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道车辆脱轨评估的安全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铁道车辆脱轨评估的安全标准,在准静态车轮爬轨的情况下,现有的安全标准是有效的。最近运行在高速线上的新干线车辆负载波动大的车轮进行了观察,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动态脱轨 没有制定评估方法。在通过对动态脱轨现象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利用Y/Q的持续时间评估脱轨安全性,本文根据道岔运行试验得到的线路数据建议控制的转向架的静态轮重减载率及其极限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车轮抬升量评判车辆脱轨的方法与准则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翟婉明  陈果 《铁道学报》2001,23(2):17-26
分析比较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车辆脱轨评价标准的特点及其不足,指出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5599-85评判车辆脱轨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直接根据车轮抬升量评判脱轨的原理与方法,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对单轮对爬轨脱轨和跳轨脱轨过程进行了计算仿真,得出脱轨系数超限时间与车轮抬升量之间的关系,提出最大允许超限时间为35ms的安全准则,并进行了实际线路工况下整车轮轨相互作用脱轨仿真验证,最后提出针对我国车辆脱轨评判的建议标准及其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车轮旋修后机加工接触面和钢轨之间以及光滑接触面和钢轨之间的瞬态特性,用一对小型圆柱试样进行了切向力试验,以期研究车轮旋修对车轮爬轨脱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试验和仿真分析对横向限位装置在列车碰撞事故下的动力学响应特性以及结构强度进行研究。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横向限位装置结构可靠且能够对列车碰撞脱轨事故进行防治。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横向限位装置的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在碰撞引起脱轨的过程中横向限位装置可以有效地分担轮轨横向力并制止车轮的爬轨趋势。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该装置的结构强度进行验证,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误差基本稳定在5%以内,证明了横向限位装置可以承受200 kN均布载荷的作用,能够应用于列车脱轨防治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5.
Ishida  H 《国外铁道车辆》1998,35(2):19-24
介绍日本铁路新干线开发的车轮作用力与脱轨系数连续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在车轮上贴上应变计电桥,即可在车辆云海吉测定车轮的横向力、垂向力、脱轨系数以及轨箱垂向加速度等参数,测量频率高达100Hz。经东日本铁路高速运行试验,证实这种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单轮对脱轨试验及其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滚动振动试验台进行了单轮对脱轨试验的试验系统,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同时利用仿真计算,对单轮对试验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就单轮对脱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轮载荷载率是引直脱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最近,日本JR北海道公司试验的DMV公铁两用车,由于其后轮胎在轨道上的接触面积是公路的1/3,因而对于后轴重分配控制系统采用后导轮支撑,以防止超出车轮蠕滑率的极限;由于该车的脱轨危险性高,所以采用圆筒形橡胶弹簧,对导轮轴箱进行柔性固定;车轮踏面的轮缘角高达87°,以保证脱轨系数为2.33;由于前后导轮轴距大,曲线上后车轮横向移动大,所以加大了后车轮的宽度。该车的行车防护系统使用GPS,并建立了运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准静态脱轨系数指标监测高速车辆动态脱轨安全性时的局限性,提出基于车轮抬升量和轮对横移量、以轮对运动姿态决定的脱轨临界状态判断准则;建立高速车辆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高速车辆动态脱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轮对运动姿态与车辆振动响应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表明轮对横向振动加速度与车轮抬升量规律较一致;运用高速车辆动态脱轨评判方法进行评判时,首先采用轮对横向振动加速度移动均方根值作为评判车辆脱轨的指标,然后确定该指标能有效反映车轮抬升量变化时的滤波频率范围和滤波时间窗宽,最后确定该指标的合理限值。算例验证表明:该评判方法可有效监测动态脱轨安全性;轮对横向振动加速度移动均方根统计波形与车轮抬升量的变化趋势具有很高的同步性,不仅可以间接地反映轮对运动姿态的变化及车轮抬升的高度,还可以克服轮轨垂向力为零时脱轨系数失真的缺点,在评判高频动态脱轨时的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提高普通铁路上列车的运行安全性,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RTRI)开发了一种新型转向架。这种新近开发的转向架配备了一个机构,可防止车轮轮压减少并可减小轮轨横向作用力。目前这种新型转向架正在三菱重工的三原试验中心进行运行试验,以确认其性能和耐久性,希望之后投入商业应用。车轮轮缘上爬造成脱轨是铁道车辆脱轨现象之一,这种现象在车轮作用于钢轨的横向力极度增加时可能出现,同时,车轮轮压(轮重),一个使车轮向下压向钢  相似文献   

