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别使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进行治疗,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抽取某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之间收治的40例癫痫患儿,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0.0%,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用于治疗小儿癫痫均安全可靠,其中丙戊酸钠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可作为小儿癫痫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癫痫患儿分组,对照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实验组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磷、血钙水平、MoCA总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视频脑电图检查临床发作率、癫样放电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24%(4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磷(1.22±0.17)mmol/L、血钙(2.11±0.46)mmol/L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MoCA总分(29.01±3.98)分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视频脑电图检查临床发作率17.31%(9/52)、癫样放电率9.62%(5/5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癫痫患儿应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磷和血钙水平,提高认知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别选择丙戊酸钠以及左乙拉西坦对小儿癫痫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小儿癫痫患者10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50例以及对照组52例患儿的分组依据为不同的癫痫治疗方法;观察组(50例):左乙拉西坦;对照组(52例):丙戊酸;通过对比NSE(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以及S100β水平以突出丙戊酸钠以及左乙拉西坦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小儿癫痫患者完成治疗后,在癫痫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同对照组癫痫患儿进行比较,观察组癫痫患儿无明显差异(P>0.05)。在NSE水平以及S100β水平两方面,同对照组癫痫患儿比较,观察组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小儿癫痫患者,临床治疗药物选择丙戊酸钠以及左乙拉西坦,获得的抗癫痫治疗效果较为一致,在神经保护方面,选择左乙拉西坦药物进行治疗后获得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在治疗小儿癫痫中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小儿癫痫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治疗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33/3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39),与对照组[89.7%(35/39)、12.8%(5/3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7,0.1256;P=0.7348>0.05,0.7230>0.05)。结论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在治疗小儿癫痫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关于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评价分析.方法:取2015年3~11月于我院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3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次年同期在我院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的35例小儿癫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将两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85.7%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71.9%治疗有效率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丙戊酸钠是治疗小儿癫痫的理想药物,两种药物均有一定抗癫痫效果,但相比较而言,丙戊酸钠在临床治疗效果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丙戊酸钠对比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VIP、WanFang Data和SinoMed数据库,搜集丙戊酸钠对比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由建库至2022年6月26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包括1 2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率高于丙戊酸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90,1.02),P=0.20];左乙拉西坦总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戊酸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0,95%CI(1.08,1.81),P=0.01],其中丙戊酸钠更易发生肝功能异常,对比左乙拉西坦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7.00,95%CI(2.12,23.12),P=0.0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卒中后癫痫的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丙戊酸钠组患者总有效率93.4%明显高于左乙拉西坦组的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钠治疗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优于左乙拉西坦,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用于治疗儿童癫痫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使用不同药物,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再将具体疗效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使用丙戊酸钠的患者中,其总有效率为83.4%,使用左乙拉西坦的患者中,其总有效率为8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以及左乙拉西坦两种药物均可以用于治疗小儿癫痫。二者疗效均相对稳定,均值得推广应用。但二者相比,前者效果更佳明显,可以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少年肌阵挛癫痫采用左乙拉西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口服丙戊酸钠,观察组口服左乙拉西坦,从不同方面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肌阵挛、全面性强制阵挛、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更低。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效果与丙戊酸钠相似,但左乙拉西坦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将60例癫痫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组30例,左乙拉西坦组30例。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左乙拉西坦组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丙戊酸钠组30例癫痫患者治疗后无效4例、有效20例、完全控制5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25例(83.4%);左乙拉西坦组30例癫痫患者治疗后无效3例、有效18例、完全控制6例、加重3例、总有效率24例(80%)。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均是相对有效的抗癫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沈绍南 《海峡药学》2013,25(3):219-220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2例患儿均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即每天服用10mg.kg-1,治疗1个星期后增加以上剂量1次,3~4星期后,每天可服用20~40mg.kg-1,分2次服用。治疗组33例患儿均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其剂量应控制在11.5~60mg/(kg.d)之内。起始剂量应参照患儿的年龄,若患儿<10岁,则可以选择10mg/(kg.d);若患儿≥10岁,则可以选择1日300mg,每日服用3次。