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陆琳  陈扬 《包装工程》2021,42(2):186-190, 194
目的基于民俗文化个性特征,探讨文化元素提取方法,研究民俗文化元素在城市品牌视觉形象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删繁就简法、临摹白描法、夸张变形法、元素重组等提取方法,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元素,提炼民俗文化元素的造型、色彩、文字等表现形式,将设计元素的思维理念应用于城市品牌形象视觉设计中,在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探寻一条视觉表现策略,分析两者结合有效路径及产生的价值。结论作为特定地域与历史时期所沉淀下的民俗文化,提炼元素并应用于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塑造,将地域文化元素精准传播,避免城市塑造趋同,提升城市形象,展现独特文化,宣传城市理念,从视觉设计传播角度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彰显城市基因魅力,塑造个性化城市品牌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2.
以潍坊城市景观设计实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现代城市景观视觉造型基础元素构建中的地域文化特征因子。通过对潍坊风筝在造型、色彩、图案元素的特征分析,以及在潍坊建筑、广场、街道多方面特色景观中的应用研究,探究了潍坊城市景观视觉造型基础元素设计中的母体语言提炼方式,推进了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商号印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印章,为现代视觉形象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商号印文化元素在现代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延续主要体现在图文、功能以及文化精神3个方面,在理解商号印文化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炼,通过创新设计将商号印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现代的视觉形象设计中,不仅能够加强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更能展现出一种特色鲜明且具有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让传统商号印以一种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崭新面貌融入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4.
“滇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君  张茜 《包装工程》2016,37(18):198-202
目的依据云南地区地域文化特色,研究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开发的价值根本,即外在形式的唯一性和象征性。方法以"滇元素"的再创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地域资源,更准确地提炼本土文化中典型的视觉要素,同时,归纳其在旅游纪念品设计应用中的多种可能,以此展开对相关设计方法所对应的几种设计思维的分析阐述。结论对设计要素的创新应用是构建特色旅游地区外在形象宣传和内在文化传递的重要媒介,"滇元素"的提炼和创新需要在深入调研和反复筛选的基础上,融入恰当的设计思维和表现形式,在对二维图形和立体造型的借鉴中应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5.
杨弃 《包装工程》2020,41(16):279-284
目的通过文字、形象和颜色三个方面,提取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视觉符号,探索视觉符号运用在旅游街区公共设施中的价值,为解决现阶段各个城市历史街区公共设施个性缺失的问题提供技术路径和设计案例。方法通过对五大道文化旅游街区的历史追溯,从文字提取、形象提取和色彩提取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出视觉符号的提取方法和设计思路。分析视觉符号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运用视觉符号植入的方法,从服务、信息、卫生和照明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设施入手,对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进行重新设计。结论各个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本地深厚的积淀和传承,在街区更新中,把具有地域性特点的视觉符号应用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能够更好地传递城市的精神文化,塑造更具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6.
姜晓微 《包装工程》2022,43(24):215-220, 236
目的 基于民间传说文化自身的重要价值及民间传说文化对塑造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重要作用,探讨民间传说文化要素提取方法,研究民间传说文化要素在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简化提炼、夸张强调、分解重构、变换形式等提取方法,提炼民间传说文化中的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要素,结合平泉契丹始祖传说要素应用于城市品牌视觉形象中的设计实践,论述将所提炼的民间传说视觉要素运用于城市品牌形象中的路径及所产生的价值,试图在民间传说文化传承与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空间拓展之间探寻一条融合发展、互促互进的可行之路。结论 作为根植于地方、凝结地方原始文化基因的民间传说,能够为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塑造提供差异性、独特性文化要素,避免城市品牌塑造的同质化,提升城市形象识别度,展现独特历史文化,提高城市品质与内涵,促进城市发展,同时,通过将民间传说文化要素应用于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塑造,有助民间传说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这对实现城市历史文脉延续与民间传说文化传承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蔡佩 《包装工程》2019,40(14):268-272
目的 立足番禺水色民俗艺术,分析当前番禺水色文创产品现状,深入挖掘番禺水色艺术元素及文化内涵,探索番禺水色岭南民俗艺术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与案例。方法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符号分析法等方法,提炼番禺水色文化符号作为设计元素与生活产品相结合的视觉语言,设计既蕴含番禺水色艺术特色又兼具现代时尚元素的文创产品,并在实践中予以运用。结论 番禺水色是独具岭南地域特色的行为文化,通过对番禺水色艺术的造型、色彩、精神等元素进行梳理归纳,巧妙运用于灯具设计,为番禺水色文创产品融入消费者生活找到契合点。  相似文献   

8.
