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通过讨论而用以代替"妇女更年期"的。目前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西医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越来越多学者在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基础上,接受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学说。而中医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也是各家众说纷纭,但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涉及心、肝、脾各脏器功能失调的观点基本达成一致。近年来,中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分别从中、西医发病机制对本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以肾虚为主。从临床研究角度研究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型论治、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替代合成激素治疗,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存在明显的优势,能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赵利华  徐梦 《世界中医药》2013,8(11):1372-1376
本文分别介绍了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现状,中医对其的认识,包括病因病机,临床分型和治疗方法,最后探讨了中医调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种首次发生于围绝经期,是以焦虑不安、情绪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对工作、生活失去兴趣.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妇女体内内分泌的改变与这种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同时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也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阴虚血瘀热毒”论治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是以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表现为高血压病、假性心绞痛、心律失常,现代医学往往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或对症处理,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很大的弊端。中医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文章从阴虚血瘀热毒探讨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并提出以滋阴活血解毒法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常见妇科疾病,与内科、内分泌、精神科、骨科等多个学科相关联,具有难治性和复杂性。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以及治疗现状,从中、西医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脾、肝、肺、心,以及五脏合病、痰瘀和冲任等相关。现代医学认为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水平降低是导致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因素。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中西医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也有一定的不足。西医激素替代疗法的长期安全性有待讨论;中医治疗本病多数为个人经验总结,样本小、疗效观察时间短,还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来评估疗效。认为定期体检,重视围绝经期的预防,加强中西医间的协作,合理用药,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可能是今后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它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目前,西医多采用激素替代治疗,虽可收到一定功效,但除激素本身的副作用外,还有致癌的潜在危险.针对本病,笔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运用滋阴益肾法,应用自拟的"舒更宁"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是影响妇女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目前西医以激素替代治疗(HRT)为主,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及危险性,且部分妇女存在使用禁忌[1]。笔者采用针刺结合走留罐技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科围绝经期专科门诊就诊的患者80例。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围绝经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规范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91-2011年发表的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进行文献整理分析。结果纳入分析文献191篇。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有49个,其中肝肾阴虚、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肝郁气滞、脾肾阳虚最多见;提取常见症状共65个,包括月经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烘热汗出、腰膝酸软、心悸、易怒、纳呆等;病位以肾、心、肝、脾为主;病性以虚为主;脉象以细数、沉细、弦细为主,舌象以舌淡或舌红,苔薄或少苔为主。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比较集中,本研究为下一步临床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疾病。西医针对其病因采用激素补充治疗,起效迅速,但因为其具有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医生、患者自身原因,限制了西药的使用。而中医外治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不良反应小、多靶点调节、方法多样、绿色健康等优势,因此更容易为患者接受。文章综合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文献,从无创中医外治法和针灸疗法两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外治法从是否对皮肤造成创伤可以分为无创中医外治法和针灸疗法,无创中医外治法包括足浴、推拿、拔罐、刮痧、穴位敷贴等,针灸疗法有针刺(毫针、腹针、耳针、电针)和灸法、穴位埋线等,气海穴、关元穴、三阴交穴、肝俞穴、肾俞穴、子宫穴等穴位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其中,无创中医外治法对患者刺激适度,且药物能避过首过效应,直接通过皮肤吸收发挥作用,与传统针刺艾灸等有创疗法相比更具优势。大量古代中医文献以及现代临床研究的发表,为中医外治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理论基础的同时,也拓宽了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思路,表现出中医外治法显著的优越性以及发展潜力。同时,文章对接下来深入研究中医外治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以及具体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任秀丽 《环球中医药》2013,6(5):396-399
原发性痛经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对于其治疗,中医或辨证论治拟方治疗,或采用中成药治疗,或采取针灸治疗等。也有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者。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于前列腺素升高关系密切,故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为其主流,同时也可通过口服避孕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治疗该病。中西医结合也显示了不错的疗效。目前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样,整体疗效不错。但目前临床研究仍存在一些非严谨随机对照试验等科研设计问题。同时该病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需对其有更深更确切的认识,从而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会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目前多采用激素替代治疗.中医药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为今后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除关节损害,还可伴发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风湿病。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越来越多,包括中药单体、单味药、中药复方和中医外治法,其具有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势。通过对痛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医外治法通过药物或者刺激直接作用于患处,可以克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肝脏首过效应以及胃肠道消化液对药物的灭活作用,临床上多用于乳腺增生病的治疗。另外中药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外敷、中药外洗、巴布剂、针灸、推拿、磁疗等方法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目前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仍存在疗效标准相对主观,缺乏客观可靠的指标、文献报道普遍没有随访数据;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等,应进行更加规范和客观的临床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综述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中医内治以分期论治、辨证分型论治为主线。中医外治多采用中药泡洗足部及中药外敷创面。中药新剂型也尝试应用于糖尿病足临床治疗。今后糖尿病足中医临床实践中应遵循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完善分期或辨证分型标准,制定统一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郭晶  郭思佳 《环球中医药》2020,13(3):524-529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发病机制可能是基因异常、细胞间通讯的减少、瘢痕、吸烟、炎症和职业粉尘接触污染,目前采用药物、手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基因治疗和去除衰老细胞等治疗方法。中医研究方面,该病为正气亏损,实邪阻肺所致,治疗以扶正固本,祛邪抗癌。本文从国内外近年来中、西医学关于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研究现状出发,从中西医两方面,分别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以供读者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波动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症状的一类症候群。现代医学在治疗上,主要采用激素治疗,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而中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方法灵活且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目前,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着手,从激素内分泌、免疫、细胞凋亡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西医发病机制和中医病因病机;从性激素、GnRH及神经递质、雌激素受体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心脏X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等微循环病变的共同发病机制。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迅速发展,CMD的发生和防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CMD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及评价药物作用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选择合适的CMD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是开展CMD实验研究首先面临的问题。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在CMD的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如何进一步阐明中药作用机制寻求最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将是中医药干预CMD的研究重点。该文将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评价方法及中医药防治冠状动脉微血管环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实验及中医药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癫痫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数据库中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癫痫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中西医结合与西药对比治疗中风后癫痫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7篇文献纳入研究,各研究间存在同质性(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后OR=5.17,95%CI(3.02,8.82),整体效应检验Z=6.01,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癫痫的总体效果优于对照组;倒漏斗图的图形显示不对称,表明文献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癫痫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由于文献存在发表偏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