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爱卿  陈深    朱小源  苏菁    汪文娟    汪聪颖    杨健源  曾列先 《植物保护》2014,40(4):193-197
为了解化学药剂对水稻稻叶褐条斑病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稻黑孢霉菌[Nigrosporaoryzae Berk.etBr.Petch]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药剂对稻黑孢霉菌的毒力差异显著。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对稻黑孢霉菌毒力居前列,EC50分别为0.5072、0.6398、0.9959mg/L,其次是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2. 5%氟环唑悬浮剂、25%氟环·醚菌酯悬浮剂,EC50在1. 3803~2. 1182 mg/L,毒力较弱的是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分别为16.3178、17.4257mg/L,毒力最小的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达41. 5957 mg/L。综合各供试药剂的斜率和EC50、EC90,稻黑孢霉菌对测定的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咪鲜胺锰盐以及苯甲·丙环唑等药剂最为敏感,这些药剂可作防治稻叶褐条斑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选用10种不同杀菌剂于2021年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次药后7 d, 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的防效分别为85.1%、82.7%和81.9%;25%吡唑醚菌酯乳油、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三者的防效在75.8%~77.8%之间;8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和25%溴菌腈乳油等处理的防效在69.2%~74.6%之间;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的防效相对较差。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及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可作为福建地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法测定了白术角担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同时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角担菌的菌丝抑制率相对较高,EC50均低于10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20d后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的防效均超过58%,而且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药剂处理对白术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生产中缺少防治花生褐斑病高效药剂的问题,进行了14种杀菌剂防治花生褐斑病的田间试验。发现在14种杀菌剂中,5%己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处理对花生褐斑病病指防效最高,达91.24%;43%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4个处理也起到较好的防病作用,病指防效分别达84.49%、82.34%、78.93%和76.35%。不同药剂处理小区测产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区相比,5%己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处理小区平均产量增产率最高,达23.40%;43%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4个处理也表现出较好的增产作用,增产率分别达到14.93%、10.45%、8.83%和7.84%。  相似文献   

5.
经筛选试验,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400g/L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5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避雨栽培区6个药剂处理对葡萄黑痘病均有良好防效,防效均在90%以上;在露天栽培条件下,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400g/L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50倍液4个处理防治葡萄黑痘病,病叶相对防效在73%以上,病指相对防效在83%以上。  相似文献   

6.
6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有加重的趋势。为有效地防治该病,对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防效最好,对芦笋茎枯病防效为64.30%~74.85%;30%苯醚甲环唑乳油和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次之,其防效分别为61.90%~72.66%和61.12~71.25%;30%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防效为57.07%~67.37%。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其防效分别为24.48%~34.99%和22.37%~29.85%。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增产率最高,有效成分用量300、400、500g/hm2的增产率分别为19.84%、22.08%、23.66%。30%苯醚甲环唑乳油次之,有效成分用量300、400、500g/hm2的增产率分别为19.32%、20.77%、22.14%。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和30%醚菌酯悬浮剂的增产率相对较高,为15%~20%。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增产率均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7.
玉米中后期是玉米病害的多发期和高发期,对玉米产量和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试验筛选验证当前主要防治病害的进口杀菌剂对玉米中后期病害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进口杀菌剂30%苯甲·丙环唑、30%苯甲·丙环唑、10%苯醚甲环唑、18.7%丙环·醚菌酯、25%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对玉米中后期的玉米大小斑病、弯孢霉菌叶斑病、纹枯病、褐斑病的防效良好,产量增幅较大,且10%苯醚甲环唑和25%吡唑醚菌酯防效与产量高于其他三种菌剂,更值得推广,可根据每种杀菌剂的性价比进行筛选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热烟雾施药方式在病虫害防治中的适用性,本文研究了热烟雾机喷洒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后抑菌效果的差异显著性。收集使用热烟雾机喷雾前后的6种杀菌剂药液,配成接种有相应病原菌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不同处理培养皿中的菌落直径,计算不同处理对6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使用热烟雾机喷洒化学杀菌剂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50g/L嘧菌酯悬浮剂和0.5%小檗碱水剂,经烟雾管瞬间高温雾化后,以上药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没有显著变化;而经瞬间高温雾化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抑制效果表现为抑菌率增加,而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则表现为抑菌率下降。本研究明确了热烟雾施药方式对不同种类杀菌剂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中国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敏感性及其田间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两类杀菌剂的代表药剂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对分离自该省7个玉米产区的73株玉米小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均较为敏感,其EC50值范围分别为0.168~2.990和0.017~6.583 μg/mL,平均值分别为(1.003±0.533)和(1.437±1.490)μg/m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均为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平均EC50值(1.003±0.533)和(1.437±1.490)μg/mL分别作为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田间防效试验表明,采用有效剂量分别为750和150 g/hm2的50%异菌脲悬浮剂(SC)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EC),分别喷施2次,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均较好,分别为61.51%~70.69%和69.54%~78.98%,与喷施2次有效剂量为150 g/hm2的25%丙环唑EC的防效相当,且均高于喷施2次有效剂量分别为1 875和2 000 g/hm2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和80%代森锰锌WP的防效。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玉米小斑病化学防治有效药剂的选择与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玉米小斑病菌对这两种药剂的田间抗药性风险评估及抗性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12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12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噻呋酰胺24%悬浮剂339g/hm2、嘧菌酯25%悬浮剂500g/hm2、丙环唑25%乳油750g/hm2在2次药后15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5%、88.1%、86.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肟菌·戊唑醇75%水分散粒剂防效为77.0%,稍次于丙环唑25%乳油;其他8种杀菌剂的防效在54.1%~68.7%之间,防效不太理想;井冈霉素20%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仅为56.6%,故笔者认为在水稻纹枯病大发生年份,尽量选用其他高效的杀菌剂进行预防和防治。  相似文献   

