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幕下小脑桥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中桥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20例(40侧)上矢状窦和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40侧)DSA静脉相、20例(40侧)CTV和20例(40侧)M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以显微解剖结果作为对照标准,DSA、CTV和MRV分别观察到89%、40%和38%的桥静脉,测得的直径值分别大11%、17%和33%。桥静脉注入硬脑膜处的形态分为直接或经脑膜静脉(小脑幕窦)间接注入两种,脑膜静脉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信号的不连续、缺失或者局部强度增加。桥静脉注入硬脑膜处主要分布在窦汇附近、小脑幕和岩上窦前部。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桥静脉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末段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和铸型方法观察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末段形态特点,为上矢状窦血栓发生及其准确及时的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别观测30例(60侧)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和观察12例胎儿和幼儿的脑静脉血管铸型。结果:上矢状窦前部和后部分别有一缺乏桥静脉注入段;前段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平均为5.2支,直径为(1.99±0.86)mm,末段可顺行、垂直和逆行注入上矢状窦;后段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为6.0支,直径为(2.96±1.13)mm,末段大部分逆行注入上矢状窦。结论:大脑上静脉末段的形态可能与上矢状窦内血栓发生密切相关,影响上矢状窦血栓的影像学观察。  相似文献   

3.
Labbé静脉的显微解剖与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Labbé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小脑幕上手术入路中Labbé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分别对30例(60侧)上矢状窦和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61例(110侧)包括36例(60侧)数字显影血管造影(DSA)静脉相和25例(50侧)计算机体层摄影静脉造影(CT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 Labbé静脉按其注入硬脑膜窦方式及在硬脑膜上注入点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直接注入和间接注入2大组,以及横窦组、岩部组、小脑幕组和横窦上组4小组,小脑幕组和横窦上组Labbé静脉经脑膜静脉间接注入横窦;脑膜静脉走行在硬脑膜双层之间,长度为(10.0±7.2)mm,约1.7~23.6mm;各组静脉均分布在STP点的周围,距STP的距离为(16.8±10.2)mm,约0~40.1mm;DSA和CTV观测的结果与显微解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进行DSA或CTV检查有助于手术入路的设计--小脑幕上手术中,正中入路损伤Labbé静脉的机会最小;但当影像学检查发现Labbé静脉离窦汇太近,或者脑膜静脉太长时,应重新设计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Labb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小脑幕上手术入路中Labb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30例(60侧)上矢状窦和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61例(110侧)包括36例(60侧)数字显影血管造影(DSA)静脉相和25例(50侧)计算机体层摄影静脉造影(CT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Labb静脉按其注入硬脑膜窦方式及在硬脑膜上注入点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直接注入和间接注入2大组,以及横窦组、岩部组、小脑幕组和横窦上组4小组,小脑幕组和横窦上组Labb静脉经脑膜静脉间接注入横窦;脑膜静脉走行在硬脑膜双层之间,长度为(10.0±7.2)mm,约1.7~23.6mm;各组静脉均分布在STP点的周围,距STP的距离为(16.8±10.2)mm,约0~40.1mm;DSA和CTV观测的结果与显微解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进行DSA或CTV检查有助于手术入路的设计——小脑幕上手术中,正中入路损伤Labb静脉的机会最小;但当影像学检查发现Labb静脉离窦汇太近,或者脑膜静脉太长时,应重新设计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各种纵裂间手术入路和手术过程中常损伤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桥静脉损伤后可引起和加重不同程度的手术后并发症[1-6],为了减轻和避免手术后并发症必须熟悉和了解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显微解剖,从而在手术入路和手术过程中避免损伤桥静脉或损伤桥静脉后进行桥静脉重建[7,8]。在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生中,约70%发生于上矢状窦,病因和发病机制多种多样,但目前尚有1/3的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9,10]。由于脑静脉血栓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而准确和及时的诊断对于脑静脉血栓的预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0,11]。桥静脉为脑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观察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注入口的形态特点,为脑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理的解释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30例(60侧)成人头颅湿性标本,观测记录注入口的数目、分布、类型及走行。结果上矢状窦旁桥静脉共有注入外口367个(桥静脉与硬脑膜连接处,位于上矢状窦腔外),注入内口(桥静脉在上矢状窦腔内的开口)375个,其中有8个注入外口分别对应两个注入内口。注入口集中分布在上矢状窦前段和后段,分直接注入和间接注入(注入外口经脑膜静脉或硬膜旁窦走行一段距离后到达注入内口)两种类型。37%的上矢状窦后段注入口为间接注入,其中85%使得桥静脉由逆行注入上矢状窦变为垂直或顺行注入。结论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注入口复杂多样,且常使桥静脉逆行、垂直和顺行注入上矢状窦内的方式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基底静脉后段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小脑幕切迹后区病变手术中保护基底静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20例(4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明胶溶液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40侧)DSA静脉相和20例(40侧)CT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以显微解剖结果作为对照标准,DSA、CTV分别观察到89.79%、94.89%的基底静脉,测得的直径值分别大37.28%、36.72%。