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男25岁,长途客车司机,“反复肛周疼痛6个月,加重1周”入院。专科检查:肛门截石位肛缘6点处可见2.0cm×3.0cm红肿包块,波动(+)。肛门指诊:齿状线截石位6点处可触及内瘘口,骶尾部皮肤未见异常。骶麻下,以美蓝引导,顺利找到齿状线6点处的内瘘口。行脓肿及瘘一期切开。术中见美蓝向6点骶尾方向伸展,用探针引导,发现此窦道长约3.5cm,根部有大小约0.5cm×1.0cm感染性病灶,内有数根卷曲的毛发及坏死物质,并伴发炎性肉芽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女,36岁,因“反复排便时疼痛伴出血1个月余”入院。无黏液脓血便,无排便不尽感,无肛门坠胀感。入院查体:(截石位)外观肛门12点位有一皮赘,肛管内6点位可见一长约1.5cm的裂口,因疼痛明显,未做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入院诊断:三期肛裂。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行肛裂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1岁,因“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伴间断性便血4年余,近期加重”入院。患者4年余来便后肛门脱出物不能完全回纳,尤以劳累时加重,间断性便血,色鲜红,染纸,大便日行1次,质软成形,排便时无明显痛感。查体:截石位3、7、11点见跨齿状线肿物脱出,齿状线下移明显。入院诊断:混合痔、高血压2级。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2岁。肛旁及臀部皮肤色黑质硬,破溃口反复流脓水20余年,伴排便困难1年。病理活组织检查:瘘口急慢性炎症伴上皮瘤样增生,皮下纤维组织瘤样增生。应用抗生素治疗1周。电子肠镜检查:结肠慢性炎症。彩超检查:肛门部多发脓肿并脓栓形成。专科检查:截石位见以肛门口为中心,肛周皮肤呈双手五指分开状,半径超过20cm,皮肤黑色,发黑处皮肤质硬,触之有麻木感。黑色皮肤处散在溃口20余个,且有分布不均沟壑状突起。按压左侧肛旁组织,远端溃口处有脓液流出,呈稀薄状,无异味。远端溃口及黑硬皮肤前至阴囊根部,左右两侧均距肛门13~15cm。后位距肛门约2cm。  相似文献   

5.
1病案 患者女,28岁,因“肛门疼痛伴坠胀不适半个月”于2010年5月1日以“肛裂、肛乳头肥大、直肠肿物”诊断收入院。T:36.8℃,P:80次/分,R:20次/分,BP:14.7/9.3kPa。专科检查:肛门截石位6点肛缘凹陷,齿线处肛管皮肤见裂口,肛乳头增生肥大。肛门指诊齿线上2.5cm处直肠黏膜下触及直径约1.5cm半球形肿物,质韧囊性,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56岁 ,因肛门周围肿物伴疼痛 6年加重 2个月入院。查体 :于截石位 5点 ,距肛门 3cm ,见有直径约 5cm的肿物 ,肛诊 :可触及一巨大肿物突入直肠内 ,充满骨盆 ,将直肠压至肿瘤的右前方 ,表面尚光滑 ,上界触及不到边缘 ,不活动 ,触痛。无手套血染。CT示 :直肠周围见有 1 8cm× 1 2cm× 9cm大小的软组织块影 ,边界尚清 ,内部有高低混杂密度 ,考虑为直肠软组织恶性肿瘤。手术取截石位 ,于肿物最突出部 ,以肛门为中心弧形切口 ,长约 6cm ,切开至肿瘤表面。切除部分肿瘤 ,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提示为直肠周围软组织恶性肿瘤。再从下腹部…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患者男,31岁,因“肛周条索肿物伴间断渗液9年余”入院。患者9年前肛门左侧初发肛瘘,均保守治疗。期间反复发作,后肛门右侧新发肛瘘,均保守治疗,未行手术治疗。查体:截石位,11点可见肛瘘外口,距肛门约3 cm;2点可见肛瘘外口,距肛门约6 cm。术前完善肛周超声、磁共振检查。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LIFT)操作:(1)截石位2点肛瘘为复杂肛瘘,楔形切开外瘘口,环形切开肌间沟,剔除之间的远端瘘道,挂皮筋松弛引流。肌间沟瘘口与肛门内瘘口的近端瘘道剔除,挂皮筋收紧。(2)截石位11点肛瘘为简单肛瘘,楔形切开外瘘口,瘘道远端分三叉,剥离切除即可。主瘘管剔除,挂皮筋收紧。术后7~10 d收紧的皮筋自动脱落。松弛的皮筋更换为0号慕丝线继续引流。术后20 d拆线,伤口愈合良好。见图1。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2岁。因“肛旁肿物伴周期性疼痛1年”入院。患者每到经期肛旁肿物增大且疼痛明显,经期结束1周后疼痛自然缓解,肿物缩小。患者3年前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腹部查体未触及明显肿块。肛门指检:截石位肛缘12至1点位会阴侧切处可见一肿物,大小约2.5cm×1.5cm,质硬,较固定,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62岁.因“肛门部肿块胀痛2个月加重半个月”于2011年4月15日入院。专科检查:肛门外观未见异常;指诊:截石位3点处肛旁2cm触及一指向肛管的条索状硬结.肛内可触及黏膜下肿块.表面光滑质韧.未及全貌。  相似文献   

