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媛 《海南医学》2010,21(4):151-15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降低肝癌病人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将首次收治入院的肝癌病人155例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80例,对照组75例,在病人出、入院时分别进行SAS量表评分。对照组病人由责任护士按医院例行方式接触,健康教育组病人由责任护士给予肝癌相关知识等健康教育。结果对照组病人出院时焦虑程度较入院时降低(P〈0.05),健康教育组病人出院时焦虑程度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且焦虑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组青壮年病人出院时SAS分值仍高于中老年病人(P〈0.05),但其SAS分值下降程度明显大于中老年病人;病人的焦虑程度还与付费方式有关,自费病人的焦虑程度比较高。结论健康教育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肝癌病人术前的焦虑(尤其是青壮年和自费病人),提高他们对肝癌的认识,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和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将28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行术前访视)及对照组(无术前访视),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病人焦虑水平进行评定,观察焦虑值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积极地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等紧张情绪,减少血压及心率的波动,使患者以最佳状态安全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巡回护士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及访视组(60例),巡回护士术前对访视组患者进行访视,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访视前及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Hamilton抑郁量表(HR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访视前两组患者HAMA、HRD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后,HAMA评分访视组为(13.2±3.0)分,对照组为(15.9±2.7)分,访视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心理发生率访视组为48.3%,对照组为65.0%,访视组低于对照组(P〈0.05)。访视组HRDS评分及抑郁心理发生率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巡回护士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能够减缓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焦虑,维护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手术流产病人术前心理干预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在手术流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手术流产病人分为两组,干预组术前予以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进行手术流产,观察两组病人焦虑情绪改变、疼痛程度和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病人术前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病人术中疼痛程度和人流综合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术前对手术流产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减轻病人紧张恐惧心理,缓解疼痛,减少人流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老年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理类型、年龄、性别、肝病背景及AFP等因素与老年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7月住院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老年组60例,非老年组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特点、AFP情况及术前肝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合并症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肝硬化体征老年组则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肝癌病人多以结节型多见,而非老年组则以弥漫型多见。老年组以Edmondson Ⅰ-Ⅱ级多见,而非老年组则以Ⅲ-Ⅳ居多;老年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o05);AFP比较,非老年组肝癌术前AFP(+)率及定量≥400ng/ml的患者明显高于老年组。结论老年原发性肝癌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等各方面都差异于一般人群,AFP对诊断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及乳酸(Lac)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接受肝移植手术的病例,分为肝硬化组与肝癌组。动态监测术前和术后4个时间点cTnI与Lac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前La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cT-nI高于肝癌组(P〈0.01)。术毕至术后3dcTnI及Lac结果肝硬化组均高于肝癌组,且两组病人术后各阶段cTnI及Lac结果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时间点cTnI与Lac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cTnI及Lac的联合监测对肝移植心肌损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后桡动脉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焦虑及心理干预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桡动脉痉挛的影响。方法将两年来在我院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治疗的患者56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常规护理组,各280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心理评估。心理干预组的患者若有焦虑表现,则进行心理干预,常规护理组的患者不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有焦虑情绪的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焦虑的患者(P〈0.05)。且焦虑评分高的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低评分者(P〈0.05),有焦虑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焦虑情绪是桡动脉痉挛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心理干预可降低焦虑患者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邓华 《中外医疗》2009,28(36):28-29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妇科病人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护理,干预组除采用传统的术前护理外,还进行系统术前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前1d焦虑状况进行测评,记录比较2组病人术前、入院时血压、心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入院焦虑评分(P〈0.01);对照组术前血压、心率显著高于入院血压、心率;干预组术前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与入院时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首次妇科手术患者的血压、心率波动,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人工流产术前患者的焦虑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364例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患者术前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主要为:行人工流产患者的年龄段、婚姻状态、学历、付费方式、对手术是否了解、既往手术史、手术室以及医护人员等医源性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364例行人流术患者在不同年龄、婚姻状态、学历、付费方式以及相关知识方面的焦虑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组行人流的年龄高于未婚组,且已婚组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的明显高于未婚组,已婚组、未婚组的焦虑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但未婚组明显高于已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较高,针对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或者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手术失败率。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低复制与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祖云 《广西医学》2010,32(4):422-42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并原发性肝癌患者HBV-DNA复制率低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PCR-荧光探针法对271例乙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及2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病人进行检测HBV-DNA、乙肝两对半,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HBeAg阳性率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HBV-DNA复制率低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HBV-DNA低复制原因尚不明确,但在治疗中仍需重视抗病毒治疗,防止受感染的肝细胞继续恶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焦虑抑郁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的发病情况,焦虑抑郁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预后影响及抗焦虑抑郁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87例,经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测定,将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分为焦虑抑郁组(A组)和无焦虑抑郁组(B组),焦虑抑郁组又随机分为治疗组(C组)和非治疗组(D组),16周后观察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组焦虑抑郁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16周时D组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C组病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性死亡发生率低于D组(P〈0.05)。