根据基底静脉注入大脑大静脉系的分布特点,将基底静脉分为3型:①Ⅰ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大静脉中段,占36.11%(13侧);②Ⅱ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大静脉起始段,占27.78%(10侧);③Ⅲ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内静脉,占36.11%(13侧)。DSA和CTV均能显示基底静脉注入处的分布规律。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小脑幕切迹后区病变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对基底静脉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解剖及其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雪飞  韩卉  陶伟 《解剖学报》2010,41(1):141-146
目的 通过对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为脑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制的解释和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 对6例(12侧)上矢状窦和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观测,测量各支桥静脉的直径及其注入上矢状窦的角度;利用解剖数据,应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Fluent,建立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模型的壁面剪切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共计137支,分为前后两组,其中后组桥静脉的直径较大,注入上矢状窦的角度较小。共建立模型137个,桥静脉直径>1.2mm、65°≤注入角度<105°时,注入处下游上矢状窦壁壁面剪切力下降明显;桥静脉直径>1.2 mm、注入角度<65°时,注入处下游上矢状窦壁和注入处上游桥静脉壁壁面剪切力下降明显,桥静脉壁壁面剪切力最低值为上矢状窦壁上的63%。与前段组桥静脉模型相比较,后段组模型上矢状窦壁和桥静脉壁壁面剪切力最低值较小,距注入处较远。结论 桥静脉直径>1.2mm,且注入角度<65°时,血管壁面剪切力急剧下降,脑静脉血栓形成容易发生。血栓好发于上矢状窦后段的注入处上游桥静脉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6脑桥静脉在显微解剖、显微结构的形态学特征,分析人脑桥静脉与蛛网膜的关系,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入路方案的制定、脑静脉系在手术中的保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20例(40侧)成人脑标本的桥静脉分为上矢状窦组、小脑幕上组、蝶骨组和颅后窝组4组进行显微解剖观测。结果①上矢状窦前部和后部各有一缺乏桥静脉注入段;②小脑幕上组桥静脉注入处的形态分为单干型、多干型和烛台型。③大脑中浅静脉表现为单干、双干或三干。④颅后窝组桥静脉可分为窦汇组、小脑幕组和岩部组3组;⑤所有桥静脉均可以观察到静脉从蛛网膜下腔穿出,蛛网膜包裹静脉并在其表面形成袖套样结构。结论熟悉桥静脉的形态特征,有助于神经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过程中更好地保护桥静脉,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妥当处理桥静脉表面的蛛网膜袖套对于静脉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颅中窝脑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经翼点和经眶颧手术人路中脑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30例(6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尸头湿标本、36例(60侧)DSA静脉相、25例(50侧)CT静脉造影(CTV)和25例(50侧)MR静脉造影(M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以显微解剖观测结果作为评价标准,DSA、CTV和MRV分别能够观察到70%、52%和42%的颅中窝脑静脉;根据颅中窝静脉注入硬脑膜窦处位置的不同,其分为海绵窦型、蝶顶窦型、蝶岩窦型和岩上窦型,各型脑静脉能被影像学手段区分;影像学观测到的大脑中浅静脉数目和分型与显微解剖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经翼点和经眶颧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脑静脉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颞叶桥静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了解颞叶桥静脉及其属支的显微解剖。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10例20侧成人头部标本的颞叶桥静脉,由各属支起源追踪至静脉汇入点,测量有关数据。结果:颞叶桥静脉有4型:Ⅰ静脉湖型15%(3侧),Ⅱ烛台型40%(8侧),Ⅲ单干型20%(4侧),Ⅳ多干型25%(5侧)。20侧半球共有107条桥静脉属支、43个静脉汇入点,静脉汇入点分布于横窦区54%(23个)、小脑幕区23%(10个)、颞骨岩部区23%(10个)。结论:熟悉颞叶桥静脉的显微解剖,是在相关手术中保护桥静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和铸型方法观察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的形态特点,为小脑幕下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别观测30例(60侧)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和观察12例胎儿和幼儿的脑静脉血管铸型.结果: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按其注入小脑幕处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窦汇组(28%)、小脑幕组(36%)和岩部组(36%)3组,3组桥静脉的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桥静脉的直径分别为(1.6±0.7)mm, (1.9±0.7)mm, (1.9±0.7)mm.7%的病例缺乏窦汇组桥静脉,13%的病例缺乏小脑幕组桥静脉,每侧显微解剖标本至少存在一根岩部组桥静脉.结论:小脑幕下手术中,旁正中入路损伤桥静脉的机会最小,术前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以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三维虚拟现实技术显示颞叶基底桥静脉与实际解剖的差异及其在横跨颅中、后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20具尸头标本和25例颅中、后窝肿瘤患者分别分成实际解剖组和虚拟解剖组。虚拟解剖组头颅MRA、CTA等在工作站融合后,虚拟环境下解剖颞叶基底桥静脉,而实际解剖组在显微镜下解剖,比较两组静脉数目、形态和Labbé静脉类型。 结果 颞叶基底桥静脉有4型。实际解剖组:静脉湖型17.5%,烛台型40%,单根型20%,多根型22.5%;虚拟解剖组:静脉湖型16%,烛台型42%,单根型18%,多根型24%。实际解剖组静脉属支213根,87汇入点;而虚拟解剖组分别为167属支,81汇入点。颞叶基底桥静脉汇入点分布:实际解剖组横窦区域52.87%,小脑幕区域24.13%,岩上窦区域23.0%;虚拟解剖组横窦区域54.35%,小脑幕区域23.91%,岩上窦区域23.10%。 