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比单纯^90Sr-^90Y敷贴和瘢痕内切除术后^90Sr-^90Y敷贴治疗大面积病理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大面积病理性瘢痕患者158例,共196块病理性瘢痕,按瘢痕厚度分为A、B、C 3组,每组患者再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部分,分别接受单纯^90Sr-^90Y敷贴治疗(102块)和瘢痕内切除术并^90Sr-^90Y敷贴治疗(94块),治疗结束后2年评价疗效,行Ridit分析。结果瘢痕内切除术并^90Sr-^90Y敷贴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90Sr-^90Y敷贴治疗(R=0.428和0.578,F=92.6,P〈0.01),前者疗效不受瘢痕厚度的影响,后者疗效则明显受瘢痕厚度影响。结论对于瘢痕表面积和厚度较大的病理性瘢痕患者。宜采用瘢痕内切除术并^90Sr-^90Y敷贴治疗。  相似文献   

2.
笔者收集了近几年本科用^90Sr-^90Y敷贴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角膜新生血管是常见的致盲眼病,目前临床普遍采用血管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是其疗效并不理想。本研究通过对比^90Sr-^90Y敷贴与血管抑制剂治疗大鼠角膜碱烧伤所致新生血管形成的效果,探讨电离辐射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90Sr-90Y敷贴治疗带状疱疹5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是以沿外围神经分布成簇带状疱疹及神经剧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以往临床上用药物对症处理(止痛、消炎、防止感染),疗效不理想。近年来抗病毒制剂的应用使临床疗效有所改善。笔者用^90Sr-^90Y敷贴治疗了57例带状疱疹患者,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皮肤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好发于头面部。血管瘤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男约为3:1。在早产儿中,出生体质量低是血管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每减少500g,患血管瘤的风险可增加40%、笔者于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用^90Sr-^90Y敷贴器治疗婴儿皮肤单纯性血管瘤246例,对该方法单位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90Sr/90Y皮肤敷贴器治疗腋臭1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β射线皮肤敷贴器治疗一些皮肤病,方便、疗效好、患者无痛苦,易于防护。我院在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用^90Sr/^90Y皮肤敷贴器试治腋臭1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90Sr敷贴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经临床诊断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患者^90Sr敷贴治疗的疗效情况进行观察。结果46例患者中痊愈17例(36.96%),显效24例(52.17%),无效5例(10.87%),总有效率89.13%。结论^90Sr敷贴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90Sr敷贴治疗瘢痕疙瘩一次性大剂量法和分次小剂量法的治疗效果,探讨^90Sr敷贴治疗一次大剂量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70例患有瘢痕疙瘩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次大剂量组和分次小剂量组分别进行治疗。结果 一次大剂量组和分次小剂量组在临床治愈率、有效率和副作用发生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患者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节省了费用。结论 ^90Sr敷贴一次性大剂量法治疗瘢痕疙瘩是一种省时省费的好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静脉曲张性外痔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男性较多发。为提高静脉曲张性外痔的治疗水平,我们自1998年7月-2001年10月应用^90锶-^90钇皮肤敷贴器治疗静脉曲张性外痔4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疣有寻常疣、跖疣等,外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疗效不理想。笔者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90Sr-90Y敷贴治疗上述2种皮肤疣,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90Y外照射治疗瘢痕组织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核素90Sr(锶)-90Y(钇)敷贴器外照射(简称90Y外照射)或手术切除后加敷贴器外照射治疗瘢痕疙瘩共440例(分2组),与对照组60例比较,并追踪观察2年-5年。结果:治疗Ⅰ组、Ⅱ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该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并可取代过去单纯的冷冻、激光、手术切除、瘢痕灵外贴等传统治疗瘢痕疙瘩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血管瘤是软组织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放射性核素^90Sr敷贴治疗血管瘤具有方法简单、价格低廉、治疗过程无创伤等优点,但治疗后出现的血管瘤处皮肤脱色素和部分病例引起局部感染的问题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难题。