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分析通讯基站能耗特点及环境要求,建立其环控能耗模拟模型,对典型地区的环控能耗进行模拟分析.以180、240、370 mm砖混墙体和50、75、100 mm彩钢板围护结构为例,分析通讯基站基础室温特性,研究通讯基站在不同环控温度下的空调冷负荷和围护结构的散热量,比较空调系统和空调-热虹吸管联合系统对环控能耗的影响,探讨热虹吸管换热设备的全年节能效果.结果表明,提高环控温度能有效降低空调能耗,从25℃提高到28℃,最高的节能效果达到16%.砖混围护结构的通讯基站中,180 mm厚砖混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大,有利于围护基站散热;彩钢板围护结构的通讯基站中,50 mm厚彩钢板的传热系数大,空调能耗低.与空调系统相比,空调-热虹吸管联合系统节能效果明显,最高节能率达到54.5%.  相似文献   

2.
由于泵驱动回路热管换热机组具有低耗能、高能效比(EER)的特点,为了将该机组更好地应用于小型数据中心,对某小型数据中心散热用泵驱动回路热管换热机组的运行性能进行研究,拟合出其换热特性曲线,并通过拟合曲线对其进行节能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过渡季节及冬季,当室外温度低于15℃时,采用氟泵系统对数据中心机房进行散热能满足室内负荷要求并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与之前的采用空调散热相比节省电能至少达到36.57%.  相似文献   

3.
针对普通住宅日常通风换气的特点设计出一台小型平板热管通风换热器,在不同风量(60、90、120、150m3/h)和室内外温差(室外新风温度为27~40℃,室内排风温度控制在24℃)的条件下,针对夏季工况,进行了热管换热器的真空度对其热回收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热管换热器热回收效率较高,最高热回收效率接近60%;在风量较高的情况下,真空度对其热回收效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城市局地-建筑耦合气候评价模型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建筑内部气候与城市局地气候之间的能量及物质传递关系,寻找热舒适与节能和环保之间的平衡点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改进后生成的城市局地-建筑耦合气候评价模型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以上海地区为例,计算了一个理想化的高层办公楼区的局地气候参数,空调系统排热及室内外新标准有效温度TS*E等.结果表明,空调时间段内室外平均TS*E值受空调设定温度的强烈影响.当空调设定温度从28℃降至22℃时,空调排热平均值增加了193 W/m2,这个增值造成室外平均TS*E提高了约0.23℃.  相似文献   

5.
水冷多联分离式热管系统被提出用于冷却数据机房,该系统综合了自然冷却技术和变频技术的优点,能够有效地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为了探索水冷多联分离式热管系统相对于传统空调系统的节能潜力:首先,建立了水冷多联分离式热管系统的传热模型并且利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得知其相对误差在±10%以内;其次,通过建立的水冷多联分离式热管系统的能耗模型确定了系统的最佳送风温度设定值和供水温度设定值,其值分别是24?C和15?C;最后,对比分析冷却系统#1~#3的全年运行能耗,获得了水冷多联分离式热管系统(#3)相对于是否利用湖水源的传统空调系统(#2与#1)的节能率,其节能率分别为11.3%和68.8%。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无高差水平布管分离式热管在空调冷量回收中的应用情况,对无高差水平布管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在不同充液率和不同驱动温差的条件下其前后空气温度分布均匀性和热管换热器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调系统引入此分离式热管系统后可节能9%-26%,有一定节能效果;在不同充液率和不同驱动温差下空气温度分布都不均匀,温度在热管换热器不同高度的测量点差别较大;热管换热器前后空气平均温差总体偏小,换热器换热面使用效率低。该结果为与动力型分离式热管性能作比较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南山地民居环境存在节能发展落后,夏季室内热环境差等问题.为了研究当地室内热环境状态,提高民居使用舒适和降低能耗,对该地区典型民居进行夏季室内外热环境测试.通过测试量化了当地民居夏季热环境状态,测试表明:太阳辐射以直射为主,室外温度昼夜温差大;民居一层基本可以满足舒适要求,中间层大部分时间满足舒适要求,顶层偏离舒适要求.根据能耗计算结果,提出陕南民居一层和中间层可不设置空调,顶层受太阳辐射影响空调能耗较高,应设置隔热构造降低空调能耗.  相似文献   

