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概述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大庆油田联合资助的"九五油储"重大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目标和学科内涵、实验基地及地质目标、组织措施、具体成果概述、实际效果、人才培养和"九五油储"后续的重大成果产出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三维地质图像成图方法”(简称“九五”油储项目),已于2007年5月29日,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京组织的专家验收.会上有5位二级课题负责人将报告相关  相似文献   

3.
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在大庆油田的技术成果要览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合和大庆油田的长期支持与资助下,我国陆相油储地球物理历经十余年的广泛探索,在理论认识上取得长足进步。据此,中国科学院第一批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启动时,就以“油气勘探二次创业的前导研究”为题,列项研究。本文着重介绍在该重大项目推动下,近三年来参于大庆油气储量探到实践过程中,所摧熟的若干地球物理关键技术及软件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八五”《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重大项目的预研准备及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阐述对油储地球物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九五”期间开展研究的基本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资助、刘光鼎院士主持的“九五”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三维地质图象成图方法”2007年5月26日在北京通过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组织的验收.该项目于1997年启动,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  相似文献   

6.
我国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研究历程回顾与认识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扼要回顾我国陆相油储地球物理18年的研究历程、“产学研”一体化组织实施和取得的非常规油气藏新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阐述笔者对陆相油储地球物理学科学命题提出研究目标及内涵的认识,并提出若干认识.  相似文献   

