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移动通信网中的认证与密钥建立协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移动通信网中,由于无线通信的开放性,最主要的安全问题基本集中在无线接口上,其中包括实体认证和会话密钥的建立、分配和协商等等. 在研究以往移动通信网认证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认证与密钥建立协议. 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及其性能的分析表明,该协议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还具有简洁高效、运算量小、适用性强等特点,比较适合在移动环境下实现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在无线系统中,用户和服务器需要进行彼此认证并建立一个共享会话密钥。该密钥为用户和服务器后面的会话提供安全保证。Aydos提出了一种建立在ECC上的相互认证和密钥建立协议,并适用于无线网络的应用。通过对Aydos协议的研究发现该协议并不能满足前向保密性、中间人攻击以及假冒攻击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方案存在的安全问题,给出了一种可证明安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认证密钥建立方案(EMSR),使用公钥证书实现网络节点的双向认证,同时产生双方共享与相互控制的会话密钥,有效地防止了纯粹使用对称加密机制产生的认证问题。在CK安全模型下,对EMSR协议进行了安全性证明,并对几种基于公钥机制的密钥建立方案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EMSR方案具备CK安全模型下相应的安全属性以及支持资源受限的网络节点的优势,符合传感器网络的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4.
无线认证协议用于无线环境中各参与方之间相互确定对方的真实身份,防止假冒攻击.如果无线认证协议出现安全漏洞,整个会话就没有安全性可言,还会影响随后会话的安全性.针对无线认证协议Server-specific MAKEP存在的认证性缺陷,给出了对协议的一种改进.对改进后的协议进行模型检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erver-specific MAKEP协议满足认证性和保密性.此外,把存储空间的占用从移动装置转移到了固定装置,减少了移动装置存储空间的占有率,从而提高了移动装置的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5.
无线认证协议Server-specific MAKEP的一种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认证协议用于无线环境中各参与方之间相互确定对方的真实身份,防止假冒攻击。如果无线认证协议出现安全漏洞,整个会话就没有安全性可言,还会影响随后会话的安全性。针对无线认证协议Server-specific MAKEP存在的认证性缺陷,给出了对协议的一种改进。对改进后的协议进行模型检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erver-specificMAKEP协议满足认证性和保密性。此外,把存储空间的占用从移动装置转移到了固定装置,减少了移动装置存储空间的占有率,从而提高了移动装置的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6.
EPC Class-1 Generation-2 Version-2(Gen2v2)标准不仅继承了原有标准的通信距离长和读取率高的优点,而且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安全架构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目前,Gen2v2标准安全架构下的安全认证协议设计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在分析现有符合Gen2v2标准的安全认证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符合Gen2v2标准的高效隐私保护认证协议。该协议不仅具有数据机密性、标签匿名性和前向安全性,而且能够抵御假冒攻击、位置追踪攻击、嗅探攻击、重放攻击和去同步攻击。与现有协议相比,该协议具有较小的通信和时间开销,更加适合大规模的部署。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业互联网中合法用户验证和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增强型安全协议(Control Protocol for USB,CPFU)。在YWC协议中引入新的哈希函数进行加密,使得攻击者在获取部分信息情况下,无法通过合法用户验证。基于Bellare-Rogaway不可区分性模型,将用户和服务器密钥进行交换,保证用户和服务器相互认证和协议会话密钥的机密性,为用户提供隐私保护。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具有用户隐私保护、防止密钥恢复攻击、防止离线口令猜测攻击、防止重放攻击和防止被盗验证者攻击等功能,并能够实现工业互联网存储设备USB端口文件的匿名传输,满足工业互联网存储设备安全需求。性能分析表明,该协议能够有效均衡计算与通信开销,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一种改进的基于 Hash 函数的 RFID 双向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物联网应用中,基于Hash函数的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RFID,射频识别)安全认证协议存在缺陷以及安全协议认证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Hash函数的RFID双向安全认证协议,协议能保护标签的数据隐私,防止重放、追踪、伪造等攻击。通过和已有的此类安全认证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更高的认证效率,并且引入了标签认证标志Tuse、Tstore以及动态秘密值S,能有效地防止去同步化攻击的威胁,适用于低成本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析一种能抵抗位置跟踪的基于哈希函数的射频识别认证协议,指出其并不能有效抵抗位置跟踪,阅读器假冒、重放攻击等,并提出一种改进的能抵抗位置跟踪的射频识别认证协议.改进协议中标签和阅读器都产生随机数,标签通过阅读器认证后服务器才对标签进行认证,同时在服务器对标签认证前标签更新其密钥.分析表明,该协议在保持原计算量和存储量的基础上能有效抵抗位置跟踪、重放攻击和假冒阅读器攻击.  相似文献   