10.
直线货物列车脱轨过程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向俊  曾庆元 《铁道学报》2002,24(2):104-108
首先指出了国内外脱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方法,运用列车-轨道时变系统空间振动分析理论及此种能量随机分析方法,对直线货物列车脱轨过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线路工况下货物列车脱轨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1.
铁路车辆最重要的是脱轨安全性,文章对车轮爬轨脱轨的评判准则进行了分析研究.爬轨的趋向一般是通过轮缘接触侧车轮的横向力q与垂向力p之比来反映,Nadal限度是一个基本的准则.  相似文献   

12.
高速列车在长期运营过程中,车轮将发生随里程增加而不断增大的磨耗,为探究车轮磨耗对车辆侧向通过道岔时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高速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综合考虑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对转辙器区钢轨接触几何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具有不同磨耗程度车轮的高速车辆侧向通过道岔时对高速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车轮磨耗程度增加,高速车辆侧向过岔时的轮对运动姿态和车辆动力学性能发生较大变化,车轮运营里程达到20万km后,轮轨横向力较标准车轮型面减小了42%,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较标准车轮型面减小了16%,脱轨系数较标准车轮型面减小了38%;车轮发生磨耗后,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3.
车辆以较低的速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常会发生脱轨事故,为了研究动车组在动车所内小半径曲线脱轨的特性,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8辆编组的CRH5型动车组仿真模型,考虑了悬挂参数和车钩缓冲装置的非线性特性。在某动车所半径250m的曲线进行了仿真模型的验证试验,应用MiniProf钢轨廓形仪和轨道几何状态测试手推车分别测试了钢轨磨耗和线路的轨道几何状态,将其作为仿真模型的输入参数;在钢轨轨腰粘贴应变片,利用应变片测试原理进行地面轮轨垂直力和水平力测试,应用现场测试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发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应用该仿真模型分析了曲线连续正矢差、轨道几何状态及轮轨型面对车辆脱轨的影响,结果表明:(1)曲线连续正矢差对脱轨系数和横向力影响较大,对轮重减载率影响较小;(2)新车轮与磨耗钢轨接触时的脱轨系数增大约40%;(3)较大的轨道高低不平顺容易引发车辆爬轨脱轨,应严格控制小半径曲线外股的高低偏差;(4)对于CRH5型动车组,由于5车质量较轻,5车的车轮抬升量较其他车增大约35%,使得通过曲线的脱轨安全裕度减小。  相似文献   

14.
轮轨关系对脱轨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徐州南津浦线7次货物列车脱轨的特点,测量了脱轨点附近地段和未换轨地段钢轨断面以及被试车C62B车轮踏面,建立了两种钢轨与C62B车辆轮轨接触关系,应用轮轨耦合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对直线段车辆蛇行特征和安全指标与轴位、新旧钢轨、速度及摩擦系数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揭示了试验中未能说明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ADAMS/Rail模块,建立独立车轮转向架车辆和传统轮对转向架车辆的仿真模型,并比较两者的曲线通过性能。独立车轮轮重减载率和弹簧振动在曲线通过时比传统轮对式更快趋于稳定状态,磨耗水平较低,适合城市轨道交通,但容易向一侧偏转;独立车轮脱轨系数较传统轮对大,建议加大对独立车轮新型转向架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6.
运用试验的方法对列车通过地道桥时的脱轨系数进行了研究,根据实没蝗列车过桥时的轨道力,分别分析了客车与货车过桥时脱轨系数的变化规律,并统计出脱轨系数与车速关系的经验式,利用经验式对提速列车的脱轨系数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7.
防止列车空车悬浮脱轨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纪善  卢世明 《中国铁路》2007,(5):36-38,59
列车蛇行运动是造成列车悬浮脱轨事故的主要原因,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悬浮脱轨事故频有发生。通过对车辆车轮与轨面间的动力学原理分析,结合科研部门的大量试验数据,提出减小直线段轮轨间隙(名义公差)是防止空车悬浮脱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列车脱轨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脱轨原因、脱轨评判标准、脱轨试验及脱轨分析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脱轨研究进行了简要历史回顾.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脱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中南大学列车脱轨研究组在近10年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列车脱轨分析理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及实质性的应用成果,对此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对脱轨研究需进一步进行的工作提出了作者们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9.
防脱轨性能的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展猷 《机车电传动》1999,10(5):1-4,24
收集了国内外关于防脱轨性能研究的最新成果,并结合我国的高速试验,对防脱轨性能的评定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运用试验的方法对列车通过地道桥时的脱轨系数进行了研究。根据实测的列车过桥时的轨道力,分别分析了客车与货车过桥时脱轨系数的变化规律,并统计出脱轨系数与车速关系的经验式,利用经验式对提速列车的脱轨系数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