曹刚  郑勇 《中国包装》2023,(8):82-84
本文以“霍山黄芽”茶叶包装为实践案例,分析总结其包装存在设计元素单一、品牌意识薄弱、文化内涵匮乏等问题。将安徽非遗徽州剪纸艺术应用于霍山黄芽的包装设计中,对丰富其视觉形象、强化其地域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造型语言的提炼、色彩风格的借鉴和审美意象的融入与升华三方面系统探索,全面提升霍山黄芽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9.
边坤 《包装工程》2020,41(18):339-343
目的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地区独有的特色文化,记录着内蒙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与精神信仰。研究草原文化的内涵与要素,分析将其运用在城市形象上的途径及方法,为特色城市形象的构建提供建设依据。方法 通过对宗教文化、生活方式、建筑文化、生态文化、审美文化等方面的分析,探寻草原文化所蕴涵的要素和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自然崇拜、英雄崇拜以及建筑文化下的物象符号、蒙古族图案等方面阐述草原文化符号的类型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方法。结论 草原文化既是地域特色城市视觉形象的重要传达媒介,也是城市内在精神形象的魂之所在,研究草原文化在城市形象中的应用,有助于继承和发扬草原传统文化,对于促进内蒙古地区城市形象的建设与城市文脉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导向下的常州主题公园导视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玉莲 《包装工程》2014,35(18):100-103,119
目的基于常州主题公园的发展优势,分析文化导向下的常州主题公园导视系统设计对于常州城市特色文化营造的积极意义。方法通过对多个常州主题公园导视系统设计案例的分析,探讨了主题公园导视系统设计过程中主题文化元素的提炼和主题文化的视觉表达要素。结论充分借助设计创意来实现导视系统文化语意的传达,以加强常州主题公园的文化气质,从而提升常州整体的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1.
南珠化妆品包装设计中海洋文化符号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帅  周作好 《包装工程》2020,41(8):280-285
目的研究南珠化妆品包装设计中海洋文化符号构建的方法、技巧及应用事项。方法以海洋文化符号构建为主线,分析南珠产业发展、品牌形象建设及产品包装设计现状,从与文章研究课题紧密相关的水元素与珍珠中提取并将其转化为适用于本文研究内容的海洋文化视觉符号,并从色彩关系、图样纹饰、文字形态、内包装容器、外包装结构等五个方面深入探讨海洋文化在南珠化妆品包装中的视觉符号构建方式及文化延伸策略,使其符合南珠化妆品品牌定位及目标消费群体属性。结论研究探索海洋文化在南珠化妆品包装设计中的符号构建可赋予南珠化妆品品牌身份识别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品牌形象,为南珠及相关产品在包装设计及未来的品牌形象策划与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伟丽  孙运豪  苟锐 《包装工程》2021,42(14):277-283
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地铁站名标识系统,提升和彰显城市地铁站点的地域特色,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地铁站名图形符号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对国内外地铁站名图形符号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发掘其地铁站名图形符号的设计要素;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装饰性、功能性和文化性3个方面构建地铁站名图形符号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调查确定模糊判断矩阵并计算各评价要素权重值;最后以成都地铁站名图形符号设计为例,给出设计方案并结合用户调查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实现了装饰性、功能性和文化性的有效融合.结论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地铁站名图形符号设计与评估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设计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从而提高了地铁站名的视觉识别力,并彰显了城市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郝凤枝 《包装工程》2022,43(6):342-344, 358
目的 探索包装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符号之表现。方法 传统文化元素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浪潮中不断尝试与各个领域的融合与共生,让文化艺术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探索的出发点就是传统文化元素中的代表性视觉符号,以其在当前的发展势头为基础,并着眼现实,依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与探究,总结出其具有多样化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最后深入设计内部,以包装设计对文字、色彩等视觉符号的艺术化应用展开探究。结论 传统视觉符号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集中反映与表现,将其与包装设计相融合,可以让包装设计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获得良好的市场前景,并对传统文化实现更加长远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应艳  陈炬 《包装工程》2018,39(6):127-132
