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经典阐释与现实历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活动联系在一起:物质生产的永恒性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是生产劳动;基于物质生产之上的精神生产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劳动活动.前者即物质性劳动,后者则意味着精神性活动.就共时性而言,二者通过交互作用实现着统一;就历时性而言,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就是由生产性劳动向活动性劳动、由物质性劳动向精神性活动转变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人类发展规律,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开始了由生产劳动向劳动活动的现实转换.这体现为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处理人与自身关系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种生产活动。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协同发展,共创人类历史和文明。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原始动力;物质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因素;精神生产是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内在精神文化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生产劳动的主体。劳动也创造了教育,教育的全部作用又集中于人,不断地“再生产”人类,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而作用于社会、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三种生产劳动之中。这种作用是巨大的、与日俱增的、永恒的,它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共存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劳动的合理观点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的本质,形成了科学的生产劳动理论。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4.
劳动是有意识参与的、具有中介性、外向性的主体见之于客体的活动.在这些劳动中,有些劳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基础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性、决定性作用,这些劳动可以称之为生产劳动;有些劳动是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生产劳动的进一步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这些劳动可以称之为非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5.
人是一种动物,与其他动物一样,人以自身的空间活动来维持生存;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人的活动是自觉的和有目的的,即生产劳动。但生产劳动还不是人活动最后目的,在生产劳动谋生的基础上,自由的审美的活动才是人的终极活动目的,旅游活动就是这种以活动自身为目的、满足自由个性需要的审美活动,它对人的生存具有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劳动在满足人们对生活必需品需求中展示了空前的力量,“劳动”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关注劳动经济功能的同时,学者们从物质生产维度对马克思的劳动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这些学者们只强调了劳动的某一种生产形式,而忽视了劳动各生产形式之间的内在融合的复杂统一性.通过对生产劳动的实质是信息生产,以及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自身的生产、交往关系生产统一性和虚拟劳动的论述,使我们能够多维度地客观认识、反思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7.
(一) 众所周知,进行生产劳动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而编辑劳动贯穿在精神产品——出版物的整个出版过程,同样具备劳动的三要素。编辑劳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社会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适用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存在论内涵。马克思既不是把劳动视为与自由无关的自然必然性活动,也不是把劳动建构成为确证自我意识之纯粹主体的精神活动,而是把劳动理解为“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一种受动性的感性活动,彰显了人之主体性力量。存在论维度的劳动与人类的自由本质紧密相连。一方面,劳动是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通过生产把自身和动物根本地区分开来了,从而获得摆脱生物性的消极自由。另一方面,劳动蕴含的积极自由体现在人类通过劳动展现了对象性的本质力量,劳动促进了人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和自我实现,创造了属于人的文化、历史和世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自身的联系等多角度对劳动范畴的本质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劳动范畴逐步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同时,劳动范畴对于人们科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既是人类历史的现实起点,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由原始教育的自发结合 ,演化为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再发展到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自觉结合的辩证发展过程。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觉结合 ,才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提出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使劳动者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者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资本主义制度下出现的“异化现象”在我国当前经济制度下也是存在的,耍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经济制度下出现的异化劳动现象,异化劳动出现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人们对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的“劳动”概念的理解 ,深入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阐述 ,明确地指出 ,创造人的劳动是猿类的活动 ,而不是人的生产劳动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是劳动 ,而是劳动手段。这一观点的提出 ,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试图借助“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进行重新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对“劳动教育”进行理论反思。通过再三梳理马克思的相关论述,文章确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要是现代教育与现代生产的结合,并称其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内部结合”。由于这种现代生产劳动主要不依赖刻苦耐劳与体力活动,又在一个意义更为深远的层次参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文章在凡勃伦的意义上称之为“非生产性的‘生产劳动’”。文章强调,唯有这样一种“非生产性的‘生产劳动’”才有教益,才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基础。当然文章认可,在存在合理的劳动报酬的条件下,教育可以与非现代生产劳动进行“外部结合”。但文章不认为,这样一种外部结合是在对人进行劳动教育。文章承认,在自由自觉的条件下,劳动可能在教育中无处不在。但这种劳动也不属于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畴,而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核心是关于人的学说,异化劳动是贯穿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运用生产劳动的概念去解释人的本质,把劳动看成是人的本质的基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2条线索分析探究了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他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相似文献   

15.
企业劳动关系是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而在我国当前的情势下,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每一方都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学校劳技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苏州市的中学劳动技术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化人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准确地把握这些特点对于当代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代文化人是指有知识的人,受过教育的人,从事脑力劳动和从事精神生产的人。有知识的人表现为有智慧、有批评精神、有独立人格和学术品行;受过教育的人懂得如何学习、有主体性、精神生活丰富、有德性;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创造知识、传授知识、管理知识和实现知识;从事精神生产的人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求新性、探索性的劳动。  相似文献   

18.
一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分工、阶级的出现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教育与生产劳动也分离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被说成是天下之“通义”。随着生产的现代化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要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特别是消灭了剥削,消灭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对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将成为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儿童从小就通过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许多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论文以及经济学说史教科书都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有两种解释,或者说亚当·斯密给生产劳动下了两个定义。(一)能为资本家生产利润、并直接和资本相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劳动;(二)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我认为斯密给生产劳动下的定义不是两个,而是一个。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谈谈斯密给生产劳动下的定义。  相似文献   

20.
不容置疑: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没有全面科学地揭示出自由的实质,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不能对社会实践作出科学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理解与先前相比,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马克思主义把劳动视为自由赖以确立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得以实现自身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劳动生产活动的样式体现了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所以,劳动实质上是人的本质的外化和体现。表现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产品,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