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近年来,浙江省遂昌县在农作制度创新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本县三仁畲族乡位于遂昌县城西郊,交通便利,是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示范乡,全乡共有耕地面积7 681亩,从2014年开始示范推广春播四季豆—秋播四季豆—冬油菜高效种植模式,2015年实施面积达到450亩。一般春播四季豆平均亩产1 520 kg、产值5 472元,秋播四季豆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2.
创新农作制度稳定了粮食生产、增加了土地产出、促进了农民增收、优化了生态环境。通过对浙江创新农作制度的发展历程、生产概况、主要模式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发展建议,旨在加快创新农作制度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吉林省农作制度改革的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土壤培肥理论的发展及农作制度的变革,提出应以发挥玉米在农田生态中的积极作用为中心。对吉林省的农作制度进行较大的改革。为建立新农作制(包括轮作制、耕作制、施肥制及农机具配套)提出初步设想,以推动农作制度的改革,并建立适合吉林省各地区自然经挤特点的新农作制。  相似文献   

4.
湖南农作制高效种植模式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湖南省农作制度的演变过程和现有农作制高效种植模式,采用比较分析,对现有稻田、旱地、棉田高效农作种植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从"优化农田种植业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农作技术体系,发展多熟农作种植模式;发扬精耕细作的传统,大力推广早地多熟种植技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科技为先导,通过集成创新,促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的发展;实施农业科技产业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增值"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作制度的改革,提高复种指数,发展现代农作制种植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世界农作制度创新与后现代农业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农作制度以种植制度为核心,以土壤管理为保证,保持农业生态平衡,正是后现代农业所提倡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理想模式。通过对世界各地农作制度与创新的介绍,提出中国以农作制度创新手段的后现代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6.
立足特殊的喀斯特环境 发展贵州的特色农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农业生产环境,面对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提出该地区改革农作制度,挖掘自身的区域优势,建立特色农作制度的"四个方向",即以优质水稻为主的粮经型多熟农作制度;以玉米、油菜和烤烟为主的粮经药蔬立体种植农作制度;以蔬菜、水果为主的设施型农作制度;以果树、药材为主的生态型农作制度.而建立贵州特色农作制度的主要措施是:进行科学规划;完善扶持政策;增强相关科研力度;重视农作制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以分析江苏沿江地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基础,研究提出了该地区种植业的发展方向.重点明晰了发挥沿江地区的区城优势,建立现代高效生态型农作制度的四个途径,即以优质油菜、专用小麦和优质稻为主的优质原粮型农作制度开发;以饲用春玉米为主的粮饲经菜相结合的多元多熟农作制度的开发;以棉花高效、优质、轻型为目标的棉田立体种植农作制度的开发;以冬春季塑料大棚覆盖优质“菜篮子”型超高效农作制度的开发.提出了建立现代高效生态型农作制度的主要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有区域特色的节水农作制度,将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生物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与集成,提高节水农业的综合效益,是当前国内外节水农业发展的普遍趋势.本研究重点对节水农作制度的概念、基本特征、研究框架等进行了探讨,总结分析了国外节水农作制度发展的模式、技术、政策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的趋势和问题,提出了我国节水农作制度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1)从区域多样化出发,构建区域节水型和适水型的农业生产结构;2)加强节水技术标准规范化、技术模式多样化及区域性的综合节水农作制配套技术体系等关键技术研究;3)进一步深化缺水条件下作物需耗水量特征及节水优化灌溉指标体系与模式研究以及区域主导性节水优化种植模式评价与筛选等共性理论问题研究;4)加强研究农民参与的旱作节水技术推广模式,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支持措施,制定区域节水农作制度预案.  相似文献   

9.
试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优化现代农作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循环经济的科学原理,贯彻"节约、保护、利用、拓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结合我国南方红壤山地综合开发与主要农作模式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优化现代农作制度的重要作用.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路与若干对策.即要在南方丘陵山地创立并完善以提高利用效率与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资源节约型农作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现代农作制度的优化与统筹;因地制宜地构建以水土保持和防灾减灾为核心的种养结合型农作制度、以物质良性循环和多级利用为特色的循环利用型农作制度、以开发优质产品与绿色农业为目标的综合拓展型农作制度;实现山区农村循环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杭州市萧山区积极引导农民由传统的"油菜(绿肥)—水稻—水稻"为主的老三熟制,逐渐向"粮经"、"经经"、"立体种养"等新型农作制度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  相似文献   

11.
以分析江苏沿江地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基础,研究提出了该地区种植业的发展方向。重点明晰了发挥沿江地区的区域优势,建立现代高效生态型农作制度的四个途径,即以优质油菜、专用小麦和优质稻为主的优质原粮型农作制度开发;以饲用春玉米为主的粮饲经菜相结合的多元多熟农作制度的开发;以棉花高效、优质、轻型为目标的棉田立体种植农作制度的开发;以冬春季塑料大棚覆盖优质“菜篮子”型超高效农作制度的开发。提出了建立现代高效生存型农作制度的主要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亚洲水稻农作制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记亚洲水稻农作制度网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过益先—、亚洲农作制度研究的兴起农作制度(FarmingSystems)研究在过去的20年中,尽管在概念、方法、活动与目标上还不很明确,科学家间还有这样、那样的理解与认...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稻田农作制度的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了湖南省稻田农作制度的发展历程,提出湖南省农作制度存在冬闲田面积增加、稻田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指出了湖南省农作制度要走高产稳产型农作制、用养结合型农作制、循环利用生态型农作制、区域特色型农作制、高效种养型农作制和现代高效型农作制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作制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原理、现代农作制度的内涵,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与农作制度的关系;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分析了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农作制度内涵;提出了农作制标准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作制度改革与创新可有效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农业高产、良性循环、持续增收。通过对缙云县稳粮增效的几种新型种植模式及其效益的分析,探讨农作制度改革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贺桂芹  杨改河  金涛  冯永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41-2142,2170
从西藏的实际出发,简要介绍了西藏农作制度的类型、特征以及农作制度在西藏"一江两河"区的发展,提出了西藏农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省各地遵循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迎合优质、生态、安全的消费需求,大力推进新一轮农作制度创新,组织实施一大批试验示范项目,形成一批高效、生态、低耗的新型农作模式,有力推动了我省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南方稻田农作制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稻田农作制度对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回顾了近50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发展历程,分析了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南方未来稻田农作制度研究和调整的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江苏省粮食丰产工程"稻麦周年优质高产新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协作组的总体安排,2009-2010年丹阳市主要承担了"稻麦两熟农作制结构优化模式及其配套的精确定量耕作栽培技术研究",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相关的定位试验和辅助试验。通过试验研究,揭示了丹阳稻麦两熟农作制结构优化模式及其配套的精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集约持续农作制度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集约持续农作制度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作者指出,农作制度的理论和方法在农业系统的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作制度是人类利用农业系统实现生产目的的桥梁,在农作制度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偏隍需要更多高水平的综合研究,以促进持续、高产的农业系统发展,对生态经济位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