目的研究天一阁的符号意象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关系。方法从传统文化衍生面进行叙事性设计法研究以发现文化特征,运用本研究提出的由概念模型、研究策略和设计流程组成的三阶文创产品设计模式,对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符号进行探究,将其转译为植根在地域性上的文创产品的意象表达,继而将意象元素融入创意产品设计中。结论对天一阁的文化特征辨识分析表明,文化特征是嵌入产品中的价值元素,可以强调其价值或意义。研究通过提取天一阁最为显现的文化特征符号,演示如何从文化衍生的面向进行叙事性设计;将天一阁符号意象转变为消费市场的现代设计的例子,适用本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模型,能为文创设计者以叙事性设计法设计创意产品及文创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霍菲菲  刘昊迪 《包装工程》2023,44(22):457-466
目的 通过老工业街区公共设施改善设计研究,解决老工业街区现有公共设施同质化严重、造型缺乏艺术感,以及未能突出街区工业特色等问题,为工业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借鉴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 通过现场调研对公共设施现存问题及成因进行讨论归纳;针对现存问题构建改善设计理论及模型,并有针对性地对老工业街区的公共设施进行改善设计;使工业文化通过公共设施设计进行表达,唤起文化的记忆与共鸣。结论 工业街区公共设施改善设计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符号“解码”与符号“编码”二者之间关系,建立“解码-编码”系统理论及改善设计模型。“解码”是解析工业文化符号及深层意义,“编码”则从文本图像、造型、功能、系统四个层面展开,最终形成改善后的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付永亮  崔亚岚 《包装工程》2013,34(4):29-31,54
分析了喜庆元素在不同喜庆节日中的符号、色彩的差异性,以及喜庆元素符号本身所具有的有形与无形的特点,结合设计案例,论述了喜庆元素中的色彩以及有形元素与无形元素在本土化设计中的体现,进而分析了喜庆元素本土化设计的可行性。提出了喜庆元素的本土化设计必须根植于传统喜庆文化,以及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达到喜庆元素与本土化设计的完美融合,使设计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相似文献   

17.
曹成明 《包装工程》2022,43(16):420-430
目的 分析桂北地区建筑的文化精神、造型、结构、装饰、技艺等内容,将其应用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中,使所设计的产品具有桂北传统建筑文化符号的特征,以此促进桂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及旅游业的发展。方法 首先对桂北地区的建筑类型进行分类整理,从聚落公共建筑、天井式地居和干栏式楼居的造型、结构,以及建筑局部的屋檐、柱、门簪、柱础、门、窗、栏杆等装饰元素入手,挖掘、凝练、整理、归纳其文化符号和视觉元素;其次遵循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地域性、文化性、创意性、便携性等原则,对提取的元素进行解构、重构、融合等设计创新;最后进行设计实践。结论 结合桂北传统建筑文化元素进行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的内涵与价值,让人们了解桂北建筑文化,有利于桂北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播。通过研究处理好建筑内容、元素提取、恰当载体、设计方法的关系,为基于桂北建筑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晋新敏  梁珊珊 《包装工程》2019,40(22):174-180
目的将广府建筑的元素进行简化、提炼并运用到家具设计中,生产出极具岭南特色的家具产品,不仅可以传承与发扬广府文化,而且也可以缓解家具行业同质化的现象。方法深入分析广府建筑装饰元素的特征、象征意义和功能;通过案例研究法收集竹家具设计的优秀案例并分析其造型、材料、配色、功能等内容,为最终设计实践提供参考;针对广府建筑屋顶、山墙、入口、窗四个部位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选取最具代表的镬耳墙和满洲窗作为设计元素,简化、提炼后形成特征符号。结论以绿色环保的竹材为主材,结合从广府建筑提炼出的特征符号进行家具造型设计,使传统特色建筑装饰元素与家具完美融合,创造出风格独特的家具。  相似文献   

19.
曾俊华  周莉 《包装工程》2022,43(8):370-372
目的 探索平面设计对传统符号元素的多方面尝试。方法 传统符号元素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一直与各个艺术领域进行着各种艺术化的融合与共促。从平面设计的视角出发,对传统符号元素的现实特点与价值意义进行分析,并总结不同平面设计形式的实践创新,深入挖掘传统符号元素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发展潜力和综合价值,以及两者渗透发展过程中的有效碰撞与融合,从而探索未来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发展关系及路径。结论 随着当前人们审美的变化,对传统符号元素的喜爱与日俱增。经典的传统符号元素与平面设计相结合,是时代与历史的融合创新,是艺术形式之间的和谐共促,能够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