10.
直肠类癌2例     
[例1]患者男,37岁。因便血伴肛门肿物脱出5年入院。入院诊断为混合痔。骶管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在齿状线上3cm处3点位黏膜下触及一约0.3cm×0.3cm大小的圆形硬结,可活动,表面黏膜未发现明显异常。将硬结连同周围黏膜一起结扎切除,送病理检查,结扎组织基底部注射1:1消痔灵注射液,然后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病理报告示直肠类癌。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5岁,于2006年5月16日,因肛门坠胀疼痛难以忍受15 d就诊。患者行走困难,自诉15 d前因肛门脓肿手术一次,流出部分脓液,但症状仍不能减轻,特别行走骑自行车疼痛更加明显。查:膀胱截石位9点距肛门缘5 cm,有一愈合伤口,周围约2 cm×3 cm大小隆起物,质地较硬,触痛明显,但无波动感。肛门镜下可见截石位9点肛隐窝较大,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周围光滑通下方一个漏洞。穿刺性诊断有少量的脓液,但针顶到一个较硬物质。体温38℃,血常规白细胞15.7×109/L,中性0.70。X线摄片;提示右侧坐骨结节近处有约2 cm×3 cm大小境界清楚,表面光滑的钙化点。在局…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因“肛门异物感7~8年,时有便血”于2010年5月31日以混合痔收入住院。查体:截石位3、7、11点见混合痔,3、11点位内痔11期脱垂,7点位内痔Ⅲ期脱垂,且见外痔部血栓形成,肛门指诊(-)。6月2日上午在骶麻下行截石位3、7、11点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术中顺利,术末肛门口塔形纱布填塞,宽胶布固定,结束手术。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0岁。因“肛门肿物脱出伴黏液血便lO余年”就诊。10年前每次排便后有肿物脱出,可以用手还纳,排便次数增多,每日3~4次,偶有便血、便黏液,无疼痛。专科检查:肛门截石位3点距肛缘约3cm处见巨大不规则黏膜隆起,大小5cm×6cm,质地软,表面充血暗红结节样,基底宽,活动度好,触痛(-)。肠镜直视下钳取病理组织送病理检查。报告:(直肠)绒毛管状腺瘤。骶管麻醉下,于基底做黏膜荷包缝合,完整切除巨大肿块,加固缝合创面,查无明显出血,包扎术毕。术后换药,术后7d,病理报告同前。继续治疗2周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4.
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发现肛周肿块3个月"而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左侧腹股沟可触及2个肿大的淋巴结,分别约2.0 cm×2.0 cm和3.0 cm×1.0 cm大。专科检查:截石位1点距肛门3 cm处可触及2个肿块,分别约1.0 cm×1.5 cm和1.0 cm×1.0 cm大,质地硬,局部压痛,皮肤表面无糜烂。直肠肛管指诊未见异常。盆腔MRI检查示: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8岁。因发现尿道口新生物伴疼痛、出血5年入院。专科检查:截石位见尿道外口左侧缘可见一蘑菇状新生物,暗红色,表面呈细颗粒状,质地偏硬,触之易出血。蒂长0.3cm,蘑菇状冠面直径1.2cm,厚0.4cm。入院后行全身常规检查及泌尿系统造影、膀胱镜等特殊检查,  相似文献   

16.
病例:女,30岁。因下腹胀痛伴腹泻、便血1月余入院。入院查体:腹隆,腹正中可及巨大包块,质硬无压痛。肛指检查:截石位于直肠前壁9—12点距肛门约8cm处可触及一菜花状肿块,质硬,触之出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3g/L,大便隐血(++++);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1岁。因车祸致肛门流血伴大便失禁8h入院。8h前患者因骑摩托车被汽车迎面碰伤,致臀部着地在水泥路面上滑行约8m。当时神志清醒,未发生呕吐及昏迷,肛门疼痛、流血并有粪便溢出,左手掌皮肤擦伤。查体:P80次/min,BP16.0/10.7kPa。神志清,急性痛苦病容,行走困难,头颈胸腹骨盆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活动不受限。专科检查:肛缘截石位1~6点有一6cm×5cm×3cm腔隙,周围肿胀,渗血,被血凝块和粪便充填,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2岁,因“肛门疼痛伴里急后重感10d”入院。患者慢性肛瘘病史6年,瘘口经久不愈,反复破溃流脓。既往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史。曾被外院诊断为复杂性肛瘘,接受抗感染治疗,效果差。查体:患者取截石位,肛门旁1点位见破溃外口,局部红肿,压痛,瘘口周围未见异常增生物,但可扪及一硬条索管道呈半马蹄形延伸至肛门后方。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3岁。因反复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伴出血1年余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用手不能托回,以进食辛辣食物后症状尤甚,伴有便后滴血,色鲜红,量不多。肛缘截石位1、7、11点有皮赘,环肛周内痔痔核脱  相似文献   

20.
折刀位在肛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肛门手术过去多采用截石位 ,但存在诸多缺点 :如术野暴露不清、光线照射不理想、操作不便、手术时间长、术者易感疲劳 ,术者与器械护士配合欠佳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手术方式的改进 ,截石位已适应不了现在肛门手术的需要。因此 ,我院自1 992年 1月起采用折刀位 (Jackknife' s position)进行肛门及直肠下段手术 ,到 2 0 0 0年 1 2月经 1 0 0 0例临床验证和观察 ,该手术体位优于截石位 ,现将折刀位介绍如下。1 手术体位放置方法1 .1 病人经骶管麻醉后 ,俯卧于手术台 ,臀部位于床 2 /3下缘 ,胸部放置大软枕 ,两手屈曲向前抱枕 ,膝部用固定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