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加味抑肝散治疗小儿厌食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加味抑肝散治疗小儿厌食症(肝脾不调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83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2~3岁5~10 mL/次,>3岁10 mL/次,3次/d,口服;观察组采用加味抑肝散,1剂/d,常规水煎分多次服用。疗程均为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微量元素Zn和血清神经肽Y(NPY)。 结果: 观察组血清Zn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NPY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上升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BMI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脾不调证证候积分(2.5±2.4)分,低于对照组的(7.6±3.2)分,(P<0.01);观察组证候总有效率97.62%,优于对照组的80.49%(P<0.05) 结论: 加味抑肝散能使患儿饮食量增加,BMI指数升高,能明显升高患儿血清NPY水平,对小儿厌食症(肝脾不调)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刘全国  盖晓红  陈金鹏  刘毅  任涛  田成旺  陈常青 《中草药》2023,54(22):7489-7494
目的 评价小儿麻龙止咳平喘颗粒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豚鼠过敏性咳嗽、小鼠氨水引咳及豚鼠枸橼酸引咳实验模型,考察药物的止咳作用;以豚鼠组胺引喘及豚鼠离体气管实验模型,考察药物的平喘作用;以小鼠酚红实验模型,考察药物的祛痰作用;以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实验模型,考察药物的抗过敏作用。结果 9.0、18.0 g/kg小儿麻龙止咳平喘颗粒连续给药7 d,明显延长过敏性咳嗽豚鼠的咳嗽潜伏期(P<0.05、0.01),明显减少咳嗽次数(P<0.05、0.01);7.50、15.00、30.00 g/kg小儿麻龙止咳平喘颗粒连续给药3 d,均明显减少氨水致小鼠的咳嗽次数(P<0.01);9.0、18.0 g/kg小儿麻龙止咳平喘颗粒连续给药3 d,明显延长枸椽酸致豚鼠的咳嗽潜伏期(P<0.05),明显减少咳嗽次数(P<0.05、0.01),明显延长组胺引喘致豚鼠跌倒的潜伏期(P<0.05、0.01);拮抗组胺致豚鼠离体气管条痉挛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为0.123 g/kg。7.50、15.00 g/kg小儿麻龙止咳平喘颗粒连续给药3 d,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泄量(P<0.05、0.01);5.0、10.0 g/kg小儿麻龙止咳平喘颗粒连续给药7 d,剂量明显减小大鼠皮肤蓝斑直径(P<0.05),降低吸光度(P<0.05、0.01)。结论 小儿麻龙止咳平喘颗粒具有明显的止咳、平喘、祛痰及抗过敏作用,对过敏性咳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小儿厌食症患儿通过复方鸡内金咀嚼片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展开联合治疗,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来自于重庆北部宽仁医院在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厌食症的患儿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通过布拉式酵母菌治疗,观察组(n=30)以此为基础,通过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摄食量评分、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指数)、血锌、铁、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用药后血锌、铁、每日摄食量、体重、身高、BM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对小儿厌食症患儿进行联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 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收治的 60 例消化性溃疡患儿,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进 行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进行标准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治疗时间均为 2 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 疗后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 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3.33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 90.00 %,远高于对照组的 5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13.33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5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标准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可提高消化性溃疡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腹泻患儿 21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 105 例。对照组 患儿给予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布拉氏酵母菌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 时间、炎症以及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腹泻、发热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炎症与免疫指标 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免疫球蛋白 A(IgA)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CRP、PCT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gA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喜炎平与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应用于病毒性腹泻患儿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促进患儿疾 病康复以及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理想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小儿厌食颗粒对厌食症患儿血清促人生长激素腺释放肽(ghrelin)与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 选择81例1~6岁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0.3 mg·kg-1·d-1,每日3次饭前30 min口服。观察组给予小儿厌食颗粒1~3岁1包,每日2次口服;4~6岁1包,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ghrelin,leptin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与30名正常健康儿童作比较。研究表明治疗前2组ghrelin均低于健康组(P<0.01),leptin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2组ghrelin水平均升高,leptin水平均降低, 但观察组ghrelin和lept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厌食症患儿ghrelin与leptin水平存在负相关。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95.23%,74.35%,差异有显著性 (P<0.01)。2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较治疗前体重明显增加(P<0.01)。