11.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黑星病毒力测定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吡唑醚菌酯乳油是防治香蕉黑星病的新型杀菌剂,2002年的毒力测定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黑星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160μg/mL和32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4.46%和98.28%。2003-2004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用4 000、3 000、2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果实黑星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2.58%、86.96%和92.92%,用3 000、2 000、1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叶片黑星病防治效果分别78.69%、83.91%和89.4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腈菌唑乳油4 0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太子参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引起贵州黄平县和六枝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以菌丝生长法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以及1%申嗪霉素悬浮剂进行了室内药效筛选。结果表明:引起贵州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Ascochyta versabilis,该病原菌为太子参病害新记录;5种杀菌剂除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 000倍对A.versabilis的抑菌率较低外(51.4%),其余4种供试杀菌剂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和40%氟硅唑乳油2 000倍对A.versabilis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均高于90%;1%申嗪霉素悬浮剂2 000倍对该病原菌的抑制率为72.3%。  相似文献   

13.
25%吡唑醚菌酯乳油是防治香蕉黑星病的新型杀菌剂,2002年的毒力测定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黑星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160 μg/mL和320 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4.46%和98.28%。2003-2004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用4 000、3 000、2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果实黑星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2.58%、86.96%和92.92%,用3 000、2 000、1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叶片黑星病防治效果分别78.69%、83.91%和89.4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腈菌唑乳油4 0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的防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防治花生叶斑病,降低花生抗药性,提高花生产量,改善品质,采用试验对比法,用苯甲·丙环唑乳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对花生进行喷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30%苯甲·丙环唑(爱苗)乳油20mL和10mL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0%和80.9%,每667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g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8%和58.8%。  相似文献   

15.
莲雾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莲雾灰斑病病原菌和对该病有效的杀菌剂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同时借助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进行鉴定,测定了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环境和碳氮营养条件,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莲雾灰斑病病原菌菌丝白色绒毛状,产孢结构为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梗无色瓶状,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大小(13.2~23.16)μm×(4.8~7.5)μm,ITS序列长为553 bp,系统进化发现该菌与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归为一支。该菌在25~30℃生长较快,中性和偏碱条件适宜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5种杀菌剂对莲雾灰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按其毒力高低排序:250 g/L丙环唑乳油(EC_(50)为0.003 mg/L)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EC_(50)为0.264 mg/L)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剂(EC_(50)为0.610 mg/L)5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EC_(50)为0.834 mg/L)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EC_(50)为2.370 mg/L)。因此,莲雾灰斑病的病原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适生性较强,250 g/L丙环唑乳油和250 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可作为田间防治该病害的候选药剂种类。  相似文献   

1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6种杀菌剂对蓝莓枝干溃疡病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抑制作用。综合各药剂不同稀释倍数处理的抑菌表现,药剂抑制菌丝生长作用由高到低为吡唑嘧菌酯苯甲·丙环唑咯菌腈腈苯唑氟啶胺嘧菌酯;抑制中浓度以吡唑嘧菌酯最低,为0.008 1 mg/L。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氟硅唑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硅唑、代森锰锌及其不同配比对梨黑星病菌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进行评价,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硅唑与代森锰锌质量比为1∶20、1∶25、1∶30、1∶35和1∶40进行复配对菌丝生长均表现为增效,其中1∶25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2.68;在田间药效试验中,40%氟硅唑乳油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以质量比1∶25进行桶混,750~1 200倍稀释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与其单剂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和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7 000倍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相当,但显著高于其单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倍的防治效果。氟硅唑与代森锰锌以1∶25进行桶混,可以在田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高效杀菌剂,研究了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10%氟硅唑微乳剂、20%丙环唑微乳剂、25%腈菌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5%嘧菌酯悬浮剂、62.25%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各自高、中、低浓度处理对河南新乡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整体上三唑酮对小麦白粉菌群体仍具较好防控效果。试验中该药剂处理也获得了最高的经济效益(产出/投入);锰锌·腈菌唑与腈菌唑的防效无明显差异,均低于其他药剂;而其他6种杀菌剂防效无明显差异。寡糖·链蛋白和三唑酮的高、低浓度处理药效呈显著差异,氟硅唑的高、中浓度处理药效均显著高于其低浓度处理,锰锌·腈菌唑高、中、低三浓度间防效呈显著性差异。产量分析显示,三唑酮处理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嘧菌酯悬浮剂对马铃薯早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阿米西达)商品量18~36g/667m2,2次药后防效可达81.11%~84.75%,显著优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g/667m2的防效。  相似文献   

2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0%甲基硫菌灵WP、80%代森锰锌WP、250g/L吡唑醚菌酯EC、10%苯醚甲环唑WG、250 g/L咪鲜胺EC、250 g/L嘧菌酯SC和250 g/L丙环唑EC 7种杀菌剂对樟树溃疡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有效成分浓度为0.80μg/m L时,供试药剂对樟树溃疡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250 g/L咪鲜胺EC的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的效果。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59.64%、57.22%、46.40%、36.54%、19.27%和2.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