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为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63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3例IE患者有基础心脏病者57例,其临床表现:发热58例(90.1%)、脾肿大38例(60.3%)、栓塞12例(19.1%)。51例作血培养,11例培养阳性,占21.6%(11/51)。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28例,占44.4%(28/63),死亡3例,  相似文献   

2.
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47例IE病人临床及超声心动图(UCG)资料。结果:47例IE病人中赘生物检出率为70.5%;原发病以风心病为多(21例,44.6%),其次为先心病(18例,占38.1%);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多(14例,占29.8%);临床症状以发热贫血为主(27例,占57.4%);血培养16例阳性(34%)。结论:UCG检出赘生物对IE诊断有非常重要价值,对赘生物的大小、部位、数目,以及对判断IE的合并症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分析第二附属医院内科龙件明,周胜华,王钟林关键词心内膜炎;诊断;超声心动图描记术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HIE)较少见,约占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5%~10%[1],而肺动脉瓣受累仅占尸检的1.1%[2]。作者收集我科1990年...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与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致使漏诊与误诊较多。为减少漏误诊,本文对我院1996年1月~1998年3月收治的29例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临床表现、手术证实的IE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和不典型的特点,临床漏诊和误诊率较高,病死率也较高〔1〕。本文对1992年3月~1998年3月行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的52例IE病人对照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IE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为临床有效治疗该病提供依...  相似文献   

6.
周欣  汪师贞 《新疆医学》1995,25(2):65-67
回顾分析了76例临床和超声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资料。IE检出率超声为75%,临床为55%,两者的差别有显著性。作者将IE的超声特征归纳为:(1)赘生物声强,亮度接近钙化组织;(2)赘生物有“外来植入物感”,多突出于心脏正常结构的轮廓之外;(3)赘生物多呈“点”状、“块”状,轮廓模糊如棉絮状,体积大者可感到质软,活动度也大;(4)赘生物多分布在左心瓣膜。  相似文献   

7.
对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出赘生物8例,占57%,以左心瓣膜受累占多数,赘生物最大直径24mm,最小7mm,紧附于心内膜,轮廓模糊,有外来植入感,表现为柔软的、绒团状回声。同时还检出IE所致的二尖瓣前叶腱索断裂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1例。全组病例均有发热、乏力、白细胞增高及心脏杂音等临床表现,但血培养阳性仅3例,占21.5%。故2DE可直观显示IE所致的瓣膜赘生物及其附着部位、大小数目、活动方式和其它心内结构的病变,对血培养阴性和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更有价值,是目前诊断IE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韩忠  王福昌 《铁道医学》2000,28(4):269-270
目的 探讨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治疗。方法 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彻底剔除赘生物。同期常规方法矫治心脏畸形,同时行二尖瓣替换术3例,主动脉瓣替换术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加工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替换1例。结果 13例治愈,2例死亡。随访6个月 ̄3年无IE复发。结论 经食道心脏超声(UCG)检查对IE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行外科手术,同期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可有效  相似文献   

9.
陈沅  雷培芸  钱永如 《重庆医学》1999,28(2):101-102
为了解儿童感染性心内炎(IE)的变迁,将1984-1997年我院确 的IE32例与1964-1983年的IE34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近14年风心病和为引起IER基础疾病的比较下降,而无基础心脏病者明显增加,致病菌中色葡萄球菌明显减少,而条件致病 菌明显增加,临床表现淤点,脾肿在,动脉栓褰 所下降,而尽力衰竭明显增加,结合超心心动图(UCG)检查,讨论左右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提出心力衰竭及栓塞是I  相似文献   

10.
经手术证实的感染性心内膜炎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破坏性极强、死亡率高的心脏疾病。报道经手术治疗的49例IE,结果显示:IE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菌繁多。几乎所有种类的细菌都可引起IE,细菌培养阳性是重要诊断依据,超声对IE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5%、80%、91%。经食道超声更详尽地检测IE(P<0.05),IE病瓣及周围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急、慢性炎症症状改变及破坏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叶芬 《宁夏医学杂志》1999,21(9):537-537
探讨超声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对32 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分析。结果赘生物检出率81 % ,可显示其大小、部位、形态及活动情况; I E 在原有器质性心脏病中发病率达81 % ;显示连枷样运动特征 性征象达88 .46 % ;全部病例均有中等度以上的返流。提示超声检出赘生物结合瓣膜及腱索的损害,应作为 I E 敏感性较高的诊断依据,动态观察对 I E 的诊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0例超声心动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SIE)超声心动图(UCG)分析,赘生物为SIE特征性损害本文UCG检出率达65%。UCG可对赘生物累及瓣叶,附着部位,活动度,形态大小提供诊断依据,但对重度钙化,直径〈2mm及新发或陈旧赘生物,有无致病菌等判断困难,故应结合临床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3.
黄坚毅  吕志强 《广东医学》2000,21(9):764-765
目的 探讨近10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变化趋势。方法 将近20年141例IE分为1980~1989年组(Ⅰ组)53例和地990~1999年组(Ⅱ组)88例,对其发病年龄、基础心脏病、致病菌、临床表现及住院死亡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Ⅱ组与Ⅰ组相比,IE≥40岁发病的明显增多(P〈0.05);风湿性心瓣膜病所占比例显著下降(P〈0.01),无器质性心脏病所占比例则明显增加(P〈0.01);  相似文献   