结果提示小儿厌食颗粒能促进ghrelin的分泌,抑制leptin产生,有效改善患儿的食欲状况,其对血浆ghrelin,leptin水平的影响可能是获得临床疗效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附子炮制减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小儿肺咳合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血清总IgE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VA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6岁4 mg,>6岁5 mg,1次/d,夜间睡前服用。硫酸特布他林片,3~6岁,1.25 mg/次,3次/d,>6岁,2.5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儿肺咳合剂,1剂/d。两组疗程均为28 d。记录治疗前后咳嗽频率及咳嗽强度等症状、体征积分,观察咳嗽减轻和消失时间;进行治疗前后肺功能测定(>8岁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结果:观察组疾病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咳嗽频率、咳嗽程度、次证总分及症状体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咳嗽减轻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25%,FEF50%和FEF75%)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提高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总IgE和EOS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总IgE和EOS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肺咳合剂能抗变应性炎症,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胃肠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例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每次0.3 mg·kg^-1,3次/d,口服,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每次0.25 g,2次/d,口服。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每天1剂,分2次,口服,联合布拉氏酵母菌0.25 g/次,2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胃肠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伴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其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15%,57/60)高于对照组(76.67%,46/60)(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胃饥饿激素(Ghrelin)水平上升(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6,TNF-α水平下降,Ghrelin水平上升(P<0.01)。观察组HAMD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FD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依从性好。其机制可能与中西医结合用药有效调节脑肠轴,平衡肠道菌群的构成,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因子和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脓毒症毒热证的临床疗效和抗炎、抗凝及心脏损伤保护作用研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液体复苏、抗感染、抗炎、抗凝、血管活性药物及重要器官功能保护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每次5~1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5 d。进行治疗前后儿童年龄适应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检测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0,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心肌肌钙蛋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和q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C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T,SAA,HBP,TNF-α,hs-CRP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NT-proBNP,hs-cTnT,cTnI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D-D,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AT-Ⅲ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辅助用于脓毒症毒热证患儿,可起到抗炎、抗凝、减轻感染和心肌损伤等作用,从而起到减轻病情程度,改善预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小儿黄龙颗粒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中医辨证属于阴虚阳亢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药静灵口服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共计观察完全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辨证属于阴虚阳亢证的ADHD小儿299例,其中试验组224例,对照组75例。试验组予小儿黄龙颗粒,6~9岁1次1袋,10~14岁1次2袋,1日2次,同时服用静灵口服液模拟剂;对照组予静灵口服液,6~9岁1次1支,10~14岁1次2支,1日2次,同时服用小儿黄龙颗粒模拟剂,疗程6周。入组前、服药后第3周,服药后第6周对SNAP-4量表评分,Conner氏量表多动指数、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疾病疗效试验组控显率为52.68%,总有效率为83.48%;对照组控显率为37.34%,总有效率为66.67%;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控显率为54.91%,总有效率为87.95%;对照组控显率为38.67%,总有效率为74.67%。两组疾病及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差异均具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 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主要疗效指标SNAP-4量表评分、Conner氏量表多动指数治疗6周后经t检验表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6周后经t检验表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 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依从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小儿黄龙颗粒具有滋阴潜阳、安神定志的功效。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证者,能显著改善多动不宁,神思涣散,多言多语,性急易怒,盗汗,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失眠多梦等中医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且临床疗效优于阳性对照药静灵口服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健身消导颗粒为对照,进一步验证小儿开胃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有效性。[方法]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的方法,将入选451例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338例,脱落16例,剔除4例;对照组113例,脱落2例,剔除1例。两组分别应用小儿开胃增食颗粒和健身消导颗粒,疗程均为14 d。[结果]小儿开胃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5.28%,对照组为9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劣效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非劣于对照组。两组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8.43%,对照组为97.