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永南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2980-2982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FC)患儿颅脑CT检查的临床价值及其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FC患儿的CT检查结果,并与102例外伤患儿对比。结果:197例FC患儿,单纯型142例,复杂型55例;CT异常14例(单纯型3例,复杂型11例),占7.11%,外部性脑积水9例(单纯型2例,复杂型7例),占4.57%。102例外伤患儿,外部性脑积水7例,占6.86%。FC组与外伤组外部性脑积水的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χ2=0.698,P>0.05;单纯型与复杂型CT异常和外部性脑积水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χ2=16.600和9.198,P<0.01。结论:外部性脑积水并非FC患儿特有;FC患儿颅脑CT检查阳性率比较低,特别是单纯性FC,不应作为常规检查,复杂型FC,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时进行颅脑CT检查评估有无大脑损伤或发育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F—9816型数字脑电地形图检查仪对43例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检查,并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3例颅脑外伤患者经BEAM检查显示:38例异常,5例正常,检出阳性率为88.4%;经CT检查显示:9例异常,34例正常,检出阳性率20.9%。结论 脑电地形图检查对于脑外伤,尤其是脑震荡只是功能性改变时检出阳性率高。对于脑机能性损害,BEAM比CT敏感,且有利于疾病的筛选、预后的判断和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引起的患者迟发性脑出血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患者4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患者颅脑外伤后导致其迟发脑出血;对照组患者颅脑外伤后非迟发性脑出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BPC)、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BPC、FDP、APTT凝血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D-dime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的年龄、凝血功能障碍和GCS评分都与颅脑外伤导致迟发性脑出血相关(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迟发性脑出血可能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颅脑的C5检查占相当比例,CT可以清晰地显示脑白质与灰质,广泛应用于脑部多种疾患的诊断,特别是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以及脑外伤等检查,具有简便、快捷、经济的优点,诊断正确率很高. 1 颅脑CT检查方法 1.1 颅脑CT平扫颅脑CT首先均作平扫(simple scan),可采取3个主要扫描平面(图1).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颅脑超声和CT的检查结果比较,探讨颅脑超声检查对去颅骨骨瓣减压术后重症患者颅内情况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来自包头市中心医院和包头市第八医院因脑出血、脑外伤、脑梗死接受去颅骨骨瓣减压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经骨窗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和CT检查,诊断去颅骨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收集术后常见的脑中线结构移位、颅内出血、脑室改变、硬膜下积液、脑组织水肿等相关数据,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所选择研究50例患者共出现并发症30例,颅脑超声检出25例,漏诊5例,检出率83.33%;CT检查检出30例,检出率100%;经卡方检验P>0.05,提示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不存在较明显差异。颅脑超声对于脑中线结构移位、颅内出血、脑室改变、硬膜下积液的总检出率要低于CT,但差异不大(P>0.05)。CT和颅脑超声对脑中线结构移位距离、颅内出血中脑室出血检出率、实质出血检出率、脑室改变情况、硬膜下积液检出率结果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颅脑超声和CT测量脑中线移位的移位距离、血肿大小的各项参数测量结果显示,P>0.05,差异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74-76+81
目的探讨颅脑CT在老年性精神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住院的423例患者中筛选出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做颅脑CT检查,根据颅脑CT检查结果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 68例患者颅脑CT检查结果,68例患者均有脑萎缩,其中脑梗死35例、颅脑外伤软化灶5例、脑肿瘤2例、脑白质脱髓鞘改变26例。其中2例肿瘤患者转出外院手术治疗后康复痊愈,没有参与实验,其余66例患者在颅脑CT结果的指导下,选择治疗方案,然后再进行疗效观察,总疗效为94%。同时在疗效观察中发现:脑萎缩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差;病程越长,治疗效果越差。结论依据颅脑CT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因此,颅脑CT在老年性精神病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对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金芬 《河北医学》2006,12(10):993-994
目的:评价单层螺旋CT对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颅脑外伤患者的单层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96例颅脑外伤患者中脑挫裂伤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硬膜下血肿35例,硬膜外血肿4例,颅脑内血肿8例,硬膜下积液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颅骨骨折51例。结论:单层螺旋CT能清楚、准确的显示颅脑外伤情况,对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单层螺旋CT是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汤咏梅 《吉林医学》2014,(18):4034-4034
目的:对颅脑CT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CT片特征进行分析观察,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精神疾病患者129例,对其颅脑CT检查结果和CT片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129例患者经颅脑CT检查异常者70例,阳性率为54.26%,不同精神疾病患者颅脑CT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CT在精神疾病临床诊断中价值显著,可观察到颅脑器质性病变,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T在诊断颅脑外伤中的价值和优势.方法:在该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选出105例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检查对颅脑外伤的诊断符合率为97.14%,仅出现3例误诊/漏诊病例.结论:颅脑外伤的诊断中应用CT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漏诊误诊病例,利于临床医师明确颅脑外伤的类型、具体部位、病变程度等,从而早期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当中随机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先对这60例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记录检查结果,然后再对这60例患者行单螺旋CT检查,分析探讨螺旋CT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单排螺旋CT的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81.6%,准确率为80.7%;多排螺旋CT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95.4%,准确率为93.1%。单排螺旋CT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小于多层螺旋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使用螺旋CT,能够提高颅脑外伤诊断的准确率,对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评估、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病后6h内及48 h内进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头颅CT检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和非血肿扩大组.分析2组平均动脉压、首次CT检查血肿体积及血肿形态、血肿位置、凝血功能、渗透性利尿剂使用情况.结果:血肿扩...  相似文献   

12.
