况下,磷酸铁锂电池适应性最佳,三元锂电池也可应用,但其容量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下降,锰酸锂电池的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主流的锂聚合物和磷酸铁锂两种动力锂电池进行测试分析和性能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锂聚合物电池在大电流恒压放电性能、比功率和比能量方面优于磷酸铁锂电池,而在安全充放电和耐用性方面磷酸铁锂电池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高性能的储能电池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相比于铅酸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储能效率高、循环寿命长、使用成本低等优势。利用该类型锂电池作为储能装置,可把能源效率提高至90%左右,因此非常适合用作新能源储能装置。就常规性能、储能特性等方面将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作了对比。在分析了将磷酸铁锂电池用作光伏系统储能装置的可行性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磷酸铁锂电池取代铅酸蓄电池作为变电站用直流电源的工作特性,通过浮充电测试,对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浮充电压下的浮充电流特性、搁置特性、模拟工况放电特性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发现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远远超过铅酸蓄电池的大电流放电能力;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不同于铅酸蓄电池的浮充特性,建议其浮充电压应选择在3.50 V左右。对磷酸铁锂电池组进行长时间浮充试验发现,在室温下3.6 V电压浮充运行一年后,其容量保持率高达96.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