14.
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评价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超声心动室王安安,宁静,竺清瑜,索文生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致命性疾病,超声心动图能直观显示心脏瓣膜赘生物的位置、大小、运动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本文报告用超声心动图对39例IE患者心脏瓣膜赘生...  相似文献   

15.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杨莉①谷小鸣张小玲(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广州,510120)主题词心内膜炎,细菌性;超声心动描记术中图号R542.4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IE)近年日益受到重视。我院1985年~1995年收治...  相似文献   

16.
《英国医学杂志》2011,(6):361-361
目的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与临床优选研究院(NICE)于2008年3月发布的临床指南推荐停止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本研究目的在于定量分析英国国内有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的患者接受侵袭性口腔科操作时根据该指南其抗生素应用的变化,以及感染该疾病时临床情况相应的改变。研究设计前后对照研究。研究地点英国。研究对象出院诊断为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住院病人。主要研究方法按月统计含单剂量3g口服羟氨苄青霉素或单剂量600mg口服氯林可霉素处方数量,按月统计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例数、相关住院病人死亡例数或可能源自口腔链球菌感染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例数。结果在应用NICE指南后,英国医生开出的抗生素处方明显减少78.6%,从每月平均10277(SD1068)减少至2292(SD176)。而指南应用以前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上升趋势是否在指南应用以后有明显改观仍旧缺乏证据支持(P=0.61)。使用非劣效性检验分析,本研究观察到NICE指南应用后有不低于9.3%的上升的发病率可以排除与抗生素使用减少有关,同样地,增加的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住院病人中有不低于12.3%的例数可以排除。结论尽管NICE指南的应用使得抗生素处方率降低78.6%,本研究结果提示自该指南应用2年期间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及死亡率并未大幅增高。虽然该指南的效力得以数据支持,但是仍需持续的监测,同时应开展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证实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对于高危患者仍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10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患者的多谱勤超声心动图(Dopplerechocardiography,DEC)结果与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DEC在IE诊断中的价值。结果:IE的主要病因为风心病和先心病,占72.4%,赘生物阳性率62.9%。有无赘生物与血培养结果、栓塞及死亡率无相关性,但有赘生物者心衰发生率高,且左心系统赘生物伴心衰者死亡率高。赘生物并瓣膜脱垂者并发症发生率高。DEC在IE诊断中不仅提供病因病理诊断,还能对并发症的预后代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应用间接EUSA法测定9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E特异性IgM(CVB。-IM牡)。结果阳性30例,总阳性率31.3%:19例健康儿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5.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4,20,P<0.05)病程<2月者阳性率为42.4%(28/66例).病程2~6月者阳性率为7.7(1/13例),病程>6月者阳性率为5.9%(1/17例).后两组与病程<2月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分别为4,9.6.61,P均<(0.05)。提示CVB-IM测定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的早期诊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通过1984~1997年外科治疗23例IE病例的分析,总结对IE外科治疗的经验。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自然瓣膜。男13例,女10例,年龄(27.9±12.6)岁(7~57岁),体质量(48.4±11.4)kg(17~62kg),病程3~364d(平均108.5d)。体温升高者19例,贫血者17例,白细胞升高者12例,血沉增快者8例。合并肾功能异常者7例,脾大者11例,有血管栓塞及损害者4例。合并基础心脏病变13例,计有主动脉二瓣畸…  相似文献   

20.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腹泻病的系列研究(Ⅱ)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4种主要毒力基因(LT、STp、STh、CFA/I)制成同位素标记的探针作为诊断手段,在广州市远郊农村对ETEC腹泻病做了系列研究。该病年发病率12.17%,年龄1个月~75岁。不足5岁的发病率为80.28%,其中不足2岁的高达18.97%;5岁以上的为2.18%,差异非常显著(P<0.01).男孩显著高于女孩(P<0.01).发病高峰在7月(1.47%)和11月(1.76%)。临床症状以腹泻(100%)、呕吐(32.5%)、食欲差(28.9%)为主,95%的不足2岁患者伴有上感症状,31.3%有38℃以下低热,个别达39℃以上者常伴有合并感染,但成人少见,75%患者为水样便或稀便,14.5%为粘液便,3.6%为脓血便;有脓血便者常合并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或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感染。82%的患者每天大便3~5次,>10次者常有合并感染。菌型以ETEC-STp为主,依次为LT、ST/LT和CFA/I。病程一般为3~4天。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但对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G有高度抗性,且多重抗性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