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居住小区"一词虽然产生于计划经济,但与邻里单位是同一概念,都是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的产物,是不依政治经济体制而变化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逐步转型和市场化发展,居住区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改变,小区理论以及技术标准受到诸多质疑。本文试图从小区理论的产生、与邻里单位的关系、国内外实践入手,阐述居住小区理论并未因市场化而失效,进而针对如何在市场条件下运用居住区基本原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居住小区"一词虽然产生于计划经济,但与邻里单位是同一概念,都是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的产物,是不依政治经济体制而变化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逐步转型和市场化发展,居住区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改变,小区理论以及技术标准受到诸多质疑。本文试图从小区理论的产生、与邻里单位的关系、国内外实践入手,阐述居住小区理论并未因市场化而失效,进而针对如何在市场条件下运用居住区基本原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 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美国首先提出邻里单位规划设想之后,接着在欧美各国广为流传直到五十年代中期逐渐流传于苏联及东欧各国,对苏联居住小区规划理论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邻里单位和居住小区规划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原型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居住街坊模式和60年代基于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起来的居住小区规划理论。当时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是“居住区——小区——组团”的三级结构形式。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的打破,探索新型适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城市居住空间形式引起了中国城市建设、管理和研究者的关注.随着国家试点小区的探索.推行,居住空间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和对三级结构改良形成的“小区——院落”的二级组织结构。这些组织结构都是以基于邻里单位的基本原则进行组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杭州第二棉纺织厂居住小区棉北里进行实地调研、测绘及访谈,对该居住小区邻里单位的规划设计思想、行列式住宅布局、不同时期的住宅设计、居住现状等进行了介绍并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擎 《小城镇建设》2002,(11):56-57
一、街坊式居住区模式产生的背景 回望中国的城市居住小区发展路程,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的原型主要来自邻里单位,居住空间是以一个小学的服务半径限定居住空间的居住规模;小区内只容纳单一的居住功能;小区内呈等级化的组织结构。 这种小区模式基本上是在住宅匮乏,需要大量建设的背景下形成并成  相似文献   

7.
第三场所是具有积极社会性意义的社区公共空间,以第三场所理论为基础,从居住小区的基础理论"邻里单位"、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小区案例3个层面,分析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社区设施的多样性以及居民的参与互动性,探讨基于社会性内涵的居住小区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住区结构模式主要受到7邻里单位思想的影响。经过40多年的实践,新加坡形成了适合自身国情的住区结构模式。本文结合案例,介绍了1960年代至今新加坡住区结构模式的发展演变历程,初步探索了其对我国住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潘萌  胡深 《建筑与文化》2021,(5):126-127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受到了来自苏联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城市建设也不例外.在北京,城市居住区的规划思想在当时学习苏联的背景下依次经历了三次转变:"居住邻里单位""苏维埃大街坊"和"居住小区".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对这三种规划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这三种思想指导下的住宅区实例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城市规划方法和规划体系,回顾邻里单位概念基本原则,结合某居住小区探讨当今城市发展新特性和小区规划模式面临的困境,考察小区规划模式实施效果。认为小区规划模式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以小区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约束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规划创新。其基本价值目标的实施效果呈现低效趋势,建议改进城市规划体系,建立以可持续发展的为目标导向的、适应城市发展新特性和趋势的城市规划体系,使之具有更强的开放性、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规划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修春亮  孙益杰 《规划师》2000,16(1):101-103
作者探讨了城市规划研究中的城市地域概念问题、居住分化问题、城市形态演化的阶段性问题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问题。作者认为,我国应该在统计地域体系中建立规范化的城市实体地域概念和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应适度促进居住分化的发展;规划应以城市形态的阶段性发展规律为依据;试图通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来协调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域间关系的做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应对现行城市规划的模式和框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施海涛 《新建筑》2006,(4):76-81
城市住宅在我国目前的发展时期里一直是城市开发的重要产业,也是关系到城市发展、产业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海口、深圳这两个我国的经济特区城市住宅开发建设的比较研究,从城市居住主体、住宅市场发展等方面探讨海口城市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光·建筑·域市──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光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文章回顾了20世纪照明科技的进步并分析了光对建筑.城市和建筑艺术的重要作用。在评述我国照明工程建设发展状况以后.作者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代中国城市居住建设的现状,本文尝试以需求理论的相关知识来认识城市的居住区规划的演变,从个人、社会、生态三个层次的多元需求来分析,提出只有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居住需求,才能促进人类居住的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厦门市自古至今居住区演变的实际,探讨并归纳多元需求发展趋势之下厦门市居住区规划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北京城市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步伐,日城中的若干片传统风貌协调区承载起了日趋繁杂的城市功能和责任,步履维艰.本文以国家大剧院西侧风貌协调区的城市设计为依托,在深入调研和挖掘街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设计,对改善旧城现有居民生存条件,提升公共空间环境质量、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提升旧城整体品质等方面的保护策略与复兴模式进行探讨和归纳,希望能够对北京旧城风貌协调区的保护与复兴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帆  郝培尧 《山西建筑》2007,33(26):340-341
通过展示当今世界城市化发展突现的趋势,浅析了创建绿色城市的战略意义,并结合中国高密度城市的绿地现状,提出高密集城市化地区创建绿色城市的初步构想,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高质高量的居住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17.
封闭住区的蔓延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城市空间形象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在综合阐述我国城市封闭住区的现状问题和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因.进而对促进居住空间与城市空间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中外城市居住区儿童游戏场所设计现状分析出发,通过比较,发掘深层原因,以期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居住区儿童游戏场所的规划、设计、建设提供策略,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彭锐 《中外建筑》2007,(5):26-28
本文以苏州边缘住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发展历程梳理三代边缘住区的发展演变,分析每一代边缘住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使边缘住区建设的完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英国后工业时期住宅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杰 《世界建筑》2000,(5):16-20
进入后工业时期,西方城市与建筑理论和实践发生了很大变化,长领域的变化尤为突出。本文从社会,政治,经济和规划设计方面综合分析了英国后工业时期的住宅状况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作者认为,后工业时期英国住宅建设在实践与上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与英国二次大战之后的住宅发展的英国后工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密切相关,一方面,非工业化的城市功能结构和相应的政治经济环境促进了住宅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新的住宅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