本研究采用个体化的^90Sr敷贴治疗血管瘤的方案,同时与实尔新软膏(原名肤复灵)联合应用预防和治疗^90Sr敷贴后小儿血管瘤及周边皮肤脱色素和局部感染,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90Sr治疗392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用^90Sr敷贴器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90锶/90钇敷贴治疗增生性疤痕疙瘩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增生性疤痕疙瘩采用90锶/90钇(90Sr/90Y)敷贴和手术切除联合90Sr/90Y敷贴综合治疗,根据疤痕疙瘩生长的部位、病变大小以及病程长短等因素,选择不同照射剂量和疗效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增生性疤痕疙瘩患者166例,男102例,女64例,年龄9~56岁。166例中采用单纯90Sr/90Y敷贴治疗组98例,综合治疗(手术切除联合90Sr/90Y治疗)组68例。1.2方法90Sr/90Y敷贴器的表面剂量率为0.015Gy/s,采用小剂量分次治疗每次敷贴剂量4~6 GY,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综合治疗组选择增生性疤痕厚度超过0.5 cm的患者先进行手术切除,术后3~5 d即行90Sr/90…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皮肤病,大多数患儿出生就有,少许患儿是出生后发病。个别患儿随年龄的增长病变可自行消失,大部分患儿皮损可越长越大,如不及时诊治,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延误治疗时机。我们应用^90锶/^90钇放射性核素敷贴器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120例,疗效好,治愈率高,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90Sr-90Y敷贴治疗进行EBT3胶片剂量的测量,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快捷的剂量验证方法。 方法 选用能量响应较好的辐射直接显影EBT3胶片,并与固体水模进行比较,通过直线加速器建立0~500 cGy的胶片灰度-剂量标准曲线并检测其组织等效性。将20片6 cm×6 cm的EBT3胶片(每张胶片厚0.28 mm)重叠放置,将90Sr-90Y敷贴器放置在胶片最顶层,辐照4 min。通过灰度-剂量标准曲线计算出每张胶片中心轴附近的平均吸收剂量,根据胶片厚度计算距离敷贴器不同深度处的辐射剂量及等剂量线分布。采用非参数独立样本U检验比较不同能量的电子线照射前后所测得的吸收剂量的差异。 结果 胶片替换等厚度固体水模后测量结果略高于纯固体水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P=0.84)。不同深度处胶片对应的中心区域随着灰度值的降低吸收剂量迅速下降,在0.5 cm深度处,剂量仅为7.0 cGy。4 min照射后,距离敷贴器不同深度处的吸收剂量满足拟合曲线y=739.07e?0.56x?44.8,等剂量线范围随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 结论 EBT3胶片验证能够很好地满足90Sr-90Y敷贴治疗的剂量验证,具有简单、易行、准确的特点,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应用。  相似文献   

17.
90Sr 敷贴器治疗跖疣9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瞻  邱贵华  陈进木 《人民军医》2005,48(6):352-353
跖疣多发生于足底受压部位,临床上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疗效欠佳、易复发。2000~2003年,我们采用^90Sr敷贴器治疗跖疣9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精确的钇-90(^(90)Y)微球剂量对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至关重要,这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剂量的计算主要基于不同的^(90)Y载体:玻璃微球(TheraSpheres)或树脂微球(SIR-Spheres)。玻璃微球的剂量是以肝脏预期的辐射剂量和微球能够均匀分布于整个肝脏的假设为基础计算的,而树脂微球的剂量是以微球非均匀分布于整个肝脏的假设为基础计算的,这种非均匀分布的程度取决于正常肝脏被肿瘤组织取代的程度。许多其他因素也可能会潜在影响^(90)Y微球的治疗剂量。本综述将介绍^(90)Y微球剂量的计算方法,以及为了获得最大疗效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而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瘢痕疙瘩术后90Sr-90Y敷贴治疗复发率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瘢痕疙瘩在临床上较多见,常归为皮肤的一种良性肿瘤,目前对其治疗方法很多,但治疗结果大多不令人满意,研究认为手术结合90锶-90钇(90Sr-90Y)敷贴治疗效果最好,但在治疗过程中诸多因素对其效果均有明显影响.我科自1993-2003年期间对506例病人共计734块瘢痕在术后用90Sr-90Y敷贴器进行表面敷贴放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腋臭,俗称狐臭。《诸病源候论》中说,“人腋下如葱豉之气者,亦言如狐狸之气者,故谓之狐臭”,是常见臭汗症中的一种汗腺分泌异常疾病,多发生在青春期以后,成年妇女较多,也有在18岁以前发病。男女之比约为1:4.5。腋臭与遗传有关,不少病人有家族史。我们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生产的专用^90锶/^90钇皮肤敷贴器治疗腋臭,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