7.
对“油储”项目在大庆实施获得成果的概述及认识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项目立项不久,为验证所开展理论研究的有效性,从各课题优选内容,提出直接介入大庆外围及深部油气储量预测工作的额外研究内容,旨在于提升本项目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1998年研制集群计算机、研发叠前地震资料并行处理平台及辅助软件包,促成本项目与国际同步(2000年)生成“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算法及软件,提升了我国在勘探地球物理研究领域地震成像的能力.1999年,在大庆组装8个节点集群机,处理150km地震资料,在82线的深度剖面上,发现“凹中隆”内部结构和断裂特征.后经布署三维地震勘探及多项研究,大庆决定钻探“徐深1井”并获得重大突破,揭开了大庆发现大气田的序幕,极大地显现并提升了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分别在北京和大庆两地设立“油储地球物理研究中心”,业已表明,合理的科研组织思路及举措,有利于重大项目成果的集成与应用,以及形成研究团队的群体突破态势.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学进展》1993,8(3):132-135
1993年3月29日至4月23日,以李幼铭为团长,由杨文采、马在田、朱志文一行4人组成的油储地球物理项目考察团赴美访问,旨在了解美国在油储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资对我国立项不久的油储项目舶开展有所借鉴,对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申报的“油气勘探二次创业的前导研究”被列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现已开始运行.近10年来,油储地球物理研究群体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分别与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合作研究,共同探索并开展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生产、教学、研究一体化的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因直接针对大庆、胜利以及我国东部主力油田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不仅促进了研究工作的深化,也使得若干重要成果在油田得到实际应用,并从中显示出国民经济发展对深化科学研究的巨大推动力.为贯彻中央关于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决策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世人熟知,大庆油田50余年前的发现,对我国经济建设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保障,至今仍功业犹存."大庆下面找大庆"和"大庆外围找大庆"既是50年来世人的期盼,也正是大庆油田自身的渴望和可实现的奋斗蓝图.然而,人们也记得,在大庆大型油田发现后的相当时段内,国内油气勘探界在认识层面上存有二大误区,表现为: (1) 重视石油,忽视天然气; (2) 油气勘探作业一般都绕开火山岩地区;进入勘探钻井阶段时,若遇到火山岩则另寻其他井位. 临近新世纪之际,正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后来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在大庆实施之时.这两个重大项目内容侧重面有异,而在立项时都将徐家围子的火山岩天然气勘探列为主攻研究靶区.大庆油田勘探部当时提出的储量目标定格在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发现的研发布署上,商定"油储项目"的研究绩效考核原则定为100亿立方米.从实效而言,10余年前定的这2个储量目标数字,今天看来真可谓是儿语戏言;然而,这却是"油储项目"所有成员的期盼和为之奋斗而深化研究的科研思路、地质表述、物理模型、数字表达、计算能力提升(PC集群研制)和现场诸多具体实施的一体化方案生成与实际运作所产生的中心思想和动力所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12月"徐深1井"钻探成功,一举获得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于是,又开始为攻克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1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探明储量目标而努力拼搏.这是一个铭刻至深的跨越,以当时的"产、学、研"一体化科研思路作为典型案例的总结也深得人心.没几年,我们都知道大庆油田已获得了当时排名位居全国第5、我国东部地区第1的大型天然气田,并完成2400亿立方米探明储量和首期设计年产60亿方的壮举. 现转录从友人处得到的,可形象刻画人们对自然界认知的3个层次表述: (1)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2)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3)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我以为若将之用于概述"油储项目"对火山岩油气储集体勘探实践认识提升过程中的认知表达,或许也是一种通俗而形象生动的说法. 前文所述"徐家围子"大型天然气田发现情况,旨在于期盼各有关参研人员切不可受限于10余年前大庆大气田发现这一巨大业绩生成之中的具体经验.我以为"油储项目"只是第一步办成了"看到了山"也"看到了水".当前对徐家围子大型天然气田的研发有一定的认识,通俗地讲是"只要找到了古火山口就能发现气田",困难之处却在于对所发现的气田尚不知可否以某种形态顺延展拓.我以为当前以大庆陈树民和冯志强博士为首席科学家的这一届"973"项目"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新认知和新发现阶段.本专辑的内容,反映了他们工作中的阶段性成果.中外油气勘探历程显示,油气发现和储量增长往往呈现脉动-停歇式的周期性特点.即,有些油气发现后,出现一段时间停滞,然后又有新发现、再出现间歇期.长期的勘探实践证明,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储量增长,就必须毫不松懈地坚持油气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蓄积待发的火山岩油气勘探,为我们提供了开拓新型油气资源的难得机遇,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地质地球物理理论创新和技术研发的巨大挑战.基于此,尽管我早已不再具体介入大庆油田的一些实际工作了,但仍希望借此机会和业内同仁交流,并尽自己所能为大庆、为我国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些实事. 若认同对大庆火山岩天然气藏发现的上述现行通俗说法,那么,寻求古火山的喷发期次和喷发地域,本应无可厚非,也是一不可或缺的基本工作;然而,若进而断定"火山喷发成藏"这一结论,则需严密的科学证据和逻辑论断,特别是搞清火山活动和油气运移之间的匹配关系.切忌重犯"立论在先,取证在后"的不科学思路和方法.我近期进行一些区域性的油气及金属矿勘探的布署研究,曾建议青年人要大胆地联合"3G"(地质Geology、地球物理Geophysics、地球化学Geochemistry)的知识、思路、方法和相关研究生产力量,有效组织起来制定联合研究方略措施.本文集尽管只是反映大庆大气田发现的近期研究的部分进展,但我期盼在本届"973"项目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力求再滚动5年,为开展"产学研用"的"3G"联合研究打下基础.就地质对象的复杂程度和油气目标的多样性而言,火山岩油气勘探无疑是一项十分艰苦卓绝的工作,确实需要多方联合、集中财力和智慧、长期探索、不懈努力,要打造一支产学研用结合、国际领先的创新团队,使我国在火山岩油气勘探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我本人一直和大庆同仁一样,期盼着大庆实现万亿级立方米天然气储量目标,也坚信大庆必将再铸辉煌. 还要感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幼铭研究员和刘洪研究员为本专辑的出版所做出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研究"项目成果介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详细介绍了“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研究”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果、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对该领域研究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藏储层预测配套技术   总被引:17,自引:1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和研究沉积相特征,得出探区内发育的储层主要有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浊积扇和滩坝五大沉积体系,提出了上第三系”水流控砂”、下第三系”坡槽控砂”的沉积模式,得到储层按构造带分布的规律.隐蔽性油气藏以”断导”模式成藏,与储层发育相匹配形成四个大的隐蔽性油气藏群.研究地震储层描述方法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利用正、反演类比方法研究地震反射特征,实现了地震相和沉积相的转换.剖析典型的油气藏类型,分析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得到了针对河流、冲积扇、三角洲、滩坝和浊积扇的描述流程和配套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3.
以三峡库区区域地质构造、活动断裂及库区水文地质特点为基础,借鉴老一辈地震工作者对三峡地区地震地质活动的勘察与科研成果,阐述了蓄水后岩石的库水与地质相互作用对该区水文地质及构造的影响,浅释了三峡库区水库地震孕震机理;用三峡遥测台网及宜昌台定点地壳形变手段在蓄水前后的监测资料,对三峡宜昌库区水库诱发地震作了初步探讨及趋势分析。研究显示,库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强频随着库区水体的变化而增强,并与活动断层空间分布呈一致性,具备水库地震的明显特征。预测认为:未来三峡宜昌库区的巴东-黔江与高桥断裂带、仙女山、九湾溪及天阳坪断裂交汇带,是诱发ML4.0~4.5水库地震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work describes the results of a modeling study addressing the geological seques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CO2) in an offshore multi-compartment reservoir located in Italy. The study is part of a large scale project aimed at implementing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technology in a power plant in Ital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European Energy Programme for Recovery (EEPR). The processes modeled include multiphase flow and geomechanical effects occurring in the storage formation and the sealing layers, along with near wellbore effects, fault/thrust reactivation and land surface stability, for a CO2 injection rate of 1 × 106 ton/a. Based on an accurate reproduc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setting of the selected structure, two scenarios are discussed depending on a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th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formation used for injection, namely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The numerical results help clarify the importance of: (i) facies models at the reservoir scale, properly conditioned on wellbore logs, in assessing the CO2 storage capacity; (ii) coupled wellbore-reservoir flow in allocating injection fluxes among permeable levels; and (iii) geomechanical processes, especially shear failure, in constraining the sustainable pressure buildup of a faulted reservoir.  相似文献   

