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池养美洲鲥1+龄鱼种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美洲鲥1~+龄鱼种在池塘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以10~#东、10~#西2个池塘开展美洲鲥养殖试验,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15 600尾/hm~2、9 600尾/hm~2;养殖成活率分别为46.65%、42.70%。合并统计分析美洲鲥养殖周期内生长特性,在16.4~30.8℃条件下,经185 d的养殖试验,美洲鲥体长增长48.3%,体质量增加286.8%,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W=0.006 7L~(3.2603(,R~2=0.941 6,呈匀速生长,日均增长量随着养殖天数的增加呈"U"型变化,日均增重量随着养殖天数的增加呈"W"型变化,肥满度变化范围为1.34~1.63,最大值出现在夏季阶段平均水温最高的时段,美洲鲥1~+龄鱼种适宜生长水温范围为16~30℃,最适生长水温为19~24℃。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敞口池塘(敞池组)和遮阴池塘(遮阴组)养殖的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营养成分的差异,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2种养殖模式的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遮阴组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水分含量(69.22%)显著低于敞池组(70.68%)(P0.05),粗脂肪含量(10.79%)显著高于敞池组(7.48%)(P0.05),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在2组间未有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到的18中氨基酸中,有7种氨基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的含量为敞池组显著高于遮阴组(P0.05),其余11种氨基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色氨酸、胱氨酸)的含量在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敞池组的氨基酸总量(total amino acid, TAA)、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 NEAA)和鲜味氨基酸(delicious amino acid, DAA)占鱼体干质量百分比均显著高于遮阴组(P0.05);2组的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EAA)、半必需氨基酸(half-essential amino acid, HEAA)占鱼体干质量百分比及EAA/TAA、EAA/NEAA、DAA/TAA未有显著差异(P0.05),遮阴组和敞池组的鱼体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s, EAAI)分别为76.49和76.46。敞池组鱼体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总量(35.91%)显著高于遮阴组(27.70%)(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总量(13.66%)显著低于遮阴组(21.35%)(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总量在2组间未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敞口池塘养殖的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蛋白质品质略优于遮阴养殖,而遮阴池塘养殖的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的脂肪酸品质更优,建议优化配合饲料脂肪酸结构,提高PUFA含量,尤其是EPA和DHA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苏北池塘养殖大鳞鲃的生长特点及生长曲线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北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年龄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体长和体质量,分析了体长-体重关系和肥满度指数的变化,并应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及Von Bertalanffy扩充方程拟合了大鳞鲃生长曲线。结果表明,1~5龄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45 L~(3.2997),R~2=0.9938,属正异速生长。随着养殖时间增加,体长生长率(LRGR)和体质量生长率(WRGR)逐渐降低且显著相关(P0.001),体长增长的能力相对体质量增长下降。肥满度在0.46~0.61之间,3龄以后变化逐渐减小。对比4种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大鳞鲃鱼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但结合实际测量结果和综合评价来看,大鳞鲃的生长过程还是应用VB扩充方程来描述较为合适,体长、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00.46[1-e~(-0.11(t+0.1997))]~(0.7694),W_t=18268.34[1-e~(-0.11(t+0.1997))]~(2.5388),生长拐点在8.3年龄,为衰老拐点,落后于性成熟年龄,相应的体质量为5152.13 g。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掌握其早期生长特点,丰富其养殖生物学基础数据,为黄唇鱼人工池塘养殖和繁育提供参考,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黄唇鱼种质资源。【方法】以人工繁育的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0 +龄幼鱼为研究对象,1 年内定期测量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体长、体质量等生长参数,分析其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周年生长规律。【结果】黄唇鱼幼鱼平均体长 4.56(±0.54) cm、 平 均 体 质 量 10.63(±0.91) g, 经 365 d 的 养 殖 试 验, 个 体 生 长 为 平 均 体 长 30.22(±4.32) cm、 平均体质量 1 085.73(±328.55)g,体长增长 562.16%,日均增长 0.07 cm,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 0.08%/d~1.08%/d,体长变异系数范围在 7.83%~14.31%;体质量增加 10 117.06%,日均增长 2.95 g,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 0.68%/d~2.77%/d,体质量变异系数范围在 8.53%~33.37% 之间;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大于体长的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肥满度周年变化范围为 2.21%~11.18%。黄唇鱼幼鱼周年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m=0.3783L2.2363 (R2=0.9705,b=2.2363 < 3),呈负异速生长;全长与体长呈线性关系:LT=1.1918L+0.2809(R2=0.9986),全长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LT=-0.0002t2+0.159t+4.6652(R2=0.9791),体长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L=-0.0002t2+0.1294t+3.7988(R2=0.9865),体质量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m=0.0076t2+0.0618t+28.915(R2=0.9956)。【结论】在人工池塘养殖 1 年,黄唇鱼幼鱼生长良好,处于负异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5.