颅脑疾病中最常见者有: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寄生虫病以及脑外伤等.CT检查中颅脑疾患所占比例较大,CT检查基本上可以获得诊断.部分病例难以确定时则可再进行增强扫描或MRI检查,诊断正确率极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计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4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CT表现。结果:根据其临床特点和CT表现将其分为2型即Ⅰ型(30例)轻微外伤型;Ⅱ型(24例)严重外伤型。Ⅰ型见于小儿,特别是婴儿,外伤轻微,CT表现为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灶,其中76.6%(23/30)双侧豆状核见点状钙化灶。Ⅱ型多见于成人,小儿少见,有严重的颅脑损伤,CT表现为基底节区或/和脑叶梗死及颅脑损伤的征象,如颅内血肿、脑水肿及挫伤等。结论:CT对外伤性脑梗死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80例患有颅脑外伤与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脑外伤脑出血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后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吴宝英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127-1128
目的:对405例资料完整的颅脑外伤患者CT检查结果与漏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方法:所有病例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BALANCE型CT机取常规轴位平扫。扫描范围以听眦线为基线向上连续扫描,眶耳线(OML)上扫描9~10层,层厚10mm,层距10mm,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位观察。结果:硬膜外血肿56例,占13.8%;硬膜下血肿73例,占18.1%;硬膜外血肿同时合并硬膜下血肿47例,占11.6%;蛛网膜下腔出血93例占22.9%;脑挫裂伤102例,占25.2%;另83例中合并硬膜外血肿或(和)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62例,占20.5%。结论:颅脑外伤的诊断可将CT扫描做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臭氧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造成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83例脑出血,重度颅脑外伤及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治疗组患者39例,为脑出血、重度颅脑外伤应用臭氧治疗者;对照组1患者18例,为脑梗死应用臭氧治疗者;对照组2患者26例,为脑出血、重度颅脑外伤未应用臭氧治疗者。臭氧治疗前、后的所有患者均检验其肝功指标。比较应用臭氧治疗前、后,组组之间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状况。结果:经过臭氧治疗,治疗组患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肝损伤(P<0.05);未使用臭氧治疗的患者,肝功能未见明显恶化(P>0.05);脑梗死患者肝功能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臭氧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脑出血及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可能会加重其肝负担,造成其肝功能异常;对轻症患者臭氧治疗十分安全。  相似文献   

17.
颅脑外伤进展性出血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德文  罗雪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24-3125
目的:总结和提高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PH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PH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距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类型与PHI发生的关系,PHI部位分布情况及治疗,预后等因素分析PHI临床特点。结果:颅脑原发损伤越重,伤后首次CT抢救时间越早,PHI的发生率越高;PHI出血类型中,脑内血肿(ICH)35例占40.7%,硬膜外血肿(EDH)24例,占27.9%,硬膜下血肿(SDH)14例,占16.3%,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占15.1%。结论:对于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尤其伤后首次CT检查伤后2h以内者,要在之后的6h内行CT复查,以便及时发现PH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慢性酒精中毒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方法分析36例慢性酒精中毒者与36例健康者颅脑CT的CT检查结果.结果慢性酒精中毒者脑CT显示:31例不同程度脑缩、4例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灶、2例胼胝体变性、1例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4例脑梗塞、2例脑出血.结论颅脑CT扫描能够了解慢性酒精中毒脑损害的部位、范围、脑CT征象及脑组织变化,有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孙峰涛  李明  冯奇  李国利 《吉林医学》2010,(24):4145-414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CT表现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颅脑外伤患者的CT资料。结果:CT分型越高,临床预后越差(P<0.01)。结论:颅脑损伤的CT分型是科学有价值的,对判断损伤轻重程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出血的抢救性治疗(微创术)的效果。方法:在颅脑CT定位下3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采用YL-1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微创组优于对照组,微创组死亡率少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伴昏迷患者死亡率高,颅脑微创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适合在二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