15.
从丹江口库区地震地质构造着手,总结公元前143年至公元2008年本底地震活动情况,分析在初期蓄水阶段水库诱发地震活动情况、强度及成因。讨论丹江口水库增容后,新增库水对库区的应力状态影响,探讨库区及周缘地区可能诱发水库地震的区域及强度。结果发现,丹江口库区中的汉库诱发地震可能性不大。而丹库可能诱发地震,其强度应在M≤5.0。主要诱发地震危险区仍在丹库宋湾—关防滩峡谷地形库段和林茂山—凉水河地区。  相似文献   

16.
李永莉  秦嘉政 《地震研究》2006,29(3):221-224
分析了大朝山水库蓄水前,水库区域历史中强、强地震背景与1992年来的地震活动格局,及蓄水前9年中库坝区天然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结果表明:大朝山水库区为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区域,库坝附近30km以2、3级地震活动为主,库首方向距大坝40km左右的景谷与库尾方向距大坝50km的昌宁、凤庆一带为5级地震活动区,外围100km左右的耿马、澜沧、普洱等地区为6、7级强震活动区;库坝区的地震活动基本符合G—R关系式,b值为0.69,累积应变曲线呈稳定增长趋势,时间分布上出现活跃与平静交替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建设观音阁水库遥测地震台网的必要性,介绍了台网的概况及系统工作原理;重点讲述了在台网建设过程中所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8.
澜沧江漫湾电站水库诱发地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分析了漫湾电站水库蓄水前后,库坝区周围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水库蓄水的水位与库坝区地震活动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漫湾水库诱发地震的时间集中于蓄水后5年内,库水位升降之后1个月左右,库坝区发生高频度的3~4级地震,最大月频次为蓄水前的6倍,最大地震震级为4.6级,空间分布集中于大坝约10km范围内,为快速响应、震群型的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19.
二滩水库蓄水1年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滩水电站于1998年5月1日下闸蓄水,至今已有1年多。1年来,库首区周边出现了少量与库水位涨落有关的弱震活动。本文使用了二滩水库遥测地震台网的8个高增益子台、1个低增益子台共23道记录的地震分析资料。通过对蓄水前后发生地震比较,重点对1998年5月发生在龙胜乡的小震群,6月鱼干鱼乡西北的小震群及8月发生于大坝附近的小震序列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的水库水位变化与地震次数及震级大小的关系。由此,得出了二滩水库蓄水初期的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初步结论:蓄水后数10亿吨库水的加载导致岩石形变附加剪切应力可能是导致初期水库周边弱震活动增加的诱发因素。笔者认为加强对大坝及周围地区的地震监测和对水库诱发地震的预测研究,减轻未来可能发生的构造型诱发地震灾害是下一阶段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