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开胃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健身消导颗粒为对照,初步评价小儿开胃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结果]疾病疗效的愈显率对照组为66.36%,试验组为67.59%,证候疗效的对照组为74.55%,试验组为75.9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非劣效检验成立。[结论]小儿开胃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临床有效,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四号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胃动力变化.[方法]将6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健脾四号合剂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用吗丁啉(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两组患儿均作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唾液淀粉酶、血锌值和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提升血锌、唾液淀粉酶的水平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电图检查:两组厌食患儿经治疗后,胃电主频、幅值、正常能量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结论]健脾四号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而且可提升患儿的胃动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脾消食方对厌食症儿童唾液淀粉酶活性、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服用运脾消食方(由焦三仙、炒白术、法半夏、陈皮、鸡内金、使君子、三棱、胡黄连、佩兰等中药组成),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49例口服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疗程同治疗组.对治疗前后患儿的主、次要症状进行分级量化并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治疗前后身高、体重、唾液淀粉酶活性、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92%,对照组为77.55%,两组比较,运脾消食方组在总有效率、症状、体征、唾液淀粉酶活性、血红蛋白含量改善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组(P<0.01或P<0.05).结论:运脾消食方对改善小儿厌食症的症状、体征疗效显著,并能增强患儿唾液淀粉酶活性、增加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董氏指压法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方法,将100例厌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指压组采用董氏指压法配合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3周后观察患儿治疗前后厌食症状和唾液淀粉酶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指压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儿在食欲、食量、进食速度、偏食挑食等方面均有改善(P0.05),唾液淀粉酶含量提高(P0.05)。[结论]"董氏指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助胃膏结合推拿对厌食症患儿的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中微量元素钙、铁、锌、血红蛋白,食欲调节因子促食欲激素/瘦素(Ghrelin/Leptin),神经肽Y(NPY),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岁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94例,随机分为治疗(助胃膏结合推拿)组与对照(健胃消食口服液)组,各47例。治疗组口服助胃膏3次/日,1丸/次,连续6日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推拿1次/日,连续6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健胃消食口服液,按年龄服用,1岁以下5 m L/次,2次/日;5岁以上每次10 m L,3次/日;余者每次10m L,2次/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重,BMI,血清中微量元素钙、铁、锌、血红蛋白,Ghrelin/Leptin,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0%(P0.05),助胃膏结合推拿可有效改善患儿体重,BMI,血清中微量元素,血红蛋白,食欲调节因子Ghrelin/Leptin值,NPY水平,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胃膏结合推拿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食欲状况,疗效优于常规中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评价运脾开胃散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从在我院就诊的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厌食症患儿选取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运脾开胃散联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口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食欲、食量均较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21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8.05%(P=0.0410.05)。结论运脾开胃散联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同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儿清瘟解热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取Balb/C小鼠70只,将小鼠按体重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玉屏风颗粒组(2.8 g·kg-1),胸腺肽组(9.2 mg·kg-1),小儿清瘟解热颗粒低、中、高剂量组(10.92,21.84,43.68 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小鼠ip环磷酰胺构建免疫缺陷小鼠模型,观察小儿清瘟解热颗粒对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碳廓清能力,血清、脾细胞溶血素含量的影响;取ICR小鼠只,按体重等级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模型组,阿莫西林组(370 mg·kg-1),小儿感冒宁合剂组(8.25 m L·kg-1),小儿清瘟解热颗粒低、中、高剂量组(3.2,6.4,12.8 g·kg-1),每组20~22只,采用小鼠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构建体内细菌感染模型,观察动物死亡数、死亡率,药物的保护率,动物的平均存活天数及生命延长率;在体外采用试管法观察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乙性溶血性链菌、白色念珠菌、淋球菌及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小儿清瘟解热颗粒低、中剂量均可显著提高脂多糖(LPS),刀豆球蛋白A(Con 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内感染模型,小儿清瘟解热颗粒可使动物死亡率明显降低,动物存活天数明显延长(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同时,小儿清瘟解热颗粒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乙性溶血性链菌、白色念珠菌及变形杆菌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小儿清瘟解热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在体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死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体外对多种细菌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