从池塘条件、鱼种放养、养殖管理、成鱼起捕等方面介绍了池塘成鱼养殖技术,以期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夏季高温季节美洲鲥的养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美洲鲥1~+龄亚成鱼(体长(21.80±1.21) cm、体质量(151.16±22.96) g)为研究对象,以24℃饲养为对照,将试验组美洲鲥1~+龄亚成鱼分别置于28和30℃水温下饲养,在高温胁迫后0,48和96 h,分别测定胃、肠、肝和幽门盲囊等组织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28和30℃高温胁迫下,美洲鲥胃中胃蛋白酶活性至48 h显著下降(P0.05),此时30℃试验组美洲鲥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小于28℃试验组(P0.05);30℃胁迫条件下,肝和肠中胃蛋白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24℃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胁迫48 h后,28和30℃高温胁迫组美洲鲥胃中胰蛋白酶活性较对照显著下降(P0.05),且30℃试验组显著小于28℃试验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30℃高温胁迫下肠中胰蛋白酶活性至48 h下降明显(P0.05);30℃下胁迫96 h,幽门盲囊中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小于24℃组(P0.05)。28和30℃试验组美洲鲥肠中脂肪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30℃试验组胃中脂肪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始终呈升高趋势;28和30℃胁迫条件下,美洲鲥肝中脂肪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美洲鲥胃中淀粉酶活性在胁迫96 h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美洲鲥肠中淀粉酶活性在0~96 h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美洲鲥幽门盲囊组织中淀粉酶活性随胁迫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但28℃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0℃胁迫条件下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至96 h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温胁迫对美洲鲥1~+龄亚成鱼胃、肠、肝和幽门盲囊等组织中消化酶活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美洲鲥的养殖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高温。  相似文献   

7.
在苏北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年龄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体长和体质量,分析了体长-体重关系和肥满度指数的变化,并应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及Von Bertalanffy扩充方程拟合了大鳞鲃生长曲线。结果表明,1~5龄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45 L(3.2997),R(3.2997),R2=0.9938,属正异速生长。随着养殖时间增加,体长生长率(LRGR)和体质量生长率(WRGR)逐渐降低且显著相关(P<0.001),体长增长的能力相对体质量增长下降。肥满度在0.46~0.61之间,3龄以后变化逐渐减小。对比4种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大鳞鲃鱼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但结合实际测量结果和综合评价来看,大鳞鲃的生长过程还是应用VB扩充方程来描述较为合适,体长、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00.46[1-e2=0.9938,属正异速生长。随着养殖时间增加,体长生长率(LRGR)和体质量生长率(WRGR)逐渐降低且显著相关(P<0.001),体长增长的能力相对体质量增长下降。肥满度在0.46~0.61之间,3龄以后变化逐渐减小。对比4种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大鳞鲃鱼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但结合实际测量结果和综合评价来看,大鳞鲃的生长过程还是应用VB扩充方程来描述较为合适,体长、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00.46[1-e(-0.11(t+0.1997))](-0.11(t+0.1997))](0.7694),W_t=18268.34[1-e(0.7694),W_t=18268.34[1-e(-0.11(t+0.1997))](-0.11(t+0.1997))](2.5388),生长拐点在8.3年龄,为衰老拐点,落后于性成熟年龄,相应的体质量为5152.13 g。  相似文献   

8.