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精确显示颞叶基底桥静脉的解剖特点,为颅中、后窝骑跨肿瘤手术入路选择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Few neuroimaging anatomic studies to date hav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point of entry of cortical bridging veins (CBVs) into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SSS). Although we know that most CBVs join the SSS at an acute angle opposite to the direction of SSS blood flow,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se venous confluences has not been studied previously. This anatomical information would be pertinent to several clinically applicable scenarios, such as in planning intracranial surgical approaches that preserve bridging veins; studying anatomical factor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SSS thrombosis; and when planning endovascular microcatheterization of pial veins to retrogradely embolize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We used the concept of Euclidean planes in 3-D space to calculate the arccosine of these CBV–SSS angles of confluence.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pial AVM draining veins may not be any more acutely angled or difficult to microcatheterize at the SSS than for normal CBVs, we measured 70 angles of confluence on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images of 11 normal, and nine AVM patien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normal and AVM patients in the CBV–SSS angles projected in 3-D space (56.2° [SD = 22.4°], and 46.2° [SD = 22.3°], respectively; P > 0.05). Hence, participation of CBVs in drainage of pial AVMs should not confer any added difficulty to their microcatheterization across the SSS, when compared to the acute angles found in normal individuals. This has useful implications for potential choices of strategies requiring endovascular transvenous retrograde approaches to treat AVMs. Clin. Anat. 33:293–299, 2020. © 2019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探索顶枕部注入上矢状窦桥静脉的分布规律,比较各种至侧脑室三角区的经纵裂入路在外侧方向暴露范围,为临床设计、选择和改良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取4%甲醛固定、乳胶灌注动静脉血管的国人头颅标本5具,开颅并保留人字缝作为测量标志,观察后囟点前后桥静脉的分布情况,总结顶枕部桥静脉在后囟点前、后的分布规律。取4%甲醛固定、乳胶灌注的国人头颅标本5具,导航辅助下模拟同侧和对侧的经胼胝体、经扣带回、经楔前叶入路共6种手术入路的手术路径,以导航棒模拟手术视线,以导航棒与正中矢状面所成的角度代表手术入路在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记录、计算各入路在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并相互比较。 结果 没有桥静脉于后囟点和窦汇之间注入上矢状窦。在后囟点前方距离为s(s代表后囟点到窦汇的距离)的范围内注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平均每个标本左侧有(1.4±0.5)条,右侧(1.6±0.5)条,双侧共(3.0±0.6)条。在同侧入路中,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经胼胝体入路<经扣带回入路<经楔前叶入路;对侧入路与同侧入路相同,暴露范围经胼胝体入路<经扣带回入路<经楔前叶入路。在切开脑组织位置相同的同侧和对侧入路中,外侧方向暴露范围同侧入路<对侧入路。所有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顶枕部桥静脉集中分布在后囟点之前,后纵裂入路采用人字缝后方开颅较其前方更为安全。在经纵裂入路中,向外侧方向的暴露,经楔前叶入路优于经扣带回入路、优于经胼胝体入路,对侧入路优于同侧入路;对侧入路有利于保证导航准确性。对侧后纵裂经大脑镰经楔前叶(CITT)入路在功能保护、增加外侧方向暴露、保证导航准确性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显影室间孔区域静脉及属支,建立三维图像,构建该区静脉网络,探讨室间孔与周围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 方法 筛选60名健康志愿者行3.0 T MR头部扫描,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IP)和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构建室间孔周围静脉网络,对室间孔及周围静脉的解剖学形态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室间孔显示率为65%(78侧);大脑内静脉(2.13±0.30)mm,100%(120侧);透明隔前静脉(0.69±0.19)mm,100%(120侧);丘纹上静脉(1.47±0.38)mm,98.3%(118侧);脉络膜上静脉(0.40±0.18)mm,82.5%(99侧)。根据大脑内静脉属支汇入点与室间孔位置关系分为:ⅠA型,24.2%(29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位于静脉角且紧邻室间孔的后缘;ⅠB型,13.3%(16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远离静脉角且远离室间孔的后缘;ⅡA型,45%(54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位于假静脉角且远离室间孔;ⅡB型,15.8%(19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远离假静脉角和室间孔;Ⅲ型,1.7%(2侧),即丘纹上静脉缺如型。 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能清晰成像室间孔及其周围静脉,结合Mimics技术可构建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室间孔与主要静脉汇合点三维空间位置数据。大脑内静脉属支汇入点与室间孔位置关系分型对室间孔区手术入路选择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