10.
身份认证作为保障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中。在分析传统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方法存在的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口令双向身份认证方法,该方法增加了用户对服务器的认证,实现双向可信,防止冒名攻击。采用计算开销小的运算方法,易于实现。减少服务器端的运算量,适于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应用。  相似文献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拓扑易变化、节点能源受限、网络易受攻击等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特殊的安全保障机制,尤其要解决其涉及到的机密性、完整性、端点认证及在有限的空间存储大量的密钥等问题。当前的研究工作不能有效地解决无限传感器节点容量受限与节点需要大量存储共享密钥之间的矛盾,导致大量传感器节点因与相邻节点没有共享密钥而无法安全交换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组合密钥(combined key,CK)的密钥管理技术。该方案采用种子密钥映射技术,以较少密钥因子组合大量相异的密钥,解决传感器节点密钥存储空间受限问题,保障任何相邻节点之间都能共享密钥。并能实现可认证的密钥共享机制,弥补了传感器网络没有认证中心的缺陷。经分析,该方案在安全性、存储性和节能方面有较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无线网络的匿名身份认证方案,利用双线性对、哈希函数和对称加密算法等内容实现移动用户的匿名身份认证问题,并从性能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对方案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该方案安全有效,实现了移动用户的匿名身份认证,也实现了对象间的双向认证,因此该方案能满足无线网络通信环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一代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IKEv2)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初始交换过程中存在发起者身份暴露和认证失败问题.而在无线接入网络环境下,对发起者身份等敏感信息进行主动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下的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让响应者显式地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实现了对发起者主动身份保护.并通过重新构造认证载荷,有效防止了认证失败问题.在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下,证明了该协议达到了通用可组合安全.性能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具有较少的计算量和通信量.  相似文献   

14.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multi-owner tag authentication,a TTP-free weighted multi-owner RFID tag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is proposed.In this protocol the Shamir secret sharing threshold scheme is used to manage the key,with the message encrypted with the key stream that is generated based on the hash function.It realizes the mutual authentication between all of the readers and the tag.In the proposed protocol,no TTP is involved,and the key update and de-synchronization attack are realized.Compared with similar protocols,this protocol is more concise and effective.The formal analysis of the BAN logic proves that the protocol satisfies the mutual authentication.The analysis of security characteristic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protocol satisfies anti-replay attack,anti-de-synchronization attack,forward security,untraceabitility,confidentiality and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etc.  相似文献   

15.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为了解决RFID系统存在的诸多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到端协议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分析了该协议的安全性,对比了RFID几种常见的基于密码技术的安全协议,表明了本方案在减少阅读器与标签通信传输回合数的同时可有效避免欺骗、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和冒充攻击。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S/KEY的OTP认证系统的基本规范模式.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指出缺点并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在保留原系统对重放攻击的有效性和服务器端零知识存储前提下,实现了双向认证,弥补了其在小数攻击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先对Xu等人近期提出的一个基于智能卡的动态身份用户认证(简称XJWM)方案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能抵抗冒充攻击和密钥泄露攻击,且不能实现前向安全和后向安全. 然后利用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算法及生物认证技术,提出一个新的多服务器环境下多因子远程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有效弥补了XJWM方案存在的安全缺陷. 最后,用改进的BAN逻辑证明了新方案密钥协商的正确性、会话密钥机密性与新鲜性以及双向认证性.性能与安全性分析说明新方案在少量增加通信、存储和计算量的情况下具有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已有互认证量子密钥协商协议需要可信或者半可信第三方参与造成的步骤繁琐且通信量大的问题,基于Bell态和其纠缠交换性质提出了一个新的两方量子密钥协商协议。该密钥协商协议无需可信或者半可信第三方的参与,就能实现参与者之间的身份互认证和公平的密钥协商,因此降低了协议的通信复杂度。安全性分析表明,该互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能保证身份认证过程可以抵抗假冒攻击,密钥协商过程能抵抗外部攻击和参与者攻击。另外,与已有互认证量子密钥协商协议相比,该协议的量子比特效率较高,且其量子态制备和测量用现有技术更易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