"放好鱼种半塘鱼",池塘鱼种培育是鱼类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供成鱼养殖的鱼种保证,鱼种培育是夏花到秋片的鱼种养殖,它包括鱼种池的选择、清塘消毒、放养密度、饲养方法、日常管理、放养结构等内容。文章从这几个方面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池塘养殖的1龄舟山褐牙鲆生长特性及肥满度等。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的1龄牙鲆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L=0.0003W4.1455,R2=0.9753。(2)舟山褐牙鲆1龄鱼7-9月生长速度较慢,10-12月生长速度较快。(3)舟山褐牙鲆的肥满度随着鱼的生长而增太;提出了提高池塘养殖舟山褐牙鲆肥满度的措施。(4)池塘养殖1龄牙鲆成活率为77.5%,2龄牙鲆成活率为58.8%。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殖罗非鱼,成本低,效益高,生长期5~6个月,当年鱼种就可养成商品鱼。1·池塘条件宜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的地方。水深1·5~2米。放养前,清理池塘,消毒池水。2·鱼种放养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长5厘米以上,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就可放养鱼种。3·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两种复合式池塘养殖团头鲂的氮磷收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团头鲂在分隔式和序批式两种复合式池塘养殖中的氮磷收支情况,于2016年8—11月分别选取分隔式、序批式和传统团头鲂养殖池塘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饲料是池塘养殖团头鲂氮磷的主要来源,饲料氮输入比例分别为传统池塘(68. 53%)分隔式池塘(72. 03%)序批式池塘(76. 22%),饲料磷输入比例分别为传统池塘(42. 87%)分隔式池塘(53. 37%)序批式池塘(56. 64%); 3种池塘养殖中,氮支出主要是底泥沉积和水体排放,其中,序批式池塘氮的底泥沉积和水体排放量最低,其次是分隔式池塘,传统池塘的底泥沉积和水体排放量最大;磷支出主要是养殖水产品产出,养殖水产品磷占磷输出比例分别为分隔式池塘(54. 55%)传统池塘(52. 20%)序批式池塘(43. 38%)。结果表明,复合式养殖池塘中的氮磷沉积和水体排放所占支出比例低于传统池塘,通过构建复合式养殖池塘可以减少氮磷沉积与排放,提高氮磷利用率,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尤其是序批式池塘用于团头鲂养殖有较高的物质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草鱼养殖池塘蓝藻暴发时水体细菌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蓝藻暴发池塘中细菌群落特征,采集3个地区(广东、云南、贵州)4个淡水养殖场的蓝藻暴发池塘和非蓝藻暴发池塘(对照池塘)水样,并检测其理化因子及生物指标,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其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依据PCR-DGGE指纹谱带的丰度对养殖水体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蓝藻暴发池塘水体的PO_4-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P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PO_4-P与代表蓝藻暴发程度的叶绿素a存在正相关关系(R~2=0.869,P0.01);而且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的RDA分析表明,PO_4-P与蓝藻暴发池塘细菌群落关系密切。蓝藻暴发池塘与对照池塘水体的细菌群落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测序分析显示,蓝藻暴发池塘特定的细菌为Flexibacter,其可能对蓝藻有裂解作用;而Synechococcsus在蓝藻暴发池塘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池塘,可能是Microcystis的大量暴发抑制了Synechococcsus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从长江上中游江段获取的长薄鳅移植至微流水的小面积养殖池中养殖。平均每池放养26 ̄36尾,投喂水蚯蚓、小杂鱼和虾,生长良好。1a后每池存活18 ̄20尾,每尾年增重87.9 ̄114.2g,增长4.9 ̄7.4cm。试验证明长薄鳅能在池塘中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添加芽孢杆菌对池塘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因子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实验组(添加芽孢杆菌池塘)与对照组(普通池塘)水体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分析了两组池塘的水体理化指标。结果表明:8、9月实验组池塘水体中TN、NH_4~+-N、NO_3~--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体中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红囊藻(Hedriocystis)、蓝隐藻(Chroomonas)、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真核微生物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池塘水体真核微生物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证实:通过向池塘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改变水体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从而实现对池塘理化因子的调节。研究结果对于降低水产养殖尾水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加拉鲥、美洲鲥和中国鲥形态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解剖107尾孟加拉鲥Tenualosa ilisha、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和中国鲥Tenualosa reevesii,详细记叙了孟加拉鲥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比较分析了3种鲥鱼的形态差异.