8.
根据主要元件的产热和散热特征,建立液压系统热平衡数学模型。基于ADAMS和AMESim软件建立了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和热液压系统联合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由各种阀的功率损失而产生的热量约占总产热量的40%,是系统主要的产热源;液压油通过散热器前、后的温差约为10℃,散热器散热功率较低;环境温度越高热平衡温度越高。为了增大散热量,将风扇由机械驱动改为温控液压驱动,同时并联温控节流阀,结构改进后系统散热效率明显提高,热平衡温度满足工作要求,研究结果对装载机整车热管理系统的结构优化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对安装于计算机房的节能散热器与机房空调进行了测试,包括温度设定测试、有效性测试和耗电量测试,并进行了节能量与节电率核算,得到该散热器冬季节能率可达50%以上的结论,对计算机房采用何种散热方式有一定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铁矿烧结过程料饼表面散热的机理,给出了散热量的计算方法,并且针对一台铁矿烧结机的料面温度、料面散热量和料饼热量缺失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料面温降、料面散热及其对料饼热量缺失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5 min,在烧结料饼移出点火保温炉时,料面散热对于烧结料饼热量缺失的影响为46%,料面温降速度最大值达267℃/min,足以引起表层烧结矿的生烧或玻璃化;尽管料面散热在烧结能耗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对于烧结机的产量、烧结矿的质量和烧结工序的能耗均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通信基站空调的耗电量,提出利用热虹吸管换热机组辅助空调为基站降温的节能方案,研制出空气-空气热虹吸管换热机组样机,并对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换热机组运行稳定、可靠,换热效果良好,温度效率η可达50%,能效比EER可达10.9。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通信基站能耗特点及环境要求,建立其环控能耗模拟模型,对全国有气象数据城市的通信基站环控能耗进行模拟分析.以50 mm彩钢板围护结构为例,分析比较通信基站在空调单独运行和空调-热虹吸管联合运行条件下对环控能耗的影响,得到热虹吸管换热机组在全国范围内应用的全年节能效果,并绘制出节能效果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通信基站中,空调-热虹吸管换热机组联合运行可以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公共建筑的电耗已接近城市建筑电耗的50%,而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33%~45%.大空间是公共建筑的特点,减少大空间的能耗是降低公共建筑能耗的关键.大空间按照规范设计一般是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为了提高大空间节能效果,应针对不同大空间采用不同空调系统.对于体型复杂,空间大小不规则,空间高度大于5 m以上的大空间仍采用常规一次回风(无再热)全空气系统;对于体型比较规整,房间吊顶净高在4 m左右的大空间宜采用新风换气机加风机盘管空调系统.通过对武汉450 m2大空间,净高4 m的办公室应用新风换气机加风机盘管系统的夏季工况分析,对照常规一次回风(无再热)全空气系统,证实新风换气机加风机盘管系统节能效果显著,全热回收装置节能42.84%,且当室外设计参数朝着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加的方向变化时,节能效果及室内参数将朝着有利于全热回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有效散热,同时防止有害、潮湿的气体及粉尘等进入,将热虹吸管均热器用于通用电子设备舱,对不同热流功率(800~1 200 W)和不同环境温度(39~53℃)下热虹吸管均热器的散热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热虹吸管均热器散热性能良好,除风机外无需任何附加动力消耗;不同热流功率、不同环境温度下,舱内外气流温差低于20℃时,热虹吸管均热器均能使舱内的气流温度不超过65℃;电子设备舱内外气流温差在11~17℃,适合内外温差为15℃左右的散热场合;热虹吸管均热器能效比(energy efficiency ratio,EER)为普通空调器的2~3倍,而成本为普通空调器的1/3~1/2,运行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5.
暖通空调(HVAC)和生活热水是酒店建筑的能耗大项,其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及热水系统的运行方式决定了是否能达到节能环保的关键所在.文章分析了目前酒店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基于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热平衡及节能运行的机理,利用全年往地下释吸热量的差值制取生活热水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提出了采用既能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长期高效稳定运行、又可满足生活热水需求的空调系统与生活热水系统联合运行方式的方案,并结合具体酒店的工程实例,对其热量需求及经济费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联合运行的全年热量不平衡率为2.48%;后期维护费用远远小于其他系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效果、风冷热泵结合不同空调末端的能耗的问题,利用模拟软件Dest对该建筑从保温围护结构、机组能耗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该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03 W/(m2.K)保温板,采用风冷热泵结合室内毛细管辐射加新风系统的新型空调系统。在新型空调系统下,采用保温与不保温围护结构相比,该建筑保温围护结构使1月23日和7月21日的峰值负荷分别减少27.8%、15.0%。在保温围护结构下与室内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相比,该新型空调系统的机组供暖、供冷能耗每年减少18 911.89、25 255.46 kW.h。  相似文献   

17.
湿热地区设置空调的实验室的空调能耗比常规公共建筑的空调能耗要大得多,其中一个原因是空调系统中排风引起的空调新风能耗占比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功能独立的“新风-补风”系统,较大程度地减小湿热地区实验室所需的新风量和新风负荷,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该系统的节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的“多联机+新风”空调系统相比,基于分功能设计的“多联机+分功能新风-补风”空调系统的节能率达到了65.8%。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季节性土壤蓄冷不同蓄冷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夏季空调能耗,减少土壤源热泵系统初投资,提出自然冷源季节性土壤蓄冷系统,建立季节性土壤蓄冷垂直U型埋管和室外空气换热器的非稳态传热模型.引入显热容模型对哈尔滨地区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模拟计算,研究5种不同蓄冷模式,得出不同模式下系统的蓄冷量、预蓄冷时间、释冷量、释冷温度、COP值以及埋管周围土壤的温度场.模拟结果显示系统的COP值在9.92~14.15,节能效果显著,释冷温度和释冷量可满足空调需要,证明该系统应用于严寒地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