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对现代清洗理论的研究,针对装甲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内结垢问题,研制了专用的高效复合清洗剂.为了防止清洗剂对机件的腐蚀,研制了相应的缓蚀剂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和实车的使用,实现了对装甲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内水垢快速有效的不解体清洗.  相似文献   

2.
几种高功率密度装甲车辆发动机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最新的三种高功率密度装甲车辆发动机的技术性能和主要特点,通过与现有装甲车辆发动机进行比较,充分显示了它们的优异性能和发展潜力.通过分析我国装甲车辆发动机的技术差距,提出了发展高功率密度装甲车辆发动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装甲车辆发动机载荷谱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载荷谱是装甲车辆发动机结构寿命研究的根本依据。为深入研究发动机载荷谱,以某型装甲车辆为研究对象,基于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值计算方法、多体动力学理论和联合仿真技术,建立了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行动装置的整车动力性能仿真模型。模拟了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操作和路面状况对发动机动态工况的影响,并自主设计了挡位、车速传感器,通过实车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统计分析了装甲车辆发动机典型任务剖面下的载荷参数时间历程,得到了发动机及其零部件载荷谱,为基于载荷谱的装甲车辆发动机可靠性设计和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预测装甲车辆发动机使用寿命,应用相关性分析优化发动机使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定义发动机使用条件修正系数,对发动机使用状态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构建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利用获得的样本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评价装甲车辆发动机使用状态,为预测装甲车辆发动机使用寿命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利用布雷顿(BRAYTON)循环的坦克装甲车辆发动机排气发电技术方案,对循环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探讨了引入循环后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在坦克装甲车辆上实现的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该系统技术适用于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动机排气发电.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装甲车辆的整体温度场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利用数值方法计算太阳辐射和发动机的散热对整个装甲车辆的整体温度场的影响,进而通过温度场计算空调热负荷的装甲车辆动态热负荷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一天之内的空调系统热负荷的变化情况,并讨论了太阳辐射强度和发动机负荷对空调热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影响发动机本体及辅助系统性能的各状态参数,建立了完整的、能全面反映发动机状态的评价参数,结合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实现了对装甲车辆发动机状态的科学评估,并以某型发动机试验数据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装甲车辆发动机状态实施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现代装甲车辆对动力装置的需求,介绍了多种燃料转子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优点并与最佳军用发动机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9.
张均享 《国外坦克》2008,(11):44-48
从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开始研制坦克专用发动机,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国外装甲车辆动力装置研究、设计与制造的特点是研究时间长,研制的品种齐全、型号多,生产和装备数量大,且性能优异。二战后,德国依托其在柴油机理论、技术和制造工艺的优势,为坦克研发了4代性能优异的柴油机,尤其第4代的MT890系列高功率密度、供坦克装甲车辆用的柴油机在总体结构、布局设计和各项性能指标上均达到了当前世界装甲车辆发动机领域的最佳,从而可通过匹配机械行星或电传动装置获得最小动力室容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装甲车辆热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装甲车辆的热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风速、发动机等因素对坦克热特性的影响,为装甲车辆红外辐射特征的理论建模和模型校验提供了试验依据,对红外制导武器的研制和红外隐身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面向坦克装甲车辆创新与快速设计的知识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坦克装甲车辆总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坦克装甲车辆创新与快速设计的知识建模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规划了基于知识的坦克装甲车辆设计流程,然后根据设计流程将坦克装甲车辆设计知识划分为创新设计知识、选型/可重用设计知识、典型问题及其优化求解过程知识.利用本体、基于实例推理、功构映射和模板方法对3种设计知识进行组织建模.基于该建模方法开发了坦克装甲车辆创新与快速设计平台软件,并规划了其与企业已有信息平台之间的业务流程及集成模式.最后,采用该软件对某车辆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历史与国内、外现状的扼要分析, 认为轮式装甲车辆具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简要阐述了作者对实现轮式装甲车辆可持续发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装甲车辆全车传热的仿真方法,应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装甲车辆传热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实际计算了某型号履带装甲输送车海上航行时,发动机处于稳态条件下的热状况,计算出各部分(部件)的温度及散热特性.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外"以乘员为中心的设计贯穿于系统工程开发生命周期"这一坦克装甲车辆先进设计理念,论述了在世界坦克装甲车辆领域居领先地位的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和BAE系统公司所研究的坦克装甲车辆现代设计方法 (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的四步骤方法和BAE系统公司的SES方法),指出了人在回路中的可视化实时综合仿真系统已成为现代坦克装甲车辆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确定了可视化实时综合仿真系统的2种必不可少的关键工具.最后,就推进坦克装甲车辆数字化设计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履带装甲车辆混合驱动系统分析,建立了混合驱动系统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以某战车底盘为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与原设计方案比较证明:优化设计后整车的能量结构更加合理,减小了车重.  相似文献   

16.
根据研究地面装甲车辆静磁场目标特性的需要,以某装甲车辆周围磁场的测量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建立了装甲车周围的静磁场的数学统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统计建模的方法可以减少测量所需要的数据量,并且能够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韩坤  何成铭  刘维维  申莹 《兵工学报》2014,35(2):268-272
在装甲车辆论证过程中,权衡分析是确定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和测试性(RMST)定量要求的关键环节,但目前缺少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出以系统效能为目标的装甲车辆RMST权衡分析方法。基于装甲车辆使用和维修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由战备完好率、任务可信度和固有能力三部分组成的装甲车辆系统效能模型。在系统效能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两种RMST权衡分析方法,即基于比较的权衡分析方法和基于灵敏度的权衡分析方法。该方法为合理地确定装甲车辆RMST定量要求,提高装甲车辆系统效能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装甲车辆电传动半实物仿真平台控制系统实体化的仿真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CAN总线的装甲车辆电传动控制系统的通信网络,设计了CAN总线通信的智能节点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并在半实物仿真平台上验证了信息流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