三者形态7项可量性状比值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孟加拉鲥和中国鲥先聚为一类,再和美洲鲥聚为一类,这与它们的分类地位相一致.外观上,孟加拉鲥臀鳍鳍条短,被1层薄鳞覆盖;美洲鲥的纵列鳞数及体长/体高、体长/头长都大于其他2种鲥鱼.可数性状上,第一外鳃弓鳃耙和脊椎骨数目能明显区分3种鲥鱼.孟加拉鲥、中国鲥和美洲鲥的第一外鳃弓鳃耙数分别为181~219+153~224、95~131+170~175和24~31+47~55;脊椎骨数分别为46~48、37~39和55~57.在内部结构上,根据胃的形状、盲囊部的大小、幽门垂的长短和数量、肠道的弯曲数目及相对长度可以准确鉴定这3种鲥鱼.孟加拉鲥肠道最长,中国鲥次之,美洲鲥肠道最短.3种鲥鱼在消化道结构的差异,预示食性已产生分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定期监测分析凡纳滨对虾露天养殖土池水化学指标和底泥硫化物(S~(2-))、单质硫(S~0)、总硫(TS)含量和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其与溶解氧(DO)、p H、总磷(TP)、总氮(TN)和总有机碳(TOC)的相关性,为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养殖和养殖塘底质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周边河道底泥中硫化物含量(18.13~232.56 mg/kg)和露天土池底泥中硫化物含量(0.31~5.86 mg/kg)都低于渔业沉积环境中硫化物的安全下限;养殖塘底泥S~0和TS含量分别是0.39~3.06 mg/kg和221~4421 mg/kg。S~(2-)和TS随养殖时间呈波浪式增加趋势,S~0含量箱型区间增减变化;土池底泥TS中0.12%~1.76%为S~(2-),0.12%~1.04%为单质硫;水源底泥TS中4.30%~17.85%为硫化物,0.09%~0.37%为单质硫;主要水化学指标符合凡纳滨对虾养殖需求,底泥中TOC与TN均随养殖时间波浪式累积,TP动态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底泥S~(2-)、TS与底泥中TOC、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O、p H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残饵、代谢产物和生物尸体等虾塘有机质的累积,易造成大量氧气被消耗,从而导致低氧状态下底泥中硫化物含量增加。建议通过合理投饵、提高溶解氧含量、定时清淤等途径有效减少虾塘底质硫化物和有机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较好的了解评价河流网箱养殖与普通池塘养殖鲤鱼鱼肉的营养品质及特点,分别对2种养殖方式的鲤鱼肉的感官、色泽、肌苷酸(IMP)含量、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模拟消化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蒸煮得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感官评价表明河流网箱养殖鲤鱼与池塘养殖鲤鱼相比,生肉清香味更强、土腥味和鱼腥味更低,熟肉具有更好的质地和口感,河流网箱养殖鲤鱼生、熟肉总体可接受度均更高;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亮度值L*和白度值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2)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主要鲜味物质IMP含量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3)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蛋白质质量分数(18.16%)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17.43%),水分与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鲜味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均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蛋白...  相似文献   

18.
应用种群生长与密度关系的规律,对文蛤池塘养殖密度、产量和产品规格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试验,依据密度制约方程,当养殖密度随个体增长而增大至一定程度并抑制生长速度时,分塘疏养。结果揭示在单位面积毛产量、净产量、总产值、净利润、产量/投放量比等方面,以放养密度8 840粒/m2(680 g/m2)组最好。分塘疏养以放养密度1 253粒/m2(1 724 g/m2)组为好。密度低的池塘内文蛤平均壳长、壳高、壳宽,增重量和增长率均比高密度组大。对文蛤池塘养殖产量、产品规格和产值进行比较分析,对养殖密度调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蛤池塘养殖密度调控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种群生长与密度关系的规律,对文蛤池塘养殖密度、产量和产品规格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试验,依据密度制约方程,当养殖密度随个体增长而增大至一定程度并抑制生长速度时,分塘疏养。结果揭示在单位面积毛产量、净产量、总产值、净利润、产量/投放量比等方面,以放养密度8 840粒/m2(680 g/m2)组最好。分塘疏养以放养密度1 253粒/m2(1 724 g/m2)组为好。密度低的池塘内文蛤平均壳长、壳高、壳宽,增重量和增长率均比高密度组大。对文蛤池塘养殖产量、产品规格和产值进行比较分析,对养殖密度调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日本沼虾养殖群体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封闭养殖5代的6月龄日本沼虾群体中随机选取200尾雌虾和70尾雄虾,测定体质量以及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部长、第二腹节宽和第二腹节高等表型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表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体质量仍具有最大的选择潜力,雌虾的全长、体长、腹部长等性状和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最大;雄虾的全长、头胸甲高和体质量的通径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略大于头胸甲高;雌、雄虾所选性状对体质量回归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选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 933和0. 930,可见这些性状经过5代封闭养殖后,在雌雄虾中仍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