结论 焦虑抑郁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的患病率较高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焦虑抑郁使病人16周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脏性死亡发生率明显增加,是病人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子。抗焦虑抑郁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伴焦虑抑郁病人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焦虑障碍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焦虑障碍临床发病情况,对比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用2004年10月-2007年9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及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发病1周内对患者进行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诊断评价,并采集患者个人信息(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家庭经济状况、医疗保障情况等,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脑血管病患者焦虑发生率为51%,明显高于冠心病患者30.2%(P〈0.01)。两组病人中的焦虑患者在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医疗保障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焦虑障碍发生较冠心病患者高,其原因与社会经济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13.
黄海燕 《中国病案》2012,13(8):75-76
目的分析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如何影响额叶胶质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2月-2011年11月额叶胶质瘤患者45例,除实施神经外科的术前常规护理以外,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心理干预。随机选取实施神经外科术前常规护理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SCL-90评分来评定)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的HAMA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1天的HAMA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CL-90的术前强迫症、精神病性、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等五个项目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实施心理干预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病人术前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焦虑和苏醒期兴奋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人,实验组行术前访视,对照组无此干预。2组均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分别于术前2d及术日患者入手术室后,测量其焦虑水平和生理指标变化,观察苏醒期兴奋发生率。结果术日实验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术前2d,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显著高于术前2d(P〈0.01);2组患者生理指标差异显著,观察还发现实验组全麻苏醒期兴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访视可降低患者术前焦虑及全麻苏醒期兴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开胸手术后疼痛及缓解压力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开胸手术后疼痛及压力源的有效性。方法160例开胸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80例,入院当日采用自行设计的开胸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压力来源调查表进行调查测评,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然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压力来源及SAS评定的焦虑值,观察术后1、3、5d两组疼痛评分。结果160例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压力源,两组患者入院当日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7),术前1d干预组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术后第1、3、5天疼痛评分干预组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缓解开胸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痛阈、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6.
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围手术期病人心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围手术期病人生理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围手术期病人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对两组病人焦虑抑郁评分、心率、血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前3d,两组病人焦虑抑郁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晚上,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入院次日心率、血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随着手术临近,两组病人心率、血压均不断上升,且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均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愈合良好,而且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缓解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对手术的应激反应,使手术和麻醉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万琼知 《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744-2746
目的评价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舒适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264例全麻手术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147例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117例给予围术期舒适护理。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4 h的焦虑评分,苏醒期躁动情况,术后应用镇痛剂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焦虑测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1)。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围术期全麻手术患者可明显缓解术前、术后的焦虑症状,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以及术后镇痛药应用率。  相似文献   

18.
蒋海琰 《中外医疗》2011,30(17):5-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的59例术前伴焦虑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干预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及临床一般性沟通,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入院当天、术前1d)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干预前,一般资料、焦虑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焦虑有所缓解(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提高其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骨科病人术前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骨科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骨科手术病人106例,年龄29~68岁,平均(42±15.4)岁。其中,男72例,女34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各3例。对心理干预组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卫生宣教。结果经心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心理干预建立良好手术环境,既可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焦虑程度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又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护环境,进而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患者伴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为临床综合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6例高血压疗养员及60例健康疗养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高血压组焦虑发生率17.71%;对照组焦虑发生率3.33%(P〈0.05)。高血压组抑郁发生率27.08%;对照组抑郁发生率13.33%(P〈0.01)。与56例不稳定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测试结果比较,96例高血压患者SAS、SDS分值水平最低(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常伴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与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其焦虑、抑郁情绪相对较轻。临床医师治疗躯体疾病时要辨别心理障碍,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及抗焦虑、抗抑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