结果对照组32例患儿中,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13%;治疗组33例患儿中,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8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及左乙拉西坦是治疗小儿癫痫的首选药物,但与左乙拉西坦相比,丙戊酸钠的疗效更明显,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与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可明显改善癫痫患者得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88例某院收治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与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钠治疗)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降低血清CRP以及TNF-α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具有高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有效治疗小儿癫痫,临床探究左乙拉西坦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50例小儿癫痫患者,按进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组使用左乙拉西坦,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病发次数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6.0%,治疗组为84.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24.0%,治疗组较对照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P<0.05;治疗前两组癫痫发病次数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发病次数均有明显减少,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发病次数少,P<0.05。结论临床对小儿癫痫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左乙拉西坦治疗,临床疗效好、用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能有效减少患者疾病发作次数,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左乙拉西坦治疗妊娠期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维普、CBM数据库,收集有关左乙拉西坦治疗妊娠期癫痫疗效及胎儿安全性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依据纽卡斯-渥太华量表(NOS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篇队列研究进行分析,采用NOS评分评估偏移风险,其中10项研究的得分均在7~9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妊娠期癫痫发作控制率方面,左乙拉西坦组低于丙戊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乙拉西坦与拉莫三嗪、托吡酯、卡马西平或苯妥因单药治疗相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严重先天畸形发生率方面,左乙拉西坦组低于拉莫三嗪、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苯巴比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组与奥卡西平组相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组明显低于多药治疗组(P<0.05)。左乙拉西坦对宫内死胎发生率的影响与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妊娠期癫痫患者服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其癫痫控制率可能低于丙戊酸钠,但与拉莫三嗪、托吡酯、卡马西平及苯妥因单药治疗疗效大致相当。在胎儿安全性结局方面,左乙拉西坦致畸性可能优于拉莫三嗪、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及苯巴比妥,合并使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增加其致畸风险;左乙拉西坦对宫内死胎发生率的影响与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无明显区别。本文纳入研究均为队列研究,易受偏移风险的影响,故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在癫痫病治疗中给予左乙拉西坦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癫痫患者进行分析,选取时段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以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28例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为观察组,另28例采用丙戊酸钠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将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患者认知功能明显较优,各项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给予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实际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癫痫持续发作时间、癫痫发作次数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为(3.19±0.21)min,癫痫发作次数为(1.39±0.23)次;观察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为(2.06±0.15)min,癫痫发作次数为(0.39±0.06)次;观察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病次数,同时可有效控制用药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南药学》2019,(8):1279-1282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在大鼠血液及脑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丙戊酸钠单用组、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联用组。采用微透析技术进行血液和脑部双位点的实时取样,所得样品经衍生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得到丙戊酸钠单用组和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联用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和脑组织中丙戊酸钠药物浓度。数据采用DAS 3.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将两组的丙戊酸钠药代动力学数据进行比较,与丙戊酸钠单用组相比,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联用组在血液透析液和脑部透析液中的药物达峰浓度(C_(max))、达峰时间(t_(max))、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平均驻留时间(MRT)、半衰期(t_(1/2))、清除率(λ_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合并使用时,尽管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但与丙戊酸钠单用时相比,各药代动力学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联合使用,安全性高,相互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的治疗方式对控制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重要影响和意义。方法将我们医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神经内科中具有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72例作为本次治疗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丙戊酸钠组和左乙拉西坦组,3组人数均为24名;对丙戊酸钠组的研究对象施行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左乙拉西坦组对该组研究对象予以左乙拉西坦片( UCB S.A.比利时,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70146)口服;联合组则采取的是注射丙戊酸钠的同时口服左乙拉西坦片。结果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66.67%,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为62.5%,而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1.6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从达到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时间来看,联合组的控制时间相对较短(41.64min),相对优于上述两组的药物生效时间。结论联合使用上述两种药物,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控制有更好的效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